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祝勇《故宮建筑之美》:中軸線上的宮殿美在哪里

中國的王朝史里,夾雜著一部浩瀚的宮殿史。只不過宮殿一如王朝,都有著各自的命數(shù)和劫數(shù)。留到今天,完整如初的,只有這一座明清紫禁城。

中國的王朝史里,夾雜著一部浩瀚的宮殿史。只不過宮殿一如王朝,都有著各自的命數(shù)和劫數(shù)。留到今天,完整如初的,只有這一座明清紫禁城。今年6月,作家、文化學者祝勇在新書《故宮建筑之美》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書中試圖通過文字重構(gòu)“故宮”的歷史,運用尋覓、追思與想象,借助情感、生命與血肉重建這座城。

《故宮建筑之美》書封


《故宮建筑之美》是祝勇微觀故宮系列的首部作品,作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日常工作生活就在這座恢弘的宮殿之中。這也令該書的文筆輕盈靈動、如話家常,同時又富有厚重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字里行間浸潤著一種熾熱的文化情懷與歷史關(guān)懷。書中的配圖則出自“故宮攝影第一人”李少白,他從自己數(shù)十年拍攝的故宮照片中遴選出來的上乘之作,氣象萬千、光影鮮麗,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審美愉悅感。

8月4日,作家祝勇與清史專家卜鍵做客首都圖書館舉辦的社科講座,遴選故宮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為讀者講述了其歷史淵源、建筑形制和審美功能,并細述了與之相關(guān)的人物、故事、歷史變遷,以及由此圍繞生命、權(quán)力、家國等主題做出的深邃而獨特的思考。

作家祝勇與清史專家卜鍵做客社科講座


“整體來講,中軸線的原始面貌保存得還是不錯的”

當?shù)貢r間2024年7月27日11時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chǎn)總數(shù)達到59項。作為北京中軸線上最為重要的建筑群,故宮的地位自然舉足輕重,當天的講座也由此展開。

祝勇回憶說,自己開始動筆寫作《故宮建筑之美》差不多是在20多年前,彼時中軸線申遺尚未提上議程。“紫禁城興建的過程,工地施工的時間只用了三年半,可以說是神速,要知道前幾年大興機場的工期還用了6年。紫禁城之所以蓋得快,得益于模式制。這個比例關(guān)系是歷朝歷代工匠積累起來的,非常符合建筑學和美學的關(guān)系?!?/p>

祝勇


“我們今天走進故宮都覺得特別美,美在哪里?美在和諧。紫禁城九千多間房子,放在一起毫不違和,而且這么多大紅大綠的色彩放在一起,沒有把這里打扮成鄉(xiāng)下姑娘翠花,而是顯得氣象萬千,透露出端莊有序的美感,這是個特別了不起的成就。紫禁城的建筑方方面面體現(xiàn)出和諧之美,這不是明朝哪位設(shè)計師臨時設(shè)計的,而是歷朝歷代的能工巧匠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

“同時為了興建紫禁城,北京城很多地方也由此而興。臺基廠是造臺基的所在,琉璃廠造琉璃,大木廠造大木,這些組件造完運到紫禁城一裝就完活,這是中華建筑的奧秘所在。今人看到的是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背后非物質(zhì)的是人們頭腦里儲存下來先祖的思想和智慧的結(jié)晶。當年我對北京城的歷史和建筑特別感興趣,主要關(guān)注的就是中軸線,所以搜集了大量相關(guān)的資料?!弊S抡f。

而北京的中軸線,從元代到明代其實有過向東150米的位移,清代則完全沿用了下來。祝勇解釋說,“忽必烈進京建元大都,蒙古人保留了自己逐水草而居的習俗。體現(xiàn)在宮廷的建筑上,我們都知道紫禁城西邊是中南海,當時叫西苑。忽必烈圍繞西苑建了三個宮殿,呈品字形排列,一圈圍繞著湖水。其中的幾個大宮殿,遺址應(yīng)當是在武英殿到慈寧宮一帶,穿過中軸線是元代的中軸線。今天紫禁城還遺留了一些元代遺址,比如十八槐斷虹橋,但大多數(shù)都灰飛煙滅,因為后來明成祖朱棣建紫禁城時把元大都拆了,要就地取材,就向東遷移了不到幾百米的距離,又回到了中軸對稱,回到農(nóng)耕文明下規(guī)規(guī)矩矩的布局,但蒙古人不是這樣。所以這次申遺的中軸線,確切地說是明代中軸線?!?/p>

“明清以來,中軸線的建筑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地安門沒了,只剩下一個地名。而天安門廣場變化也比較大,作為皇城和市井的分界,明代這里叫大明門,清代叫大清門,中華民國叫中華門,現(xiàn)在這里是毛主席紀念堂的位置所在。關(guān)于大明門,清朝進京后要把它改成大清門,情急之下找不到足夠的木料,索性把大明門翻了一個面,刻上“大清門”。民國建立后,大清門要改中華門,也想把大清門翻過來刻成“中華門”,結(jié)果翻過來一看是大明門。大明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還有,1958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時,當時人們留下的一張照片里還能看到紀念碑和大明門在一起。之后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國慶前,北京十大建筑起來,這座門就拆掉了。但整體來講,中軸線的原始面貌保存得還是不錯的?!?/p>

卜鍵


王朝更迭,建筑也要改弦更張。卜鍵在發(fā)言時提到,清朝滅亡以后,紫禁城也就變成了故宮?!爱敃r圍繞這座紫禁城有很多爭論,比如是叫故宮還是叫廢宮?是把這里作為文化遺產(chǎn)保留,辦成博物館還是干脆拆掉?我們知道上個世紀革命浪潮勢不可當,但還是有一批人站出來說話,這才給保留了下來。”

就此祝勇表示故宮的歷史幾經(jīng)劫難,建筑本身能保留到今天殊為不易?!白辖堑臍鈩莺陚?,絕不是看看照片和電視劇就可以領(lǐng)略到的。為什么歷代帝王建功立業(yè)后都要建宮殿,漢代的蕭何曾經(jīng)對劉邦說過這么一句話,‘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瘜m殿必須特別雄偉壯麗才可以體現(xiàn)帝王的威嚴,中國歷朝歷代的宮殿都有這樣的政治功能?!?/p>

“李自成打進北京后,為什么會選擇紫禁城的武英殿這樣一個偏殿作為居留之所和辦朝政的地方?我個人分析,他這樣一位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可能在進入紫禁城的一瞬間,感到自己未必有把握駕馭這樣一個龐大的場域,所以才選擇了一個體量較小的建筑。撤出紫禁城前,李自成還效法項羽一把火燒掉了太和殿,他是走得匆忙,來不及燒掉整座紫禁城。清朝成立后,一直到康熙年間,才復(fù)建太和殿。今天我們到太和殿參觀都覺得它已經(jīng)足夠宏大了,但比照朱棣建的太和殿,規(guī)模上其實已經(jīng)有所縮小。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站在太和殿前,每一次看依然覺得十分震撼?!?/p>

太和門


“這份情感該怎么表達?有些游客的做法明顯出格了,他們到了太和殿前下跪,甚至還拍成短視頻發(fā)布,影響特別不好?;实墼缇捅煌品?,我們不能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腦袋后面的辮子還沒有剪掉。剛才卜鍵老師提到民國時對紫禁城的存廢有很大爭議,因為不拆的話,永遠有遺老遺少圍著宮墻打轉(zhuǎn)。當時的民國政府對紫禁城的處理有幾派意見,一派是主張堅決拆除,認為這里是封建的堡壘,雖然推翻了清廷,可之后又經(jīng)歷了張勛和袁世凱的兩次復(fù)辟,可見只有把紫禁城拆了,才能把人們心里封建的根子挖掉。宮殿拆了之后可以建象征民主的議院和國會。”

“好在這場爭論的最后還是建成博物院的動議占了上風,如此又涉及到博物院叫什么名字?想來想去,還是叫‘故宮’這個名字好。其實在明清兩代,人們稱呼紫禁城往往就是說‘宮里’,這個‘宮’字先就站得住。而‘故宮’二字在歷史上早已有之,唐詩宋詞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兩個字。192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博物院第一任理事長李煜瀛先生寫了‘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掛在了神武門,算是一錘定音?!痹谧S驴磥?,“故宮”二字也體現(xiàn)出漢字的微妙,“它在英文中沒法翻譯,今天我們翻譯成英文還是叫‘紫禁城’?!?/p>

首圖一樓書中圖片展示


“遙想宮殿中那些非同尋常的主人”太和門

過往書寫清史和故宮的學者,多是埋頭于浩如煙海的文獻,從字里行間去撫摸歷史的溫度,祝勇則是透過建筑來感受歷史的溫度,這一點無疑令人艷羨。在祝勇的眼中和筆下,既有故宮的四季輪轉(zhuǎn)、日月星移和世事滄桑,也有個人在某個春日的清晨駐足于文華殿的海棠花樹下,聽小鳥啾啾的意趣盎然。

祝勇探察到了宮殿的某種隱喻,“太和殿和它前面的巨型廣場,從空中俯瞰,酷似一個放大的寶座——雕花彩繪的太和殿,是龍椅的靠背;三大殿的漢白玉大臺基,是它的坐墊;兩側(cè)的廊廡,則是它的扶手。也就是說,整個宮殿、整座城池,乃至整個天下,都是太和殿中間須彌座臺上那把金漆寶座的放大。”

他也感受到了故宮的鮮活,“有一天,我去冰窖餐廳參加晚宴。從廚師那里得知,他們每年冬天還會在內(nèi)金水河上采冰,存入冰窖,在夏季用于冰鎮(zhèn)餐飲。此后,每當我在凜冽的寒風中走過太和門廣場,聽到冰鎬的聲音在浩大的廣場上發(fā)出空曠的回聲,都會清晰地意識到,內(nèi)金水河是一條歷史的河,但它不是死掉的河、只能用來瞻仰和憑吊的河,它也是一條現(xiàn)實的、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河。它仍然有它的生命律動,仍然以一種秘而不宣的方式,介入我們的生活?!?/p>

回望午門和太和門,中軸線的東翼


太和門的柱子


講座現(xiàn)場,祝勇表示自己經(jīng)常會遙想故宮宮殿中那些非同尋常的主人,講述宮殿中上演過的無數(shù)與皇權(quán)、與生命息息相關(guān)的故事……“比如說到乾隆皇帝,他5歲開蒙,請了最好的漢人老師教授他儒家經(jīng)典,所以他這一生對于傳統(tǒng)的文學、史學是真心喜愛的,可以說一輩子都在讀書,也由此成了一位專家?!?/p>

“大家可以想一想,發(fā)起、組織、興修《四庫全書》的不是別人,正是乾隆自己。這套大型叢書是在乾隆帝的親自主持下,由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專貯《四庫全書》而修建的皇家藏書樓文津閣是在承德避暑山莊,乾隆每年要有四五個月住在避暑山莊,沒事就到文津閣拿書看,他發(fā)現(xiàn)了一些錯誤后就會對編纂者罰錢、罰工資。這里面尤其可憐的是紀曉嵐,大冬天罰他自帶伙食費、自帶行李,帶著一幫人到避暑山莊修訂叢書。避暑山莊夏天自然怡人,到了冬天就慘了,有一年春節(jié)紀曉嵐就被圈在山莊里??梢哉f這套叢書是這么改出來的?!?/p>

《甄嬛傳》《延禧攻略》的熱播,足以見證世人對皇帝愛情世界的好奇與興致。在祝勇看來,同電視劇里的戲說不同,乾隆對富察氏的情意絕對可以稱之為愛情。“在書中,我將故宮里的重華宮、長春宮都稱作是‘記憶的宮殿’,它們也是乾隆對富察氏懷念的見證。富察氏死后,乾隆先是命人把登基前的‘潛邸’重華宮,按照從前自己和富察氏一起生活居住時的樣貌復(fù)原。之后又把富察氏當上皇后之后居住的長春宮也照此辦理,要求皇后生前的一切擺設(shè)都必須‘原狀陳列,不得半分改動’。每逢皇后忌日,乾隆都會走進長春宮,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地瞻望皇后的遺物?!?/p>

“當然了,皇帝可以有三宮六院,他不可能像賈寶玉那般‘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可后宮的如花美眷,掩蓋不了乾隆內(nèi)心的凄清。自打孝賢皇后去世,他就養(yǎng)成了獨眠的習慣。即使有妃子陪他過夜,當妃子被裹在被子里抱走后,留給皇帝的依然是無邊的寂寞。乾隆和富察氏是同齡人,他在74歲時想到已經(jīng)去世36年的皇后,曾經(jīng)寫詩一首并自注:‘孝賢皇后與予齊年,亦當古稀有四,視玄孫矣?!鉃楦徊焓虾妥约和瑲q,如果活到現(xiàn)在也可以看到玄孫了?!弊S抡f。

午門


紫禁城雖好,但歷史上明清兩代帝王之中,不少皇帝卻都不愿意在宮中居住。明朝的嘉靖帝喜歡住在西苑;清朝的康熙帝喜歡出巡,一年中將近三個多月的時間不在北京;而雍正、乾隆二帝,在京城期間喜歡住在圓明園,除非慶典、儀式、聽政之外,就是不喜歡住在紫禁城。既然故宮這么美,這又當如何解釋?

祝勇就此作答,“提到嘉靖帝,按照規(guī)制他必須住在龍脈中軸線上的乾清宮,別人也不允許住在這兒。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臥室及其處理日常政務(wù)之所在,但嘉靖帝當年在乾清宮休息時,差點在睡眠中被宮女用繩子勒死,史稱‘壬寅宮變’。經(jīng)此一難,嘉靖帝之后自然不愿意再在這里居住。而雍正帝不喜歡住在乾清宮,他給出的理由是父皇康熙帝在這里去世,我在這里守靈,思念父皇情難自已。我只要呆在乾清宮就會想到父親,哭得不行,必須找別的地方住,后來他就選擇住在了養(yǎng)心殿。從他之后,這成了新的‘祖制’,清朝后面的皇帝也都住在養(yǎng)心殿?!?/p>

“紫禁城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顯示皇權(quán)的威嚴,從人居角度講的確并不適合居住。尤其是夏天,暑期是故宮最‘熱’的時候,一來天熱,又加上旅游旺季一票難求。這時候來的游人體驗感是最差的了,經(jīng)??吹接腥吮?20抬出去。另外,這里白天看著挺威武,晚上你呆在里面試試?其實人安眠睡臥的空間越小越好,太大了反而沒有安全感。乾隆沒有登基前,和富察氏住在重華宮的空間也非常小,之所以現(xiàn)在不開放,也是因為十個人都站不下腳。養(yǎng)心殿中皇帝的寢床是典型的東北大炕,盡管冬天有取暖設(shè)備,夏天也有冰窖,依然做不到真正的冬暖夏涼。”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