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對話世界”文物藝術(shù)大展系列第四展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對公眾開放,成為觀展熱點。展覽呈現(xiàn)492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珍貴文物。
在這些文物當中,最給人一種攝人心魄的震撼的是那一尊尊在石料上雕刻的,歷經(jīng)幾千年風霜而容顏不改的法老和王后雕塑,直面法老,直面它們的面容,古老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變得具象而可觸及。
如何欣賞這些“訪滬”的法老、王后雕像?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南門外 美倫普塔像(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攝)
矗立在人民廣場室外迎來送往的“美倫普塔像”;僅頭部就高達2.35米的“辛努塞爾特一世雕像頭部”;長著一張“愁苦臉”的中王國時期法老拉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典型的“阿瑪爾納風”埃赫那吞像;古埃及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和圖坦卡蒙雕像……它們以獨有的體積和重量呈現(xiàn)出一種規(guī)模上的美感。
不同時期的古埃及國王、王后雕像具有哪些特征,如何去欣賞這些雕像?此次展覽首席策展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顏海英,策展人、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藝術(shù)史研究所研究員薛江在介紹和導覽時都有過精彩分享。
顏海英教授在她的新書《金字塔的國度》也有撰述,“對國王的表現(xiàn),那是一種年輕、強壯、理想的形象定位。雖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國王都表現(xiàn)成完美而健康的,這個基調(diào)卻貫穿在了法老時期的藝術(shù)品中。在普通人物肖像中普遍運用的是‘自然主義’手法,這表明,對國王采取這種表現(xiàn)形式是基于如下認識:國王是神的兒子,他超然于凡人之上,理應(yīng)是完美無缺的。唯一的例外是埃赫那吞及其家人。有些國王瘦削高挑,有些魁梧寬厚,有些威猛嚴肅,有些則祥和仁善,但他們的身體幾無例外都是理想的樣子,只在人物的臉上能約略看到個性化的痕跡。而且,除了中王國時期和阿瑪爾納時期的王室雕像外,這種個性化的痕跡也是極難發(fā)現(xiàn)的?!?/p>
《金字塔的國度》(顏海英 著,商務(wù)印書館,2024年6月版)
在上博此次展覽中,通過對照、觀察展出的一系列法老、王后的雕塑群像,可以顯見顏海英教授所提及的這種古埃及的造型藝術(shù)特征。
展覽現(xiàn)場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比如,長著一張“愁苦臉”的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是此次展覽中難得一見的中王國時期的法老雕像,這尊雕像出土于卡納克窖藏,雕像的顯著特點是法老面容上表現(xiàn)出愁苦衰老的神情,身體還是古埃及標準像的式樣。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是第12王朝的第六位國王,曾與其父辛努塞爾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們的統(tǒng)治下達到了整個中王國時期的黃金時代。顏海英教授在導覽時提到,這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國王雕塑的典型面容,呈現(xiàn)一副憂國憂民的神情,并不是說中王國時期的國王真的長成這樣,而是他們有意打造出來的一種國王形象。經(jīng)歷分裂又重建統(tǒng)一的中王國時期,此時的王權(quán)不像古王國時期充滿神性光環(huán),國王開始在雕像中展露出沉重的憂患意識,以凸顯其在治國上的勵精圖治。
2024年7月17日,上海博物館,埃赫那吞雕像。
2024年7月17日,上海博物館,納芙蒂蒂頭像。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上博此次的展覽中也展出了幾具代表性的阿瑪爾納時期的王室雕像,如埃赫那吞巨像、納芙蒂蒂頭像等。在埃赫那吞統(tǒng)治期間,伴隨著宗教改革的進行,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準則被打破,新的藝術(shù)風格誕生,即“阿瑪爾納風”。埃赫那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現(xiàn)為長臉、寬額、厚唇、窄肩、大腹的樣子,實現(xiàn)了神與人之間在形象上的徹底分離。
現(xiàn)場展出的這座埃赫那吞雕像就有典型的這種特征。展品介紹顯示,這尊巨像是一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這組國王巨像原高約四米,曾矗立于卡納克神廟東側(cè)的一座阿吞神廟中。不同于傳統(tǒng)國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風格,埃赫那吞的形象陰柔,有著狹長的雙眼和下巴。
美倫普塔像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240.0 厘米 盧克索博物館藏
另一尊矗立在人民廣場室外的新王國時期的美倫普塔站像雖然塑造的是一位花甲之年才繼位的法老形象,但“這尊雕像依然把他刻畫成了青壯年的形象,高大莊嚴,五官清晰可見,肌肉線條流暢明顯,力圖展示國王最為理想的形象,展現(xiàn)了新王國時期古埃及工匠精湛的技藝?!?/p>
顏海英的書中寫道,“從面部特征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個時期的發(fā)展脈絡(luò)及各時期的藝匠是如何實踐其美的理想的。古王國時期的國王雕像更多地強調(diào)其神性,反映出該時期專制王權(quán)的強盛;經(jīng)歷分裂又重建統(tǒng)一的中王國時期的國王開始在雕塑中展露出沉重的憂患意識,同時由于地方主義風格對傳統(tǒng)風格的沖擊,出現(xiàn)許多頗具個性色彩的佳作;新王國時期的帝王以軍事勝利者的姿態(tài)追求的是奢華、精致、靈巧和輕松。某些王族也有自己的特征,如圖特摩斯家族的雕像以挺直的鼻梁而為人熟知;阿蒙荷太普三世家族的特征則是小而微翹的鼻子、略鼓的嘴唇等?!?/p>
在此次展覽中,還有一尊雕像因其獨特的樣式、巨大的體量和擺放位置的特殊性而尤為顯目,它就是擺放在博物館中庭,作為開幕儀式揭幕展品的“辛努塞爾特一世雕像頭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這件雕像僅呈現(xiàn)的頭部就高達2.35米,跟陳列在上博南門外高2.4米的美倫普塔像的高度可謂不相上下。而它的雕像形式也有別于我們慣常印象中的法老形象。
展覽現(xiàn)場 辛努塞爾特一世雕像頭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 第12王朝 米特拉希納出土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展品介紹顯示,辛努塞爾特一世是中王國時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也是該王朝最強大的統(tǒng)治者之一。有別于其它雕像中戴假發(fā)、頭巾的法老形象,在這尊雕像中,國王辛努塞爾特一世頭戴著象征上埃及王權(quán)的白色王冠,下巴上裝飾著假胡子,這類國王雕像的形式被稱為奧賽里斯式雕像,在完整的雕像中,國王周身包裹著裹尸布,雙臂交叉于胸前,手中握著象征生命的安卡符號。
因其只保留了頭部,如果將其與展廳中展出的另一尊法老雕像——“圖特摩斯三世坐像”相對照看,或許對這里所說的“奧賽里斯式雕像”會有更直觀了解。
圖特摩斯三世坐像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75.0 厘米 索哈杰省博物館藏
圖特摩斯三世為埃及18王朝的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此采用一個奧賽里斯式坐姿,雙手抱于胸前,手中握持著連枷和權(quán)杖,兩腿并攏,頭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
展覽現(xiàn)場 圖特摩斯三世坐像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75.0 厘米 索哈杰省博物館藏
奧賽里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死神,是復活之神和豐產(chǎn)之神。他常表現(xiàn)為一具木乃伊的形象,僵直地兩腿并在一起坐著或站著,雙臂抱于胸前從繃帶中伸出,握著他標志性的連枷與權(quán)杖,頭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或兩側(cè)裝飾有羽毛的阿泰夫王冠?!斑@類奧賽里斯式雕像通常放置在國王的祭廟里,旨在將過世的國王與奧賽里斯等同?!?/p>
辛努塞爾特一世雕像頭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 第12王朝 米特拉希納出土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這尊雕像最初屬于辛努塞爾特一世,后來被雕刻上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這種挪用在古埃及的雕像中非常常見,通過這種方式增強自己與先王或諸神之間的聯(lián)系。
此次展覽展出的法老、王后雕像還包括“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拉美西斯二世像”“哈特謝普蘇特跪像”“舍順克二世與阿蒙神像”“泰伊王后站像”“拉美西斯二世與兩女神像”“圖坦卡蒙巨像,被埃耶和赫倫布挪用”等。
看完了古埃及不同時期形形色色、各種樣式的法老雕像后,想到顏海英教授接受采訪時提到的,古埃及原本就沒有“藝術(shù)”這個詞,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古埃及的雕像、壁畫都不是由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所有現(xiàn)代人將其視作藝術(shù)品的物件,在當時要么是隨葬品,要么是在神廟供奉,所以埃及的雕像它是功能性的,目的決定了它的表現(xiàn)手法,因而有著很強的設(shè)計和突出的特征。“埃及的雕像給人一種高辨識度,因為它在傳遞理念,而不是表現(xiàn)真實的個人,這是埃及藝術(shù)最突出的特點,但是正因為它有這種超越性、標準化的特點,使得埃及藝術(shù)帶有一種符號化了的美感?!?/p>
部分展品介紹:
展覽現(xiàn)場 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 第18王朝 埃爾?謝赫·阿巴達神廟出土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完成于新王國時期第18王朝,其材質(zhì)為花崗閃長巖,后來被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挪用并刻上了自己的名字。雕像頭戴假發(fā),呈現(xiàn)為坐姿,雙手緊握權(quán)杖,面部神態(tài)莊嚴肅穆。
展覽現(xiàn)場 拉美西斯二世像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97.0 厘米 寬 75.0 厘米 馬特魯省博物館藏
這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崗巖雕刻而成。拉美西斯二世神情莊重,頭戴佩有王室蛇標頭的王巾,戴假發(fā),赤裸上身,正對前方。雕像的五官刻畫清晰,肌肉線條流暢,面部鼻子處略有損壞。左右肩膀處各有一 個王名圈。
展覽現(xiàn)場 哈特謝普蘇特跪像 第18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77.0厘米 寬28.5厘米 長59.0厘米 戴爾·埃爾 ? 巴哈里出土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哈特謝普蘇特是新王國第18王朝的傳奇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在最初的攝政時期以阿蒙神妻的身份活動,雕像也多為典型的古埃及女性形象。在正式加冕之后,她有意識地抹除自己的女性特征,正如這尊跪像所見,女王不僅戴上了王室男性的假胡子,而且褪下女式長裙,赤裸上身露出平坦的胸膛, 穿著屬于男性的圍腰短裙,她最終變成了“他”。她的侄子和繼子圖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繼承了王位,并在親政的后半段開始系統(tǒng)性地抹除女王曾經(jīng)存在的痕跡,這種“除憶”行為可能旨在鞏固統(tǒng)治和警示后世。
展覽現(xiàn)場 舍順克二世與阿蒙神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 664 年—前 332 年) 高 93.0 厘米 寬 40.0 厘米 馬特魯省博物館藏
國王舍順克二世站立在后,赤裸上身,頭戴假發(fā),雙手在身前扶著阿蒙神像;阿蒙神像較矮,約只有身后國王的一半高,頭戴雙羽王冠,腳下踩著刻有銘文的石碑。雕像背面的支撐上也刻有銘文。在這尊雕像中,國王雖然比阿蒙神要大,但阿蒙神在前國王在后, 依然顯示了國王對神靈的虔誠。類似的將國王與眾神聯(lián)系起來的雕像群旨在展示君主的神性。對這些雕像所代表的神靈的崇拜可以庇護國王的生命力,代表了其王位的合法性,同時也使他神化。
泰伊王后站像 第 18 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160.0厘米 寬51.0厘米 長41.0厘米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泰伊頭部王冠僅剩一個底座,王后身著貼身長袍,頭戴假發(fā),手持蠅拂。這座雕像后來在政治動蕩、王朝更迭中被亨努塔維挪用,使其歷史意義更加復雜。
泰伊是第18王朝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即埃赫納吞的母親、圖坦卡蒙的祖母。泰伊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并且有著一部分外國血統(tǒng),這在以母系血緣決定 王位繼承(即以迎娶嫡公主為先決條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見的。
展覽現(xiàn)場 泰伊王后站像 第 18 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160.0厘米 寬51.0厘米 長41.0厘米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展覽現(xiàn)場 拉美西斯二世與兩女神像 第19王朝 1893—1894年間由皮特里發(fā)現(xiàn)于科普托斯的神廟中 埃及國家博物館藏
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館,觀眾在拍攝圖坦卡蒙雕像。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4年7月
(本文中所涉及展品介紹參考此次特展配套圖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 上海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