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個地下古墓遺址博物館——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近日正式對外開放,15座古墓葬+6大展區(qū),生動再現晉十六國時期古龜茲地區(qū)的文化習俗和生活風貌。
據悉,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是在友誼路晉十六國地下古墓群遺址上進行建設的,總面積9719.99平方米,主要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包括展廳、文創(chuàng)廳、共享大廳、辦公區(qū)等)及地下展廳兩大部分。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地下展廳入口處效果圖。圖片由庫車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
展示區(qū)現場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地下古墓群是新疆唯一的磚室墓群,是晉十六國時期國家治理西域的重要實證。古墓群見證了中華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是絲綢之路文明互鑒的碩果,被評選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之一。
新疆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位于阿克蘇地區(qū)庫車市友誼路的街道地面之下7-9米深的位置,它是為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群而建的原址博物館。博物館包括地上一層、地下通道以及地下墓葬發(fā)掘展示區(qū)。是迄今為止在新疆唯一發(fā)現的磚室墓群。這片墓群于2007年修建友誼路地下街時被發(fā)現,并入選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的游客集散中心面積為5460.99平方米,地下展廳面積約4259平方米。地下展廳除了已發(fā)掘的15座墓葬,同時設置有“魏晉·龜茲”“全息劇場”“葬俗葬式”“侍死如生”“技藝商貿”“斗拱·四神”六大展區(qū)。
展示區(qū)現場
為了更好地保護、研究和展示,庫車市在墓群所在位置建起了博物館,充分利用古墓群原貌做文化遺產的活化展示。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墓葬群從墓葬形制、埋葬方法、隨葬器具等都與中原地區(qū)發(fā)現的磚室墓都十分相似。據考古研究判斷,這里的墓主人身份或是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龜茲貴族,或是自中原地區(qū)來此并居住在龜茲地區(qū)的屯田戍邊軍士,或是從河西走廊一帶遷來的人。
這些墓葬對準確闡明漢晉時期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理及西域各城郭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有重要價值,是西域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展示區(qū)現場
目前博物館共展示了15座已經發(fā)掘出完整樣貌的磚室墓,根據其中出土文物的年代研究判定都屬于晉十六國時期。展廳內鋪設了參觀步道、玻璃防護圍擋,同時用圖片展板、多媒體幕布、影像等數字化形式展陳文物以及曾經的發(fā)掘過程。
展示區(qū)現場
庫車古稱龜茲,曾是塔里木盆地南緣的著名綠洲城邦,由于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緣優(yōu)勢,龜茲曾在新疆地區(qū)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張騫通西域后,龜茲與漢王朝在政治、經濟上的關系一直相當密切。漢宣帝時,龜茲國王絳賓求娶解憂公主之女弟史為妻,成為漢朝皇家外孫女婿。東漢章和元年(87年),班超大敗莎車、龜茲,永元三年(91年),重設西域都護,龜茲成為漢王朝經營西域的中心。魏晉至前涼時期,中原王朝設西域長史,龜茲仍與中原王朝保持密切的聯系,前秦呂光伐龜茲時,所見龜茲“城有三重,外城與長安城等。室屋壯麗,飾以瑯金玉”。由此可見,中原文化曾對龜茲地區(qū)影響至深。
展示區(qū)現場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通過聲光電等數字化手段,讓觀眾更直觀了解文物。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是新疆首個地下古墓遺址博物館,不僅很好地保護了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通過展示古墓群原貌,向人們生動再現了晉十六國時期古龜茲地區(qū)的文化習俗和生活風貌,多元文化在這里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有力證明了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本文資料來自文博圈、新華社、阿克蘇地區(qū)融媒體中心、新疆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