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顧頡剛信中的“稼軒先生”與“少川女士”

《顧頡剛書信集卷三》收有一封書信,錄自顧氏底稿,為《顧頡剛書信集》中唯一未能明確收信人的信件,整理者題為《致□稼軒》,時限斷為1941年,照錄如下。

《顧頡剛書信集·卷三》收有一封書信,錄自顧氏底稿,為《顧頡剛書信集》中唯一未能明確收信人的信件,整理者題為《致□稼軒》,時限斷為1941年,照錄如下。

稼軒先生賜鑒:

前奉一月二十日大函,欣悉先生隨館遷鄉(xiāng),安心工作,至以為慰。何日赴大理?近日有何新著作?均以為念。本欲即答,以剛公務甚冗,且值內(nèi)子重病,心緒不寧,是用遲遲,幸見諒也。承詢鄙況,因患失眠病,恒終宵不寐,遍求醫(yī)藥,迄難痊復,加以血壓較高,身體日形衰弱,思之愴然,公私紛擾,又不好休養(yǎng),奈何奈何!有勞錦注,銘感肺腑。少川女士來去匆匆,近聞又到重慶。剛居窮鄉(xiāng),交通不便,不常進城,因之極少晤面,尊致一函,早經(jīng)轉(zhuǎn)寄。貴館圖書季刊,諒仍在滬港出版,久未讀到,想入口不易。整理抗戰(zhàn)史料現(xiàn)狀如何,恐材料亦受交通限制矣。剛等在蓉發(fā)起中國邊疆學會,網(wǎng)羅各方人才,意欲使各同志有集中工作之機會,為近代邊疆研究作一綜合之結論,且為將來之研究辟一大道。夙仰先生對于西域、滇南并所注意,擬懇參加,藉承指導。茲寄上章程一份,乞檢覽是荷。專此奉復,順祝

著綏。

“稼軒”何人

“稼軒”是誰呢?翻檢《顧頡剛書信集》,恰好有一位“稼軒”,即陳鐸(大中國圖書局董事),稍加比對可知陳氏并不是這位收信人。此信解讀切入點在于“貴館圖書季刊,諒仍在滬港出版”一句?!秷D書季刊》為一刊名,1934年3月創(chuàng)刊,由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xié)會與北平國立北平圖書館合作出版,圖書季刊社發(fā)行。七七事變后《圖書季刊》暫停出版,1939年3月于昆明復刊,后又曾在香港、重慶、上海等地出版。顧頡剛此句“貴館”即指“國立北平圖書館”,“圖書季刊”即《圖書季刊》。

檢《圖書季刊》,內(nèi)多次出現(xiàn)編輯人員一名,名為“稼軒”。《圖書季刊》創(chuàng)辦之初,由曾覺之、顧子剛、向達、翟孟生(R.D.Jameson)、謝禮士(Ernst Schierlitz)等五人組成編輯部。在昆明復刊后,中、英文本編輯工作明確分工,張敬、顏澤霮、萬斯年具體負責中文本編輯,中文編輯萬斯年,即字“稼軒”。

萬斯年(1908-1987),字稼軒,筆名棄疾,江西九江人。萬氏一生主要從事圖書館工作及編輯工作,同時長于研究文史,尤重于邊疆史、民族史,亦擅譯介日文、英文學術文章。萬斯年早年生平經(jīng)歷不清,尚小明查閱檔案資料曾發(fā)現(xiàn)萬斯年曾在北京大學教授日本史,但表示其出身不詳,馬學良則指出萬斯年1932年畢業(yè)于北平大學法學院經(jīng)濟系。據(jù)1934年出版的《國立北平大學在校學生及畢業(yè)生姓名錄》,萬斯年實為1931年度國立北平大學法學院經(jīng)濟學系畢業(yè)。萬斯年于1931年進入國立北平圖書館工作,據(jù)《國立北平圖書館職員錄(1932)》,萬斯年時年24歲,為館員。此后萬斯年長期在北平圖書館參考組工作,為組員。1936年7月,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第三次年會在青島舉行,萬斯年提交了“規(guī)定各類圖書館應用表格標準樣式、以供各館參考案”和“每年編印全國圖書館各項統(tǒng)計案”。

七七事變后,萬斯年隨館遷至昆明,除參考、編輯工作外,還主要從事少數(shù)民族文獻、邊疆史地文獻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及抗戰(zhàn)史料收集工作。萬斯年曾在1946年11月至1949年8月間任江西省立南昌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校長。1947年,萬斯年負責國立北平圖書館日本室工作,并在北京大學兼職講授日本史。建國后,他曾任北京圖書館日本研究室主任,兼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講日本史,后歷任社會文化事業(yè)管理局圖書館處副處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等職,另曾有中央民族學院圖書館顧問等兼職。

由于不明了萬斯年即萬稼軒、稼軒、棄疾,相關文獻整理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檢《顧頡剛日記》,記萬斯年最早在1937年6月12日,此后多有來談、通信記載。在昆明期間,顧頡剛與萬斯年時有當面來往。而顧氏日記首次出現(xiàn)“萬稼軒”名號則在1939年8月19日。《顧頡剛日記》索引中“萬斯年”“萬稼軒”分屬兩個詞條,應合并。也因不明了萬斯年即萬稼軒、稼軒、棄疾,有研究者指出,“為《圖書季刊》書評欄撰稿的著者署名有:禾子(黃侃)、海遺(牟潤孫)、梁隱(錢穆)……萬斯年、稼軒、陳夢家、魏建功、王重民等64名”,顯然將“萬斯年”“稼軒”當作兩人統(tǒng)計。又有研究者統(tǒng)計“既在《圖書季刊》‘論著(專著)’欄目,又在‘書評’欄目發(fā)文的作家有12位”,“謝國楨(2篇)、唐蘭(2篇)……萬斯年(6篇)……王重民(15篇)”。實際上萬斯年尚有署名“棄疾”的論著(專著)2篇,署名“稼軒”的書評3篇,相加后,他的總發(fā)文量達到11篇,僅次于王重民、張申府。

萬斯年


萬斯年主要的工作與研究業(yè)績

七七事變前,萬斯年在北平圖書館主要從事參考咨詢工作。他還協(xié)助向達編撰《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其本人是該刊編輯委員會的成員,同時也是作者。七七事變后,收集抗戰(zhàn)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少數(shù)民族文獻、邊疆史地文獻成為萬斯年的主要工作。顧頡剛信中“整理抗戰(zhàn)史料現(xiàn)狀如何”之問,是針對北平圖書館當時參與的一項即時性工作。為征集、保存、整理中日戰(zhàn)事史料,西南聯(lián)大與北平圖書館商議成立中日戰(zhàn)事史料征輯會,北平圖書館負責采訪、征集和初步整理,西南聯(lián)大負責編纂工作。史料征輯會由袁同禮、馮友蘭任正副主席,委員還有姚從吾、劉崇鋐、錢端升、傅斯年、陳寅恪、顧頡剛等,“參加工作者有萬斯年、鄧衍林、王育伊、戚志芬諸先生”。萬斯年在征輯會初期負責中文、日文采訪。北平圖書館與云南省圖書館交換戰(zhàn)事史料,具體負責者也是萬斯年??箲?zhàn)勝利后,萬斯年還曾受袁同禮之托主持史料征輯會文獻遷運回北平事宜。

平館遷滇后的另一項主要工作,是利用地利征購西南文獻、傳拓西南石刻,萬斯年于此貢獻尤大。1938年3月11日,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談話會在香港蔡元培宅召開,決定將征購西南文獻、傳拓西南石刻編入昆明辦事處工作大綱(1938-1939年度),萬斯年主要負責此項工作。萬斯年有兩大代表性搜訪。一是赴迤西(今大理麗江一帶)調(diào)查采訪。1941年7月15日,萬斯年離昆明前往麗江地區(qū)開始調(diào)查,費時一年半,“進行了地方文獻的搜訪傳抄、金石之訪察傳拓、東巴經(jīng)典的訪購和整理、木土司遺跡之踏訪,以及明人真跡之搜訪照錄、滇中刻藏佛經(jīng)之訪察等工作”,采訪收獲極可觀,萬氏《迤西采訪工作報告》述之甚詳。顧頡剛信中詢問萬斯年“何日赴大理”,指的應就是萬斯年何時出發(fā)赴迤西采訪文獻。二是合作采集云南武定那氏家藏彝族文獻。1943年,史語所馬學良在武定發(fā)現(xiàn)一批珍貴彝族文獻,因土司有出售西人之意,急致函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傅斯年與袁同禮商定由平館收藏這批文獻,袁同禮遂指派萬斯年親赴武定。萬氏孤身匆忙出發(fā),冒涉暑雨匪警,幾經(jīng)艱險到達武定。又經(jīng)艱難工作最終購得“夷文即羅羅文寫經(jīng)五百零七冊,夷文寫經(jīng)卷子一軸,夷文刻經(jīng)十五冊,夷文刻版十五塊,漢文檔冊十二冊”。這批文獻對于研究西南民族之語言、文化、歷史制度有寶貴價值。

在盡心搜訪材料之外,利用材料開展歷史考證研究和編纂目錄、整理文獻是萬斯年作為學者的志業(yè)。1940年,北平圖書館年度出版計劃提出出版“西南文獻叢刊”,包括方樹梅《滇南碑傳集》等九書。萬斯年為該書撰寫摘要,并在序言中分析碑傳的史料價值大體可分為五端,“一,移民的史跡;二,社會制度的記述;三,姓氏的變更;四,文獻的著錄;五,習俗的記載”。他強調(diào)收集、利用氏族傳志資料與精做考證的重要性,“倘將碑傳、年譜、專傳、族譜……關于吾國氏族傳志研究之一系列文獻,有系統(tǒng)的,大規(guī)模的搜集,作精密的研究,則所獲之多,當不僅在氏族史方面。倘讀者以為根據(jù)碑傳,且可研究墓志傳記之體例,而仿清代梁玉繩、吳鎬等所為,則碑傳之研究價值,且超越于史學范圍之外了”。

平館1940年度第二條出版計劃是印刷館藏目錄,包括續(xù)編西南方志目錄、叢書目錄等。萬斯年在編制出版專題書目方面的代表作品有1941年編成的《國立北平圖書館西南各省方志目錄》,該目收西南五省方志640余種,8100余冊,革新編目方式,按省分卷,分通志、合志、縣志、別志四編,附注簡要說明各地的隸屬關系及沿革情況,依次著錄名稱、編纂者、版本、冊數(shù)等。1945年6月,萬斯年編撰的《國立北平圖書館近年入藏方志簡目》在《圖書季刊》刊載,該目增入了他在1941年后所采集的部分云南方志,共收錄25個省的方志,530余種,5000余冊。

在昆明時,萬斯年兼具圖書館員、編輯、學者身份,善于搜集材料、有能力訪求材料、有條件接觸材料,也是五華文史研究會等學術組織的會員,遂與在滇文史學人頗有交道。白壽彝在《咸同滇變見聞錄》序目中提及,“既至昆明,留心訪問與文秀有關之遺文軼事……萬稼軒先生、沙元先生又各以所有惠贈借抄……予因從而校寫成書”,“校寫,始于二十八年冬。時袁守和先生、萬稼軒先生給予之鼓勵至多”。顧頡剛在信中邀請萬斯年參加成都中國邊疆學會,并有“夙仰先生對于西域、滇南并所注意”之語,這指出了萬斯年在邊疆史、民族史上的研究側重,也體現(xiàn)了顧氏對萬斯年學術水平的肯定。

萬斯年對于滇南的關注前文已頗多論及,而在顧頡剛寫信時,萬斯年對西域的注意除了反映于《西域聞見錄之版本與著者》等論文外,更較多反映在譯介上。萬斯年一生翻譯作品較多,其至少精擅日語、英語,翻譯題材多為海外漢學著作。1935年,向達在其翻譯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書后曾寫道,“譯成后,承友人萬稼軒(斯年)先生取原書仔細加以校勘,又改正不少的錯誤和遺漏”。萬斯年的譯介對于傳遞學術動態(tài)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翻譯的內(nèi)藤虎次郎《三井寺藏唐過所考》,為研究漢唐過所的重要參考資料。翻譯的玉井是博《敦煌戶籍殘簡考》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戶籍的開端之作,對敦煌學研究有極大價值。黑田源次的《中央亞細亞出土醫(yī)書四種》1935年由萬斯年譯介,王重民后又在神田喜一郎處看到了武內(nèi)義雄關于唐鈔本韻書及印本切韻斷片的論文,他在《跋中亞出土〈劉涓子鬼方〉》中希望“萬先生更轉(zhuǎn)武內(nèi)論文為漢語,以先饗讀者”。萬斯年也照單領受,翻譯的《唐鈔本韻書及印本切韻之斷片》刊于《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十卷第五號。萬斯年翻譯的日本學者介紹、考證唐代文獻的文章七篇后輯為《唐代文獻叢考》。

萬斯年在建國后曾與陳夢家一道補訂萬國鼎的《中國歷史紀年表》。陳夢家曾提到:“國鼎先生……分不出時間來修訂年表……我乃約請了萬斯年先生共同參加修訂工作……這一小冊的重版,除了萬國鼎先生的原編以外,很多得力于萬斯年先生的細心補充和改作?!敝劣诰唧w負責部分,“‘歷史年代總表’,據(jù)原編加以改訂,漢以前的由我(按:陳夢家)改動,漢以后的是斯年先生所改”,“在下編中……‘秦以后主要朝代年表’是斯年先生編作的。其他各表也經(jīng)斯年先生據(jù)原編加以改訂補充。為了查考原書他費了很大的工夫。最后的索引,由戚志芬先生(按:萬斯年夫人)加以修正和補充,增加了不少”。

“少川”女士為何人

繼續(xù)解讀原信,顧頡剛提到“少川女士來去匆匆,近聞又到重慶”。此處明言“少川”是一名女性。查《顧頡剛日記》,僅有“林少川”一人名,但并未標明其為女性。好在1949年5月4日,顧頡剛有記“翻林少川《新疆行》”,5月31日又記“為林少川修改其新作《新疆行》一卷半”。有《新疆行》書名,則“林少川”的身份已然清晰,她就是林鵬俠女士。

林鵬俠(1907-1979),原名林淑珠,出生于福建莆田。其父林心香于20世紀二十年代辭職下南洋,后成為新加坡橡膠大王。1925年,林淑珠前往美國留學,1928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經(jīng)濟學學士學位。1929年她又前往英國學習航空技術,立志成為一名飛行員,于1930年畢業(yè)。林淑珠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林鵬俠,字霄沖,取“鯤鵬展翅沖云霄,行俠仗義平天下”之意。學成歸國之后,她被稱為當時中國“惟一女飛行員”,名動一時。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正在新加坡的林鵬俠奉母命歸國“服務戰(zhàn)地”,但抵達時戰(zhàn)事已止。1932年11月,為對成為戰(zhàn)略后方的西北多做了解,同時一女子“如作西北壯行,尤能打破國人畏難之心理,則所助于國家開發(fā)西北者,其效匪淺”,林鵬俠開始了對陜、甘、青、寧等省的半年考察。東歸后,林鵬俠將考察日記整理成《西北行》,書中留下了記述當時西北地區(qū)情形的寶貴歷史材料,也留下了她提倡開發(fā)西北、強調(diào)西北對于抗日救亡重要性等見解。

林鵬俠愛作男裝打扮,行動上自我要求與男性一較高低,“倜儻豪爽,允文允武,宛如當年秋俠”,具有三個醒目的身份標簽——女飛行家、只身探險西北的“奇女子”、社會活動家。1934年,林鵬俠作為冒險精神的代表,與宋美齡、何香凝、丁玲、胡蝶和倪桂珍被新聞界評為標準女性。同年,上海婦女協(xié)進會成立,林鵬俠為發(fā)起組織者之一。西北行后,林鵬俠繼續(xù)四處宣傳抗戰(zhàn)救國、開發(fā)西北,并加入民盟當選為民盟中央委員。1936年,林鵬俠與妹妹林蔭民創(chuàng)辦《莆田新報》(《福建新報》)。她還曾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莆青中學,任校長。1938年,沈鈞儒等發(fā)起成立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林鵬俠亦名列簽名發(fā)起人之中。林鵬俠一直欲赴新疆考察,但多次嘗試都未能成行。1948年夏,林鵬俠赴新疆考察,遍游天山南北,“歷時凡一載”。但1949年4月27日林鵬俠就已在上海拜訪顧頡剛,5月4日顧頡剛見過林鵬俠后就在翻閱《新疆行》,林鵬俠這次考察結束至少也應在5月前。

1933年《良友》評選出的“標準女性”


顧頡剛與林鵬俠(少川)相識很早,1933年5月27日燕京大學同人迎接林鵬俠,顧、林曾同席,顧氏當日日記說“林鵬俠女士只身調(diào)查西北……中原女子至青海者第一人也……賀啟蘭女士小楷精絕,兼能繪事……一日而得見兩才女,何其幸也”?!缎陆小氛碚邠?jù)《新疆行》顧頡剛序,言“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1948年夏與林鵬俠結識于蘭州”,顯然有誤。顧氏對林鵬俠的評價很高,1934年,他已評林鵬俠、劉曼卿、譚慕愚為女界三杰。林鵬俠也是顧頡剛屬意的邊疆工作可用人才。顧氏曾親自為林鵬俠修改《西北行》,連劉起釪為《西北行》寫的序也認真修改。林鵬俠完成對新疆地區(qū)的考察后,將考察新疆時所記之日記編輯整理,定以《新疆行》書名,書稿后送顧頡剛審閱,顧氏記錄為林少川修改《新疆行》多次,直至1949年8月9日改完全書。從現(xiàn)有材料來看,似乎后來人都不知林鵬俠有“林少川”一名,顧頡剛“少川女士”這一稱呼很獨特,或是研究林鵬俠的一個搜索方向,《顧頡剛日記》索引中的“林鵬俠”“林少川”兩個詞條也應合并。

1933年燕京大學同人迎接林鵬俠(右一),左二為顧頡剛


附注:小文寫成之時,尚無研究者撰文考證“稼軒”為萬斯年。近見閆笑《顧頡剛與“稼軒”》(《江海晚報》2023年11月22日)指出“稼軒”即萬斯年,但其文簡略,所論范圍及側重與本文大有不同,因此仍將本文發(fā)表,特作說明。

主要參考文獻

顧頡剛:《顧頡剛書信集》,中華書局,2011年

尚小明:《民國大學的亞洲史教育》,《北大史學(17)》,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職員錄》,1932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職員錄》,1935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職員錄》,1936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職員錄》,1937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34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35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36年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37年

顧頡剛:《顧頡剛日記》,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2007年

張敏:《〈圖書季刊〉的創(chuàng)刊及其歷史意義》,《新世紀圖書館》2016年第9期

林宏磊:《〈圖書季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特點》,《晉圖學刊》2021年第6期

北京圖書館業(yè)務研究委員會:《北京圖書館館史資料匯編》,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

張鐵弦:《中日戰(zhàn)事史料會參觀記》,《大公報·天津版》1948年5月31日

萬斯年:《迤西采訪工作報告》,《圖書季刊》1944年新5卷第2、3期合刊 

孟化:《抗戰(zhàn)期間北平圖書館為采集云南武定土司文獻的往來信函》,《文獻》2015年第4期

馬學良:《追念萬斯年先生彝區(qū)訪書遺事》,《國家圖書館學刊》,1992年第2期

李致忠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史資料長編:1909-2008》,上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

萬斯年編:《國立北平圖書館西南各省方志目錄》,《圖書季刊》1941年新第3卷第3、4期合刊

萬斯年編:《國立北平圖書館近年入藏方志簡目》,《圖書季刊》1945年新第6卷第1、2期合刊

白壽彝:《白壽彝文集(第3卷民族宗教論集)》,上冊,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林鵬俠著,王福成點校:《西北行》,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

林鵬俠著,楊康、張頤青整理:《新疆行》,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

魏梓秋:《林鵬俠傳記形象與中國女性的現(xiàn)代經(jīng)驗——以《西北行》及民國報刊為中心》,載楊正潤主編:《現(xiàn)代傳記研究(第18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2年

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民國政府卷1912-1949)》,上冊,中國婦女出版社,2011年

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良友》1934年第99期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福建省志·新聞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