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聽說,余義林寫的《相思在馬丘比丘——跨越半個地球的南美之旅》(東方出版社)即將問世,一直十分期待。等書在當當網(wǎng)上掛出來,就迫不及待地下單買了新書。真的是開卷有益,更沒有讓人失望——撲面而來的是一陣新鮮、遙遠、深沉、溫暖的風,南美洲大海和高山的氣息撲面而來。
首先,全書以時間為經(jīng)、敘事為緯的手法,向讀者展開了瑰麗的異域畫卷。依我之見,一本以游記形式介紹異域風光的作品,肯定是以視覺沖擊力極強的圖片、文字匯集而成的大部頭作品,并且裝潢考究、字大行稀。誰知,《相思在馬丘比丘》卻出乎我的意料。沒有反差強烈的照片堆砌,沒有夸張的文字煽情,更沒有拉上許多重量級名人進行隆重推介。有的只是清新的設計和裝幀,配上意境悠遠的封面及恬淡的小詩,讓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竟開始了輕松、親切、舒緩的閱讀之旅。在不知不覺間,我們跟隨著作者那輕快的腳步,輕盈的身影,深深走進書中……
對于游記散文,人們并不陌生。從最早的《徐霞客游記》開始,人們不僅知曉了祖國河流山川的廣袤與富饒,也喜愛上了這種活潑的文體。而余義林的這部作品,卻是這類散文的創(chuàng)新之作。她首先以一個綺麗的夢開篇:“在昨天的夢里,我夢見自己變成了印第安人”,這開頭新穎、獨特,抓人眼球。與其說作者“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倒不如說是以這種形式提綱挈領(lǐng)、簡明扼要地勾勒了南美洲大陸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景觀,“我們這一路不僅要‘遭遇’安第斯山,還有世界上最寬的伊瓜蘇大瀑布,以及遺世而獨立的庫斯科古城,神秘的馬丘比丘,無法解釋的納斯卡大地畫,無人能懂的復活節(jié)島巨人石像……”這種導讀,十分巧妙浪漫,大大激起了讀者的閱讀欲望。而這樣的謀篇布局,更說明作者是一位寫作的行家里手。
這本游記的可貴之處,是充滿了作者的思考。表面是“游”,重點是“記”,而在“記”中傳達出了作者的觀念與思想。這也是游記散文的價值所在。譬如在“南美人,你為什么不著急”一章中,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中午街道上的人很少。在這里絕對看不到急急忙忙趕路的人,即便是去工作的人,你也會覺得他不慌不忙,步履輕松。看到我們急匆匆地走過,他們會漫不經(jīng)心地瞟你一眼,那意思似乎在說:急什么?”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這一稍縱即逝的細節(jié),與中國“人人匆忙”的現(xiàn)狀進行類比,從而引起了我們對現(xiàn)實的深思與反省。她以“慢生活”或“閑適”成為當下話題說開去,引經(jīng)據(jù)典,妙論閑情,才思跳躍,文采斐然。而讀者同時也會感悟,在浮躁社會當中普遍存在的焦慮不安,追求物質(zhì)生活而失去了對精神本真的重視,理應引起警覺。
其次,不一樣的旅行,增加了生命的寬度。我十分欽佩作者的聰慧與敏銳觸角,她清楚讀者要了解什么、關(guān)心什么、需要什么。在本書中,她基本上是以地名和事件為線索,挖掘和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并將讀者迫切需要知道的信息,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形式敘述得引人入勝。這不僅是一個作家的敏銳度,也是作家觀察生活的多維度決定的。我們可能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卻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旅行和寫作,應是增加生命寬度的有效方式。
但寬度的增加是以廣博的知識作為鋪墊,需要勤奮和天賦作支撐。余義林就是這樣的人。說回來,游記散文離不開“衣食住行游購娛”。但能夠由淺入深,引導人們讀得充實有味,卻又是一種功夫。書中的天量文化信息讓人目不暇接,如秘魯首都利馬為何成為“無雨之城”,復活節(jié)島神秘的“莫?!?,“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輝煌震撼的高原故都“庫斯科”等,都十分令人“漲知識”。當讀者在興趣盎然中得知了那些“非遺”級古跡的生成年代、歷史背景、存在現(xiàn)狀并嘆為觀止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學到了很多新東西?是不是也對旅行充滿了向往?而一開始就把你帶進這種輕松愉悅、豐富細膩的體驗中,就是這本書的魅力。
再次,這本書以優(yōu)美的語言為支點,彰顯人性的美好與善良。捧讀全書,流暢的語言、細膩的感受,優(yōu)美的文字,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霖。旅行者與旅行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在萬里之遙,在異域之地,我們常見的是旅行者將自己躋身于旅游隊伍中,“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走馬觀花,看個熱鬧;而旅行家,如同在身上裝上了一個全息攝影機,把別人看來平淡無奇的景像或事件,都納入自己的視野,進行剖析與分析,直至得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結(jié)論,給人以啟迪,上升為精神層面的介質(zhì)。
而該書作者的過人之處,就是將旅行的邏輯重心落在了“人”上。憑著觀察的細膩與深邃,也憑借作者功底頗深的語言,她不僅向我們講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也與我們分享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生動。我們在書中看到,南美人善良的天性像一顆顆珍珠,不斷發(fā)出迷人的光芒。不管是與印第安女孩做關(guān)于羊駝手工藝品的對話,還是在博卡小鎮(zhèn)與阿根廷帥哥合跳探戈;不管是對博爾赫斯故居的探訪,還是對桑巴舞女的熱議,都把目光放在生命本質(zhì)的靈動之上。同時,對一個個側(cè)面和一個個人物的生動描摹,也表現(xiàn)出了作者把握語言的天分與張力。我從事寫作多年,對于拉美文學十分喜愛,至今在書櫥里還擺放著博爾赫斯的作品。而在探訪博爾赫斯故居的章節(jié)里,作者深深嘆息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作家竟在家鄉(xiāng)無人知曉。她寫道:“這位在中國文壇影響深遠的人,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卻幾乎被遺忘。博爾赫斯街以及博爾赫斯本人,幾乎沒什么人知道了……阿根廷文學,與中國的文學一樣,都面臨著被社會發(fā)展邊緣化的窘境?!辈谎远鳎髡哌@種寫法讓讀者也為之一嘆!這是時代的悲哀,抑或是文學的悲哀?但“不論是在阿根廷還是在中國,博爾赫斯以及和他一樣還靠寫東西為生的人們,注定都是孤寂的?!比珪酱岁┤欢?。作者選擇這里作為落腳點,不得不說落得引人深思,余味無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書在第21章“無人鳥島與中華勞工誄”中,表現(xiàn)出了作家的責任與良知。在秘魯?shù)镍B島,盡管風光如畫,但卻曾是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勞工的墳墓與地獄。19世紀中葉,無數(shù)華人被誘騙至此,以鏟鳥糞為生,過著非人的生活,慘遭虐待,客死他鄉(xiāng)。幾百年后,累累白骨才換來了今日華人在海外的揚眉吐氣。作者在悲憤之余,寫下了一篇激情澎湃的《中華勞工誄》。字里行間,凜然正氣。字字璣珠,聲聲啼血。古漢語學養(yǎng)之厚重可見一斑!
都說,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我們也不缺乏旅行,缺的是怎樣看待旅行的眼睛。余義林的這本書,為如何旅行、如何看旅行,包括如何寫旅行,都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優(yōu)秀的范本,也展現(xiàn)出一雙非常獨特的“眼睛”。這本書,可以說是近年來旅行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難怪此書在3月7日當當網(wǎng)的榜單上高居銷售榜首,一度還售罄缺貨,這姑且也算是對美麗女作家的一種回饋吧?。ㄎ?王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