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作家傅小敏:從巴黎出發(fā),親歷藝術(shù)發(fā)生現(xiàn)場

“我們總是依循父輩的軌跡,繼承了一種固化的生活。而在陌生的國度建立自己的生活軌跡、場域和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事物,無論巨細,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背后的邏輯以及未來的作用,是經(jīng)過審視后形成的新習慣?!?/p>

“我們總是依循父輩的軌跡,繼承了一種固化的生活。而在陌生的國度建立自己的生活軌跡、場域和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事物,無論巨細,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背后的邏輯以及未來的作用,是經(jīng)過審視后形成的新習慣?!?月2日,在《巡禮之年:從巴黎出發(fā)》新書分享會上,作者傅小敏如此分享在巴黎生活的經(jīng)歷對自己的特殊意義。

傅小敏(右)現(xiàn)場分享


2015年,從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傅小敏去往法國留學。旅居異國的第二年,她突然發(fā)覺,在全法語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學習,自己的中文寫作能力大幅減退。她已經(jīng)長久未使用中文組織通順的句段,沒有閱讀或書寫漢語文章,就連做夢和思考都開始使用法語。她開始懼怕丟掉“自己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中文語感”。

于是,傅小敏開始以“復健”的方式,用中文記錄下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在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shù)系讀書,傅小敏有許多機會游蕩于巴黎的藝術(shù)場所。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是傅小敏除了學校和家之外最常去的地方;巴黎的白夜藝術(shù)節(jié)和博物館之夜時,整個城市化身為巨大的藝術(shù)場域,應接不暇地看完十幾個展演項目,讓傅小敏感覺到自己對這座城市依然抱有純粹深切的喜愛;在策展人德·羅代里爾女士家居住的時光,則給了她“藝術(shù)向內(nèi)”的視角。

傅小敏坦承,自己并非一個容易融入的人。在巴黎的幾年生活,她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異鄉(xiāng)人,也從未覺得自己融入了巴黎的藝術(shù)圈。最思鄉(xiāng)的時候,她在自己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里閉門不出,仿佛這樣才能獲得一些安全感。但“保持距離”亦給了她一雙審視的眼睛,如她在書中提到的,“我讓雙眼化作一個冷峻的鏡頭,從不預設什么畫面,只是等待著某個按下快門的瞬間,某個不知何時到來、是否會到來的‘決定性的瞬間’。”

后來,傅小敏又帶著這樣的目光開啟長途旅行,去巴黎外省,去周邊國家,乃至跨過大西洋。她把旅行當作一種思考的方式,在身體的位移和風景的轉(zhuǎn)換間體驗各種形式的文化與藝術(shù)。

《巡禮之年:從巴黎出發(fā)》書封


作為藝術(shù)從業(yè)者,傅小敏的許多旅行都與看展有關。她去柏林和紐約,都是因為當?shù)赜凶约合肟吹恼褂[。在這樣的旅途中,她不研究美食攻略和酒店,看完展覽就在旁邊小店隨意吃一些食物果腹,住簡單的酒店,達成目的就離開。

這樣簡單純粹的旅行反而帶來許多意外之喜。一次在葡萄牙里斯本旅行,傅小敏隨意訂了一個游艇上的房間,夜晚船隨著海浪搖晃,她一晚沒睡好,第二天隨意走到當?shù)刈罟爬系囊粭l街上覓食,看到一家飯店門口貼著演出海報,就走了進去,想在吃飯同時看一場演出。服務生帶著她在街道上穿行,最后來到一間地下室,里面滿滿當當都是當?shù)乩夏暧^眾。一位阿姨帶著當?shù)貥逢犜谘葑嘁环N她不了解的演出。后來,傅小敏到網(wǎng)上補課,才知道他們當時演奏的是一種叫法朵的音樂,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其地位相當于西班牙著名的弗拉明戈舞蹈。

“在這樣沒有攻略的旅行中,闖入當?shù)厝说纳睿染牟邉澋穆眯懈屓穗y忘。”傅小敏希望在書中傳達這樣的概念,“旅行是一件終身的事。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展覽的人,一定會到處旅行,在旅途中接觸更多在地性的東西,才能更了解本地藝術(shù)家,理解他們敘事中與當?shù)貧v史和積淀緊密相關的部分?!?/p>

本書的書名“巡禮之年”原為鋼琴之王李斯特的鋼琴曲集名,傅小敏表示,書名的確定正是為了向李斯特致敬。李斯特從二十歲出頭開始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集“Années de pèlerinage”,可譯為“巡禮之年”或“旅行歲月”,與本書想表達的主題十分契合。李斯特用音樂書寫他旅居瑞士與意大利的游記,描繪自然景物、文化遺跡,在沉思中與古人對話。而作者自己也是在差不多的年紀里動身周游許多地方,懷著親歷藝術(shù)發(fā)生現(xiàn)場的初心,向世界敞開所有的感官,只愿能夠觀看和聆聽那些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

“人向外部世界跋涉,也需要向心內(nèi)跋涉?!备敌∶粽劦?,寫作這本書的過程既是向外尋找的過程,也是向內(nèi)的一次自我探尋,就像很多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一件作品時,其實也是在向內(nèi)部搭建一條通道,“用馬拉美的話說,給你一個‘instrument spirituel’(精神的工具),使你得以抵達心靈凹陷之處,并將它們緩緩熨平?!?/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