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個挺討厭的題目。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很討厭“大人們”以代際的方式粗暴地用“xx后”來稱呼一代人。但當我們變成“大人”,竟然又重蹈覆轍。
沒辦法,這的確是一個相對方便的指涉一群同齡人的方式。而要討論任何問題,我們總不得不身處各種各樣的指涉當中。所以,我們暫且如此稱呼初長成的這新一代人吧——“00后”。
很多跟“00后”相處的經(jīng)驗之談,總是宣稱這是最自我、最放松、最自然——簡而言之,是“最舒服”的一代人。在經(jīng)過幾代人的跋涉之后,00后們終于擺脫了80、90后們的“過渡”狀態(tài),從身體到心靈,都更加解放。同時,他們還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成熟發(fā)展的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如果說,互聯(lián)網(wǎng)對80、90后們還帶著新鮮感,對00后們來說,互聯(lián)網(wǎng)早已成為最普通不過的生活背景音。
只是,當人無限崇尚“自然”的時候,“自然”也可能孕育新的僵化。00后的孩子們,在“自然”的分化中,正迎來最振奮人心,也可能是最難以動搖的“固化”。
跟80后、90后相比:00后是“最舒服”的一代
曾經(jīng),一位“00后”男孩的母親感嘆孩子不夠“乖”,于是來問作為“90后”的我:“怎么才能讓孩子像你一樣‘乖’一點?”我毫不猶豫地回復(fù):“打啊!趁著孩子還小,趕緊打。”那位母親十分震驚:“不會打出心理問題嗎?”我說:“你看我小時候被罰站、打手板、打屁股,現(xiàn)在不也好好的嘛?!蹦俏荒赣H對我感到十分無語,堅決不同意我的看法。
事后,我跟一位朋友說起這次對話,朋友嘲笑我:“你以為自己沒有心理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心理問題。”我不置可否。最近,這位朋友向我強烈安利了一部紀錄片《零零后》。據(jù)她稱,我這種兒時在高壓政策下成長的“90后”,特別需要學(xué)習(xí)這部紀錄片——因為,這部紀錄片展現(xiàn)了什么才是科學(xué)合理、符合身心健康的成長方式。遙想當年與那位“00后”男孩的母親的對話,我突然模糊地意識到:和之前任何一代人之間最大的差異, 是“00后”的父母似乎在用一種格外寬松和人性化的育兒理念取代了嚴格得近乎軍事化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帶著這樣的想法,我花了一整個下午刷完了這部五集紀錄片《零零后》??戳瞬灰粫海滩蛔〈蟀l(fā)感嘆,趕緊給那位朋友發(fā)去語音: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過得太舒服了!
紀錄片《零零后》海報,導(dǎo)演: 張同道
“舒服”在哪里?
這群北京“00后”的家庭物質(zhì)條件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似乎成長于一種最自由的教育理念。乍看之下,這部紀錄片所展現(xiàn)的兒童成長過程與我自己的童年并無差異,但讓我感到驚訝和特別的,是“00后”的父母們在對待一些兒童成長中常見問題時的解決方式。我的同齡人或者更早的幾代人,誰沒有小時候因為亂扔?xùn)|西、毀壞財物、吃飯慢受過家長的斥責(zé)呢?然而,在《零零后》這部紀錄片里,這些行為卻會得到不太一樣的回應(yīng)。
第一集中的小男孩錫坤愛把別人的鞋子和籃球扔進垃圾桶,這卻并不被視為不守規(guī)矩的“熊孩子”舉止,而是兒童對于未知空間的探索;他在家里的廚房用各種材料燒火,在媽媽看來,這也是有科學(xué)天賦的表現(xiàn)。
錫坤是第一集的主角,圖為中考前他媽媽陪他準備科技特長生考試,叮囑相關(guān)注意事項。
在家里廚房燒火的錫坤。
第四集中的小姑娘一一,從小不愛與人玩耍、宣稱自己不需要朋友、吃飯永遠是全班最慢的一個。
一一是第四集的主角,她從小就熱愛獨處,總是一個人吃飯到最后,認為“我不想交朋友”、“我有這個權(quán)利”。她是《零零后》中最受觀眾歡迎的孩子。
在幼兒園的老師看來,這也并不是什么嚴重的性格問題,而是“能夠自己打發(fā)時間”、“自己的韻律不被外界打破”,是一種“高貴的姿態(tài)”。
第三集中的劉嘉陽:“要是接受傳統(tǒng)教育,我估計早就被退學(xué)了”
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孩子劉嘉陽不喜歡國內(nèi)的教育,則干脆選擇出國,在被視為擁有更多元、更人性的教育體制的美國過得如魚得水。用他自己的話說,“要是接受傳統(tǒng)教育,我早就被退學(xué)了”。
《愛彌兒:論教育》
作者: [法] 盧梭
譯者: 李平漚
版本: 商務(wù)印書館 1978年6月
人類的兒童時代,是從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進入社會的過程。人原本是懵懂無知、純潔自然的嬰孩,卻需要在最初的歲月中接受教育、接受社會規(guī)范的束縛,然后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在“90后”、“80后”成長的時代,這個過程理所當然地被理解為原本“自然”的個人需要完成自己的“社會化”過程。但到了“00后”的世界,在新時代的育兒觀念里,不再是由原本“自然”的兒童個體去痛苦地適應(yīng)一套標準的社會規(guī)范,而是期待社會能為個體留出包容的、多元化的空間。
說“00后”真是活得很“舒服”,正是因為,他們似乎逃出了我們小時候要歷經(jīng)艱難才能完成的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zhuǎn)變的過程?!?0后”似乎可以最充分地“做自己”,而不是去做個標準化的、守規(guī)矩的“好孩子”。當代人,尤其是接受著最新育兒觀念的都市中產(chǎn)階級們似乎在貫徹著盧梭在《愛彌兒》中的主張:一個理想的人,應(yīng)當是最大程度保存其自然天真之人。
00后一代 :不同區(qū)域間的階層差異正在加大
事實上,做“自然的自我”而非做“社會期待的好孩子”,這樣的觀念并不是到了“00后”一代才開始出現(xiàn),而是一種自80年代以來一直在不斷蔓延的思潮。
還記得十多年前,以韓寒、郭敬明等“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優(yōu)勝者為代表,“80后”的概念橫空出世。他們的訴求正是“做自我”——一種挑戰(zhàn)社會既定規(guī)范束縛的、純粹自然的自我。他們表達“自我”的方式,也是高考體制之外的文學(xué)寫作。似乎,一種真實“自我”的完成,其基本前提就在于對“社會”強加的一切束縛的反抗。
同樣,“90后”在青少年時期每一個寒暑假反復(fù)觀看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其中也凸顯了這樣的觀念。挑戰(zhàn)一切皇家規(guī)矩的“小燕子”是最率性自然之人,因而成為一個時代的偶像。從“80后”、“90后”到“00后”,這幾代人不再像其前輩們那樣擁抱“社會”、不再立志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是開始以“個體”作為生活的尺度。只不過,在“80后”和“90后”那里,只有少數(shù)人通過對社會的反叛實現(xiàn)了 “自然的自我”。而對“00后”而言,“自然的自我”則更多通過對社會的疏離得以完成。
《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是很多80、90后童年時期心中反叛形象的代表
只需看看“80后”、“90后”和“00后”與上幾代人在命名上的不同,就能大致體會到他們之間的時代差異。此前的代際命名是是“知青一代”、“老三屆”、“紅衛(wèi)兵一代”、“四五一代”等等,這些命名密切關(guān)聯(lián)著將一代人卷入其中、對他們的人生命運和精神氣質(zhì)有著重大影響的社會事件。
而在“80后”、“90后”和“00后”這些命名,指涉的只是簡單的出生時間先后。歷史事件在對于代際的命名中消失了,這幾代人似乎生活在一個歷史對他們完全不起作用的世界里。我們更發(fā)現(xiàn),由于他們所成長的時代里缺乏能夠產(chǎn)生普遍影響的社會歷史事件,“80后”、“90后”和“00后”其實只是一些權(quán)宜性的命名,根本無法概括這幾代人的全貌。與其用時代為他們命名,還不如用父輩為他們命名來得準確:富二代、官二代、紅二代、農(nóng)二代、中產(chǎn)階級二代……
說到這里,我突然意識到,紀錄片《零零后》的拍攝對象,正是一所收費不菲的北京幼兒園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在北京城內(nèi)有房有車,甚至可以讓母親做全職主婦,他們是標準的中產(chǎn)階級二代。有人稱《零零后》為中國版的《人生七年》(7 Up)。
紀錄片《人生七年》劇照,圖為長大后40歲左右的被記錄主角之一。
《人生七年》是英國BBC電視臺2005年播出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導(dǎo)演邁克爾·艾普特從1964年起跟蹤拍攝了十四個七歲的孩子,每隔七年就對他們進行重新采訪,最后將所有的素材剪輯成了《人生七年》?!读懔愫蟆泛汀度松吣辍酚兄愃频睦砟?,然而,《人生七年》的采訪對象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農(nóng)民的孩子,有的出身上層社會,涵蓋了不同的階層。
但《零零后》中卻只有中產(chǎn)階級二代這一個群體。所謂“二代”,指向的是一種最自然不過的傳承秩序?!读懔愫蟆分械闹挟a(chǎn)階級二代之所以在一種強調(diào)“自然”的教育理念中長大,正是因為他們只需“自然而然”,就可以成為其父母的接班人。
當我在B站觀看《零零后》時,一條彈幕閃過:“我們這兒的00后都已經(jīng)進富士康了”?!读懔愫蟆返臅r間點結(jié)束在這些北京孩子的中考,而在中國農(nóng)村,據(jù)調(diào)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學(xué)生無法接受高中教育。當北京的中產(chǎn)階級二代還在為如何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guān)系而苦惱時,中國另一些地方的孩子甚至來不及考慮這個問題就已被卷入了社會的洪流之中。
“自然”可能成為新的僵化:虛擬世界帶來自由,也隱藏著遠離社會的風(fēng)險
在追求“自然”的北京中產(chǎn)階級教育理念之外,在衡水中學(xué)和毛坦廠中學(xué)還盛行著被認為是太“不自然”、太“畸形”的應(yīng)試教育?!白匀弧币馕吨懦鐣氖`,但也意味著不去挑戰(zhàn)社會束縛,讓現(xiàn)有社會秩序繼續(xù)延伸下去。
中產(chǎn)階級二代可以擁有“自然”的資格,他們一出生就站在了同齡人的前列。而那些出身底層的孩子,則不得不接受“不自然”和“畸形”的教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希望在未來離開底層。“自然”教育只是屬于少數(shù)人的奢侈品,正是在貴族幼兒園和財力殷實的家長的雙重庇護下,中產(chǎn)階級二代才得以在“社會”之外擁有了“自然”和“自由”的空間。
一一,《零零后》記錄的主角之一。
回過頭來,中產(chǎn)階級二代對于“自然”教育理念的過分追求,似乎又掉入了另一個陷阱。實際上存在著兩種“自然”:一種是真正的順其自然天性,另一種則將“自然”重新變成了一套固定規(guī)范。后一種“自然”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那種極力培養(yǎng)孩子多門才藝以便“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只有棋琴書畫、體育文藝樣樣精通,這樣的孩子才被認為不是接受了“畸形”的教育,才是一個“自然”的兒童。
在紀錄片《零零后》中,第一集中的錫坤和第四集中的一一,都是性格較為內(nèi)向的孩子。一一的父母覺得這是孩子的天性,不用干涉。而錫坤的媽媽則覺得內(nèi)向是一種缺陷,因此甚至帶些強迫性質(zhì)地讓孩子參與公共活動。兩種培養(yǎng)方法孰優(yōu)孰劣,暫時難以置評。不過,當“自然”從順其天性變成了一套固定的教育理念,就反而違背其初衷,成了一種新的“不自然”:因為它不是建立在對個體真正的自然天性的呵護之上,而是將本性各異的孩子們套進一種“自然成長”的理想模板。
《從“90后”到“00后”》
作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版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6年1月
正是這種對于“自然”的理解,讓“00后”一代及其父母背負了過于沉重的負擔(dān)。無論是用行李箱當書包上學(xué),還是寫作業(yè)至深夜,“00后”小學(xué)生的課業(yè)負擔(dān)之重早已不是新聞。與此同時,00后的父母們也在母乳喂養(yǎng)、原生家庭和素質(zhì)教育等信條的驅(qū)使下疲于奔命——這些信條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孩子得以在一種被認為是“自然”的環(huán)境中成長。曾經(jīng)的父母們大可在奶水不足時給孩子喝奶粉,在忙碌時把孩子一個人鎖在家里,更不用帶著孩子參加五花八門的親子活動和輔導(dǎo)班、特長班。在當下,如果“00后”的父母們不這么做,他們將陷入一種認為自己不夠合格的焦慮之中。
追求“自然”的出發(fā)點當然是好的,結(jié)果卻演變成了新的枷鎖。在這種新模板中成長的孩子,是否和在“對社會有用”的舊模板中成長的前幾代人一樣,面臨著喪失真正個性的危險?另外的問題在于,從兒童到青少年時代,在學(xué)校和家庭的庇護下,“00后”當然可以享受一種擺脫社會束縛、純粹“自然”的快樂。而當他們長大成人,不得不走入社會,將如何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在紀錄片《零零后》中,大李老師面對只愿意一個人呆著的小姑娘一一,一方面感嘆她的高貴與自足,但另一方面也對此表示憂心:她以后走入社會怎么辦?有關(guān)“00后”群體的最新新聞,是游戲王者榮耀已經(jīng)成為“00后”通行的社交工具,以及00后小學(xué)生給直播平臺主播刷跑車......
虛擬世界的興起給“00后”帶來了 “自然”和“自由”的空間,但與此同時,其中也隱藏著使他們徹底遠離“社會”的危險。(文/羅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