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探求文化、拷問生命:余秋雨內(nèi)在的星空人文創(chuàng)想

人生的道路就是從出生地出發(fā),越走越遠,由此展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jié)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

本文摘自《內(nèi)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創(chuàng)想》余秋雨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6月。

探求文化、拷問生命:余秋雨內(nèi)在的星空人文創(chuàng)想

作者余秋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一.史實

歷史的最大生命力,就在于大浪淘沙。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這才是歷史的達觀。

我同意有些學(xué)者的說法,孔子對我們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種迷人的“生命情調(diào)”——至善、寬厚、優(yōu)雅、快樂,而且健康。他以自己的苦旅,讓君子充滿魅力。

人們看到,儒、道、佛這三種完全不同的審美境界出現(xiàn)在中華文化之中。一種是溫柔敦厚,載道言志;一種是逍遙自由,直覺天籟;一種是拈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國文化人最熟悉的是第一種,但如果從更高的精神層面和審美等級上來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兩種。在后面兩種中,又以第三種即佛的境界更為難得。

儒家重善,道家重真,都看輕了美,而法家當然更不在乎美,因此造成了中華文化在整體上對審美問題的若即若離。

我歷來提倡“審美歷史學(xué)”。美不是歷史的點綴,而是歷史的概括。商代歷史的歸結(jié)是青銅器和玉器,就像唐代歷史的歸結(jié)是唐詩,或者說,歐洲好幾個歷史階段的歸結(jié)是希臘神話、達·芬奇和莎士比亞,而不是那些軍事政治強人。

二.斯文

文章之道恰如哲學(xué)之道,至低很可能就是至高,終點必定潛伏于起點。

中國文化人總喜歡以政治來框范文化,讓文化成為政治的衍生。他們不知道:一個吟者因冠冕而喑啞了歌聲,才是真正值得惋嘆的;一個詩人因功名而丟失了詩情,才是真正讓人可惜的;一個天才因政務(wù)而陷入平庸,才是真正需要抱怨的。而如果連文學(xué)史也失去了文學(xué)坐標,那就需要把惋嘆、可惜、抱怨加在一起了。

現(xiàn)在的中國,就像一個巨人突然出現(xiàn)在鬧市街口,不管是本城人還是外來人都感到了某種陌生和緊張。巨人作出一個個造型,佩上一條條綬帶,用處都不大。原因是,大家都無法感知巨人的脾氣和性格。

巨人的脾氣性格,就是中國的文化。就像當年英國的旗幟飄揚到世界各地的時候,至少讓人以為,里邊似乎包含著莎士比亞的影子;就像德國先后發(fā)動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失敗后,經(jīng)常會用貝多芬、巴赫和歌德讓人對它另眼相看;就像美國縱橫捭闔、盛氣凌人的時候,總有好萊塢影片的諸多形象相伴隨。遺憾的是,中國的文化好像做不來這些,一直忙著排場很大、格局很小的事情。結(jié)果,常常越“文化”,越讓人感到陌生。

記得我上初中時在書店里看到老舍先生寫給青年作家的一封信,他說,寫文章有兩個秘訣:一是盡量不用成語,二是盡量少用形容詞。我當時一看如醍醐灌頂,因為這種說法與我們老師的說法截然相反。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兩個‘老’字間掙扎:聽“老師”的,還是聽“老舍”的?最后我作了正確的選擇,聽老舍的。

智者對于知識應(yīng)保持以下三種態(tài)度:一、需要時懂得到哪里去找;二、對各種知識做出嚴格的評估、選擇;三、明白任何知識都不等同于真理,而我們熱愛的,只是真理。

三.翰墨

美的安慰總是收斂在形式中,讓人一見就不再掙扎。

《詩經(jīng)》使中國文學(xué)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這種香氣和聲音,將散布久遠,至今還聞到,聽到。

“大宋”之“大”,一半來自宋詞里的氣象。如果說古詩詞容易束縛現(xiàn)代人的思想,那么,這個毛病在宋詞里是找不到的。我更鼓勵年輕人多背誦一點宋詞,甚至超過唐詩。原因是,宋詞的長短句式更能體現(xiàn)中華語文的音樂節(jié)奏,收縱張弛,別有千秋。

當我遇到那些已經(jīng)解決的難題,就把它交付給課堂;當我遇到那些可以解決的難題,就把它交付給學(xué)術(shù);當我遇到那些我無法解決的難題,也不再避開,因為有一個稱之為散文的籮筐等著它。

藝術(shù)家與常人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在于他們很早就在世相市囂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神秘的潛藏,一種怪異的組合,一種彌散處處而又抓不著摸不到的韻致。說是發(fā)現(xiàn),實際上是驚鴻一瞥、春光乍泄而立即不知蹤影,因此需要永久性地追索和尋求。一個城市藝術(shù)家就是街市間的追尋者,在司空見慣、習(xí)以為常中追尋一種縹緲的回憶和向往。

四.此生

獨立地面對天地生命,永不落伍;盲目地追隨熱鬧潮流,很快凋謝。

用安靜的微笑讓人安靜。安靜地走向滅寂,是一種最有尊嚴的福分。

如果身處寂靜之境而心底喧鬧,還不如身處鬧市而身心俱定。

人生的道路就是從出生地出發(fā),越走越遠,由此展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jié)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在熙熙攘攘的鬧市中,要實現(xiàn)后一種可能極不容易。為此,我常常離開城市,長途跋涉,借山水風(fēng)物與歷史精魂默默對話,尋找自己在遼闊的時間和空間中的生命坐標,把自己抓住。

投身再大的事業(yè)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事業(yè),聆聽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故事。

人生的滋味,在于品嘗季節(jié)的詩意——從自然的季節(jié)到生命的季節(jié)。季節(jié),不品嘗也在。但只有品嘗,詩意才會顯現(xiàn)。

有了詩意,人生才讓人陶醉。

這種陶醉不是一片酩酊,而是像我外公喝酒,喝得很慢、很深,一口口很少間斷。人人都在人生中,但發(fā)現(xiàn)人生,卻需要特殊的眼光。

五.行旅

我可以公布旅行的秘密了——

讓孤獨者獲得遼闊的空間,讓憂郁者知道無限的道路。讓年輕人向世間作一次艱辛的報到,讓老年人向大地作一次隆重的告別。讓文化在腳步間交融,讓對峙在互訪間和解。讓深山美景不再獨自遲暮,讓書齋玄思不再自欺欺人。讓荒草斷碑再度激活文明,讓古廟梵鐘重新啟迪凡心......

那么,走吧。

在真正的大文化落腳生根之前,虛張聲勢地夸張自己城市已有的一些文化牌號,反而會對流蕩無駐的文化實力產(chǎn)生排斥。因此,好心的市長們在向可能進入的文化人介紹本市“文化優(yōu)勢”的時候,其實正是在推拒他們。這并非文人相輕,同行相斥,而是任何成氣候的文化力量都有自身獨立性,不愿淪為已有牌號的附庸。古本江先生選中里斯本,至少一半,是由于這座城市在文化上的“空靈”。

就一座城市而言,最好的文化建設(shè)是機制,是氣氛,是吐納關(guān)系,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和作品。

我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動、冰河解凍的時分;而更傾心的,則是秋風(fēng)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

古代中國走得比較遠的有四種人,一是商人,二是軍人,三是僧人,四是詩人、

為此我要勸告與我有同樣愛好的年輕朋友,早一點出行。讓生命、大地、文化融成一體、是一種崇尚,也是一種享受。只有在大地上,才能找到祖先的腳印,而尋找祖先也就是尋找我們生命的基因,尋找我們自己。文化,不就是讓有限的生命向更大的空間和時間領(lǐng)域延伸么?那就多走走吧,用腳步走向文化的本義。

遠行非常勞累,但勞累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拷問。把文化探求與生命拷問連成一體,才是最本真、也是誠實的文化人。

作品簡介

探求文化、拷問生命:余秋雨內(nèi)在的星空人文創(chuàng)想

《內(nèi)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創(chuàng)想》余秋雨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內(nèi)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創(chuàng)想》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語的精華,分為五個部分:史識、斯文、翰墨、此生、行旅,分別涵蓋余秋雨對史識(含哲學(xué)、美學(xué)、思想、政治、歷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學(xué)術(shù)、教育、讀書、寫作) ;翰墨(含文學(xué)、藝術(shù)、戲劇、書法) ;人生(含社會、人生、家庭、愛情、友情、鄉(xiāng)情) ;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風(fēng)景)等五個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學(xué)養(yǎng)疊加過人的語言才華,集中展現(xiàn)余秋雨獨有的人文創(chuàng)見。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