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點語言哲學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點語言哲學。所謂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顧名思義,就是關于語言的哲學。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點語言哲學。

所謂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顧名思義,就是關于語言的哲學。它關切語言的意義、指稱、用法,以及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系等命題,但它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探究來理解世界。這一點同具體的語言科學不同,盡管它們的研究對象都是語言。

本書所涉及的哲學家,如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等,都是推動語言哲學的關鍵人物,人們也時常將他們劃在英美分析哲學的陣營中。當然,要說起來,在20世紀與英美哲學相對而言的歐陸哲學也不乏對語言的研究,但這本書的內容主要還是偏向分析哲學這一傳統(tǒng)。

維特根斯坦


為什么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點語言哲學呢?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語言哲學既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也是哲學理應關切的最基本問題。哲學追問意義:存在的意義、生命的意義、科學的意義、美的意義……但一個更在先的問題是:什么是“意義”?或者什么是我們所謂“意義”的標準?我們獲得意義的途徑又有哪些?這些都涉及對語言自身的理解,因為我們畢竟是通過語言去追問意義的。因此,意義問題便成為語言哲學的核心議題。

雖說從20世紀初發(fā)展至今,與語言哲學有關的問題領域不斷發(fā)生擴展和變化,但人們依然把語言的意義問題看作一個基本問題,把對語言的分析視為進入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因此,生于這個時代的我們如果對哲學感興趣,不了解一下屬于這個時代的哲學思潮是說不過去的。

第二,所謂哲學的語言轉向雖形成于20世紀,但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就關注語言問題,畢竟語言對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亞里士多德早就說過,人是唯一具有語言(logos)的動物。我們一出生就努力地咿呀學語,想要與人溝通。我們用語言表達情感,也通過語言來傳遞信息。我們不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在精神活動中更是離不開語言。如果沒有語言,我們就無法向家人吐露心聲,無法向愛人傾訴衷腸,無法欣賞任何詩詞歌賦,更無法交流知識與思想。可以說,人類文明是建立在語言上的。當然,很多動物也能在彼此間傳遞信息,“兩岸猿聲啼不住”,“百囀千聲隨意移”,但它們畢竟沒有像人類語言一樣復雜的符號系統(tǒng),也就未能展現(xiàn)如人類精神世界那樣的豐富性。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人的存在是通過語言顯示的,如果沒有語言,也就沒有人的存在。

有一種觀點認為,語言是思想賴以形成的器官,思維只有借助語言才是可能的。這意味著,我們怎樣使用語言,就怎樣思考世界。也許這個說法言過其實,但仔細想來,我們的言語至少能反映我們的思維狀況。有時候,我們常有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的感受。說不出來,就表明我們沒有形成清晰的想法。還有時候,我們說了什么卻好像什么也沒有說,因為我們說出的是一串混亂的或無意義的話語。這就像如果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卻找不到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是因為問題太難,還可能是因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或無意義的問題??梢姡覀內绾问褂谜Z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我們如何思維,而我們如何思維又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因此,錯誤地使用語言至少表明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是混亂的。哲學始于對未知的驚奇,對真理的渴望,可如果我們連提出一個好的問題都做不到,還談何通達真理呢?

千萬不要認為只有普通人才會犯錯誤。在哲學史上就有不少人說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卻把它們看作重要的哲學命題,其中不乏對語言的錯誤理解和使用。因此,對語言的正確理解對于我們更好地進入哲學是具有奠基作用的,對語言哲學的學習對于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經典的哲學命題也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我們學習語言哲學的目的,不僅是了解其中的觀點主張,更重要的是學習它的思維方法。語言哲學采用的是一種分析的方法,語言分析是一種邏輯分析,因此它是邏輯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邏輯思維是西方哲學一以貫之的思維傳統(tǒng),我們學習哲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能力。

培養(yǎng)邏輯思維不是應該去學邏輯學嗎?沒錯。但要養(yǎng)成一種健全的邏輯品格,僅僅靠純粹的邏輯學知識是不夠的。很多人雖然懂邏輯,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不一定講邏輯,或說講道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純粹的邏輯推理是高度形式化的符號運算,它抽掉了一切內容,脫離了現(xiàn)實語境,更少關注意義。然而,我們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遭遇的恰恰是現(xiàn)實本身。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用于思想的語言充滿了豐富的意義,因而我們不僅要考慮形式,還要考慮內容。

現(xiàn)實的語言活動同樣要遵從邏輯行事,只不過這個邏輯是廣義的。我們也把語言所要遵從的邏輯稱為語法規(guī)則。但語言哲學考慮的不是語法學中的那個語法,不是一個句子的主謂賓結構這種表層語法,而是深層語法,或說普遍語法。我們平常說話,無論表達觀點、吐露情感還是說理論證,都要遵從語法規(guī)則行事,但它實際遵從的規(guī)則可能并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比如“人太多這里”“去吃飯了他”這種話,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合語法,可這一點兒都不妨礙我們理解這些話的意思。但像“沒有顏色的綠色想法憤怒地睡覺”(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這樣的句子,表面上看好像是符合語法的,卻難說有什么實際的意思。為什么不合語法的句子我們能理解,符合語法的句子反倒不能理解呢?這正是由于決定語言意義的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類語法規(guī)則,而是更深層次的語法。如果我們看不到更深的這一層,就會被表象迷惑,從而在哲學運思乃至現(xiàn)實生活中犯一些理解或認識上的錯誤。

因此,語言分析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語言的細致考察來揭示那些被遮蔽的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它帶領我們深入語言的內部結構,使我們認清語言活動的本質。它規(guī)范我們如何說話,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們如何說理。這不僅對于我們進入哲學命題是必要的,對于我們面向現(xiàn)實生活、擺脫那些混亂的言語或實際上無意義的說辭所造成的困惑同樣是必要的。語言分析可以為我們提供這種思維訓練,這也是我們應當學習語言哲學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這并不是說語言哲學家對問題的理解和解釋都是正確的。恰恰相反,在很多方面,他們的觀點和立場也飽受各種質疑和批判。在本書中,我們不僅應了解這些哲學家都提出了哪些主張,更應反思他們的觀點都存在哪些問題。哲學的本質是思辨的過程,這表明哲學崇尚的是一種思的流動,而反對停滯在任何固有觀念中。不輕易地接受某個觀點,不輕易地放過某段論證,我們才能真正培養(yǎng)思辨的品格。

本文為青年學者王維《語言·意義·世界:語言哲學簡史》一書的序言。

《語言·意義·世界:語言哲學簡史》,王維/著,中信出版集團,2024年4月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