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麗人行——中國近現代女性圖像展”在之江新館拉開帷幕。展覽匯聚了10家文博機構的120余件(組)展品,通過出版物、服飾、廣告畫、書畫作品等展現中國近現代歷史洪流中的女性力量,為當代社會帶來思考。展品包括張大千、潘玉良等與女性主題相關的繪畫作品以及陸小曼、吳青霞等女性創(chuàng)作者的相關作品。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覽將關注點轉向近現代女性,分為“覺醒與變革”“進步與抗爭”“創(chuàng)造與聲量”三個單元,以意識覺醒、破局成長和能量影響為三個層面展開敘事,形成女性覺醒與自我發(fā)展的脈絡,深入展現中國近現代歷史洪流中的女性力量,為當代社會帶來思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匯聚了浙江省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安徽博物院、深圳博物館、常州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何香凝美術館、紹興博物館等10家機構的120余件(組)展品,結合跨媒體藝術進行氛圍營造與展品詮釋,呈現情境式、劇場式的近現代女性主題展覽。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覺醒與變革”
女性如何開始自我覺醒?在這一單元板塊,通過文物展品展現了女性走出閨閣,破除陳規(guī)的時代條件,同時展示了女性生活面貌的新變化,包括服飾、生活方式、家居陳設等。該板塊展出文獻史料包括“1904年再版 《女界鐘》”、“1918年 《新青年》”和旗袍、照相夾等。
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與社會歷史進程緊密關聯。在舊建制與新時代的猛烈沖突里,如火如荼的革命運動深刻沖擊了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傳統(tǒng)思想,婦女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有志之士與進步女性的引領下,婦女運動日漸興起,中國女界開始覺醒。思想的啟蒙推動了行動上的革新,興女學、不纏足等行動的興起在實際層面推動了婦女解放事業(yè)的起步。進步的新女性引領著女性社會形象的改觀,中國婦女在變革中開始尋找自己的“主體”身份。
1904年再版 《女界鐘》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藏
1918年 《新青年》(第四卷第六號) 浙江省博物館藏
民國 月白色緞繡花卉紋上衣(上)民國 青色暗花緞裙(下)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藏
20世紀20年代 褐色地花卉紋裘皮里旗袍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民國 五角形淺黃地繡蝶照相夾 浙江省博物館藏
民國 書形鏡箱 浙江省博物館藏
“進步與抗爭”
“進步與抗爭”揭示女性如何獲得能力、經濟和獨立,挑戰(zhàn)看與被看的傳統(tǒng)關系?!氨幻枥L的女性”板塊集中展示了近現代不同歷史階段中的女性形象變化;“擁抱廣闊世界”板塊則重在表現進步女性接受教育并走向世界舞臺,獲得杰出成就。
婦女解放運動帶來的覺醒,不僅喚醒了中國女性之作為人的解放,也在不斷革新社會對于女性形象的認識。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的自我解放共同建構出了中國近現代女性進步史,也成為中西方思想交融與新舊文化碰撞的見證。而在圖像以外,新女性為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進行了長久而曲折的抗爭,更多優(yōu)秀的女性嶄露頭角,只身擁抱廣闊的世界。她們的努力,不僅是對自身命運的挑戰(zhàn)與突破,更是對近現代中國社會性別觀念的反駁與塑造。
1934年 張大千 折柳送別圖軸 常州博物館藏
民國 煙草廣告畫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民國 豐子愷 《送別》 浙江省博物館藏
1928年 潘玉良在羅馬皇家美術學院的畢業(yè)證書 安徽博物院藏
1938年 潘玉良 半躺女人背體 安徽博物院藏
“創(chuàng)造與聲量”
第三單元“創(chuàng)造與聲量”揭示女性如何進一步發(fā)揮自身影響力,由個體影響更廣泛的女性群體?!白鳛閯?chuàng)作者的女性”板塊展現女性創(chuàng)作者的獨特視角,呈現女性眼中的自我形象與世界萬象;“作為社會成員的女性”板塊聚焦女性參與社會活動并發(fā)揮自己的聲量,以帶動更廣泛的女性群體加入婦女解放運動的隊伍中。
婦女運動的深入使得越來越廣泛的女性群體在社會性別的夾縫中得以滋養(yǎng)、成長,女性的能量逐漸凝聚起一股洪流,為時代潮流所推動,又匯入救亡圖存的壯闊之中,推動著社會變革的發(fā)生。新女性的勇敢、銳意,在領導婦女解放運動中顯示了中國進步婦女的覺醒,她們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影響力,由個體影響更廣泛的女性群體,形成堅實而有力的女性聲量,逐漸撼動了由男性倡導婦女解放并代為立說的局面,形成由女性引領婦女解放的新格局。
1949年 潘玉良 自畫像 安徽博物院藏
1950年 潘玉良 春之歌(六女人體)安徽博物院藏
1953年 潘玉良 采花女 安徽博物院藏
1939年 吳青霞 蘆雁圖軸 常州博物館藏
1931年 陸小曼 設色山水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1907年 《中國女報》第一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近代 秋瑾“秋氏閨瑾 鑒湖雌俠”章 紹興博物館藏
清 沈壽 蛤蜊圖 南通博物苑藏
中國近現代女性從束縛走向解放,在此期間,女性對生活的突圍、對看與被看的抗爭、對婦女權益的堅持,凝聚在圖像歷史的長河中,為中國婦女事業(yè)發(fā)展鋪就道路。她們的來程,照亮了我們的前路,通過展覽走進近現代女性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
(本文圖文資料由浙江省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