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看稻、茶、橘如何走向世界,中國航海博物館呈現(xiàn)新展

4月18日,“草木生光輝:航向世界的中國植物”展在滴水湖畔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草木如織,熠熠生輝。

4月18日,“草木生光輝:航向世界的中國植物”展在滴水湖畔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草木如織,熠熠生輝。此次展覽通過植物與文物的跨界聯(lián)合,將中國航海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和人們熟知的植物結合,講述那些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駛向遼闊世界,并對世界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中國植物故事。這些航向世界的中國植物故事,又給予人們一個全新的觀察視角,了解航海事業(yè)之于國家交流的重要作用,之于文明交融的特殊貢獻。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此次展覽位于中國航海博物館三樓風帆廳,這是一處位于中國航海博物館建筑頂層類似于陽光暖房的空間,陽光穿過透明的玻璃傾瀉而下,打在植物花卉上,將整個展廳映照得綠意盎然?!耙驗槲覀冇酗L帆廳這個獨特的展示條件,所以在室內結合植物花卉進行展示的構想成為可能。”此次展覽策展人,中國航海博物館的陳晨對澎湃新聞介紹說。她從植物的重要性、航海的重要性、傳播的重要性三者的碰撞中構思了這樣一個獨特視角的展覽。

展覽現(xiàn)場


中國是農(nóng)業(yè)大國,自古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海上絲綢之路千年往來間,中國植物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構成,深刻影響了世界花園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乃至經(jīng)濟、文化、生活。展覽共設“以食為天”“味蕾盛宴”“園林之母”三個單元,向觀眾一一展示水稻、大豆、茶葉如何從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作物一步步走上世界人民的餐桌;起源本土的柑橘家族與獼猴桃如何繁衍壯大,成為風靡全球的舌尖美味;月季、珙桐等中國花木如何漂洋過海,茂盛于世界各地花園中。此外,展覽中還有19世紀中期浮雕花卉紋長頸銀花灑瓶、清景德鎮(zhèn)窯青花山水紋茶具等精美文物,搭配茶樹、橘樹、獼猴桃藤、薔薇、月季、玫瑰等真實果木和花卉布景,將大自然引入博物館中,為觀眾帶來文物與自然的零距離體驗。

航向世界的中國植物

中國是世界農(nóng)業(yè)八大起源中心之一,栽培作物種類多樣且資源豐富,其中對水稻、大豆、蠶桑與茶葉的利用被視為中國農(nóng)業(yè)四大發(fā)明。從世界范圍來看,當今世界上至少三分之一的作物來自中國。

水稻


展覽第一單元“以食為天”著重向觀眾展示了水稻、大豆、茶葉如何從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作物一步步走上世界人民的餐桌。水稻有著“黃金種子”的美譽,大量考古資料表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世界水稻的起源與傳播中心之一,人類馴化水稻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0000年前左右。水稻繁殖力極強,其傳播稱得上物種演化的絕妙篇章。歷史上,水稻向東經(jīng)海路傳播到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向西翻越云貴高原進入馬來半島,最終呈現(xiàn)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展覽現(xiàn)場


而有著“東方樹葉”美譽的茶則一直是中國對外的一張“名片”,茶葉同中國的瓷器、絲綢一起一直以來就為西方社會所推崇,并千方百計向中國學習茶樹栽培技藝。中國種植茶樹的歷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唐代,茶樹及栽培技術率先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17世紀,荷蘭人將茶葉介紹到歐洲;不久之后,歐洲人即開始探索茶樹移種方法,但是直到19世紀中葉,英國植物采集者福鈞(Robert Fortune)將其在中國收集到的大量茶種、茶樹苗以及制茶工人,從上海經(jīng)海路運往印度,茶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展覽現(xiàn)場 種子墻


隨著大航海時代新航線的開辟,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更激發(fā)了西方“植物獵人”對東方物種特別是植物的興趣,大量中國珍貴植物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海外,這其中英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最初的始發(fā)港也比較固定,主要是廣州。

中國植物漂洋過海運抵歐洲并非易事。直至沃德箱發(fā)明,長距離、大規(guī)模海上植物運輸方才成為可能。照片中,一位園藝家正把植物裝進準備運輸?shù)奈值孪渲小?/p>


展覽現(xiàn)場 沃德箱(模型)——使長距離、大規(guī)模的海上植物運輸成為可能


不過,要將中國植物漂洋過海運抵歐洲并非易事,據(jù)策展人陳晨介紹,最初的植物標本運抵歐洲只有萬分之三的成活率,直至一位倫敦醫(yī)生納撒尼爾·巴格肖·沃德偶然發(fā)明了沃德箱,長距離、大規(guī)模海上植物運輸方才成為可能。這個沃德箱的原理相當于一個小的溫室花房,植物在沃德箱中相當于形成一個自循環(huán)系統(tǒng),極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英國邱園中生長的珙桐


山茶、荷花、菊花、臘梅、月季、蘇鐵、珙桐……這些來自中國的觀賞花卉和樹木不僅改變了當?shù)氐闹参锓N群,也豐富了世界各地的花園景觀。

文物里的草木繁花

在講述中國植物漂洋過海的故事的同時,展覽配合展出了中國航海博物館館藏的諸多文物,從壁紙、花瓶、凈水器到瓷器、茶具……它們是一件件實物見證,補足著植物傳播故事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透過這些展品的精美紋飾,依稀還能見到一些如今早已不見蹤跡的植物的身影。

展覽現(xiàn)場


陳晨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年西方對中國園林植物的認識最初就是來源于這些中國外銷品上的裝飾圖案。這些圖案不僅描繪了清代社會百態(tài)和貴族家居生活,眾多奇花異草圖像也引起西方貴族及博物館學家、植物學家的極大興趣。

19世紀中期浮雕花卉紋長頸銀花灑瓶


展出的“19世紀中期浮雕花卉紋長頸銀花灑瓶”繼承了19世紀中期維多利亞早期裝飾紋飾設計風格,這類器物不僅受到貴族女性的喜愛,也是印度、阿拉伯等地基督教宗教儀式的常用禮器。

19世紀銀鏨松竹梅鳳凰紋的凈水器


展出的“19世紀銀鏨松竹梅鳳凰紋的凈水器”以鏨松、竹、梅為主題圖案,并在梅花之上鏨刻鳳凰。19世紀中葉以后,中國銀器外銷數(shù)量大增,此件凈水器尺寸較大,非常難得。外國商人向廣東銀器鋪訂制銀器主要作紀念之用。

清 景德鎮(zhèn)窯青花山水紋茶具


展出的“清景德鎮(zhèn)窯青花山水紋茶具”由盤、杯、碗、奶壺、茶葉罐、小罐等組合而成,是清代外銷歐洲的茶具。茶具的胎釉及造型均為中國樣式,但抵歐后改加了富有當?shù)靥厣慕鸩剩w現(xiàn)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橘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學專著


橘樹


同時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展覽所述及植物, 策展團隊提前親手栽培了若干植物花卉,從水稻、橘樹、獼猴桃到牡丹、月季、報春、杜鵑、石竹、木香……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長期和花期在展廳內輪換展出,觀眾徜徉其中宛若置身于一個小型花園。

展覽現(xiàn)場


據(jù)悉,該展也是2024上海(國際)花展臨港新片區(qū)主會場的主題節(jié)點之一,助力臨港生態(tài)旅游經(jīng)濟融合發(fā)展。此次展覽由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臨港新片區(qū)管委會指導,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及臨港管委會生態(tài)處共同主辦。

展期將持續(xù)至7月29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