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少年短暫的一生,以其在十八歲時所繪的一幅今天看來依舊氣勢恢宏畫作而流芳,他曾得宋徽宗親授、他一生僅傳世這一幅作品,這就是宋代的王希孟與他的《千里江山圖》。
從9月15日開始,我們將于故宮看到全卷的《千里江山圖》以及歷代的青綠山水畫精品。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于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和東西雁翅樓展出,分前后兩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其中還包括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傳宋代趙伯駒《江山秋色圖》、趙伯骕《萬松金闕圖》等難得一見的珍品;中間將于10月30日換展。據(jù)介紹,此次展覽允許不開閃光燈拍照,故宮方面已經(jīng)做好排隊預案。(友情提醒:《千里江山圖》全卷可在文末欣賞。)
此次《千里江山圖》特展備受關注,故宮博物院展覽組的張光耀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千里江山圖》在業(yè)界的評價和地位甚至是高于《清明上河圖》的,之前沒有人炒起來,不為人所知,在故宮里默默無聞多年?!惫蕦m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也稱,目前已收到很多來自日本等國家的觀光團的申請,大家已經(jīng)都準備好組團兒來看《千里江山圖》。
單霽翔:已做好排隊預案,方便面都準備好了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9月11日到故宮午門和東西雁翅樓的三個展廳探訪了《千里江山圖》及其它畫作的布展情況。
《千里江山圖》布展現(xiàn)場
《千里江山圖》獨占一個展廳,展廳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玻璃櫥,工作人員現(xiàn)場展卷,千里江山則從卷軸的一側(cè)徐徐鋪開。燈光打上去,畫作非常輝煌漂亮,瑩瑩的藍色似在發(fā)光,無論是層巒疊嶂還是綿延的水域都讓人目不暇接。
記者看時,玻璃櫥尚未降下,我們透過玻璃櫥下的空間可以清晰看到絹幅上的紋路及落筆的紋路與色彩,巨幅畫卷袒露在大家面前,美麗又脆弱。
工作人員展卷
《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為北宋宮廷畫家。十八歲時在徽宗畫院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書庫,得徽宗親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圖》進獻。畫史文獻沒有王希孟的任何記載,《千里江山圖》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清宋犖推測他畫完這件作品后“未幾死,年二十余”(《論畫絕句》)。該圖長達11.9米,以一幅完整的絹幅表現(xiàn)千里江山壯闊之景,山峰層巒疊嶂,奔騰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平遠無盡。山水間有屋舍村落、橋梁渡口、寺觀塔剎、樓閣亭榭等,并描繪有眾多人物活動,有行旅、幽居、捕魚、觀瀑、游玩等。
該圖繼承和發(fā)展了唐代青綠山水畫的技法,用筆精細,注重在青、綠顏色中尋求變化,古意與創(chuàng)造兼?zhèn)?,實景與想象并融,是存世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北宋政和三年(1113)徽宗將該圖賜權臣蔡京,后隔水有蔡京題,尾紙有昭文館大學士溥光于元大德七年(1303)題。該圖曾入南宋內(nèi)府,清梁清標曾收藏該圖,后入清內(nèi)府,卷首有乾隆帝御題詩?!妒汅拧罚ǔ蹙帲┲滟A御書房。
題跋
傅熹年先生在其論文《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筑》一文中寫到:“王希孟繪《千里江山圖》是北宋末畫院山水畫中的精品。原畫絹本,重青綠設色,畫崇山峻嶺、江夭浩渺之景,其中點綴以屋宇寺觀、橋梁舟船、氣勢雄壯開闊,筆墨工致,傅色艷麗,反映了宋代青綠工筆山水畫的最高水平?!?/p>
傅熹年認為,《千里江山圖卷》是宋畫中表現(xiàn)住宅和村落全景最多的一幅。但是因為此畫是畫給皇上看的,且當時的王希孟只有18歲,并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因而此畫應定性為“創(chuàng)作”而非“寫生”,但即便如此,仍可以藉此看到宋代建筑的風貌、布局。
畫中的村落
傅熹年談到:“圖中也表現(xiàn)了一些村落,一般是背山面水,或以林木為屏障,一組組住宅沿山坡、水濱、路旁自由布置,雜以一些亭閣和朱欄小橋。這類村鎮(zhèn)形式恐未必可信,很可能是因為此畫是畫給皇帝看的,粉飾太平,把所有大小住宅都和諧地畫在山水之間,盡量烘托園林化的氣氛,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堡、寨、門墻等防御設施,和當時的實際情況可能有相當大的不同。”
《千里江山圖》的中間位置有異峰突起,幾乎抵到畫幅上沿
從山上蜿蜒下來的曲折的橋
橋梁
《千里江山圖》有五六處橋梁,均為梁式橋,其中有一座長橋,傅熹年介紹:“圖中畫一座巨大的木構梁柱式亭橋,其做法是橋身以三根柱子并列,上架橫梁,為一組構架,全橋有三十三組構架,共三十二跨。每跨架木梁,鋪木板,連成橋面,兩側(cè)加木欄千。橋面自兩端向中央逐漸升高,中間建橋亭。亭為重檐攢尖頂,四面出龜頭屋,構成十字形平面。亭下近水面處加建一層,有樓梯與上層亭子相通,使中央橋亭成為一座平面十字形的二層樓閣。”
傅熹年在其《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筑》一文中所繪的《千里江山圖》中橋的圖例,大家不妨在畫中找一找。
有石渠寶笈的前車之鑒,單院長稱,此次已做好排隊預案,“方便面都買好了”。除了展廳的布置非常用心以外,就連燕翅樓下面的墻也都正在做裝飾,屆時大家一進午門就會沉浸在一片“千里江山圖”氛圍很濃厚的青藍色山水中。
現(xiàn)場正在做千里江山圖形狀的布景
展覽千里江山圖的那個展廳內(nèi)景
故宮方面稱,本次展覽出版有圖錄,分為晉唐宋元、明清近現(xiàn)代兩冊,收錄有本次展覽的全部作品,圖片印制精美,顏色還原度高,注重放大局部和細節(jié),并收錄青綠山水研究的專業(yè)論文。
此外,故宮文創(chuàng)也沒閑著,《千里江山圖》書簽、茶具、絲巾、鼠標墊、iPad殼等也將隨著展覽的進行而出售。
書簽
鼠標墊
除了《千里江山圖》還有什么?
本次展覽是以《千里江山圖》為中心,但是,不僅僅只有千里江山圖。故宮方面介紹:
本次展覽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為中心,旨在系統(tǒng)展示中國歷代青綠山水畫的發(fā)展脈絡。本次展覽共分為5個單元:第一單元“東晉至宋:金碧輝映”展示的是青綠山水濫觴、成立至完備的過程,該單元展示的均為美術史的名作,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傳趙伯駒《江山秋色圖》、趙伯骕《萬松金闕圖》實為難得一見的珍品;第二單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展示的是青綠山水與元人畫合流的過程,其中的著名作品如胡廷暉《春山泛艇圖》、佚名《東山絲竹圖》、文徵明《惠山茶會圖》、仇英《玉洞仙源圖》等;第三單元為“重點單元:千里江山”,主要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及乾隆宮廷畫家王炳、方琮仿作;第四單元“明晚期至清中期 仿古脫古”展示的是青綠山水在董其昌“南北宗論”和仿古思想指導下突變的過程,重點展示的是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的作品;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借古開今”展示的是青綠山水在西畫和西方文化的沖擊下轉(zhuǎn)型的過程。
《杜甫詩意圖》冊
文征明惠山茶會圖卷-局部
胡廷暉春山泛舟圖軸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局部
展子虔游春圖卷-局部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
和有千里江山圖的展廳相對比,其它展廳顯得有一點冷清。這次展覽又名:《千里江山圖》和其它畫
故宮方面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看到《千里江山圖》,要對歷代的青綠山水畫有個整體的了解。故宮方面介紹: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要門類,但是由于元及以后文人畫的迅速發(fā)展并占據(jù)畫壇主流,導致通常我們對中國山水畫的印象主要是水墨山水,忽略了青綠山水在畫史上的地位和價值。第二、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展子虔《游春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宋人《江山秋色圖》、趙伯骕《萬松金闕圖》等重要作品,在青綠山水畫的收藏上有突出優(yōu)勢。借此展覽,可以讓民眾對故宮博物院藏品的重要性有直接、具體的認識。(文/高丹)
本文轉(zhuǎn)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文末彩蛋】《千里江山圖》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