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似乎有不少東西都在加速“縮水”,不僅僅是我們的文憑,收入,甚至還有我們的生命,也都在持續(xù)地“貶值”,因為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工作機會加速減少,使得人們的生命也忽然變得“冗余”和“過?!逼饋恚敖⒃诠ぷ骰A(chǔ)上的人的道德和倫理以及價值體系開始“貶值”,人生的無意義之感忽然涌現(xiàn),讓我們感到自己的生命的基底被抽空,存在的荒誕不再是形而上的撒嬌,而是真切的肉身的境遇。
而更快的高鐵,更快的飛機,更快的特斯拉汽車,還有更快的移動網(wǎng)絡(luò)的出現(xiàn),讓地球或者世界也隨之“縮水”,到了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更是讓一切都盡在掌握。因此造成的不僅有時間和空間的縮水,還有我們的情感的縮水。因為網(wǎng)絡(luò)時代的瞬間共時性,也使得我們的感情的回路縮短再縮短以至于無。一切都隨著即時性的產(chǎn)生而變得廉價了。我們少了等待,因此也少了期待,只剩下絕望的對于“秒回”和“點贊”的“計算”,以此來“填充”和消弭自己的虛無感。可這些“點贊”就像俄羅斯方塊一樣,總是“欲壑難填”,有了一個點贊,我們會希望有第二個,然后是第三個,直至無窮。我們似乎又重歸叔本華所說的鐘擺一般的生活,我們的手指無時無刻不在時間的光滑的屏幕上來回滑動,就像生命在欲望不能滿足的痛苦和滿足之后的無聊之中徘徊。
此外,還有這個時代的猝不及防的變化,不期而至的疫情,公開的種族的仇恨,宗教的沖突,突然爆發(fā)的俄烏戰(zhàn)爭,新一輪的巴以沖突,還有各個國家因此出現(xiàn)的對強力的迫切的追求,讓我們懷疑人們不久之前還深深信任的永恒的價值,如友愛、自由、平等、民主等,這些經(jīng)過幾代人浴血奮戰(zhàn)才得以確認的人類社會高尚的價值,是否還有其實際存在的價值,或者有其不得不面對的應(yīng)用的局限性。不過,縱觀歷史,這樣的感觸并不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所獨有,每個時代的人都不得不面對自己時代的問題。那么,在這個縮水時代,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當我們被撇去時代給予我們的泡沫,在縮水之后就會有“還原”的發(fā)生,這個時候我們也許將只剩下赤裸的生命,我們或許可以因此直面我們作為人的存在最為根本的需求,從而思考存在的意義,重新認識或重建我們的生存的價值。就像人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我們不僅需要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食物,水,還有如魚戲水搬的自由的可貴。同時,人們也發(fā)現(xiàn)就像當初阿甘本敏銳又深刻地感受到的“例外狀態(tài)”通過貌似“被動”實際主動的“越界”來論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今我們處于下沉?xí)r代,遭遇世界的縮水,也許可以在努力為生存奮斗的同時,可以借此機會再次認真思考一下自我以及社會的存在的價值,從個人出發(fā)積極養(yǎng)護和建構(gòu)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當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因此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不同的世界,那就是縮水的世界會是個什么樣子。就像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里的愛麗絲,因為她掉進兔子洞后因扇扇子被“縮水”而變小,只能在自己流下的眼淚海里漂浮,并且得以進入之前無法進入的動物世界,從而也讓自己生成為另一個自己,去領(lǐng)略另一種生存的歷險。這也像是我國的“南柯一夢”的傳說中,淳于棼酒后在夢中得以走進自己昏睡其下的大槐樹的樹洞,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又在考場上連戰(zhàn)三捷,得中公務(wù)員,并被皇帝青睞,一躍而為駙馬,從此平步青云;亦如《枕中記》中落魄盧生,從偶遇的道士的青瓷枕頭的一側(cè)的孔竅中走入,得遇豪門清河崔氏女,從此攀龍附鳳,揭開新的生活。只不過,淳于棼也好,盧生也好,均在別有洞天的世界享盡榮華富貴,又歷盡坎坷,其跌宕起伏的命運不過是一曲封建社會的人生歷程的必然性的演繹,而今我們身處后現(xiàn)代之后的網(wǎng)絡(luò)時代,當我們像淳于棼或者盧生一樣跨入我們這個時代的“蟲洞”之后,命運必將有所不同,也因此充滿不可知。但人生豈不是向不可知的旅程邁進的過程?人生不正是因為其不可知與多變而讓人覺得充滿誘惑,又充滿變“不可能”為“可能”或者“奇跡”的發(fā)生?
《驢皮記》書封
我想起巴爾扎克的《驢皮記》中的主人公拉法埃爾,他以自己的生命的長度換來一塊具有魔力的驢皮狀的“靈符”,這塊奇妙的驢皮有著神奇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實現(xiàn)任何一個欲望,可是他用驢皮每實現(xiàn)一個欲望,這塊和他生命同步的驢皮就會縮小一點,而當這塊驢皮因為他所實現(xiàn)的欲望逐漸增多而變得越來越小時,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其實和拉法埃爾一樣,從出生的那天起,我們的生命就一直在不斷地縮水,而巴爾扎克只不過用驢皮把這個過程變得形象化了而已。如今的我們就像拉法埃爾,用我們的寶貴的生命換來了珍貴的“驢皮”,這就是我們?nèi)崿F(xiàn)“欲望”的“能力”,但是,不管我們怎么節(jié)制我們的欲望,不管我們怎么以最小也最少的能力來將其實現(xiàn),我們的生命的驢皮都會不斷縮小再縮小,那么如何來獲得更有意義的生活,讓我們的生命的驢皮變得有價值?巴爾扎克借送給拉法埃爾驢皮的那位古董商人也即智者的話作出了回答,那就是對于“認識”或“知”的追求,因為只有“知”或由此產(chǎn)生的“思想”可以讓我們看透欲望和能力的糾葛,入乎其內(nèi)而出乎其外,在對生命的靜觀中得到自我的提升和完善。
顯然,巴爾扎克的這個觀念與叔本華的觀點類似,不過,與巴爾扎克推崇思想的力量不同,叔本華更為推崇藝術(shù)的作用,那就是可以通過藝術(shù)靜觀生命的意志也即生存的欲望幻化出來的現(xiàn)象世界,從而獲得解脫或者生存的意義。換句話來說,在這個原有的存在價值急劇貶值的時代,我們要盡力給予自己的有限而珍貴的生命以藝術(shù)感,把自己的生命創(chuàng)造成藝術(shù)品,而不僅僅是沉浸于我們的變化莫測的世界中,身不由己的被其加速吞噬。
正如??抡f的那樣,重要的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而是創(chuàng)造自己。或者,干脆就像巴爾扎克所說的那樣,以我們的時代之道還治我們的時代之身。
2024年2月1日匆草于五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