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英國國家美術館將迎來成立200周年。與其收藏的13世紀中葉至1900年的2300多幅作品一樣,其歷史也是充滿魅力和奇跡,它不僅向公眾講述著藝術的故事,也呈現(xiàn)品味的轉變。
理論上講,在這樣龐大且有歷史的機構中選擇最喜愛的作品很難,幾乎每一件作品都包含著美麗的質感,不同的風格和故事。然而,當英國國家美術館邀請大衛(wèi)·霍克尼、安尼施·卡普爾等六位藝術家從館藏中挑選他們最喜歡的畫作時,他們欣然接受了。大衛(wèi)·霍克尼 最愛的是梵高《向日葵》,“ 我18歲時,第一次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我一直很喜歡它。”概念藝術大師邁克爾·克雷格·馬丁最喜歡的是修拉《阿尼埃爾的浴場》,安尼施·卡普爾喜愛的則是倫勃朗《溪邊沐浴的女人》。
位于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英國國家美術館
與歐洲的同類型博物館不同,英國國家美術館不是通過將現(xiàn)有的皇家收藏國有化而形成的。1824年,英國政府從銀行家約翰·朱利葉斯·安格斯坦(John Julius Angerstein)的繼承人處購買了38幅畫作,此后主要由其早期董事,尤其是洛克·伊斯雷特爵士以私人捐款建立。最初,美術館沒有正式的收藏政策,其收購作品由其受托人的品味決定。
從1824年至1880年間的收藏,體現(xiàn)了奴隸制的復雜歷史;1914年,為了爭取女性選舉權,一位名叫瑪麗·理查森(Mary Richardson)的婦女參政論者在國家美術館用刀破壞了委拉斯開茲的名作《鏡前的維納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美術館的負責人、藝術史家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將藏品從倫敦轉移到威爾士的采石場,而美術館空蕩蕩的建筑演奏著鋼琴家邁拉·赫斯 (Myra Hess) 鼓舞士氣的音樂……1991年,誕生于新現(xiàn)代主義陣營與傳統(tǒng)主義陣營斗爭的夾縫之間的塞恩斯伯里展廳,被當時的查爾斯王子抨擊為“像是長在親近而優(yōu)雅的朋友臉上的怪異的膿腫”,但塞恩斯伯里展廳的開放,也預示著所謂的大型展覽的不可抗拒的崛起。
理論上講,在這樣龐大且有歷史的機構中選擇最喜愛的作品很難,但藝術作品卻是人類理解歷史和文化的方式之一,以下為當代藝術家講述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中自己最喜愛的作品。
邁克爾·克雷格·馬?。盒蘩栋⒛岚柕脑觥?/strong>
修拉,《阿尼埃爾的浴場》,1884年
《阿尼埃爾的浴場》是一幅令人難忘的作品。修拉在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時還很年輕,只有二十三四歲。我在那個年紀時,肯定沒有創(chuàng)作出杰作。它擁有歷史畫的宏大規(guī)模,但并沒有描繪宏大人物(如拿破侖和將軍們),而是描繪了普通工人階級在休閑時的場景。有趣的是,沒有人看向畫面外,每個人都看向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這像是用相機拍攝照片,但人們并不知道他們被拍。 他們很放松,不在擺姿勢。于是我們就有了這幅畫——規(guī)模宏大,但又極其平凡和隨意。
記得是我大約10歲時,和父母一起第一次看到它。那時,它尚在泰特美術館的收藏中,后來被轉移到國家美術館。有些作品你在年輕時很喜歡,后來可能會覺得糟糕,但這件作品卻恰恰相反。它在很多方面影響了我的創(chuàng)作。我喜歡它表現(xiàn)普通生活的方式。我也很感嘆,這幅畫以拼貼構建,修拉對畫中人物做了研究,然后將它們拼貼到構圖中,這正是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做的。
多年來,我每次去英國國家美術館都會去看它。我想很多人一再去那里,只是去看一些對他們而言舒適或自己喜愛的作品。此外,我對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特別感興趣,我最近去那里,進入了一個有提香作品的展廳,然后又有更多提香作品,我想,這簡直不可思議。
【注:邁克爾·克雷格·馬丁(Michael Craig-Martin)出生于都柏林,是一位概念藝術家和畫家,自1966年以來一直生活和工作在英國。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一棵橡樹》(1973 年)。他最近的作品以鮮艷的色彩描繪了日常物體?!?/p>
盧拜娜·希米德:喬瓦尼·巴蒂斯塔·莫羅尼《裁縫》
喬瓦尼·巴蒂斯塔·莫羅尼,《裁縫》,約1570
我喜歡那些可以與觀眾偶然交匯的畫作。莫羅尼仿佛打開了一扇門,裁縫看著他說道:“是嗎? 我正要使用剪刀。” 他臉上的表情帶著挑剔。 當我畫一幅名為《六位裁縫》的作品時,我想到了這位裁縫,他的服裝絕對令人驚嘆——漂亮的夾克、馬褲,還有脖子和袖子上的褶邊。畫中背景的灰色是非凡的。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繪制完美的灰色調作品。對我而言,灰底使我更多地思考顏色,但莫羅尼這里只非常克制地使用了三種顏色。
我大約從10歲開始就和我紡織品設計師的母親一起去國家美術館。我們通常沿著展線漫步,也會停下來看喜歡的作品,然后繼續(xù)走。因為這樣,我們不從藝術史的角度去觀看,我們看的是衣服、顏色、人物。即使你不了解畫家、不知道創(chuàng)作年代,你也可以通過衣服來理解作品。它讓你進入古典繪畫的世界,觀看藝術作品是度過下午的美妙方式。
我很早就明白了誰被繪畫,誰沒有,但我可以在那些繪畫中投射出我自己和我認識的人,我把他們看作是自信、平等的人類。
英國國家美術館也是一個旅游景點,其中不僅有家庭化、中產(chǎn)階級的人在轉悠,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這給了此地一種能量。但你很少會看到有色人種(除非洲裔美國人),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因為繪畫和歐洲藝術一直被認為是白人的藝術。也許畫面《圣經(jīng)》中的場景并不是所有觀眾都能理解,但理解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享受它們。
【注: 盧拜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是一位藝術家和策展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英國黑人藝術運動的關鍵人物,她利用繪畫、素描、版畫和裝置來揭示邊緣化和沉默的歷史。2017年,她成為第一位獲得特納獎的黑人女性?!?/p>
大衛(wèi)·霍克尼 :梵高《向日葵》
梵高,《向日葵》,1888
我18歲時,第一次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我一直很喜歡它。當時我和我的朋友諾曼·史蒂文斯(Norman Stevens)來到倫敦,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去國家美術館、泰特美術館、國家肖像館,然后就回了布拉德福德。我們乘火車到達倫敦,票價是28先令。在火車上吃了一頓飯。花了7先令6便士。有點揮霍,最后,只能搭順風車回去。
當時《向日葵》是在米爾班克畫廊(Millbank gallery)展出(現(xiàn)在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建筑,當時是國家美術館的一部分),于1961年來到如今特拉法加廣場的建筑中,我聽說它現(xiàn)在有點變棕色了,向日葵當時可能更偏黃一些,我不知道那些年代是否有鎘黃。這是梵高向日葵系列中的一幅,當時為裝飾阿爾勒黃色房子中高更的房間而繪制。我相信高更一定非常欣賞那些畫作——可能認為它們比他的作品好多了。它很美,非常美。
據(jù)我所知,英國國家美術館將大部分藏品都掛在墻上,這是非常難得的。其中還有一幅法國畫家阿道夫·蒙蒂塞利(Adolphe Monticelli)的作品《一瓶野花》。梵高在信中經(jīng)常談到蒙蒂塞利,他用的顏料比較厚,用筆也快,現(xiàn)在這幅作品看起來很黑。梵高很欽佩他,但蒙蒂塞利現(xiàn)在并不那么出名了。
【注: 大衛(wèi)·霍克尼 (David Hockney) 出生于布拉德福德,在20世紀60年代的波普藝術運動中嶄露頭角,隨后移居洛杉磯,創(chuàng)作了標志性的泳池畫作。如今,他仍然活躍,始終對新技術的可能性感到好奇,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p>
安尼施·卡普爾:倫勃朗《溪邊沐浴的女人》
倫勃朗,《溪邊沐浴的女人》,1654
我現(xiàn)在住在威尼斯,但每個月去倫敦,國家美術館總在我的日程中。我經(jīng)常被倫勃朗的作品所吸引。《溪邊沐浴的女人》絕對是不尋常的作品。很可能這位女性是亨德里克·斯托費爾斯,倫勃朗妻子去世后的伴侶。我們知道在倫勃朗繪制這幅作品時,斯托費爾斯正懷孕。我相信,我們所看到的是親密與內(nèi)疚。
首先,她撩起的裙擺展示著自己的性感;然后,是她未婚懷孕。這是一個丑聞,帶著一種被社會排斥的厄運感。即使你不知道背景故事,也可以在畫作中感受到這種情緒。
但這件作品更吸引我的問題是,倫勃朗為什么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因為他技術嫻熟嗎?絕對不是。我覺得他的偉大是能夠審視自己,他在尋找神秘、半知半解的事物,尋找處于邊緣的人類感覺。我甚至可以說,這就是藝術家的角色,讓實踐成為那種未知的空間。
倫勃朗的,《巴比倫王的盛宴》,約1636-1638
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巴比倫王的盛宴》和倫勃朗的《63歲的自畫像》中也能看到這一點?!栋捅葌愅醯氖⒀纭泛诎抵谐霈F(xiàn)的字詞講述了死亡和預示的故事,我們稱之為上帝的未知預言。在自畫像中,倫勃朗臉上的痛苦痕跡是他對死亡的認識。
我第一次參觀英國國家美術館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我20歲出頭。我對它的印象很奇妙,甚至有一種困惑,因為有太多精彩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名印度人,我悲傷于它局限于所謂的西方藝術。西方傳統(tǒng)本身就是一種觀念,文藝復興繪畫的偉大發(fā)明——透視法,源自伊斯蘭世界。且直至今日仍有很多重疊之處。
幾年前,那里一場文藝復興畫家安德烈亞·曼特尼亞的展覽對我影響很大。 我借用了曼特尼亞的作品名為我的作品命名。他們還呈現(xiàn)了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的精彩展覽,這位藝術家一直在陰影中,直到最近才成為焦點。
【注:安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出生于孟買,后移居英國,他以大型雕塑而聞名。在過去的四十年中,他還涉足建筑、舞臺設計和繪畫領域。 他于1991年獲得特納獎,2009年在英國皇家學院舉辦大展?!?/p>
科妮莉亞·帕克:揚·凡·艾克 《阿諾菲尼的婚禮》
揚·凡·艾克 ,《阿諾菲尼的婚禮》,1434
《阿諾菲尼的婚禮》一直對我很特別。我曾寫過關于它的論文,在墻上貼了一張它的照片。15歲時,我和我的藝術教師來到倫敦,去看了它。它很小,但非常完美而親密。我當時并不真正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它似乎非常神秘)但我喜歡那只狗,那雙涼鞋,那對夫婦,我喜歡畫中的一切。
我特別喜歡吊燈。去年,我和其他11位藝術家在威尼斯的一個玻璃工坊合作創(chuàng)作吊燈,并在圣馬可廣場展出。我選擇重新制作凡·艾克的油畫中的黃銅吊燈。我喜歡這種變化——真實的物件變成了繪畫中的內(nèi)容,然后它被從繪畫中取出,變成了一個物體。
在這12位藝術家中,我的吊燈是唯一沒有照明的。在這幅畫中,只有一支蠟燭在燃燒,吊燈被側窗的日光照亮。有一種理論認為,畫中的妻子在繪畫時已經(jīng)去世,這幅畫是對她的一種致敬。我想這就是孤獨蠟燭的意義所在:它在燃燒著,但不是為她而是為他。如果這是真的,那么這幅畫不是關于婚姻,而是關于懷念。
我每年會去國家美術館三、四次,每次都會去看《阿諾菲尼的婚禮》,除了凡·艾克的作品,我總會去看烏切洛(Uccello)的《圣羅馬諾之戰(zhàn)》,那也令人驚嘆。
【注:科妮莉亞·帕克 (Cornelia Parker)最著名的是她的雕塑和大型裝置,其中包括《冷暗物質:分解視圖》,她于2022 在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辦了大型回顧展】
伊德里斯·汗:卡拉瓦喬《以馬忤斯的晚餐》
卡拉瓦喬,《以馬忤斯的晚餐》,1601
我第一次遇到卡拉瓦喬的《以馬忤斯晚餐》是在2002年,當時我從伯明翰郊外搬到了倫敦,在倫敦皇家學院學習攝影。在討論中,這幅畫被認為與照片相當接近,因為它的靜止和其中的戲劇性,像是一個定格的瞬間。這幅畫展示了基督復活后向兩個使徒顯現(xiàn),畫面前方的空間讓人感覺自己像拉了一把椅子,目睹這一顯現(xiàn)。被困在那一刻是如此美妙。
但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色彩。光線在黑暗上的游移,耶穌長袍的深紅色和左側人物的深綠色。我現(xiàn)在正在進行的項目基于許多古代大師畫作,包括《以馬忤斯的晚餐》,我從每幅繪畫中分離出顏色,然后以不同尺寸和方向排列。我發(fā)現(xiàn)以這種方式剝離一幅畫很有趣。我還使用計算機程序將顏色轉換為音樂譜,然后將其印在紙的表面上。
我越看這幅畫,就越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的用心—— 椅子的細節(jié)令人驚嘆、桌子上的靜物投射出人物的顏色。
現(xiàn)在,我?guī)е业暮⒆尤颐佬g館,大概每年兩三次。它仍然是免費的,這太驚人了,希望它能夠延續(xù)下去。他們可以做的一件事是讓更多的當代藝術家以各種方式對收藏進行回應。這可能有助于觀眾重新審視古代繪畫。
【注:伊德里斯·汗(Idris Khan)的作品涉及攝影、視頻和雕塑等多種媒體,研究記憶和經(jīng)驗。 他使用分層技術提取各種來源的精髓而聞名,包括樂譜、名畫和古蘭經(jīng)。 】
注:本文編譯自《衛(wèi)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