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的禮物
400多年前,當利瑪竇帶著《圣經(jīng)》和機械鐘來到中國時,中國人只接受了后者,利瑪竇也因此成為中國鐘表業(yè)的祖師爺。相當長的時間里,上海的鐘表店都供奉其塑像,這可能是唯一一個享受到中國香火的歐洲人。
明代的文人筆記中記載:“西僧利瑪竇做自鳴鐘,以鋼為之,一日十二時凡十二次鳴,子時一聲,丑時二聲,至亥時則其聲十二?!保ā对崎g雜識》)
這個能自動鳴響的神奇之物“把所有中國人驚得目瞪口呆”。用西方人的話說,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人看到過、聽見過或者想象過的東西”,按明朝人的說法,就是“秘不知其術”。
我們常常將鴉片戰(zhàn)爭視為中西文明碰撞的開端,其實在此之前,鐘表和歷法作為現(xiàn)代文明的預言者,就已經(jīng)深深地震動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
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今欽天監(jiān)中占星及定憲書,多用西洋人,蓋其推算比中國舊法較密云。洪荒以來,在璇璣,齊七政,幾經(jīng)神圣,始泄天地之秘。西洋遠在十萬里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chuàng)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檐曝雜記》)
事實上,就連中國人自己或許都已經(jīng)忘記,早在500年前,中國就制造出了準機械鐘——水運儀象臺。它在機械結構上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原理,集天文觀測、天象表演和報時三種功能于一體。它的報時裝置為一組復雜的齒輪系統(tǒng),齒輪系從6個齒到600個齒不等,其錨狀擒縱器是后世鐘表的關鍵部件。
蘇頌的水運儀象臺
這臺帶有水鐘色彩的機械鐘每25秒落水1斗,每刻鐘轉1周,1晝夜轉96周,每日誤差不到20秒,其精確性之高直到惠更斯發(fā)明擺鐘才被超越。
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據(jù)此認為,中國人最早發(fā)明了機械式鐘表,“蘇頌的時鐘是最重要最令人矚目的。它的重要性是使人認識到第一個擒縱器是中國人發(fā)明的,那恰好是歐洲人知道它以前六百年”。
蘇頌在《新儀象法要》中繪制了50多幅機械傳動和零部件的透視圖和示意圖,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機械制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水運儀象臺包括齒輪系統(tǒng),全部為銅制結構,當時中國的金屬加工技術可見一斑。
對于西方傳教士,明朝皇帝并不感興趣,但并不介意收下他們的禮物。利瑪竇送給萬歷皇帝的鐘表有兩個,一個是有鐘擺的大鐘,還有一個是由發(fā)條驅動的小鐘。當皇帝喜歡上鐘表,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離不開送鐘表的人了——
奉命管理自鳴鐘的太監(jiān)們也打算把神父們留下,怕的是如果有一座自鳴鐘出點毛病,沒有人修理。他們講述了皇帝怎樣留下自鳴鐘不被人取走的動人故事。皇太后聽說有人送給皇上一架自鳴鐘。他們談到它時使用了這個名詞。她要皇帝叫太監(jiān)把它送來給她看?;实巯氲剿赡軙矚g它,到時候就決定留下了,同時他又不想拒絕她的要求,便把管鐘的人叫了來,要他們把報時的發(fā)條松開,使它不能發(fā)聲?;侍蟛幌矚g不能鳴時的鐘,就把它還給了她兒子。
利瑪竇給中國帶來了機械鐘,但也僅僅是帶來了機械鐘,并沒有引發(fā)人們關于時間、機器、理性等觀念的改變。從利瑪竇開始,鐘表和有發(fā)條裝置的玩具成為歐洲人與中國朝廷打交道時最重要的敲門磚,紫禁城里為此還專門增設了一個“做鐘處”。
在很大意義上,“西洋鐘”極其中國化地成為權力的象征?!吧形催M入近代社會的封建中國沒有把時間知識看成是人們應有的一種權利。時間屬于當權者,由他們來報時辰,個人擁有計時器則是一種罕見的特權?!?/p>
宮廷作為傳統(tǒng)政治的主要現(xiàn)場,其最大特點是神秘。機械鐘的到來,很快就取代了傳統(tǒng)的漏刻;與漏刻相比,機械鐘更容易普及和攜帶。這雖然削弱了時間的神秘性,但卻絲毫未能削弱時間的權力本身。在所有的時間中,只有皇帝的時間是正確的,這就是時間的權力。
乾隆時代的權臣傅恒為了準確掌握時間,不僅家里四處放著鐘表,而且讓每個仆從都在腰間懸掛鐘表,以便互相印證。有一次,他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從容上朝,卻發(fā)現(xiàn)乾隆比他先到,“乃惶悚無地,叩首階陛,驚懼不安累日”(《檐曝雜記》)。百年后的袁世凱曾有名言:“這普天之下,只有太后一個人的表是準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對各種新奇的奢侈品憎惡至極,曾有人進貢給他一個精巧的水鐘,竟被他砸碎。
清代皇帝大都鐘情于西洋鐘,尤以康熙、乾隆為最??滴鯇戇^很多詩,其中與西洋鐘有關的詩均以《詠自鳴鐘》為題,其中一首寫道: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
輪行隨刻轉,表指按分移。
絳幘休催曉,金鐘預報時。
清晨勤政務,數(shù)問奏章遲。
在康熙時期,一座自鳴鐘需紋銀5000兩。物以稀為貴,昂貴的機械鐘因此成為一種用來炫耀權力和身份的理想媒介。
為了迎合中國人,這些進口的西洋鐘外觀上一般都是富有中國特色的樓臺亭閣塔造型;其機械裝置的重點也不在于時間,而是驅動造型中的人物或者動物做出各種機械動作。
對那時的中國人來說,時間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不大。人們購買“自鳴鐘”多半只是為了聽布谷鳥的叫聲。
據(jù)說有一批西洋鐘表運到中國后,因為質量問題而“默不作聲”,洋商吹噓說:“布谷鳥”只有在谷雨時節(jié)才“婉轉而鳴”。中國士紳更以為神奇,竟趨之若鶩。
皇帝的珍玩
古老的《考工記》足以證明,中國從來不乏能工巧匠。
清代中期人口劇增,農(nóng)業(yè)溢出效應使得工商業(yè)發(fā)展極其迅猛,尤其是南方,已經(jīng)形成許多世界聞名的手工業(yè)重鎮(zhèn)。18世紀之后,中國生產(chǎn)的鐘表幾乎可與英國鐘媲美,而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一;只是這些中國鐘表都有一顆外國的“心”,因為他們唯獨仿制不了最核心的發(fā)條。
事實上,即使比洋鐘走得更準,中國消費者還是寧愿擁有一只不準的洋鐘。鐘表作為一種顯示身份的消費品,昂貴也是“身份”的一種重要來源。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最驚異的莫過于驚醒她的那只掛鐘了,“只聽見咯當咯當?shù)捻懧暋鲆娞梦葜兄由蠏熘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王熙鳳將一臺自鳴鐘賣了560兩銀子;馮紫英用“一個童兒拿著時辰牌”的自鳴鐘,外加24扇隔子,要價5000兩。
對一些人來說,欲望只有通過囤積才可以滿足。當他買了一只鐘表后,他就會買一屋子鐘表。這些鐘表一般都沒有機會正常運行,它們只是被用來看的,看它們華麗的外形和做工,唯獨不是“看時間”。
西洋鐘傳入中國后,很快就成為清朝宮廷及大戶人家的珍品
一本清人筆記中這樣寫道:“泰西氏所造自鳴鐘,制造奇邪,來自粵東,士大夫爭購,家置一座,以為玩具?!保ā秶[亭續(xù)錄》)事實上,西洋自鳴鐘已非“玩具”可比,在很多大戶人家,自鳴鐘被放置在中堂的供桌上,似乎要取代列祖列宗的牌位,瓜分初一十五的香火。
在貪官和珅被查抄的物品清單中,包括大自鳴鐘19座,小自鳴鐘156座,桌鐘300座,時辰表80個;最神奇的是,他有一件衣服,上面的紐扣竟然是用幾十個小巧的金表做成的。
黑格爾說,中國是“沒有時間的國度”,但這并不妨礙一個農(nóng)業(yè)中國成為前現(xiàn)代世界最大的鐘表市場之一。
當時的中國闊人買鐘表,都是成雙成對地買,這讓西洋人大惑不解。擁有兩只鐘表的好處是,可以知道哪只表走得更快;壞處是,不知道哪只表走得更準一些。但對一個成功的中國人來說,他雖然不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但知道自己有幾對表。用美國漢學家史景遷的話說:“帝國只是喜歡將成百的鐘表、手表收藏起來,而根本沒有想到應當把這些鐘表、手表所蘊含的技術推廣開來。”
同樣一個鐘表,在西方是制造時間的機器,在中國則跟花瓶或鼻煙壺沒什么區(qū)別,不過是權貴的“玩意兒”。
據(jù)說,光緒年間有大臣要將一只西洋鐘獻給慈禧太后作壽禮,事先請李蓮英過目。此鐘設計精巧,每到午時,就有木偶小人出來,自動展開“萬壽無疆”四字。李蓮英問:“萬一這玩意兒出點毛病,只展開‘萬壽無’三字,你們家還能有活口嗎?”大臣嚇出一身冷汗,趕忙請教。李蓮英指點迷津:“這四字改成‘壽壽壽壽’吧,咋壞都是‘壽’字?!?/p>
從康熙、雍正到乾隆,個個都是“崇洋媚外”的鐘表囤積狂,這與歐洲國王對中國瓷器的貪婪如出一轍。
早在順治時,宮廷就設有專為皇帝制西洋鐘的造辦處;康熙時又設自鳴鐘處,技師達百余人,其中不少都是重金延請的歐洲機械師。
即使這些技師每年造出很多鐘表,鐘表仍是最重要的進口貢品。
荷蘭人被趕出臺灣后,便開始給清朝進貢,大小自鳴鐘是必不可少的貢物??滴醵迥辏?686),還以荷蘭國王耀漢連氏甘勃氏的名義奉上一份貢表,表詞有云:“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國飛埃;異域之勺水蹄涔,原屬天家滴露?!保ā冻乇迸颊劇罚?/p>
乾隆時代的宮廷中充斥著鐘表、鐘樂器、發(fā)條自鳴鐘、風琴、地球儀以及各種各樣的天文鐘,總共有4000多件,都出自巴黎和倫敦的能工巧匠之手。
乾隆二十一年(1756),皇帝傳諭兩廣總督李侍堯,要其“不惜代價,再覓幾件大而好的洋鐘貢進”。乾隆三十六年(1771),兩廣總督李侍堯進貢“洋鑲鉆石推鐘一對,洋琺瑯表一對,鑲鉆石花自行開合盆景樂鐘一對”;廣東巡撫德保進貢“樂鐘一對,推鐘一對,洋表一對”。
從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1781-1784),每年由粵海關進口作為貢品的自鳴鐘都在130件以上。乾隆五十六年(1791),粵海關進口的自鳴鐘和時辰表等共計1025件。乾隆五十八年(1793),粵海關用來給皇帝購買鐘表和其他機械制品的花費就達10萬兩白銀。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乾隆時期,進貢給皇帝的鐘表超過2700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西洋鐘基本都是英國制造。東印度公司每年要從倫敦購買價值超過2萬英鎊的鐘表帶往廣州。
乾隆時代進口的西洋鐘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國派出公使正式訪問中國,這是當時世界兩個最大帝國間的首次互訪。
為了這次跨越半個地球的東西方約會,馬戛爾尼如同傳說中的圣誕老人,帶來當時英國最好的禮物—代表工業(yè)時代的科學儀器和機械設計,包括天體儀、地球儀、反射望遠鏡等29種。
但在清朝的權力精英眼中,這些形制古怪的洋玩意兒只是一些粗制濫造的“貢品”和“玩好”?!爸袊賳T并不問這些禮品有什么用;重要的是,一件也不能少。”
為了向英國客人炫耀天朝上國的各種奇器珍玩,乾隆特意開放了所有館藏,果然令馬戛爾尼自嘆不如——
余如地球儀、太陽系統(tǒng)儀、時鐘、音樂自動機以及一切歐洲所有之高等美術品,罔不俱備。于是,吾乃大駭,以為吾所攜禮物若與此宮中原有之物相較,必如孺子之見猛夫,戰(zhàn)栗而自匿其首也。然而華官復言:此處收藏之物若與寢宮中所藏婦女用品較,或與圓明園中專藏歐洲物品之宮殿較,猶相差萬萬。吾直不知中國帝王之富力何以雄厚至此也。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大婚。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送來賀禮,也是一座自鳴鐘。上面還特意請人用漢字鐫刻了一副對聯(lián):
日月同明,報十二時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慶億萬年富貴壽康。
這禮物貌似貴重,但在中國,“送鐘”的諧音是送終,很不吉利。對清朝皇帝來說,“日月同明”也是極其犯忌的。此時,大清帝國已經(jīng)日薄西山。
在此之前,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撰文寫道:“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于現(xiàn)狀,由于被強力排斥于世界聯(lián)系的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終于要在這樣一場殊死的決斗中死去,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原則,而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的確是一種悲劇,甚至詩人的幻想也永遠不敢創(chuàng)造出這種離奇的悲劇題材。
(本文摘自杜君立著《現(xiàn)代的歷程:機器改變世界》,天地出版社,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