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約恩·福瑟戲劇作品中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在一年365天幾乎有近300天在下雨的卑爾根,無力的挫敗感和抑郁好像理所當然地成了人生的基調(diào)。挪威西海岸的雨、峽灣、風、長夜、在這樣的日子里的人們,這就是福瑟筆下的世界。

編者按:瑞典斯德哥爾摩當?shù)貢r間2023年10月5日13:00(北京時間19:00),瑞典學院將20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以表彰他“創(chuàng)新的戲劇和散文,為不可言說的事情發(fā)聲”。

本文2010年1月寫于上海,作者鄒魯路為上海戲劇學院教師,也是約恩·福瑟作品中文版的重要譯者和研究者,幫助中國觀眾走進福瑟。

一. 來自“世界盡頭”的約恩·福瑟

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1中,村上春樹寫道:“跑步途中,下了一場短暫的雨,那是一陣讓身體恰到好處地冷卻下來的雨。厚厚的云層從海面上飄來,遮蔽了頭頂?shù)奶炜?,下了一陣細細的雨,便仿佛‘俺還有急事要辦’似的,就這么一去不返了,甚至來不及回眸一顧。于是那永恒的,毫無遮攔的太陽,又火辣辣地灼照大地。這簡單易懂的天候中,你找不到難解之處和含混模糊,既無比喻亦無象征。”——這是村上春樹筆下的夏威夷,一種與挪威西海岸城市卑爾根(Bergen, Norway)截然相反的天空。在村上春樹這位曾以《挪威的森林》風靡一時的作家筆下(雖然那本小說與挪威并無關(guān)聯(lián)),天空和風雨永遠都那樣坦坦蕩蕩,來去自如,“簡單易懂”。而在卑爾根,這個挪威當代戲劇家約恩·福瑟 (Jon Fosse, 1959—— )生活并度過其迄今為止幾乎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的挪威西海岸城市,天空,從來都是令人捉摸不定。陰霾仿佛一個滿懷彷徨和疑慮的戀人,不肯輕易稍離弗洛依恩山頂(Mount Floyen)。即使偶爾陽光乍現(xiàn)烏云隱去,含著雨意的厚厚云層也每每在你不經(jīng)意的時候瞬間聚集,與山林間的霧氣纏綿一團,欲走還留……這樣的天空,仿佛充滿了隱喻和暗示,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

在一年365天幾乎有近300天在下雨的卑爾根,無力的挫敗感和抑郁好像理所當然地成了人生的基調(diào)。挪威西海岸的雨、峽灣、風、長夜、在這樣的日子里的人們,這就是福瑟筆下的世界。在過去的十五年中,他不斷地在卑爾根創(chuàng)作著一個又一個戲劇作品。但他所打動的,卻是全世界。

挪威位于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其北部領(lǐng)土延伸到北極圈以內(nèi)。特羅姆斯(TROMS?,或稱特隆姆瑟,有“北極之門”之稱)和芬馬克(FINNMARK)兩郡都在北極圈之內(nèi),其中芬馬克是挪威最北的郡。挪威最北端的北角(NORDKAPP,北緯71度10分21秒)也是歐洲大陸的最北點。挪威的最南端(北緯58度)比中國最北點(漠河縣,北緯53度33分)還要北。約恩·福瑟,就來自這個幾乎稱得上是世界盡頭的國度。

作為作品被搬演最多的當代歐美戲劇家,福瑟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的起始點卻并不是戲劇。他1983年以長篇小說《紅與黑》(Red, Black)出道,但第一部戲劇作品卻直到1994年才出現(xiàn)在大眾眼前,這就是《而我們將永不分離》( And We’ll Never Be Parted)。與廣泛的誤解不同,《而我們將永不分離》事實上只是福瑟第一部被搬上舞臺的戲劇作品,他真正的戲劇處女作是《有人將至》(Someone Is Going to Come),雖然這部作品歷經(jīng)波折,直到1996年才得以首演。于福瑟而言,這部作品是他對戲劇的初戀,有著其他作品所無法替代的特殊意義和地位。

在以非凡的戲劇成就驚艷世界之前,福瑟在其他文學領(lǐng)域的創(chuàng)作也早已枝蔓四逸,開花結(jié)果。他不但同時涉足小說創(chuàng)作,在詩歌、兒童文學、雜文、電影劇本,甚至歌詞創(chuàng)作方面都各有成就。2009年他最新出版的作品就是一部原創(chuàng)歌詞集。將于2010年5月到6月舉行的本年度“卑爾根國際藝術(shù)節(jié)”則將有一臺獻給福瑟的音樂會,全部演出作品都將以福瑟創(chuàng)作的歌詞為藍本進行。

今日的福瑟主要以戲劇家之名享譽當世。在戲劇之外,福瑟的主要文學成就包括:長篇小說《上鎖的吉他》(Locked Guitar, 1985),詩集《含淚的天使》(Angel with Water in Her Eyes,1986),長篇小說《船屋》(The Boathouse,1989),長篇小說《鉛與水》(Lead and water,1992),長篇小說《憂郁癥 I》(Melancholy I,1995),長篇小說《憂郁癥 II》(Melancholia II, 1996), 長篇小說《日與夜》(Morning and Evening,2000),詩集《風之眼》(Eye of Wind,2003),中篇小說《不眠》(Sleepless,2007) 等。他最新的短篇小說《石浪》(Waves of Stone)已收入《2010歐洲最佳小說選》(Best European Fiction 2010),下周(本文最后定稿時間2010年1月14日)約恩·福瑟將赴倫敦出席為《石浪》舉行的朗讀會。

2009年是約恩·福瑟進入戲劇創(chuàng)作的第十五個年頭。這一年,他滿50周歲了。在料峭春寒中開幕的“卑爾根國際藝術(shù)節(jié)”,把一場盛大的慶典“福瑟50”獻給了這位戲劇家,并對其迄今為止的戲劇生涯進行了回顧。在1994~2009這十五年的戲劇旅途中,福瑟所創(chuàng)作的新挪威語5劇本已譯為英文的有28種(包括所有已演出和未演出,已出版和未出版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和享譽最高的作品是:

(以首演年份為序)

· 《而我們將永不分離》 Og aldri skal vi skiljast (And Never we'll be Parted) (1994)

· 《名字》 Namnet (The Name) (1995)

· 《有人將至》 Nokon kjem til ? komme (Someone Is Going To Come) (1996)

· 《夜晚在歌唱》 Natta syng sine songar (Night Sings its Songs) (1997)

· 《吉他男》 Gitarmannen (The Guitar Man) (1999)

· 《一個夏日》 Ein sommars dag (A Summer's Day) (1999)

· 《秋之夢》 Draum om hausten (Dream of Autumn) (1999)

· 《冬》 Vinter (Winter) (2000)

· 《死亡變奏曲》 D?dsvariasjonar (Deathvariations) (2001)

· 《沙發(fā)上的女孩》 Jenta i sofaen (The Girl on the Sofa) (2002)

· 《影子》 Skuggar (Shadows) (2006)

· 《我是風》 Eg er vinden (I am the Wind) (2007)

在世界范圍內(nèi),尤其在歐美各地,這位來自遙遠北歐的劇作家的作品被反復搬演和詮釋,人們致他以各種桂冠和美稱:“新易卜生”“新品特”“新貝克特”……而他歷年來更是獲得各類文學藝術(shù)獎項近四十種,其所獲主要獎項包括:

(以獲獎年份為序;除注明獲獎作品外均為文學成就綜合獎)

· Nynorsk Literature Prize 新挪威語文學獎 (1992),獲獎作品長篇小說《鉛與水》

· Ibsenprisen 易卜生文學獎 (1996),獲獎作品劇本《名字》

· Melsomprisen,Sunnmorsprisen 馬爾瑟姆最佳新挪威語圖書獎,薩莫爾最佳新挪威語圖書獎(1996),獲獎作品長篇小說《憂郁癥 I》

· Aschehoug Prize 阿什豪格出版獎 (1997 )

· Dobloug Prize 道布魯格小說獎 (1999 )

· Nordisk Teaterunions Dramatiker‐pris 北歐劇協(xié)最佳戲劇獎(2000),獲獎作品劇本《一個夏日》

· Melsomprisen 馬爾瑟姆最佳新挪威語圖書獎(2001),獲獎作品長篇小說《日與夜》

· Beste utenlandske forfatter, Theater heute 德國《今日戲劇》最佳外國戲劇獎(2002),獲獎作品劇本《秋之夢》

· Skandinavisk Nationalteaterpris北歐國家戲劇獎(2002),獲獎作品劇本《死亡變奏曲》

· Norsk kulturr?ds ?respris 挪威文化部榮譽大獎 (2003)

· Nynorsk Literature Prize 新挪威語文學獎 (2003),獲獎作品詩集《風之眼》

· Brage Prize 布瓦格文學獎 (2005)

· Commander of the Royal Norwegian Order of St. Olav 挪威皇家圣奧拉夫最高榮譽騎士勛章(2005)

· The Swedish Academy's nordiska pris 瑞典文學院諾第斯卡文學獎 (2007)

· The Federal Ministry of Family Affairs' 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 德國少年兒童文學獎 (2007)

· Chevalier of the 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 of France 法國國家榮譽騎士勛章(2007)

· Bergen kommunes kunstnerpris 卑爾根文化大獎(2009)

· Medalje tildelt av Benedikt XVI for deltakelse i M?te med kunstnerne i Det sixtinske kapell den 21. november 2009 教皇頒發(fā)的文化勛章,2009年11月21日于梵蒂岡西斯廷大教堂獲教皇接見和授勛(2009)

盡管被挪威人驕傲地稱作“新易卜生”,而歐美劇評界也一致認為福瑟是繼“現(xiàn)代戲劇之父”易卜生之后挪威對這個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每每在評論中將他與易卜生扯在一起,但從戲劇風格上講,福瑟的作品卻迥異于易卜生式的社會問題劇。初讀他的作品,最醒目的特點之一或許是徘徊其中荒誕派的影子—— 品特式的重復與靜場,以及向貝克特致敬的主題。這也是人們稱他作“新品特”和“新貝克特”的原因。但在此之外,真正使福瑟作為一個戲劇家而不朽的是他具有鮮明個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學與戲劇風格—— 蘊含著巨大情感張力的極簡主義洗練語言,對白中強烈的節(jié)奏感與音樂感,并置的時空,交纏的現(xiàn)實與夢幻……最令人難忘的,是他的劇作中那無處不在的詩意的暗涌,是他對人生的傾聽,是他字里行間對所有在時間荒原上相遇的人們所懷有的無限悲憫之情。

在下文中,筆者將對福瑟劇作中最重要也是最普遍存在的元素之一:劇本中的關(guān)鍵意象進行由外到內(nèi)的分析,并以此為切入點,進入約恩·福瑟所獨有的戲劇世界。

約恩·福瑟


二. “冷酷仙境”: 約恩·福瑟戲劇作品中的關(guān)鍵意象

1.海

挪威西海岸的鄉(xiāng)村,福瑟筆下的世界。在這里,最典型的地貌就是無盡的大海(峽灣)和它不斷拍打著的群山。在福瑟的戲劇世界里,沒有繁華的都市和喧嘩的車水馬龍。他筆下的人們或是逃離了城市,來到鄉(xiāng)村試圖尋求新的開始;或是本來就從未離開過鄉(xiāng)村,終其一生都在這里度過。無論如何,這些戲劇人物們的居處雖然遠離塵囂,卻始終無法遠離內(nèi)心的騷動。

在挪威語中,峽灣(fjord)意指深入內(nèi)陸的海灣。海水日夜翻滾,無休止地沖刷和侵噬著內(nèi)陸的土地和峭壁,形成了峽灣。在福瑟日常居住和寫作的卑爾根,他公寓的書桌正對著書房的窗,而書房的窗距離大海只有五米遠。這片海的名字叫做小鎮(zhèn)峽灣(Byfjorden)。間或他會去鄉(xiāng)間的木屋逗留數(shù)日,窗外依然是海:松恩峽灣(Sognefjorden),全世界最深最長的峽灣。在這里,他既可以看到峽灣的外海部分:松恩海(Songesj?en),目光更可及再遠處浩瀚無盡的大洋。

在福瑟的筆下,挪威西海岸這幅無盡的畫卷既是外在圖景,也是內(nèi)心圖景。就像隨時不安變化的內(nèi)心一樣,這片海從來不是呆滯靜止明信片式的美麗。變幻莫測的大海,永恒地存在于戲劇人物的生活中。前一秒可能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已是巨浪滔天,隨時可能令人喪身其中……即使是在輕風徐來,波光粼粼的時候,也仿佛有著危險的暗流潛伏水面之下。在表面暫時的平靜中,似乎總彌漫著隱隱的威脅:“有人將至”,有什么會發(fā)生,有什么會被打破,有什么會喪失……這是一片令人又愛又怕的海,就像生活。每一個泛舟其間的人,都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從溫柔的靜默到殘忍的毀滅,可能只需瞬間。

在與大海毗鄰的荒涼鄉(xiāng)村,福瑟劇中的人們刻意要去生活的世界,房屋與房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是那樣的疏離和遙遠。天雨天晴,四季穿梭,劇中人物的生命不斷上演得到和失去……在這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中,唯一不變的,只有永恒的大海。

劇本《有人將至》中,一男一女買下了一幢坐落在陡峭懸崖上的、遠離城市的老房子,準備拋棄過往的一切,在此開始無人打擾的新生活??墒牵瑏淼竭@里之后,他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將從此面對無盡的大海——

……

想想看當天黑的時候

想想看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

當風乍起

穿透墻壁

當你聽到大海的咆哮

驚濤拍岸

白色的巨浪和黑色的大海

想想看屋子里會多么冷

當風乍起穿透墻壁

想想看這里是多么的遠離人世

會多么黑暗

會多么安靜

想想看當風乍起

驚濤拍岸

想想看秋天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在黑暗中

在暴雨和黑暗中

白色的巨浪和黑色的大海

只有你和我

在這房子里

如此的遠離人世”(節(jié)選自《有人將至》第一幕)

在福瑟的筆下,大海就仿佛劇中人無法逃離的內(nèi)心一樣,無處不在。他們?nèi)諒鸵蝗盏啬曋蠛#头路鹉曋约簝?nèi)心的黑暗世界:彼此無法交流的挫敗感,生活中無可挽回的喪失,曾經(jīng)美好的愛情的消逝……大海甚至代表著死亡:黑色的,咆哮而至的,令人無力抗拒的,在沒有出路的生活面前越來越強大和不可戰(zhàn)勝的死亡。在《我是風》中,兩個男人在大海上漂泊,其中一個最后跳下了大海,消失在波濤中。在《一個夏日》中,丈夫在某一天毫無預兆地選擇了死亡。他離開家走向大海,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而妻子則自此日復一日地站在窗前,面對著大海,無法擺脫記憶的糾纏。在另一部作品《死亡變奏曲》中,大海吞噬了他和她的女兒,迫使愛情早已死去多年的他們重新面對彼此,面對記憶和過往,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困惑著,卻無從尋找答案。劇中的女兒,無數(shù)次在雨中的海邊堤岸上徘徊著,她在尋找什么?到底她的生命中缺失了什么使她最終選擇了自殺(跳進大海)?作者從未給出答案,就如同生命中諸多沒有原因的選擇一樣。劇中,舞臺上始終有一個若即若離的角色——(女兒的)“朋友”。他是真實存在于女兒的生活中,抑或只是她在極致的孤獨與壓抑中幻想出來的,我們無從得知。在劇中,“朋友”似乎與大海融為了一體,他就是大海,大海就是他。當女兒最終投向大海的時候,也許,她投向的是內(nèi)心的他:

女兒

……

而你的手

在向我揮著

從遙遠的那方

拋棄了所有的孤寂

我走到堤岸邊緣

我站在那兒

望著大海

直到你的手

降落到我的身上

幾乎難以察覺地

撫摸著我的頭發(fā)

就仿佛那黑暗的夜晚

你的手撫摸著我的頭發(fā)”(節(jié)選自《死亡變奏曲》)

2.雨

卑爾根以多雨聞名,年平均降雨量最高達2578毫米,24小時最高降雨量為192.2毫米。卑爾根有個著名笑話——有個游客問當?shù)匾幻泻⒂旰螘r會停,男孩回答:“不知道,我只有十二歲”。

在福瑟的劇本中,風雨飄搖的外部世界也同樣對照著永不平靜的內(nèi)心世界。在他的筆下,世界在不斷地下雨。這是我們內(nèi)心的淚水嗎?舞臺上的世界,或是暴雨,或是微雨,或是雨才住,空氣永恒濕潤。而舞臺上的人們,逶迤的人生在雨中展開。在福瑟的戲劇世界里,即使是偶爾天晴的時候,雨意也仿佛依然停留在我們心中,揮之不去。雨,好像生命的歷程中所有我們曾承受過的傷痛、失望和挫折,在我們的內(nèi)心留下永恒的印記。

福瑟的世界是水意蕩漾的世界—— 大海,雨,或波濤洶涌或靜水流深的內(nèi)心……當你身處他的戲劇世界時,你會忍不住問:他們(舞臺上的人們),還有我們(舞臺下的人們),到底在尋找什么? 是永恒不變的愛嗎?是內(nèi)心的寧靜嗎?是死亡的解脫嗎?是什么讓我們的心始終暗流潛動,無法休憩?是窗外的大海嗎?是永不放晴的天空嗎?是無法交流和溝通的困境嗎?或許對于有些觀眾和讀者而言,他們的外在世界與大海和雨距離遙遠。但我們也依然能在福瑟的戲劇世界中看到自己內(nèi)心的深海和暴雨。福瑟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的人生,折射出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

3.秋

在很多個劇本里,福瑟都把他舞臺世界的時間設(shè)定為秋天。有時候,那會是個美好的初秋——夏日剛逝,淡淡的秋意宜人,這美麗的季節(jié)才剛開始,就像他和她的人生—— 剛一起搬來這夢寐以求遠離塵囂的地方,剛買下自己心愛的老房子,情投意合,百廢待興。這時候愛情伊始,生活伊始,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年老女人

……

我還記得

那是個美好的秋日

清爽

而且既不冷也不熱

我們出去看看會不會下雨

真的下雨了

不過只有一點兒

然后我們在那兒站了一會兒

在外面的細雨中

然后我們繞著房子散步

看著它

他說房子該油漆了

排水溝也該清理了

就是他通常會說的那些事兒

……”(節(jié)選自《一個夏日》第二幕)

可是更多的時候,時間過去了,清脆透明的初秋變成了寒冷黑暗的深秋。再往下的季節(jié)和人生,都將是更寒冷更黑暗的冬天。挪威西海岸的深秋和冬天,天黑得很早,大約下午三四點左右就全黑了。而天亮,要到早晨十點左右才開始。日照時間短,再加上雨雪不斷,生命的寒冬只有咫尺之遙。日光消失之后,在無人交流,無處遣懷的黑夜里,人們再也無法回避自己的內(nèi)心,被迫審視自己的生活。面對所有的挫折和問題,人們有心無力,不知如何去解決或是無力逃離。坐在自己的房子里,坐在自己的困境里,生活仿佛靜止了,剩下的似乎只有被動的等待。在福瑟黯淡的秋日世界里,有直接命名為《秋之夢》的劇本,講述的卻是人生所有可能有的美好夢想的破碎;還有在秋天永遠離去,給妻子的人生留下永遠無法填補的黑洞的丈夫(《一個夏日》);更有害怕著秋天,害怕著不可知的未來的人們(《有人將至》等)……

約恩·福瑟戲劇選《有人將至》書封


外與內(nèi)之間

4.懸崖上的老房子

在由大海,雨,和深秋所組成的外部環(huán)境里,人們藉以棲居的常常是一幢坐落在峽灣邊的懸崖上的老房子:

“一所老舊,幾乎有點兒搖搖欲墜的房子前的花園。房子的油漆剝落,有些窗玻璃已經(jīng)碎了。它面朝大海,寂寥凄涼地坐落在陡峭懸崖一塊突出的巖石上。盡管如此,這所房子卻依然有著自己獨特的飽經(jīng)風霜的美……”(節(jié)選自《有人將至》第一幕舞臺提示)

房子在福瑟的劇中是人們藉以對抗外界風雨的所在。有時候,這可能是他們千挑萬選的房子,是他們耗盡所有的積蓄買下的房子,代表著他們最初的夢想、愛、希望,和理想的生活。在《一個夏日》中,女主人公回憶著多年前他們初到這幢峽灣邊的房子的時光,那時他們的語氣多么快活,對未來多么充滿憧憬。就像《有人將至》中的“他”和“她”一樣,就像這世界任何一個城市街道人群洪流中的很多個“他”和“她”一樣,這樣的一幢房子或許是兩個人想要共同追尋未來生活(而離開城市所避走)的世外桃源:

 

現(xiàn)在我們就站在自己的房子旁邊

我們自己的房子

在這里我們會一起相守

你和我單獨在一起

在這房子里

你和我會

單獨在一起

遠離其他所有的人

在這房子里我們一起相守

單獨

在一起”(節(jié)選自《有人將至》第一幕)

又有時候,這是他們想要尋求溫暖和出路的庇護所,至少他們希望如此。在《名字》中,主人公是年輕而未諳世事的一對:懷孕的年輕女孩和男友還未結(jié)婚就面臨將要出生的孩子和困窘的經(jīng)濟狀況,男友也找不到工作。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回到女孩父母的家,一幢坐落在懸崖上的老房子。多年以前,這里曾是女孩頭也不回地離開的地方,而此刻,這是她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避風港。她帶著從未與父母謀面的男友,回到了這里。但等待他們的,卻是彼此關(guān)系的越發(fā)脆弱,交流的糾結(jié)與無措,對未來更深的茫然……與此同時,他們的到來也未住在這幢房子里的人們帶來了對沉悶麻木的庸常生活的震撼……

可是,福瑟劇中這些佇立在懸崖上的老房子們,不得不面對咆哮的海浪,凜冽的深秋寒風,無盡的雨和黑夜,日漸朽壞和破落。就像房子所處的脆弱狀態(tài)一樣,住在這房子里的人們,也同樣的脆弱,無力保護自己,易碎的夢想和尋求溫暖的希望注定要遭受打擊。這場與人生的對抗,他們注定要失?。?/p>

年輕女人

……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有了

一幢美麗的老房子

就在峽灣邊

這就是你曾經(jīng)那么熱切地想要的生活方式

你說過的

好吧現(xiàn)在我們來到這兒了

而你卻無論如何

也不開心了

你甚至比以前

更憂傷了

……”(節(jié)選自《一個夏日》第二幕)

在《有人將至》中,“他”和“她”所自以為的這幢未經(jīng)入侵的,只屬于他們的房子,其實早就“有人已至”。他們所謂“遠離所有的人”的未來,瞬間就被到來的他者打破了。房子的四面墻,最終無力幫助劇中人抵擋挫敗和幻滅的到來。

5.窗

在新挪威語中,窗這個詞是“vindauge”,意為“風眼”(wind eye)。福瑟2003 年的詩集《風之眼》即以“Eye of Wind”(“Auge I Vind”)為題,其實是對“窗”(vindauge/ windeye)這個意象和單詞玩的一個文字游戲。由此也可見“窗”這一意象在福瑟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

在福瑟的多個劇本中,窗是屋外(大海,風雨,黑夜)和屋內(nèi)(照片和沙發(fā))世界的連接。在《有人將至》中,“他”和“她”都曾多次走到窗前向屋外的花園張望著,恐懼著,但同時也暗暗地預期著第三者的到來,打破他們不斷宣之于口的在這幢房子里“只有我們兩個人 單獨在一起”的脆弱希望。在其他劇作中,窗更象征著主人公內(nèi)心的渴望,渴望逃離枷鎖般的當前人生;或者是一個管道,藉以不斷重返無法修補的過去。在《夜晚在歌唱》中,對丈夫滿懷苦澀失望的妻子每當丈夫在追問她是否與別人有染時總是轉(zhuǎn)身望向窗外。窗好像是這個壓抑的屋內(nèi)世界的唯一出口。窗外的世界代表著未知的新生,代表著逃離死水一潭的生活的些微可能。在《一個夏日》中,失去丈夫的妻子用余生的歲月來凝視窗外,思索丈夫到底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思索已經(jīng)失真的現(xiàn)實,思索已經(jīng)占據(jù)了整個現(xiàn)實的過去……

約恩·福瑟戲劇選《秋之夢》書封


內(nèi)

6.照片

進入福瑟劇中的老房子,我們常常會看到懸掛在墻上,擺放在櫥柜上的照片或是畫像。在《沙發(fā)上的女孩》一劇中,女主人公一邊自言自語地敘述和與回憶糾纏著,一邊不時地為舞臺上的一幅女孩畫像添上幾筆。畫像在舞臺上巨大的存在,就如同過往在她當下生活中的巨大存在。

在《一個夏日》中,舞臺上有著并置的時空:年老女人與年輕女人(為同一角色的年輕與年老時期)同時出現(xiàn)。她們時而來回踱步,時而佇立窗前,同樣不斷地敘述和糾纏著過往。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都反復地重復著同一個動作:整理照片—— 肢體的動作對照著她們內(nèi)心洶涌的思緒。

在《有人將至》第四幕中,“他”和“她”從前幾幕的屋外花園,到進入屋內(nèi),到廚房,終于進入了起居室。兩人來到這里的初衷是為了遠離其他所有的人,建立只屬于他們兩人的,從未也永遠不可以被別人侵占的空間和生活??墒沁@個起居室,卻是一個完全被他者的過往占領(lǐng)的空間:墻上房子原來女主人的畫像,她和丈夫的結(jié)婚照—— 那時他們是年輕美麗的一對,“男”幼時行堅信禮的照片—— 他是房子原來女主人的后人,也正是把這幢“遠離塵囂”的老房子賣給他們的人;很快,他將徹底打破他們?yōu)樽约簣允氐氖澜纭八思吹鬲z”。照片,象征著他者在主人公生活中永恒的,無論怎樣也無法逃脫的存在和入侵。

無論是寓意自身還是他者的過往,出現(xiàn)在福瑟劇作中的照片(或是畫像)這一意象都象征著過去/ 記憶對現(xiàn)在的脅迫和影響。無處不在的照片就是無處不在地彌漫在當下生活中的過往所帶來的威脅感。

7.沙發(fā)

這是一個劇中人(往往是男人)為逃避現(xiàn)實而給自己建造的堡壘,是他們在自己的內(nèi)心與外界之間所豎起的禁錮之墻,盡管這是面不堪一擊的墻。沙發(fā)(偶爾是一把扶手椅),是他們在萬般猶豫和無奈,不愿面對希望的破滅和現(xiàn)實生活的挫敗,或是試圖避免與人進行交流,不愿暴露自己真實內(nèi)心時唯一能夠回歸和蜷縮著躲藏起來的地方。在《夜晚在歌唱》一劇中,遭受挫折的作家被雜志和出版社屢次退稿,事業(yè)上沒有出路,毫無承擔家庭生活的經(jīng)濟能力,作為一個男人已經(jīng)基本無法面對自己失敗的人生。再加上厭倦失望的妻子想要離他而去,即使曾經(jīng)的愛情也挽救不了生活已是死路一條的事實。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終日躺在沙發(fā)上,偶爾搖搖剛出生的嬰兒的搖籃,把自己的臉和心都藏在翻開的書頁下,藏在沙發(fā)的庇護里。在《沙發(fā)上的女孩》中,女主人公在臺上的所有戲劇動作更是幾乎自始至終都圍繞著沙發(fā)在進行。

在《有人將至》一劇中,面對屋外不斷的敲門聲(象征著外部世界對劇中人物內(nèi)心世界和理想的入侵),面對“她”越來越明確的想去開門的意圖,“他”無力面對這樣的潰敗,只有面對墻壁躺在沙發(fā)上,固執(zhí)地背對著“她”,背對著敲門聲,背對著將要分崩離析的人生……

除了室內(nèi)的沙發(fā)或是扶手椅之外,福瑟的劇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室外的長凳:沒有靠背,沒有扶手,沒有任何可以讓人放松和依托的支撐,只能僵直地坐在上面,比如《有人將至》,比如《秋之夢》……劇中的人們或一起或單獨坐在這些長凳上,彼此交談著,愛著,或者憎恨著。這些在室外的風雨中被歲月風霜侵蝕的長凳,就像劇中人們在生命的風雨和海浪中浮沉,無所依憑的內(nèi)心一樣,只有存在,只有承受。

譯者鄒魯路。朱文樂 供圖


三. 結(jié)束語

雖然來自與我們身處的國度距離如此遙遠的“世界盡頭”,但福瑟戲劇世界里的人生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他是挪威的,也是世界的。正是因為他作品中這種直指人心的力量,他打動了無數(shù)觀看或閱讀過他劇本的人。

福瑟作品中所關(guān)注的主題,是古往今來的戲劇舞臺上的永恒命題:人類生存的困境—— 交流的隔閡;人與人之間,人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對抗……他筆下的人物,就是我們?nèi)粘I钪刑焯焖姷钠胀ㄈ?,甚至可能就是我們自己。但他呈現(xiàn)主題和人物的詩化方式和獨特戲劇手段,又使其劇作迥然不同于平凡的生活。福瑟劇本所需要的舞臺通常是質(zhì)樸的,沒有填充視覺的復雜布景和裝置,因為他的眼光始終投向了戲劇所要呈現(xiàn)和刻畫的終極目標——人。

謹以約恩·福瑟的一段自述文字結(jié)束本文:

“約恩·福瑟?誰是約恩·福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審視,約恩 ·福瑟其人都是由三個方面組成的:他既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一個公眾人物和寫作者。作為普通人的他與蕓蕓眾生一樣,有著自己卑微的,或快樂或不快樂的人生;作為公眾人物的他,為某些人所知,但也有人從未耳聞;而寫作,則只屬于寫作本身—— 與其說這是一種身份,毋寧說是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既不與作為普通人的他,也不與作為公眾人物的他相重疊。可是那么,我到底是誰呢?約恩·福瑟,應(yīng)該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