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詠而歸》,李敬澤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青稞酒。圖源于網(wǎng)絡(luò)
年關(guān)上,有朋友打來電話,說:“我這里下著大雪,正喝青稞酒?!?/p>
我說:“我這里備了冰塊兒,要喝二鍋頭。”
一笑把年拜過。
北齊時武成帝致書河南王孝瑜:“吾飲汾清二杯,勸汝鄴酌兩碗?!逼鋾r武成在晉陽,孝瑜在河南,千百里之思,遙勸三杯兩盞。
青稞酒正該在雪里喝。青稞本性至寒,青稞酒有冰雪之意,喝下去一道寒光攻心,刀刀見血,血就熱了。
《紅樓夢》里賈寶玉大雪天要喝酒,薛寶釵講了一篇道理,說是酒要溫了才好,否則冰涼的酒用腸胃去暖它,怎么禁得住?這說的是南方的老酒,如果是北方的燒酒,那一定溫不得,因為燒酒是冰涼的火,冰消了,火也散了,這樣的酒還能喝嗎?
冰涼的火,這是青稞酒,也是二鍋頭、伏特加。和二鍋頭比起來,青稞與伏特加酒性稍薄,如果加上冰塊,它的薄就越見明亮、銳利,森然逼人。有時我也在二鍋頭里加冰,酒性雖然分薄,但也更狠,像打了赤膊的潑皮光棍。
然后,就喝醉了。第二天醒來,陽光從窗簾間照到臉上,頭腦清新得像一棵雨后綠樹,酒精把人洗過一遍,或者藍(lán)色的火把人燒了一遍,這時就想,喝醉了是好的,醉了醒來也是好的。
醉酒的體驗類似于西方人說的“小死”,一種巔峰上的休克。大醉時的大睡是近于無限的黑暗,純粹、深遠(yuǎn)、寧靜,人無所懼無所喜無所思,人完全化在黑暗里。
歷史上因為醉酒而睡得最長的人大概是東漢的劉玄石,所謂“玄石飲酒,一醉千日”,從棺材里坐起來已是三年后,這其實是死了一回。死像刀,人最大的喜樂都在生命中深藏的那把刀圖窮匕見之時,那時,你不是你,你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是了,比如醉酒,比如高潮,都是絕對的否定。
當(dāng)然,死而復(fù)生,醒來時我還是我,這也是喜樂的。
有一年,也是冬天,和幾個朋友在首都劇場旁邊的半坡村喝酒。眾人皆醉。第二天互通電話,開口都說:“好酒啊,是真的?!?/p>
那一晚半坡村的老板拿出了三瓶簡裝五糧液,看標(biāo)簽將近十年了,老板自己恐怕也是當(dāng)它假酒,擺著喝出了好歹概不負(fù)責(zé)的架勢。但那酒真是好啊,勇敢的酒徒們不敢相信在這贗品時代竟中了頭彩,直到醉后醒來,頭也不疼腿也不軟。
——這是我衡酒的標(biāo)準(zhǔn),好酒如北方的雨,云聚了,風(fēng)起了,雨來了,雨收了,然后就是青天白日,不牽連不黏滯,說白了,就是醒了不頭疼。
在馬來亞的婆羅洲,杜松人的酒歌唱道:
外面池塘是大的,
我們沒有頭疼;
房里池塘是小的,
而我們得了頭疼病。
這歌唱得有趣,外面池塘里是水,喝了當(dāng)然不頭疼;房里“小”池塘里是酒,就免不了要吃索密痛。酒后服用鎮(zhèn)痛藥傷腦,但讓它這么疼下去就會傷心。比如我讀李清照的詞,發(fā)現(xiàn)該女士常喝悶酒:“金樽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一醉醒來就“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于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怎一個愁字了得!”如此癥狀,莫道“非關(guān)病酒”,其實就是頭疼。
酒后的頭疼是一種重要體驗。李清照的詞是這么疼著寫出來的,古詩文中余痛未消者比比皆是。那與感冒的頭疼不同,酒后的疼是廢墟,是欲望和悲喜退去后遺留下的堅硬、晦暗的礁石。在這時,疼著的人是處在生命中一個荒涼地帶。
人與酒相親相敬,酒就是好的。喝青稞、二鍋頭,如結(jié)交狐朋狗友,狎戲無間;茅臺、五糧液,如飽學(xué)大儒,醇厚藹然,即之則溫。而黃酒與我獨(dú)不相親,亦不相敬,每次喝了醉了,必定捧著腦袋,后悔兩三日。
在北京,喝黃酒時還要加姜絲、話梅,如果再撒上味精、鹽、蔥花,熱騰騰端上來就成了喝湯。我覺得正派的喝法應(yīng)是取其真味,北京市面上的黃酒大多來自紹興,有一年、五年、八年、十年之分,一年酒澀,十年太貴,五年、八年又覺略厚,好黃酒的真味我竟不知。
不知酒大概還是因為性相隔。人秉地氣而生,我是北人,黃酒是南人的酒,這酒是陰的,不像燒酒的磊落亢爽,一派陽氣。喝時是順暢的,但酒力如梅雨連天,不知何時起,不知何時去。所以,黃酒喝醉了就是婚姻,無窮的家常煩惱,而燒酒之醉,是奇峰突起的一夜。
但醉也難得。一老作家在報上說:酒喝得少了,因為喝也喝不醉,就沒意思。此公為知酒之人。
難得醉不是酒量長了,而是年紀(jì)長了,喝酒時難得糊涂。于座中眼觀六路,合縱連橫,諸如引蛇出洞、以逸待勞的三十六計都用上,結(jié)果是人皆醉,我獨(dú)醒。
獨(dú)醒者冷眼旁觀,看人把深藏不露的弱點(diǎn)展現(xiàn)出來。當(dāng)然,以我的經(jīng)驗,那實在不好看,醉漢是丑陋的,他的肉體、意識和語言失去連貫流暢的統(tǒng)一性,你覺得這個人正瓦解為一片混亂。
所以,陶淵明與人飲酒,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泵獾冒l(fā)起酒瘋來,自己丟人現(xiàn)眼,別人看著鬧心。
陶淵明是臨醉時忽然矜持,如果端起酒杯已存此心,人就根本不會喝醉。喝酒而不及于醉,這也是樂趣,一種節(jié)制的快感,飄然微醺但意識到清明的理性仍在,嚴(yán)守這個分際如同杯中酒滿,酒面微凸,一滴則溢,但恰好就不多這一滴,那種微妙的平衡是美的。
但老是喝不醉也真是“沒意思”。喝醉了很丑,但人要一直不丑也累,放浪形骸,形神不復(fù)相守,讓肉體自由、讓意識自由、讓語言自由,解散維持統(tǒng)一的專制力量,愛怎么著怎么著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倒拔垂楊柳,死且不避,酒安足辭!就像一首黑人布魯斯唱的:
別惹我,誰都別惹我
因為你絕不會贏
我會打垮陸軍和海軍
就憑我和我的杜松子酒
這是喝酒的真正“意思”。所以早在《尚書·酒誥》中就宣布:“群飲,汝勿佚!盡執(zhí)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喝醉的人該殺頭。
歷史上南北朝是個酒氣熏天的時代,醉眼蒙眬,看《北齊書》,有一段是:
高季式豪爽好酒,又恃舉家勛功,不拘撿節(jié)。與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款游。在濟(jì)州夜飲,憶元忠,開城門,令左右乘驛馬,持一壺酒,往光州勸元忠。
在千年以上的某個黎明,那個叫李元忠的人被從夢中喚醒,兩個武士送來了朋友相勸的一壺酒。
——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張酒桌,勸酬之間逾百里。古人高致不可追,21世紀(jì)的速遞公司不肯替人送一壺酒。且書此三千字,致遠(yuǎn)方酒友。
作品簡介
《詠而歸》,李敬澤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p>
書名《詠而歸》便由此而來。這本書大概也是詠,所詠者古人之志、古人之書,是自春秋以降的中國傳統(tǒng)。而歸,是歸家,是向可歸處去。
本書收錄了李敬澤歷年來所寫的有關(guān)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于現(xiàn)代鄉(xiāng)野。最后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國天下,歸結(jié)到春水春風(fēng)、此身此心。
閱讀經(jīng)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樣,輕松、快樂、自由。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從古人的選擇和決斷中,從他們對生命豐沛潤澤的領(lǐng)會中,在趣味里追懷古人的風(fēng)致,學(xué)習(xí)安頓自己,找到一個歸處。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