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

兩天前(北京時間8月12日),第75屆雨果獎在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結(jié)果,美國黑人女作家N.K.杰米辛的《方尖碑之門》》摘得最受關注的長篇小說獎。世界文壇的目光再度轉(zhuǎn)向科幻文學。

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借《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中國作家郝景芳以《北京折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些殊榮讓中國科幻迷頗為興奮。

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相較之下,自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1817年創(chuàng)作小說《弗蘭肯斯坦》開始,西方現(xiàn)代科幻文學走過200年的歷程。

這200年里,西方科幻文學前100多年都在草創(chuàng)摸索(1817年-20世紀20年代),孕育出20世紀30-60年代的科幻文學“黃金時代”,而后又在70年代尋求主流文學界認可的科幻“新浪潮運動”、以及80年代開始的回歸科幻本體的“賽博朋克”運動(Cyberpunk)中反復折騰,自身生命力愈加強盛?;氐窖巯?,當我們今天的生活場景“被”人工智能(AI)強行“植入”后,科幻文學或喚起新的浪潮。

不過,即使是西方科幻文學也飽受歧視,主流文學界長期視之為低等文學,認為這些“屬于大眾流行文學”的科幻小說缺乏文學價值。但現(xiàn)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在改變世界面貌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人們越來越想去認真思考科技時代里的人的異化問題。

二戰(zhàn)以后,科幻小說猶如一股激流,沖擊著主流嚴肅文學的領域。我們熟知的許多西方知名作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直接投身于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他們的努力,不僅將科幻小說帶向更深邃的嚴肅文學領地,更是在嚴肅文學內(nèi)部豐富了文學本身。

做出這樣努力的西方著名作家,名字不在少數(shù),撇開艾薩克·阿西莫夫、菲利普·迪克、海因萊因這樣的科幻“專職”大咖,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大名鼎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克獎得主們,那些嚴肅文學領域的“大咖”,寫起科幻來也是饒有興味。細讀他們的代表作,我們竟發(fā)現(xiàn)——這些書,原來都是科幻小說啊。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柏琳

1

科學理性的悲歌 

威廉·戈爾丁《蠅王》

1954年出版的《蠅王》,是英國現(xiàn)代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這本深刻的哲理小說探討的是“人性之惡”的嚴肅主題。故事發(fā)生在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一場核戰(zhàn)爭中,由于飛機失事,一群6-12歲的孩子被困在一座荒島上,隨著生存環(huán)境愈發(fā)惡劣,人性之中邪惡的本性逐漸失控,孩子們互相殘殺,直至導向最后的悲劇。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蠅王》

作者: [英] 威廉·戈爾丁

譯者: 龔志成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9年10月

科幻小說界一直宣稱戈爾丁是唯一獲得諾獎的科幻作家(后來英國的多麗絲·萊辛得諾獎后,就沒有這個“宣稱”了),說《蠅王》是科幻小說,但不少人質(zhì)疑《蠅王》的“科幻性”,這本書也許看做“寓言小說”更合適。

《蠅王》里的荒島就像是一個進化中的人類社會的微觀景象,孩子們通過自相殘殺,把一個由文明秩序建立起的美麗世界變成一個野蠻的地獄,20世紀科學理性的發(fā)展演化成血流成河的末日景象,戈爾丁寫人類進化歷史上的困惑和曲折,用寓言的方式表現(xiàn)“人心之惡”,對人類的未來充滿悲觀的思考。

2走向荒誕化的戰(zhàn)爭

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所謂“萬有引力之虹”,是指火箭發(fā)射后形成的弧線。這本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巔峰代表作,出自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800多頁的后現(xiàn)代小說,夢幻般的拼貼情節(jié),充斥物理學、高等數(shù)學、工程學和心理學等科技元素,被科幻文學界從嚴肅文學界拉來撐場面。

故事發(fā)生在1944年圣誕節(jié)到1945年9月期間,德軍的V-2火箭頻頻襲擊倫敦。美國和英國情報機構(gòu)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們發(fā)現(xiàn)美國軍官發(fā)生性行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點。于是開始對這問題進行研究,一位研究巴甫洛夫?qū)W說的軍官認為這個美國軍官的頭腦里有個支配生死的開關,決定利用他的感應能力,派他到敵后去刺探火箭秘密。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萬有引力之虹》

作者: [美] 托馬斯·品欽

譯者: 張文宇 / 黃向榮

版本: 譯林出版社 2009年1月

二戰(zhàn)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戰(zhàn)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人類的戰(zhàn)爭活動從無序走向了理智化,卻也走向了荒誕化。品欽在小說里論述了一個“荒謬理論”——即科技和性欲總是結(jié)合在一起,當熱能散發(fā)殆盡,火箭摧毀一切,世界就將走向死亡。評論界把這本書看做對科技發(fā)展的一種“警告”——“揭示了當作為生產(chǎn)力的科技上升為一種控制人類的方法時,便成為危害社會的技術至上主義”。小說如同一本混亂的“百科全書”,科幻、龐雜、冷硬,堪稱奇書。

3女性視角的人類起源寓言

多麗絲·萊辛《裂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多麗絲·萊辛是個神奇的女性,她在創(chuàng)作中涉及了種族主義、共產(chǎn)主義、女性主義、伊斯蘭蘇菲派、未來主義和科幻等眾多領域的內(nèi)容。她的《金色筆記》被看做是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創(chuàng)性經(jīng)典,但她本人卻鄙視女權(quán)主義者的言論;她說自己是現(xiàn)實主義者,可是卻對心電感應、異度空間生存等科幻題材感興趣;她寫了諸如《瑪拉和丹恩歷險記》這樣頗受青年歡迎的科幻童話,也著有長篇系列《南船座的老人星:檔案記載》這樣的科幻代表作,卻對于文學界把這些作品歸于科幻小說的做法感到不滿。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裂縫》

作者: 多麗絲·萊辛

譯者: 朱麗田 / 吳蘭香

版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8月

2007年,88歲的萊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同年夏天她出版了小說《裂縫》,這部毀譽參半的作品當年引起社會強烈關注。萊辛在這本小說里講述了一則關于人類起源的寓言。在遠古時代,女性是一群單性繁殖的母獸,定居在一座島嶼的海岸崖壁之間,自稱為“裂縫族”。她們只會生下女性,但偶爾也會產(chǎn)下一些身上長“管子”的怪物,也就是被稱為“噴射族”的男人。人類歷史就在這兩群人的吸引和對抗中誕生。

《裂縫》的靈感,源于萊辛看到的一篇科學雜志上刊載的文章,文章推斷說地球上最原初的人類物種可能是女性。萊辛得到啟發(fā),構(gòu)想出一群介乎人與海象之間的遠古人類的故事。萊辛借助這個探討人類起源的“奇想”,試圖拋開文明時代的概念,去理解史前的狀態(tài)。英國科幻文學史家奧爾迪斯稱,“萊辛是主流作家中的科幻小說家”。

4在噩夢中穿過戰(zhàn)爭陰影

馮內(nèi)古特《五號屠場》

和萊辛類似,美國作家?guī)鞝柼亍ゑT內(nèi)古特也不愿意被歸入科幻小說作家的陣營,“自從我的第一部小說發(fā)表以后,我就變成了一個牢騷滿腹的人,被置放在一個標著 ‘科幻小說’的檔案抽屜里,我很想沖出去——尤其是在這么多的批評家時常把這個抽屜誤認為是一個尿壺的時候。”

然而,他絕妙的代表作《五號屠場》確實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科幻小說。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德累斯頓轟炸”陰影而幸存下來的馮內(nèi)古特,把他本人對戰(zhàn)爭的體驗融進一場內(nèi)容復雜多變的噩夢。夢里,一個普通人經(jīng)歷了納粹集中營與未來星球世界的生活。馮內(nèi)古特運用科幻小說常用的“時間旅行法”,通過對一個所謂的精神病人的意識流展現(xiàn),揭示戰(zhàn)爭的荒謬。主人公面對現(xiàn)代科技,幾乎處于失語狀態(tài)。科技在戰(zhàn)爭中的濫用,是人類的大悲劇。

5當科學變成怪談

卡爾維諾《宇宙奇趣全集》

在西方科幻小說史的論述中,總要為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留個席位。這位和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腦洞一般大的天才,有一系列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而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可以統(tǒng)一在“宇宙奇趣”名目之下。這個系列的作品和現(xiàn)代科學的關系很難分得開。

卡爾維諾的本事,在于把現(xiàn)代科學里難以理解的概念變得很輕松,從而建立一種更接近于宇宙起源的神話、而非科學小說的文學種類。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叫做qfwfq,是一個軸對稱的回文結(jié)構(gòu),主人公是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人,穿梭于世界的起始和宇宙的終結(jié)之間??柧S諾本人說,《宇宙奇趣全集》不是要講科幻故事,起碼不是傳統(tǒng)的科幻——雖然他很欣賞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式的科幻故事。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宇宙奇趣全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爾維諾

譯者: 張密 / 杜穎 / 翟恒

版本: 譯林出版社 2011年4月

宇宙奇趣的背后,擁有更多的是“大力水手的連環(huán)畫,塞繆爾·貝克特,劉易斯·卡羅爾,以及撲克中王牌的畫”……《宇宙奇趣》就是這樣一本混合了現(xiàn)代科學和文學的大雜燴。1985年夏天,他準備哈佛講學時患病,主刀醫(yī)生表示,“未曾見過任何大腦構(gòu)造像卡爾維諾的那般復雜精致。”所以,能寫出這種奇書的,也就卡爾維諾了吧?

6末日魅影

阿特伍德《洪水之年》

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擅長寫反烏托邦小說,她那本驚悚的《使女的故事》借著影視劇的大熱,讓讀者得以窺見一個“婦女的惟一作用是為國家生育后代”的恐怖未來社會的景象。阿特伍德向來對“末日”主題有很多表達欲望,2009年的新作《洪水之年》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其中大量融進了科幻和自然的元素。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洪水之年》

作者: [加拿大]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譯者: 陳曉菲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6年3月

小說借助上帝的伊甸園里的主人亞當?shù)目谖?,講述了一次全面爆發(fā)的大災難之后,幸存者們在殘酷的未來世界生存的故事。然而,這一場“洪水”,和圣經(jīng)故事中上帝為了掃除邪惡而制造的洪水之災無甚關聯(lián),阿特伍德要描繪的是一個更為怪異的世界——一場沒有水的洪災,一個社會的生存命脈掌握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手中,人類就這樣手無縛雞之力地拜倒在生物科技的魅影下?;蛟S,這也是一則可怕的寓言。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