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色的書封上,壓印著時下最熱門博物館的一個個“明星”文物,從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凌家灘文化玉人到擊鼓說唱俑、長信宮燈、唐三彩女立俑……這本拿在手上厚實又輕巧的書籍——《考古真好》8月20日在上海書展上首發(fā)。
“一百個故事里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這本書的內(nèi)容亦如書名和書籍的裝幀設(shè)計一樣既通俗又充滿趣味性。這也是復旦大學考古學教授高蒙河在十余年間普及公眾考古學的又一結(jié)晶,力圖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去講述專業(yè)而又嚴肅的考古事件和考古現(xiàn)象,使得考古學變得生動而有趣,易于為大眾所接受和喜愛。
書封上的壓印“文物”
談及《考古真好》這本書的出版契機,高蒙河介紹說,2012年,他應《科學畫報》邀請,在雜志上開辟了中國首個“公眾考古”專欄,每月一期,持續(xù)至今。
十年間,高蒙河的專欄將考古學知識普及化地傳播,深受公眾喜愛,對公眾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吸引了眾多讀者從中小學時代追隨至今,也影響了一些學子投身我國考古事業(yè)。
上海書展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
《科學畫報》于1933年由中國科學社在上海創(chuàng)辦,旨在“普及科學知識于兒童于一般民眾”,是國內(nèi)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科普刊物。今年恰逢《科學畫報》創(chuàng)刊90周年,《考古真好》精選“公眾考古”專欄最具代表性的100篇考古故事集結(jié)成冊。
《中國最早的花鳥畫》《三星堆的外來器物》《太空解手與古人如廁》《馬王堆老太太的假發(fā)》《考古不挖帝王陵》……翻看目錄,這一個個文章標題就足夠“吸睛”,不禁吸引人往下閱讀。
《科學畫報》“公眾考古”專欄
在公眾眼中,本書作者高蒙河也有著多元“面孔”,他既是復旦大學考古學教授,嚴謹?shù)膶W者,同時他也是微博大V(微博ID:考古老高),活躍于大眾媒體普及考古學知識,致力于公眾考古學,最早在復旦大學講授公眾考古課,最先在《科學畫報》開辟中國首個“公眾考古”專欄,持續(xù)至今。
他也是比較早參與策劃良渚博物院、陜西考古博物館、?;韬顕z址博物館等重要博物館、遺址公園展覽展示項目,近年來更是頻頻參與《中國國寶大會》《中國考古大會》等電視文化綜藝節(jié)目的策劃和錄制。
《科學畫報》
“考古學家的皮囊里裝著一顆‘好玩’的心;斜杠人生中也做博物館和遺址公園策展人、考古紀錄片和遺產(chǎn)節(jié)目策劃人,還最早在大學講授公眾考古課,為中學生和考古‘小白’們撰寫看得懂的‘考古爽文’……”《考古真好》封底一段話概括了“考古老高”的另一面。
《考古真好》 高蒙河 著
發(fā)布會上,高蒙河講述了自己從事公眾考古學歷程和新書《考古真好》的創(chuàng)作心路?!笆紫任乙堰@本冊子獻給我的師爺蘇秉琦先生,他算是中國公眾考古學的開山祖師,我是受了他的影響,一直追隨他的腳步?!备呙珊诱f,蘇秉琦先生的著作《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中國遠古時代》等都曾風靡一時,對社會公眾了解考古怎么樣復原歷史發(fā)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國遠古時代》在當時銷量就很大,而且被翻譯成各種版本,對公眾的影響非常之大?!拔业难芯可鷮煆堉遗嘞壬?、吉林大學資深教授林沄先生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會在公眾考古傳播的路上走到現(xiàn)在。”高蒙河說。
高蒙河也分享了他對中國百年考古觀的變化理解。《考古真好》分為“考古發(fā)現(xiàn)篇”“考古研究篇”“考古保護篇”“考古利用篇”“考古傳承篇”五個篇章,這樣的篇目設(shè)置,也正是反映了中國考古百年來考古觀的變遷,從文物考古工作最初的“重發(fā)現(xiàn)”、“重保護”到如今邁入發(fā)現(xiàn)、研究、保護、利用、傳承的“全考古時代”,契合了我國長期堅持的“十六字”文物工作方針到“二十二字”文物工作新方針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