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南非行紀:羅德斯形象的變遷

塞西爾羅德斯是英帝國和南部非洲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雖然體弱多病,只活了49歲,但他追逐財富的狂熱、擴張主義性格、建立龐大帝國的雄心和驚人的行動力、執(zhí)行力使之成為歷史研究中繞不過去的人物。

塞西爾·羅德斯是英帝國和南部非洲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雖然體弱多病,只活了49歲,但他追逐財富的狂熱、擴張主義性格、建立龐大帝國的雄心和驚人的行動力、執(zhí)行力使之成為歷史研究中繞不過去的人物。他堅定的意志和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的做法,使其生前就成為爭議頗多的政治人物,身后更是哀榮與憎惡交織,富有戲劇性。

所有人,不論偉大或卑微、富有或貧窮、著作等身或目不識丁,都會以不同形式存活在人們的記憶中,或文字、或傳說、或雕塑等等。羅德斯更是如此,只是其形象隨著世事的改變在不同人群中發(fā)生著種種變化。

羅德斯之家中的羅德斯雕像


1853年7月5日,羅德斯出生于英國,從小體弱并患有哮喘病。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其父在他17歲時把他送到氣候條件較好的南非休養(yǎng)。到達南非后,羅德斯先參與其兄赫伯特在納塔爾的棉花種植事業(yè),但收成不佳,一年后兄弟倆在采礦熱的感召下,來到金伯利。他們利用羅斯柴爾德的資金,收購了許多采礦許可證,成立德比爾斯聯(lián)合礦業(yè)公司,通過兼并和合股等方式逐漸壟斷了南非的鉆石開采業(yè),并與倫敦的鉆石銷售商形成戰(zhàn)略聯(lián)合,控制了世界鉆石銷售價格。與此同時,他進軍開普水果種植和外銷業(yè)務,也積極參與金礦開采業(yè)??焖僦赂坏耐瑫r,他又在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完成注冊,成了一名大學生。因為商務繁忙,他在牛津的學習斷斷續(xù)續(xù)。盡管如此,仍然收獲很大。他對約翰·拉斯金的帝國主義思想如醉如癡,對盎格魯薩克遜人至為推崇,對共濟會的秘密行事方式欣賞有加。這三方面塑造了他后來推動帝國主義擴張的行事風格。

作為商人,羅德斯為了獲得財富增值,他上下其手,無所不用其極,或欺詐、或行賄、或暗箱操作。對他來說,凡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事兒。經(jīng)濟上發(fā)跡之后,羅德斯開始進軍政界,1881年他當選開普殖民地議會議員,1890年當選開普殖民地總理。在擔任總理期間,他力推剝奪黑人土地和非白人選舉權(quán)的法案,是種族歧視和隔離制度的始作俑者之一。為了實現(xiàn)其聯(lián)通開普敦和開羅的計劃,他以從洛本古拉處獲得的租讓權(quán)為基礎,獲得英國政府同意,成立了英屬南非公司。他利用在1889年獲得的特許權(quán)兼并了贊比西河流域的非洲人土地,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家——羅德西亞。羅德斯主宰的南非公司與英國政府的關系很微妙,在擴張帝國的大方向上一致,但在如何經(jīng)濟地擴張上各有盤算。好在羅德斯有錢,于是他們各展其長,默契配合,其中的貓膩和掩護給歷史學家留下了很多饒有趣味的未解之謎。在對付桀驁不馴的布爾人共和國時,詹姆森襲擊事件失敗,他不得不辭去開普殖民地總理職務。羅德斯雖然不再主持行政事務,但仍以強大的財力和政治影響力在英布戰(zhàn)爭以及此后南非聯(lián)邦建立上發(fā)揮重要作用。1902年3月26日晚上6點,羅德斯因病在開普敦去世,按其生前意愿安葬于南羅德西亞的馬托伯山巔,守護著他苦心孤詣獲得的土地。

羅德斯生前已對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部分安排。其一是為自己選定了墓地、擬好了墓志銘:“這是羅德斯安息之地?!边@個墓志銘簡單明了,既沒有像傳統(tǒng)的墓志銘那樣歷數(shù)墓主的豐功偉績,也沒有表明墓主的生卒年代和出生地,然而,似乎又表達了超越時空的豐富內(nèi)容,顯示了羅德斯任由天下人評說我自巋然不動、睥睨一切的自信和超凡脫俗、追求永恒的氣質(zhì)。其二是留下遺囑,成立羅德斯基金會,繼續(xù)推動自己未竟的事業(yè)。由于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他的財富和從父母那里繼承的財富又達500多萬英鎊,因此拿出大約330萬英鎊設立基金。1902年設立羅德斯獎學金,資助世界優(yōu)秀學生去牛津大學學習。1904年捐款5萬英鎊在格拉漢姆斯敦建立大學,并以羅德斯命名這所大學。因為該大學被認為是實現(xiàn)羅德斯理想的堅實基地,它甚至還以羅德斯的母校牛津大學為藍本,采用導師制,希望最終把它建成南非的牛津。1918年,基金會向南非學院捐款,助力它升級為開普敦大學。面對學校發(fā)展缺乏土地的瓶頸,羅德斯基金會把桌山腳下的、部分大地產(chǎn)(Groote Schurr)捐給開普敦大學,為它日后的大發(fā)展提供了比較充裕的空間。1929年,羅德斯基金會在牛津大學建立了羅德斯之家(Rhodes House),作為收藏和研究英帝國歷史的圖書館和英帝國建設的思想庫、基金會秘書處辦公場所、羅德斯學者開會研討以及舉辦羅德斯紀念講座的會場。雖然獎學金遴選標準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只發(fā)給白人男性,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都自覺遵守了羅德斯的這個取向。

魔鬼峰下的羅德斯之家


除此之外,關于羅德斯的傳記、雕像、紀念館等層出不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街道、酒店、甚至商品、植物也很多,尤其是在他生前活動過的地方——開普敦、津巴布韋和牛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897到1996年,共出版了30多部羅德斯傳記,8部小說,數(shù)部戲劇以及電視連續(xù)劇,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各種形式的文章。這些作品中塑造的羅德斯形象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時代性。在1950年代之前,羅德斯被他的追隨者、助手、秘書、崇拜者等刻畫成使徒圣人。他目光遠大,無私無畏,既是思想家,也是為拓展英帝國的理想而戰(zhàn)的實干家,是具有個人魅力的英雄。由于這是最早的羅德斯傳記,加之主要是與他接觸較多的人創(chuàng)作的,因而具有一定權(quán)威性,為后世繼續(xù)塑造羅德斯形象奠定底色和基調(diào)。

在羅德西亞,到處都是以羅德斯名字命名的廣場、街道、地產(chǎn)、建筑物、節(jié)日、學校等,他的頭像和照片被印在銀行發(fā)行的支票上。在如此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羅德斯在他們心中就像上帝,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把這種世俗認識與傳統(tǒng)宗教結(jié)合在一起的紐帶是:羅德斯生前在馬托波山上為自己選擇的墓地緊鄰恩德貝萊人建國者姆齊利卡奇的墳墓,這個曾經(jīng)侵略恩德貝萊王國的人享有了恩德貝萊人的護衛(wèi)和祭拜。兩個不同時代建國者的歷史恩怨就這樣近距離地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化解,羅德斯得到了當?shù)厝顺绨葑嫦仁降募腊?,歷史的正義就這么被混淆了。

在南非,除了羅德斯之家和多地所樹立的羅德斯雕像,羅德斯去世不久,由格雷勛爵倡議,在信號山上樹立了仿照自由女神的模式制作的羅德斯雕像。由于其居高臨下的獨特地理位置,羅德斯雕像成為開普敦天際線上的一道地標。1912年,由赫伯特·貝克設計的羅德斯之家在羅德斯最喜歡的魔鬼峰下、羅德斯的大地產(chǎn)上落成。該館采用羅德斯鐘情的希臘古典風格,由三部分組成,用49級臺階聯(lián)系在一起。最上部是一個用來自桌山的開普花崗巖建成的殿堂,壁龕上安放著羅德斯上半身青銅塑像,基座上寫著他喜愛的詩人吉普林的詩句:“巨大而深沉的精神仍在發(fā)展,仍在發(fā)揮支配性作用。活著他就是這塊土地,死了他的靈魂就是她的靈魂?!绷_德斯目視東北方向,象征著他仍關注著夢寐以求的從開普到開羅計劃的實施。下部矗立著維多利亞時代藝術(shù)家瓦茨的雕塑“自然能量”,騎手在馬上的英姿彰顯羅德斯的天才和英勇,兩邊安放著八頭獅子,既延續(xù)了羅德斯在大地產(chǎn)上飼養(yǎng)獅子的傳統(tǒng),也展示了他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1934年,由英國藝術(shù)家沃蓋特完成的青銅雕塑安放在開普敦大學的中央位置。該雕塑以“思想者”的造型為藍本,以1.5倍于真人的大小重現(xiàn)了羅德斯的形象。他一只手拿著一張地圖,目光堅毅地注視著前方,后靠詹姆遜禮堂和桌山,左右兩邊分別是史末資樓和富勒樓。從羅德斯雕塑本身和周圍的人為環(huán)境,大概可以讀出開大在校園樹立羅德斯雕像的深層涵義。那就是羅德斯不僅為開大提供了巨大的財力支持,其思想還與開大的精神相吻合。據(jù)說,羅德斯生前曾說,支持大學的目的是“讓講英語和講荷蘭語的人在學生時代就能交融,進而為未來合作奠定基礎”。羅德斯用從非洲獲得的金錢擴展英國的影響,一路向北,建設理想中的帝國。開大作為學術(shù)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的白人教學科研機構(gòu),那時的理想就是改變非洲,并使其文明化。兩者在很大程度上相當契合。在羅德斯大學,主校區(qū)入口處豎立了羅德斯雕像,分校區(qū)懸掛著羅德斯的大幅畫像。

矗立在開普敦大學中心位置的羅德斯雕像


在倫敦,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以羅德斯的名字命名一棟建筑,在其墻上刻有羅德斯雕像。有意思的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和喬治五世的小雕像安放在羅德斯雕像下方兩側(cè)。牛津大學還設立了羅德斯種族關系講席教授職位。這足以說明,羅德斯在牛津大學享有崇高聲望,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羅德斯將永垂不朽。然而,歷史從不會放過任何人,只是時機的問題。在20世紀后半期,羅德斯的形象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歷史認識之所以發(fā)生巨大變化,關鍵在于反殖民主義運動成為時代潮流。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一些專業(yè)歷史學家通過廣泛收集和解讀史料,認定羅德斯就是一個大商人和資本家。他和所有的商人和資本家一樣,為獲得財富不擇手段,利用政治權(quán)力參與帝國事業(yè)謀求利益。他還是一個種族主義者——說好聽點是家長主義者,說難聽點就是分別發(fā)展的先鋒。進入1980年代后,歷史學家主張回到歷史語境、用中立的立場看羅德斯,認為他就是帝國主義時代的一個機會主義者,一方面是擴張的、父權(quán)制的、對非洲文化持沙文主義態(tài)度的殖民者的代表,另一方面由于幼年體弱得到母親的寵愛而養(yǎng)成對身邊人愛護、遇事果敢任性的魅力型人格。這種性格和他從事的事業(yè),以及雖然可能是同性戀但又不逾矩的神秘性共同塑造了他復雜多面的性格和形象。

與史學研究的變化相一致,在現(xiàn)實中,羅德斯各種化身的待遇也與前一個時代大相徑庭。在20世紀前半期致力于實現(xiàn)羅德斯理想的基金會,在20世紀后半期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其宗旨也不得不發(fā)生相應改變。到了1960年代,獎學金僅僅授予白人男性的潛規(guī)則被打破,開始授予具有領導潛力的美國黑人男性。到了1970年代,開始授予女性,包括南非的黑人女性。不僅如此,在2003年羅德斯獎學金發(fā)放100周年之際,約400位羅德斯學者(百年總共評選發(fā)放6000多份獎學金)匯聚一堂,既紀念獎學金帶給自己的變化和榮耀,也反思羅德斯本人的錯誤行為。

羅德斯雖然創(chuàng)建了兩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國家,但隨著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fā)展,北羅德西亞在1964年獲得獨立,改名為贊比亞;南羅德西亞雖然遲至1980年才獲得獨立,改名為津巴布韋,但在長期的反殖民主義斗爭中,曾發(fā)生了多次針對羅德斯的去殖民化行動。早在1960年代,津巴布韋民族主義者就假借穆加貝之名,要求英國把羅德斯遺體遷回去,否則就要掘墓鞭尸。另外,在羅德斯墓地還發(fā)生了扔汽油彈的事件。到了1990年代,一位津巴布韋老兵曾對英國人說,如果沒有英國人收納,那么羅德斯的遺體將被扔進贊比西河喂鱷魚。位于哈拉雷和布拉瓦約市中心的羅德斯雕像也被送進了博物館,那些先前以羅德斯命名的街道和建筑物也紛紛改名。

與津巴布韋和贊比亞相比,南非在羅德斯的去殖民化方面稍晚,因為南非在去殖民化進程中首先面對的是阿非利卡種族主義者(如馬蘭、維沃爾德、沃斯特等),加之,南非政府對歷史采取了表現(xiàn)為“真相與和解”的“轉(zhuǎn)型”政策。在南非過渡時期,當時黑白人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內(nèi)戰(zhàn)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是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利用南非社會愛好和平力量的支持,控制住局勢,完成了權(quán)力的和平轉(zhuǎn)移,實現(xiàn)了民主和自由。與此同時,曼德拉總統(tǒng)確定把以前羅德斯在大地產(chǎn)的住宅作為自己來開普敦參加議會活動時期的官邸,曼德拉成立的基金會也吸納了羅德斯基金會(資金總額已經(jīng)超過2億英鎊)的資金,甚至以曼德拉和羅德斯兩人的名字來命名其基金會。除了這些象征性的做法,南非政府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希望加害者通過袒露真相來進行溝通,換取被害者的寬恕和理解,進而對加害者進行法律上的豁免;受害者通過認證被壓迫和奴役的事實以及獲得道歉而收獲尊嚴,甚至在表達大度中提升自豪感,最終雙方達成在共享真相基礎上的和解。然而,這種從未來的美好愿望和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來對待歷史的、宜粗不宜細的做法雖然換來了暫時的和平和安定,為執(zhí)政者贏得了解決極端不平等的社會和經(jīng)濟問題的寶貴時間,但并不意味著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世紀之交,隨著新自由主義的盛行,羅德斯的形象再次發(fā)生變化。在南非,轉(zhuǎn)型政策仍在執(zhí)行,但大部分黑人的經(jīng)濟狀況并未發(fā)生預期的好轉(zhuǎn),主要依靠市場調(diào)節(jié)來解決歷史遺留的極端不平等問題似乎在短期內(nèi)也看不到希望,失望和不滿在醞釀積聚。能夠進入先前白人大學的黑人中產(chǎn)階級子弟比起那些依然貧困的黑人同胞無疑是和平過渡的受益者,但他們在學校依然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白人性和殖民文化霸權(quán)的影響。于是,他們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要求改變學?,F(xiàn)狀的想法,他們的作為和行動也會與貧困黑人的行動匯流,共同演變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消除大學中的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進行持續(xù)不懈的斗爭,但斗爭需要合適的突破口,去除大學校園里具有明顯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特征的象征物就是各方都能夠接受和參與的突破口。坐落在開普敦大學最醒目的位置上的羅德斯雕像就是需要解決的目標,有些學生甚至激憤地說:在開大校園放置羅德斯雕像就像在以色列放置希特勒的雕像,就像在被強奸的女性臥室里擺放強奸者的雕像,這自然是難以忍受的。然而,盡管學生多次要求移走雕像,學校都不以為然,用各種方式應付了事。

開普敦大學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宣稱對所有優(yōu)秀學生開放,但實際上幾乎沒有黑人學生和學者。1959年的大學教育擴展法規(guī)定,禁止白人大學接收黑人學生和雇傭黑人教授,班圖人、有色人和印度人只能在為他們建立的大學學習,種族隔離在大學制度化。該法案還規(guī)定,只有白人大學才能授予工程、醫(yī)學、醫(yī)藥和牙醫(yī)等不同級別的研究生學位,從而保證白人能夠在經(jīng)濟、公務等行業(yè)成為中上等人才。而黑人大學只能培養(yǎng)人文、藝術(shù)、法律和教育學科的本科生,為班圖斯坦計劃的實施提供必要的行政和官僚人才,但不對現(xiàn)有的勞動種族分工形成威脅。雖然開普敦大學從1960-1990年也在某種程度上反對種族隔離制度,因此而贏得“山巔上的莫斯科”的綽號,但也發(fā)生了排斥黑人和拒斥非殖民化的事件,其中的典型就是馬菲杰事件。開普敦大學由于受到沃斯特政府的壓力而撤銷了已經(jīng)給黑人人類學家馬菲杰發(fā)出的高級講師聘任合同,導致學生在1968年8月15-23日發(fā)動抗議運動,學生以靜坐方式占領了學校行政大樓,導致學校局部陷入癱瘓,也在金山大學、納塔爾大學等激起相應的運動和聲援。但在政府的強力干預之下,學生抗議運動以失敗告終。公立大學的種族隔離遺毒毫無疑問在和平過渡后都得到了清除,但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一些約定俗成的或隱性規(guī)則仍然在發(fā)揮作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的去殖民化依然任重道遠,開普敦大學就發(fā)生了馬穆達尼事件。馬穆達尼是印度裔烏干達著名學者,1996年擔任開普敦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他提出了作為非洲研究基礎課的、名為“質(zhì)疑非洲學”的教學大綱,其中重點批判了南非的非洲學教學中根深蒂固的兩個傳統(tǒng)(把非洲研究簡化為班圖研究,倡導南非例外論),指出非洲學應該涵蓋全部非洲,南非是非洲的一部分,與其他非洲國家和地區(qū)在殖民主義等方面具有共性等等。這些主張和觀點現(xiàn)在看來已成共識,但在和平過渡初期以白人教職員工和學生為主的大學實屬石破天驚,那些受到政府壓力的學校自然對此表示反對,馬穆達尼被迫在1999年離職。學校的做法激起了部分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抗議,但在那個時代,抗議也是無果而終。這兩個事件都說明開普敦大學并沒有完全的學術(shù)自由,也是受到種族隔離政府嚴密控制的學校。

但是,2015年3月,開普敦大學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無視學生的正義要求。3月9日,一群學生聚集在羅德斯雕像前舉行抗議活動,其中一個學生向羅德斯雕像潑糞,把此次抗議活動推向高潮。3月11日,開普敦大學學生會發(fā)布正式聲明,質(zhì)問學校為什么每年都要為南非歷史上的白人至上主義者舉辦紀念活動,質(zhì)疑為什么要稱贊羅德斯為大學土地的捐贈者、南非經(jīng)濟的建設者和給這個國家?guī)砦拿鞯娜?。對大多?shù)南非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虛假的說辭,因為作為殖民者的羅德斯捐贈的土地從來就不是他的土地。羅德斯還是第一個在南非推行種族歧視政策的人,通過格雷法案,允許自己的采礦公司把黑人當廉價勞工來剝削。羅德斯雕像讓每天經(jīng)過此處的黑人學生回想起是數(shù)百年的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分別發(fā)展給他們造成的壓迫和苦難。學校的不作為導致學生日夜占領行政大樓,3月26日,憤怒的學生涂白了羅德斯的臉,并用垃圾袋套住雕像,背后還寫著“終止白人特權(quán)”的抗議標語。學生的行動不僅得到學校教職員工的支持,還得到其它大學、貧困工人和婦女組織、以及經(jīng)濟自由戰(zhàn)士(為了參加2013年全國大選而成立的政黨)的聲援,形成聲勢浩大的運動。持續(xù)不斷的斗爭迫使學校在舉辦聽證會后做出決定,在4月9日把羅德斯雕像移出校園,交由開普敦市文物管理局處理,打倒羅德斯運動取得勝利。顯然,移走羅德斯雕像只是一個象征性的行動,學生們要求學校繼續(xù)對現(xiàn)有學生、教師、和員工的種族不平等結(jié)構(gòu)加以變革,并使開普敦大學成為更加多元、更加美好的高等教育機構(gòu)。以此為契機,開普敦大學進行深入的去殖民化,爭取把開大辦成真正全民的、自由、平等的大學。

羅德斯雕像被移走


“打倒羅德斯運動”雖然由開普敦大學的學生發(fā)起,但迅速蔓延到羅德斯大學、牛津大學等高校。羅德斯大學的學生們對自己的大學現(xiàn)在仍以羅德斯的名字而命名非常不滿,要求改名。學校開始討論是否要改變校名或以其它方式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其實早在1994年,就有學生要求拆除矗立在學校大門口的羅德斯和貝特雕像,但遭到學校拒絕,因為學校認為,羅德斯已經(jīng)成為一個品牌,而且學校從未以任何方式對他個人表達特別的敬意?!按虻沽_德斯運動”興起后,羅德斯大學不得不拆除東倫敦校區(qū)的羅德斯畫像,也不得不把主校區(qū)的羅德斯雕像移入臨時博物館。但在2017年,羅德斯大學校務委員會以15:9同意維持原校名,同時重申羅德斯是歧視當?shù)厝说某壍蹏髁x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學校早已和羅德斯本人區(qū)別開來,這個名字并不影響學校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羅德斯大學之所以明知道羅德斯已經(jīng)成為負資產(chǎn),但還堅持不改名,據(jù)說根本原因在于學校的財政問題惡化,無力承擔改名造成的財政負擔,另外學校還擔心改名會對學校在國際上已經(jīng)取得的良好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學校的這種解釋自然不能完全贏得學生的理解,羅德斯大學因此而被嘲弄為“荒野里的牛津”。

牛津大學的部分學生也發(fā)起抗議活動,要求把羅德斯雕像從奧利爾學院的建筑上移走,但牛津大學不為所動,并沒有做出實質(zhì)性的改變。為什么同樣都發(fā)生了“打倒羅德斯運動”,但開普敦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結(jié)果卻很不相同?毫無疑問,這既與他們對歷史的認識有關,又與羅德斯各種化身的象征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分不開。在南非,黑人掌權(quán),無論是開普敦大學還是羅德斯大學,非白人學生數(shù)量都大幅度上升,他們要求去殖民化的意見和感受學校不能不認真對待。在開普敦大學,正義的聲音雖然曾經(jīng)遭到強力壓制,但并未銷聲匿跡。當沒有切身經(jīng)歷種族隔離和分別發(fā)展時期、渴望實現(xiàn)真正的公平和正義的年輕一代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他們對待歷史問題的態(tài)度和做法與曼德拉一代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他們用去殖民化取代了轉(zhuǎn)型,用徹底消除殖民主義的影響來建設真正公平的國家和社會。2015年發(fā)生的“打倒羅德斯運動”就是先前發(fā)生的正義行動的延續(xù)。

牛津大學的羅德斯紀念館


牛津大學卻不同,他們對羅德斯的歷史不能說沒有深刻反思,但他們認為歷史就是歷史,羅德斯雕像等的存在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反思歷史。無論是羅德斯獎學金還是羅德斯基金會、紀念講座和講席職位等都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具有自身價值的品牌,已經(jīng)與羅德斯本人的歷史作為區(qū)分開來。換言之,在這些項目中,羅德斯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個名字而已,它們已經(jīng)不再是殖民主義的象征,更何況獎學金獲得者、講席教授并沒有宣揚殖民主義,基金會也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就改變了宣傳羅德斯的宗旨,到本世紀初還與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斗士曼德拉合作。

不過,南非學生把羅德斯雕像掃進博物館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學校的處理卻對博物館產(chǎn)生危害,那就是容易使人產(chǎn)生博物館就是歷史垃圾收納處的誤解?;膺@一困境的最好辦法是對這些雕塑等進行“回收利用”。毫無疑問,大部分雕塑等都是藝術(shù)精品,只是表達的內(nèi)容不符合現(xiàn)在的價值觀和歷史觀,需要用現(xiàn)在的標準對其進行再創(chuàng)作,使之能夠完美地表現(xiàn)出現(xiàn)在的審美和價值觀。這樣的作品既能讓人反思歷史,又能得到美的享受,而其本身的變化也足以警醒世人既要敬畏歷史,也要努力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歷史并不是毫無生氣的僵尸,而是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存在。后人對歷史的研究使之重獲勃勃生機,不同國家、族群、階層、性別的人都會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對歷史進行新的選擇,賦予歷史新的解釋和意義,歷史也會持續(xù)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羅德斯的形象變遷充分展現(xiàn)了歷史的這一特點。然而,不論價值判斷如何變化,事實判斷還是客觀的,歷史記憶忠于事實的原則是不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羅德斯的所作所為,歷史自有公論,隨著時間的延續(xù)最終會塑造出全面、客觀的形象。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