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張愛玲從小就對美食有種天然的敏感。私塾先生教她讀“太王事獯于”這樣難念的句子,她死活記不住,不過她的腦子轉(zhuǎn)得快,自己私下改為“太王嗜熏魚”,這樣就記得一清二楚。
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一文中,提到童年在天津吃到的各種美味。其中一道是鴨舌小蘿卜湯,對于這道童年美味,張愛玲的描述很有趣:“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只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像拔鞋拔……湯里的鴨舌頭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倍潭痰奈淖?,色香味俱全,細致入微,只有真正的吃家才能體會得到其中的味道。
張愛玲筆下的食物,通常都很平常。胡蘿卜、腌菜、燒鴨、紫菜、蛋花湯……最可愛的當(dāng)屬臭豆腐。她曾描述自己追著買豆干的滑稽情形:“聽見門口賣臭豆腐干的過來了,便抓起一只碗來,噔噔奔下六層樓梯,跟蹤前往,在遠遠的一條街上訪到了臭豆腐干擔(dān)子的下落,買到了之后,再乘電梯上來,似乎總有點可笑?!?/p>
張愛玲是極愛豆制品的,就連豆腐渣也有妙用:“豆腐渣澆上吃剩的紅燒肉湯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見它吸收肉味之敏感;累累結(jié)成細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少摻上一點牛肉,至少是‘花素漢堡’?!?nbsp;
在上海與母親同住時,張愛玲常去對街的舅舅家吃飯,而每每母親都會帶一份清炒的新鮮莧菜。這道菜是色彩豐富,性感怡人:“莧菜上市的季節(jié),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里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紅花,斑斑點點暗紅苔綠相同的鋸齒邊大尖葉子,朱翠離披,不過這花不香,沒有熱乎乎的莧菜香?!?/p>
老上海飛達咖啡館里的香腸卷,也曾在張愛玲的味蕾上開出花來。某一日,好友炎櫻坐在張愛玲公寓的陽臺上,拿著相機隨意拍著,邊拍邊問:“如果離開上海,你最想念的是什么?”張愛玲脫口答道:“飛達咖啡館的香腸卷?!闭f這話時,張愛玲一手叉腰,頭微微揚起,淡然的神情中夾著幾分傲然。炎櫻按下了快門,這就是張愛玲的那張經(jīng)典照片。
熱戀時,張愛玲領(lǐng)著胡蘭成到街上去吃大餅油條,她說:“大餅油條同吃,由于甜咸與質(zhì)地厚韌脆薄的對照,與光吃燒餅味道大不相同,這是中國人自己發(fā)明的。有人把油條塞在燒餅里吃,但是油條壓扁了又稍差,因為它里面的空氣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p>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曾回憶,張愛玲小時候特別愛吃一道合肥丸子,是家里的女仆做的。先要煮熟一鍋不硬不爛的糯米飯,涼了后捏成一個個小團,把調(diào)好的肉餡塞入小團里,加雞蛋汁,放入油鍋中炸熟。丸子外皮金黃酥脆,丸心滋潤鮮美,張愛玲百吃不厭,這小小的丸子是她一生鐘愛的美食。這個合肥丸子想必是來自張愛玲的曾外祖父——李鴻章,他是合肥人,家仆會這道菜順理成章。
對于吃,張愛玲甚有心得,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她還喜歡一種菜湯面疙瘩:“一鍋淡綠的面糊,嘟嘟煮著,面上起一點肥胖的顫抖……”這段絕妙的描述再一次顯露了張愛玲資深美食達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