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虎!虎!虎!——取經(jīng)路上的伏虎人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海軍聯(lián)合艦隊空襲珍珠港成功。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海軍聯(lián)合艦隊空襲珍珠港成功。據(jù)說當天凌晨早些時候,機隊指揮官岸田美津雄在現(xiàn)場判斷軍情,認為攻擊計劃可行,他給第一艦隊司令南云忠一發(fā)去無線電信號“Tora! Tora! Tora!”Tora既是totsugeki raigeki(閃電戰(zhàn))的縮寫,也是“虎”的日語發(fā)音。

雖然此番自致于猛虎之地,實際日本并無老虎。經(jīng)驗里沒有,語言里卻有,往往因為外來文學、藝術(shù)的傳遞。早的不說,單是日本保存的各類《西游記》,里面老虎就不在少數(shù)。從早年《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西游記雜劇》,到近年《唐僧取經(jīng)圖冊》,都是先在日本發(fā)現(xiàn),然后才回傳中土。

《西游記》小說以世德堂百回本最成熟、傳播最廣,取經(jīng)一路的精怪妖魔,對老虎的著筆遠遠多過其他獅豹、熊羆之類猛獸,表現(xiàn)力也遠非它們能及。書中至少三次實寫打虎,都集中在取經(jīng)的前半部分。第13回(《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據(jù)世德堂本排印,1985,下同)詳寫雙叉嶺上獵戶劉伯欽打虎,盡顯職業(yè)本領(lǐng),也見凡人打虎之不易,以襯后文悟空的不凡,文字描寫上也很成功。緊接的第14回,悟空剛從兩界山下被放出、踏上西天取經(jīng)之途,輕輕松松一棒就打死了猛虎,讓唐僧很吃驚。第20回八戒剛歸正,師徒在黃風嶺遇上黃風怪的部下虎先鋒,這是一只斑斕猛虎所化,能扒下自己的虎皮,十分駭人。八戒助力悟空打死了這可怕的虎怪,預(yù)示了八戒是取經(jīng)護法路途上僅次于孫悟空的關(guān)鍵人物,如果他倆緊密配合,通常不難取勝。書中回目屢次將金公、木母對稱,在煉丹氣息濃厚的回目標題及文中韻語里,二人又常被喻為煉丹最重要原料鉛和汞。在隱喻意義上,“內(nèi)丹”乃師徒五人精誠合作的首要標的,甚至連要取的佛經(jīng)、要證的果位都還在其次,而“丹”成名就,首先是孫、豬二人的功績。打死虎先鋒是豬八戒歸正后立的第一功,可見心猿和木母情、性相合的重要,此度猴、豬合作無間的伏虎已經(jīng)具有象征意味了。

從文章寫作角度看,這三回打虎也可見出作者真是降龍伏虎手,此詳彼略,正反欹側(cè),盡態(tài)極妍。能寫到這般田地,也因為日常生活中古人對虎耳聞目睹,并不陌生。

中國無論南北,歷代虎患史不絕書?!抖Y記·檀弓》說“苛政猛于虎”,表明虎害很常見,民眾很熟悉;《華陽國志》載巴蜀患虎,秦王特地發(fā)布告令,征求能除虎患的勇士。日本學者池田溫《中國古代的猛獸對策法規(guī)》(《唐研究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一文,研究過從漢到唐的虎害及政府應(yīng)對除患措施。而在民間的口傳耳聞中,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偏遠地區(qū)老虎依然為患不已。寫虎患和伏虎都有強烈的現(xiàn)實色彩。這是經(jīng)驗的表寫,也受到長久以來集結(jié)的豐富象征的滋養(yǎng)。

佛教也講伏虎,它的發(fā)源地印度本就有老虎,佛教故事里因此也不少見虎的身影。舍身飼虎可能在中國人看來過于極端,但驅(qū)虎、馴虎、伏虎無疑是高僧的德化顯現(xiàn)。陳懷宇《中古佛教訓虎記》(《動物與中古政治宗教秩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提到,早期南亞佛教有所謂調(diào)伏實踐,即佛陀教導對心(mind)和情(emotion)的活動進行控制,以免讓其產(chǎn)生貪、嗔、癡三毒。中國中古的佛教發(fā)展出馴虎敘事,是佛教傳統(tǒng)與中國傳統(tǒng)的結(jié)合。中土佛教里的虎常被塑造為高僧的法侶和法徒,高僧馴虎的事跡歷代多有。

傳世的圖像資料,從唐宋到當代,無論貫休還是張善孖筆下,高僧伏虎都是常見主題。另外,至少有20幅敦煌出土的壁畫、絹畫、紙軸上有胡人樣貌的行腳僧,他們腿邊還時常伴有一只猛虎,這種圖像主要流行于五代及宋朝,國家博物館所藏開封繁塔磚雕上也有此類圖樣。李翔《“玄奘畫像”解讀——特別關(guān)注其密教圖像因素》(《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4期)及王靜芬、張善慶《以東亞玄奘畫像為中心審視圣僧神化歷程》(《敦煌研究》2016第2期)諸文認為,其中可能有來自藏傳佛教密宗傳統(tǒng)的因子。這種辛苦跋涉求法的行腳胡僧像,后來也滲入漢僧行腳圖像當中,不過漢僧腿邊的猛虎形象消失了。日本鐮倉時代的《玄奘三藏像》也導源于此,基本形象和構(gòu)圖與之相似。無論胡貌,還是漢相,行腳僧一路求法艱苦卓絕,猛虎不見得作為護法者存在,可能更多寓意僧人的自我修心、修行就如伏虎一般不易。

行腳僧像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十八羅漢的名號我們未必記得住,但降龍、伏虎二位多半能脫口而出。印度佛經(jīng)里羅漢原本只有十六位,這兩位是中土自行加入的。《西游記》真正的降龍、伏虎兩羅漢不過匆匆現(xiàn)身客串過兩場,不見出色。倒是孫悟空屢屢自言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唐僧也多次拿這話跟人夸許自家這仨徒弟?!敖谍埛ⅰ边@幾個字,虛虛實實都落在悟空身上,他才是西游路上真降龍伏虎的羅漢。降龍的本領(lǐng)離凡人太遠,即便對孫悟空,書中除了從龍王那里訛來金箍棒,鷹愁澗收了小白龍,金光寺滅除鼉龍,別處并無著落。伏虎才是實打?qū)嵉墓円粯叮侨碎g真實,也是修行譬喻?!段饔斡洝防铮爽F(xiàn)實之虎,心中之虎這“缺席的在場”從未消失,反而是故事巨大的張力所在,也是全書根本隱喻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發(fā)現(xiàn)的《唐僧取經(jīng)圖冊》上下冊,共32幅,據(jù)傳為元王振鵬所作,其中第11圖《飛虎國降大班》和第12圖《飛虎國降小班》,皆表現(xiàn)伏虎。曹炳建、黃霖的《〈唐僧取經(jīng)圖冊〉探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7卷第6期,2008年11月)對此有介紹和初步察考,但還言之未詳。該圖冊中飛虎國兩圖中唐僧皆只身一人,應(yīng)為收悟空和八戒為徒之前的故事。大、小班就是大小斑斕虎,很可能就是它們后來演變成《西游記》雜劇中的銀額將軍、世德堂百回本小說中寅將軍以及雙叉嶺二虎。此圖冊中很多別的情節(jié)在今本小說中沒有或者不同,很可能這是另一個系列的西游故事。單從圖像看,飛虎國情節(jié)似較簡陋,不如今本小說中豐富和精致,但如此相異的版本當中,均保有伏虎這一主題,說明該主題很重要,也體現(xiàn)了小說最后成書時作者在其中傾注了深沉的匠心,才有今天豐富多姿的伏虎情節(jié)。

日本二玄社影印《唐僧取經(jīng)圖冊》


雖然有外釋內(nèi)道之嫌,《西游記》框架終歸還是佛教的,其中當然少不了象征意義上的伏虎,而且是三伏虎,草蛇灰線,遙相照應(yīng)。這種佛教調(diào)伏心性意義上的三度伏虎分別見于第14回兩界山、第27回白虎嶺和第56回誅草寇。這三回也正是唐僧認為悟空濫殺而每次都將其趕走的三回,每次都與真實的虎患有關(guān),但更是象征意義上的伏虎。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這是唐僧取經(jīng)上路伊始慷慨激昂的陳詞。很快,他就在雙叉嶺因為貪圖早行而遇上虎、熊、牛三怪,為首的魔王就是虎精寅將軍。與其說這三怪是要吃掉唐僧的隨從、并見出凡馬的不濟事,以便悟空和小白龍出場,不如說更是要從象征的意義上表明,從此西行路上盡是攔路虎,少不了山精怪獸。仙佛也要平抑唐僧之前的高亢之心,真正意識到前路的兇險不易。雖然這次為太白金星搭救,但很快,唐僧就再遇真雙虎,幸好獵戶劉伯欽神勇無敵,打殺斑斕虎,并邀請?zhí)粕阶约杭倚?。這段情節(jié)頗為寫實,在神魔變幻的《西游記》一書中并不多見。對獵戶人家的環(huán)境、生活各方面的描寫很可能出自作者個人的真實聞見,生動可觀。可以說,現(xiàn)實與象征雙重意義的伏虎在這里交匯,虛虛實實,格外令人著迷。

下一回中,劉伯欽將唐僧送至兩界山,唐僧揭下佛祖真言封印,悟空一被解放,很快就打死一只猛虎,剝下皮做成衣裙。這段打虎寫得很簡略,既避免與前一回中伯欽打虎相復,也見出悟空的本領(lǐng),同時把重心放在本回的后半段。不久,悟空因打死六個強人被唐僧責罵其行兇,一怒之下離開。野性難馴的心猿需要調(diào)伏,這是第一度象征意義上的伏虎。隨后唐僧從觀音得到了金箍和緊箍咒,作為對付這頑劣猴頭的法寶。對孫悟空來講,伏真虎易,伏心中之虎難。這很像《晉書》本傳載周處能入山射殺白額虎,也能入水搏蛟,但州曲父老談之色變的三害之首卻是周處本人。若非他折節(jié)勵志、改過自新,心之為患亦大矣。

二伏虎出現(xiàn)在第27回。白骨魔所在的山叫白虎嶺,顧名思義,當?shù)乜峙抡嬗谢⒒??!洞筇迫厝〗?jīng)詩話》“過長坑大蛇嶺處”是這一情節(jié)的藍本,悟空先知此處有白虎精常作狐魅妖怪以至吃人,果然他們遇上了一白衣婦人,悟空叫破她的本名“白虎精”:

婦人聞?wù)Z,張口大叫一聲,忽然面皮裂皺,露爪張牙,擺尾搖頭,身長丈五。定醒之中,滿山都是白虎。(《古本小說集成·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第78頁)

小說第20回虎先鋒摳下自己的虎皮一節(jié)與這段頗為相似,第27回又保留了此處白虎幻化美女的部分,可見小說中多處關(guān)于虎的情節(jié)乃作者有意設(shè)計,他將原來取經(jīng)詩話或雜劇中簡陋的關(guān)目調(diào)整分合,又添枝加葉,大大地豐富化了。

白虎嶺一名意味深長,小說作者為此刪掉了詩話中原有的長坑、大蛇嶺、火類坳諸地名。白虎歷來含義有三:一用來代指老虎、猛虎,也稱白額虎,因為老虎眼睛上有兩塊白斑,張衡《西京賦》中說東海黃公“赤刀粵祝,冀厭白虎”,但最終年老體衰為虎所噬,應(yīng)該就是這個意義上的白虎。二是指通身白底黑紋的老虎,這可能是一種白化病變,因為少見,容易給人特別兇惡的印象?!度A陽國志》里說到巴地白虎為患,秦國專門募集當?shù)赜率坎艑⑵涑郎?,也許就是這種。三是指神話中的仁獸,也稱騶虞,只有在君王仁政德政時才會出現(xiàn),是一種德化祥瑞,在漢魏百戲中常與鳳凰、麒麟、白象等一同出現(xiàn)。再就是四象觀念中的白虎,是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的總稱,是掌西方的神靈,與蒼龍、玄武、朱雀并列。最后,民俗觀念以白色虎為災(zāi)星和兇神,這個觀念應(yīng)該比較晚起,大約明代以后才流行。

過白虎嶺在取經(jīng)途中的象征意味如此明顯。白虎不同于尋常斑斕虎,更加兇險,能否調(diào)伏它,意味著取經(jīng)能不能繼續(xù)成行。同時,它又是神靈、尤其是西方神靈設(shè)置的有意考驗。小說對白骨夫人的描繪其實不算生動,正因為本回是概念先行,是以象征的意思為主。

唐僧堅持不能行兇濫殺,這是佛教的戒律,是正確和善良的,但他在無法辨別對方是否確系妖怪的情形下,既無法信任悟空,又偏聽八戒的讒言和自己的成見。白虎嶺一回,唐僧早已得到緊箍咒,但并未使之有效地約束悟空。唐僧和悟空的信息不對稱一直存在,因為術(shù)業(yè)有專攻,唐僧長于念經(jīng),卻不能識妖,也不能信任悟空,他不分青紅皂白地行使緊箍咒這一約束力量,既不公正,也不能使悟空心服。有了悟空,取經(jīng)路上的老虎無論真假,大多已不足為害。對真虎,劉伯欽尚與之纏斗半日,悟空卻一棒即將其打殺。若有修煉成精的虎怪,悟空與八戒合力,也足以勝敵,真正的攔路虎反而不是外在的、有形的,而是內(nèi)心的、無形的,比如因三打白骨魔而在師徒間生出嫌隙。這是全書中第二度象征意義上的伏虎。

另外,白虎嶺這一情節(jié)是否呼應(yīng)了佛本生故事中薩埵太子舍身飼虎一事?唐僧不因?qū)Ψ绞茄志透淖儾粴⑸脑瓌t,將妖怪也視為眾生,這是唐僧佛心的堅定處。當然,有時也會因堅定生出偏執(zhí)和成見,他也因此受到懲罰。

失去了悟空保護,唐僧不久被黃袍怪抓走,并被其施咒當眾化為虎精。慈善人顯兇相,后來很為孫悟空嘲笑。表面看,唐僧化虎是黃袍怪的巫術(shù)所致,但從佛教觀念看,又是一種心業(yè),是性情中的我執(zhí)和嗔心、癡心的外顯,正與前文中唐僧不聽辯解、又輕信豬八戒的讒言,數(shù)次念緊箍咒,并最終執(zhí)意將悟空趕走的情節(jié)有關(guān)。他只見孫悟空的兇暴,沒有察覺自身的執(zhí)念、師心自是。但經(jīng)過黃袍怪一劫,尤其他自身被化為虎、百口莫辯的處境下,心情應(yīng)該與當初大不相同。中國傳統(tǒng)小說里常常較少人物的詳盡心理描寫,否則此處化虎后的唐僧心理曲折當十分精彩。

第56回取經(jīng)途程已過半,師徒們遇上扮作老虎的劫路強匪。悟空打死這伙“虎心虎貌”的強匪,卻再度被唐僧念緊箍咒并被趕走。這是第三度象征意義上的伏虎。唐僧堅持認為悟空不該將強匪打死,尤其后一次打死楊老兒之子并割下其首級,是毫無必要的行兇殺生,傷天害理,故再度念咒并驅(qū)趕悟空。不能不承認唐僧在理,正是在這一回后,六耳獼猴出現(xiàn),它是悟空的二心、兇頑之心的體現(xiàn)和象征,也應(yīng)了從前唐僧所說“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如果說白虎嶺主要是對唐僧的考驗,照出他的成見和偏執(zhí),這一次則是對悟空的考驗,他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兇惡、急躁、我慢之心,進而真正剪除它,培育自己的良善、耐心,回向佛旨。

漫漫征西途,一丁點貪嗔癡慢疑的因子,最后都可能放大成為始料不及的患害。唐僧再修煉,也不可能有悟空明辨妖魔的火眼金睛,但可以汰我執(zhí),去成見;悟空再修煉,也不可能有唐僧廣大深厚的慈心,但可以存察凡人、常人之心,不以為奮其私智、僅憑一己之本領(lǐng)就可成事,去我慢,抑驕矜,既任其勞,也須能任其怨。

有形的虎為害有限,尤其在悟空的天賦神能面前,無論真虎、虎怪,大多不足為患;無形的虎患卻時時在,處處在。對于唐僧,西游一路“降豬伏猴”,并不比降龍伏虎容易多少,他也是“伏虎羅漢”。一路真真假假的虎患,最難的不是將其一棒打殺,而是覺察、馴化、調(diào)伏,直至內(nèi)心的猛虎溫馴如貓,這方是真正的伏虎。

比起伏虎從經(jīng)驗世界到象征世界的雙重意味,《西游記》小說中所涉及的其他獸怪獅精,往往寓言多于寫實,意大于象,撰構(gòu)的動機過于明顯。第13回的寅將軍、熊山君、特處士,已經(jīng)明顯是幻設(shè)情景,形象簡單,匆匆出場和退場,他們除了吃掉唐僧的隨從,似乎主要就是為了警告唐僧不要把取經(jīng)想得太過輕易。第44至46回車遲國,虎力大仙黃毛虎,與鹿力、羊力二大仙,主要是用以比方道士,尤其全真派道士。第88回玉華國,豹頭山虎口洞總共七只獅子精,集齊了大型貓科動物,卻有舞獅子的喜感,全不拿獅子當猛獸。現(xiàn)實中獅子不生于中國,作者很可能就不曾見過獅子,除了舞獅會。印度國土上兼有獅子和老虎,但他們佛教經(jīng)典中屢屢出現(xiàn)獅子,主要是一種象征語言,用來譬喻佛陀。但對中土人士而言,真獅子遠不如老虎熟悉,只存在于隊舞和雕塑里。缺少由現(xiàn)實中無數(shù)經(jīng)驗實感澆灌而來的鮮活印象,《西游記》的作者也就只好搬演舞獅會,求個熱鬧花哨。

有時作者行文中也隨手耍個小花招,涉筆成趣。第66回悟空拔毫毛變攔路虎,阻止伏龍寺僧的追隨。伏虎人變成了放虎人,趕巧還是剛剛降服了鼉龍的伏虎人。這個點化的小情節(jié)還頗反諷,唐僧師徒一路都在遭遇真真假假的攔路虎,現(xiàn)在也輪到他們?yōu)閯e人制造一點栩栩如生的障礙。不過,取經(jīng)路上種種與虎有關(guān)的劫難,又是誰為師徒們造作的呢?

孫悟空果然是“人間喜仙”,《西游記》小說也的確歡謔滑稽,書中包括伏虎在內(nèi)的象征與隱喻,也給了我們這些外道、成年“西游迷”很多隨手翻讀的樂趣。日本鐮倉時代《玄奘三藏像》,只孤孤單單一個行腳僧,衣飾精致,相貌俊美,從前胡僧行腳圖里的虎卻不見了,而心中之虎常在。無數(shù)劫的試煉里,又何曾真有個猴行者。降龍伏虎信有之,在禪心,在慧性。

《玄奘三藏像》,14世紀,東京博物館藏,右為局部放大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