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曹操墓葬里的人生真實

從地下發(fā)掘出來的考古資料,以“印證”“補充”“重建”三項功能在史學界馳騁。資料的客觀性,往往能導致許多歷史被改寫。曹操高陵的考古資料,又在哪些方面印證了文獻中的曹操?為這位風云人物補充了什么故事?

從地下發(fā)掘出來的考古資料,以“印證”“補充”“重建”三項功能在史學界馳騁。資料的客觀性,往往能導致許多歷史被改寫。

曹操高陵的考古資料,又在哪些方面印證了文獻中的曹操?為這位風云人物補充了什么故事?是否有文獻失載但可以重建的曹操形象呢?

姿貌短小神明英徹

曹操高陵中的人骨,多數(shù)集中出土于后室的下部。

曹操是墓中唯一的男性。其骨骸可辨認的只有頭骨、下頜骨、肋骨、盆骨殘塊和股骨,骨骼出土時多散亂。其中頭骨出土于前室東部,靠近前甬道位置的擾土下層;肋骨和盆骨散落于前室和南側室;股骨等其他殘骨分布于后室擾土中。出土時,頭骨已經裂成數(shù)塊,面部僅剩下殘片。

高陵中的曹操頭骨


對于考古學來說,頭骨、面骨可以復原容顏,肢骨可以推算身高。若非面骨不全,我們甚至可以推知曹操的大致長相。不幸中的萬幸,曹操的骨骼還殘存了頭骨、下頜骨。從下頜骨上的兩顆牙齒,我們知道曹操生前有嚴重的齲齒,因為其中一顆牙齒上有齲洞。根據(jù)股骨長度推算,曹操身高可能只有1.56米。通常情況下,人體長骨的長度,與人的整體身高直接相關,其中根據(jù)股骨推算身高誤差最小。即使考慮到各種因素,曹操身高不足1.6米,幾乎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p>

當初安葬的時候,曹操原本躺在后室的木棺內,并且木棺又原在一副石質的棺床之上??上竟滓言馄茐?,石棺床已被盜走??脊抨牬蜷_墓葬時,僅僅在后室的后部找到六個曾經放置石棺床留下的方形痕跡。

后室內發(fā)現(xiàn)有大、中、小三種鐵質棺釘。其中的大型棺釘長達27.5厘米,由此可推測曹操的棺木十分厚重。后室還發(fā)現(xiàn)大型鐵飾板,上有鉚釘,背面還有殘留木榍,由此可知曹操埋藏時躺在厚重的棺木內。

曹操高陵中發(fā)現(xiàn)的鐵釘與帳構件及石牌


后室內發(fā)現(xiàn)有大、中、小三種鐵質帳構件,推測棺木外面還罩有用絹做的絳色帳幔。證據(jù)來自墓內隨葬的“物疏”(石楬)中,有1塊刻有“廣四尺長五尺絳絹升帳一具、構自副”,此塊石牌可與墓內出土的鐵帳構互證。

后室發(fā)現(xiàn)的畫像石中,有瓦當和門柱部件。瓦當多以云紋裝飾,正是東漢晚期的特點,與曹操所處的時代相符。由此可推知棺床的圍合部分可能做成了帶屋宇的仿宮殿結構。

曹操高陵中出土的石刻瓦當與屋頂殘件(可能系棺床的一部分)


考古隊打開墓葬時,墓室內部粉刷有一層薄薄的白灰。白灰內摻有麻纖維,局部留有明顯的工具痕跡。在前、后室四壁上部,均發(fā)現(xiàn)有多層掛釘。其中前室的鐵釘外端為圓環(huán)狀,孔內有已朽的絲繩殘留;后主室掛釘外端為鉤狀,推斷其可能是用來懸掛帳幔所用,當初墓室內可能懸掛有復雜的帳幔。曹操埋葬之時,他的安息之所進行了精心的裝飾。

后室是墓葬最重要的空間,卻又只是墓葬整體的一部分。這座“四室兩廳”的墓葬,以巨大的青石鋪地,以特制的四種不同型號的青磚砌墻。一共740平方米的建筑,神道向東。這便是神明英徹的曹操最終的安息之所。

墓室中的曹操雖然身姿短小,但絲毫沒有遮蔽他奮發(fā)進取、功勛卓著的一生。刻有“魏武王”三字的石牌,記錄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輝煌;“挌虎大戟”“挌虎大刀”“挌虎短矛”列具的威儀與氣勢,透露出他相伴終生的追求與理想;而鎧甲與刀劍相隨,顯示他一路走來,人生不易。東晉史學家孫盛在《魏氏春秋》中以“姿貌短小,神明英徹”八個字評價曹操,準確而精練。

曹操的日常生活

人們熟悉的曹操,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或文學家的曹操。

日常生活中的曹操是什么樣子呢?

墓內陪葬之物,包括“物疏”所列但已溶解于土壤中的有機質物品,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曹操的生活側面。

白衫、絳裙與紫綃披

曹操的隨葬衣物,有衣、衫、襦,有裙、袴,有袍,有疏披,有臂褠,有帽,有襪,有手巾。上身所著,下身所穿,頭部所戴,手中所執(zhí),足下所蹬,一應俱全。

從布料上看有絹、綺、綃、練、縑、綾、錦和絨等,顏色包括絳、玄、緋、紫、白、丹、黃、絳白。色彩豐富,一如曹操的多彩人生。

衣或衣料:“白練單衫二”“丹文直領一”“玄三早緋”“熏二絳緋”“丹綃襜襦一”“絾二幅一”。

裙:“白練單裙一”“白綺裙自副”“絳白復裙二”。

披:“絳疏披一”“紫綃披衫黃綃□一”

曹操高陵出土的衣裙石楬


曹操在《遺令》中,曾交代后人“斂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岡上”。相信這便是曹操平日里穿的衣服。

他喜歡內穿白色和絳紫色,偶穿紅色(丹)和絳色的衣服。

六邊形石牌物疏中,有1塊刻有“黃綾袍錦領袖”。儀式場合,他可能還著黃綾袍,并套上錦領袖。六邊形石牌物疏中的“絳疏披一”“紫綃披衫黃綃□一”,有學者認為類似于今天的勛帶。無論是勛帶還是披衫,推測都是禮儀場所的穿戴。其色調與曹操的性別、年齡、個人喜好完全相符。

曹操似乎偏愛衣與裙分開的服飾,他的墓葬中隨葬了多件帶鉤和帶扣。帶鉤是銅質的,帶扣則有銅扣和鐵扣兩種。

曹操高陵出土的帶鉤與帶扣


化妝與熏香

曹操的梳妝要用到鏡子。墓內物品清單中有“鏡臺一”,隨葬品中有錯金鐵鏡1件,與清單相符,并有“絨手巾一”“胡粉二斤”?!昂邸笔钱敃r人用于化妝的粉末。此類物品與曹操梳妝相關。

曹操化妝時還要熏香?,F(xiàn)代人熏香是追求“小資”,但熏香對于曹操來說可能是日常功課。熏香的證據(jù)有二:一是墓葬中出土有“香囊卅雙”的六邊形石牌,想必隨葬品中原本是有香料的,可能隨著埋藏時間久了被自然分解;二是曹操高陵出土了1件陶質香熏,亦可作證。

曹操高陵出土的香熏


想必曹操平時化妝是在屏風之后,因為他的隨葬品清單中有“一尺五寸兩葉絳緣鏝屏風一”和“三尺五寸兩葉畫屏風一”。漢代一尺,約只有23厘米。這兩件屏風是一大一小,由于未發(fā)現(xiàn)實物,不知道這里的“一尺五寸”和“三尺五寸”指的是寬還是長。

“兩葉”即“兩扇”。若“三尺五寸”指的是其中一扇的寬度,則實物很大,應是日常所用。

曹操高陵還出土有箱籠、鑷子1件、剪刀3把,這些都是生活用品,不奢華、不夸張。

曹操高陵出土的骨尺、刀尺


金銀玉珠

曹操高陵出土的實物中,還有少量金銀器。這些金銀器并非單體的器物,而是某種物品的飾件,不排除是箱籠一類物品的飾件或扣件。物疏(石楬)所列隨葬衣物,不大可能露天放置,存在箱籠類收納工具屬合理推測。

曹操高陵出土的金飾與銀飾


曹操高陵的隨葬品中,有少量玉器、瑪瑙和水晶。除殘斷的玉璧和1件玉觽,其他均是珠子。包括青玉珠4顆,白玉珠2顆,黑玉珠1顆,瑪瑙珠1顆。這些玉珠原本是何用途,尚需要進一步研究。

曹操高陵出土的玉器和瑪瑙


此外,曹操的發(fā)型難以確知,但他顯然使用發(fā)簪固定頭發(fā)。墓內出土有陶簪1枚,雖然是明器,但可說明曹操平日的固發(fā)方式。

曹操戴戒指。墓內出土的戒指是銅質的,應該不是明器,可能是平日里曹操所戴。

曹操高陵出土的陶簪與銅戒指


曹操睡覺的時候,用的是“渠枕”。證據(jù)有二:一是物品清單中有“渠枕一”,二是安豐鄉(xiāng)公安局從盜墓者手中收繳的物品中包括“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

軍旅生涯

東漢已進入鐵器時代。此時的兵器已不再是戰(zhàn)國時代的銅戈、銅矛,而是讓位于鐵劍、鐵刀、鐵箭頭。防護用的兵器中,鐵鎧甲已經普遍投入使用。

曹操高陵出土的鐵器數(shù)量大、種類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鐵器殘塊超過4000余件,其類別有兵器、工具和生活用器,而又以兵器種類最全。

兵器種類有刀、劍、蒺藜、箭頭、匕首、鎧甲、胄(頭盔)等。

墓中共出土4塊劍身殘塊,可能屬于3柄不同的劍。鐵刀分大、中、小三種,其中大刀4把,中型刀2把,小刀11把,均已殘斷。另外還發(fā)現(xiàn)多件刀柄,多件刀、劍的背上還殘留有刀鞘或劍鞘遺留下來的朽木痕跡。經檢測,刀、劍均是鋼質。

曹操高陵出土的劍、刀以及匕首線圖


曹操高陵出土的小型鐵刀以及匕首線圖


曹操高陵出土的大型鐵刀線圖


各種鐵箭頭線圖


曹操高陵中的箭頭有各種形制,可用于不同場合和不同目的。

鐵鎧甲出土時散落在各個墓室的擾土和淤土中。有單片甲,更多的是銹蝕在一起膠結成大塊、保存著原始結構的鎧甲殘部。

甲片多呈魚鱗狀編連。據(jù)統(tǒng)計,出土鎧甲數(shù)量多達3000多片。與鎧甲相關的鐵質文物,還有鐵的護胸鏡,以及護肩的鐵甲片。

鐵鎧甲(潘偉斌供圖)


墓中出土的另一種防護性兵器是鐵胄,即頭盔。出土時已殘為數(shù)塊,外表尚殘留朱漆。

墓室內那件銹跡斑斑的鎧甲、那柄鐵刀和鐵劍,見證了曹操一生多少生死時刻!

這些兵器的解讀,應與同墓所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石牌對應。想必4000余件鐵制品殘件中,必有曹操生前“常所用”的戟、刀、矛和盾?!俺K谩北?,正是曹操戎馬一生的寫照。透過這件鎧甲,我們看到曹操當年率三千健兒在陳留(今河南開封)起兵,伐董卓、匡扶天子、詔令諸侯,誅呂布、滅袁紹、平烏桓、征馬超,將中國北方收歸一體的矯健身影。

登高而賦

曹操高陵出土的數(shù)十塊石牌中,有塊刻有“書案一”字樣。這種屬于“遣冊”性質的石牌,記錄了墓內置有書案。東漢墓葬中,出土陶井、陶灶,甚至陶樓、陶豬、陶水田模型都是正常的,但從未見有書案。所以書案是曹操個性化的隨葬品,或許這張書案曾經伴隨他出入軍旅。

個性化的隨葬品還有1件陶硯。

曹操高陵出土的六邊形石牌中,有2塊分別寫的是“墨餅一”“墨廉薑函一”。雖然清理出來的標本中并無墨的實物,想必作為有機物的墨早已分解在泥土之中,但既有石牌,當年的隨葬品中必有墨。另有1塊六邊形石牌,上刻“墨表赤里書水碗一”,也不排除與書寫用具相關。

墨的石牌及陶硯(明器)


書案、陶硯還有墨塊能干什么?答案不言而喻?;蛟S《短歌行》《苦寒行》《度關山》《陌上?!氛窃谶@張書案上完成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這是曹操晚年對自己的要求,其實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曹操高陵里,隨葬有1盞銅燈。我們似乎能看到曹操挑燈夜讀的情景。

曹操高陵出土的銅燈盞


這位常年患頭風病的老人,領導著一個國家。外有強敵,內存憂患。他一生要承受怎樣的壓力?但他從來沒有失去統(tǒng)一國家的意志。看到墓葬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我們才能真正讀懂曹操的《龜雖壽》。

刀劍鎧甲與書案陶硯相伴一生。人們不應奇怪曹操曾經為《孫子兵法》作過注,曹注《孫子兵法》將他的軍事生涯與學者習性完美地聯(lián)結起來。

這就是曹操,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于一身的曹操。

古往今來,能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于一身的又有幾人?

偶爾為博

曹操高陵的六邊形石牌中,有1枚刻有“樗蒲床一”。樗蒲(音chū pú),是繼六博之后的一種博具,靠投擲比勝負,盛行于東漢末年。

樗蒲床一石牌


東漢經學家馬融著有《樗蒲賦》,提及“昔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備,好此樗蒲”。東晉葛洪《抱樸子·百里》記載說,當時有酷愛圍棋和樗蒲而廢政務者,也有田獵游飲而忘庶事者。可見樗蒲在當時的洛陽十分盛行。

曹操也是凡人。長期的軍旅生涯,有時需要娛樂打發(fā)孤寂。曹操高陵出土此物,顯示曹操平日有此愛好,同時也透露了曹操血液中每天都流淌著進取爭勝的豪情。

車馬出行

縱橫千里,需要出行工具。

曹操高陵中出土了一批車馬器。包括鎏金銅蓋弓帽、鎏銀銅傘箍、銅傘帽、銅栓釘?shù)?,證實隨葬品中至少有馬車1輛。

墓葬中還出土了鐵質馬銜和馬(金庶)各2件,均已殘斷。推測也是馬車所用。

同墓出土的六邊形石牌1塊,上刻“輴車上廣四尺寸長一丈三尺五寸淶升帳構一具”,與上述馬車飾件相印證。

第一排:鎏金銅蓋弓帽(3枚)、銅傘箍(1件)、銅栓(1件)
第二排:鎏金銅拉片(2件)、鎏金銅銜環(huán)(2件)
第三排:鎏金銅釘(5枚)


馬銜、馬(金庶)線圖及“輴車上廣四尺寸長一丈三尺五寸淶升帳構一具”石牌


重視農耕

曹操高陵出土了1把鐵鍤。

鐵鍤是漢代農業(yè)生產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古文獻《鄭白渠歌》描寫魏晉時期的勞動場景,有“舉鍤如云,決渠為雨”之句。

鐵鍤


曹操以鐵鍤隨葬,讓人想到他當年在許昌時大興“屯田制”、發(fā)展農業(yè)的舉措。

常年戰(zhàn)爭,拼的是經濟。不管親身農耕還是表演作秀,用1件鐵農具隨葬,都是曹操重視農業(yè)生產在墓中的反映。

對酒當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一首《短歌行》,道盡了曹操的抱負、理想和些許無奈。

《短歌行》第一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直抒胸臆。歷經亂世的曹操,思賢若渴,他想利用不多的時年,求得人才,使天下歸心。偉大的抱負與求索的艱難,使他愛上了酒。

曹操飲酒一事,在墓葬中得以證實。曹操下葬之時,隨葬耳杯51件。

耳杯,又稱羽觴,是戰(zhàn)國至魏晉時人們喝酒的酒器。曹操高陵中的耳杯雖然是陶質明器,卻是“服侍”墓主人來世所用。51件耳杯,分為大、中、小、微四種型號,其中大型耳杯32件,占去多半。

陶耳杯


曹操高陵中除飲酒器外,一同出土的還有陶鼎、陶甑、陶豆、陶勺、瓷罐,以及1件陶圈廁和2件陶灶。陶圈廁是方便之器,同時養(yǎng)豬。陶灶當然是用來加工食物的。

陶圈廁表示有肉食提供、陶灶表示食物加工、瓷罐表示貯藏。這類器物相互配合,可謂“有酒有肉”,至少是曹操日常飲食生活的間接反映。


曹操的生活,或許就這么簡單。

生死伴侶

曹操高陵發(fā)現(xiàn)兩名女子的頭骨,一名50歲以上,另一名20-25歲。從頭骨形狀看,兩名女子都顱形周正,推測顏值很高。測量獲知,兩名女子的股骨都為37.6厘米,推測她們身高相若,應該都不超過155厘米。

她們是誰?

西漢時,帝與后通常在同一墓地開挖兩個墓穴,分開埋入,形成“異穴合葬”關系,例如北京大葆臺西漢墓。東漢時,開始出現(xiàn)夫妻葬于同一墓室的情況,河北定縣的劉暢夫婦墓即是如此。這種葬法,稱為“同墓合葬”或“同穴合葬”。

曹操高陵由墓主與兩名女子“同墓合葬”,在墓室內,兩名女子各自獨居一個側室,可知身份不低,不大像侍女的待遇。因此她們的身份,首先應該從文獻記載中具有較高身份的“曹女郎”中去尋找,包括曹操的夫人。

曹操身邊的女子,見于文獻記載的主要有丁夫人、劉夫人、卞夫人。其他女子雖見記載,但事跡不詳。

丁夫人是曹操的嫡妻,而最先為曹操生育的是劉夫人。劉夫人去世早,死前留下兒子曹昂。曹昂便由丁夫人撫養(yǎng)。曹操征張繡時,曹昂不幸被殺。丁夫人每天痛哭不止。曹操忍受不了丁夫人哭哭啼啼,便將丁夫人逐回老家。丁夫人性格倔強,最終也未與曹操和好。

2號人頭骨(左)和3號頭骨(右)


曹操的妻妾中,卞夫人最為賢惠。因此卞氏在曹操所有妻妾當中地位最高。卞氏是瑯玡(今山東臨沂北)人,家世不顯。曹操年輕時,在家鄉(xiāng)娶了卞氏,后來將她帶在身邊。曹操每有征伐,都是卞氏隨軍照料。

卞夫人生有曹丕、曹植等兄弟。長子曹昂死后,曹丕等便被曹操視為掌上明珠。卞氏處事謹慎、得體。曹丕被立為太子時,卞“怒不變容,喜不失節(jié)”。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去世前一年,卞夫人被立為王后,是為卞后。卞后性好節(jié)儉,不尚華麗,有體恤民苦之心,也甚得曹操賞識。

文獻中還提到另一位劉夫人,是曹昂和清河長公主的母親。

上述幾位,卞夫人最有可能是高陵中的女子。

考古學中的人骨年齡鑒定,有一個誤差范圍。人類學家無法將1800多年前的死者年齡精確到出生于某年某月。高陵中的兩名女子的標本都是頭骨,沒有骨盆、肢骨等資料可用。頭骨的年齡鑒定,主要是牙齒和頭骨的骨縫,但這兩項指標都有局限性。其中一名女子年齡20-25歲,易于理解,但另一名女子年齡“50歲以上”,不能簡單理解成“50-55歲”。由于人頭骨上最后一條骨縫閉合之后,再無骨縫可以觀察。因此鑒定年齡“50歲以上”,實際年齡卻有可能在60歲以上,甚至更老。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明確記載,卞夫人死于太和四年(230)五月,七月合葬高陵,給《魏書》作注的裴松之說卞夫人生于東漢延熹三年(160),由此推算卞夫人壽約70歲,在人骨鑒定的年齡范圍內,加上史料明確記載她“合葬高陵”,這就增加了曹操高陵中年長女性是卞夫人的可能性。

另一個相當重要的證據(jù)是,考古隊在對曹操高陵“二次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了曹操下葬后不久,墓道被二次打開的證據(jù)。這似乎更能印證文獻記載中卞后從葬高陵的事實。卞后死于五月,葬于七月,兩個月的時間完全有可能將曹操高陵二次打開并將卞后安排在曹操身邊的側室之中。

但是近年考古人員勘探發(fā)現(xiàn),在曹操高陵東北側還發(fā)現(xiàn)一座大型墓葬,年代稍晚于高陵,打破陵園的東北角,其形制具有魏晉時期高規(guī)格的特征。由于尚未發(fā)掘,這座墓葬的墓主也不能排除是卞后。因此,高陵側室中那位年長的女性是誰,仍然存疑。

那位20-25歲的女子又是誰?年紀輕輕,她顯然不可能是卞后。為曹操生了曹昂和清河長公主的劉夫人便成了“重點嫌疑人”。劉夫人死于建安初年,也有可能遷葬于高陵。然而這只是推測,這位年輕女子的真實身份,很可能成為千古之謎。

兩名女子,各自獨享一棺,獨居一室,陪伴曹操左右,受到極高禮遇,算是走完了風光的一生。

清白一生

曹操被不少人稱為“絕漢統(tǒng)”的“奸賊”。曹操高陵的發(fā)現(xiàn),最大的“貢獻”,當是澄清了對曹操“篡位”的指責。

是的,曹操沒篡位。直到辭世入土,一如文獻所載,他僅僅是“魏王”。

曹操的身份,在墓葬的規(guī)格、規(guī)模方面都得到了體現(xiàn)。例如前室和后室的“四角攢尖”的結構,非普通東漢人可以使用;而就隨葬的物品而言,很能體現(xiàn)曹操帝王級身份的,是發(fā)現(xiàn)于后室的青玉璧。

玉璧整體呈扇形。中部有密集的蒲紋,邊緣處有一周平滑的窄邊,出土時已斷為數(shù)節(jié)。殘存部分弧邊寬5.1厘米,厚0.5厘米,復原后直徑約16.5厘米。此種規(guī)格,無疑是帝王所用。漢景帝所用玉璧,直徑也是16厘米。

同墓出土有1件石圭和3件石璧,石圭的長度和石璧的直徑均超過28厘米,也是帝王級身份的反映。

玉璧殘件石圭、石璧


此外,曹操高陵的后室出土有1件玉劍格,玉質極佳,其上粘有鐵銹,劍格的孔徑約4.85厘米,也能體現(xiàn)王者的身份。

然而墓葬中所有的文物,最直接體現(xiàn)曹操身份的便是圭形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完整及可辨認形制的圭形石牌10塊,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字樣。

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圭形石牌


為什么是“魏武王”而不是“魏武帝”或“武皇帝”?這個根本的區(qū)別,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息:曹操到死還只是“王”。

既然是“王”,就比“皇帝”差一級。

有人以曹操高陵中隨葬了12件陶鼎,其用鼎之數(shù)與《后漢書·禮儀志》所載“東園秘器”中皇帝用“瓦鼎十二”相符,說曹操下葬時用了天子之禮。其實,曹操用鼎隨葬,與其筑壽陵不同。后者是曹操自己安排,前者下葬時用鼎陪葬,實際是曹丕所為。曹操下葬后八個月曹丕稱帝,是歷史事實。作為早已有志于帝位的曹丕為其父僭越用鼎,系情理之中。但曹丕所為,不等于曹操踐位稱帝。曹操在世之時,漢獻帝已許其“建天子旌旗”,但他終究沒有稱帝。

既未稱帝,何來“篡漢”?

說到這里,我們不能不想起一件事:公元219年,曹操去世前一年,鄴城發(fā)生魏諷的反曹叛亂。叛亂平息后群臣替曹操深感不平。曹操為漢室盡心盡職,卻還有人暗算他,倒不如干脆廢了獻帝,直接當皇帝算了。于是“勸進”之聲四起。前將軍夏侯惇說得最直接:

天下都知道漢朝氣數(shù)將盡,一個新的朝代正在興起。自古以來,能夠為民除害,使百姓歸附的,就應該成為天下之主。你戎馬三十余年,功德蓋世,天下歸附。既應天命,又順民心,當皇帝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

曹操的回答卻是:

如果天命使我有了當皇帝的可能,我還是學周文王(專心輔佐皇帝)吧。

曹操的一生,清清白白。

曹操高陵出土的12件陶鼎(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館長孔德銘供圖)


薄葬終老

征戰(zhàn)一生,交結豪杰無數(shù)。曹操看慣了死亡。他對自己的死,從容面對。他在生前便給自己安排了“壽陵”。關于葬地,他交代在“鄴之西”選“貧瘠之地”“因高為基”;關于陵墓建設,他交代“不封不樹”“無藏金玉珍寶”。

他的墓葬雖然使用了大量石材,但是系從拆毀的他人石祠取材“二次利用”;比起同時代比比皆是的巨大墳冢,貴為魏王的曹操只給自己筑造了面積約740平方米的安息之所。隨葬品中雖然也有“黃蜜金廿餅、白蜜銀廿餅、億巳錢五萬”,但物疏(石楬)所列,主要還是自己生前所用。墓室之中,四壁潔白,雖有帳幔,但不涂壁畫。他的確是位嚴于律己、厲行節(jié)儉的老人。他的明器都是陶器,簡易而普通。生前戒奢尚儉、不好華麗的習慣,完全得到了證實。

隨葬品中的“香囊卅雙”,讓人想起他在《遺令》中的囑托:“余香可分與諸夫人”,又說“吾余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在《度關山》中,曹操發(fā)出“侈惡之大,儉為共德”的感嘆。

曹操高陵中的物疏中,有一枚刻有“四副被”。這一記錄似乎有提示曹操生前的節(jié)儉。《內誡令》中,他帶著教訓的口吻對妻妾說:“吾衣被皆十歲也,歲歲解浣補納之耳?!狈g成現(xiàn)代漢語,便是:我蓋的被子都十年了,還只是每年拆下來洗洗,破了補補再蓋啊。

曹操死后,兒子曹植想起一生節(jié)儉的父親,哀號不能自止。他一邊哭,一邊說他父親臨死是身穿打了補丁的衣服走的。

曹操的臨終言論和墓中所見的隨葬品,與他早年反對“淫祀”相始終。反對浪費,是他一生的準則。

撰寫《三國志》的陳壽,對曹操給過一個總評:

太祖(曹操)運用自己的智慧,縱橫天下。他既懂秦國申不害、商鞅的治國之策,又有韓非子、白起的經世之術。他因材施用,因事而謀,既講情義又有心計,而且不念舊惡,不計前嫌,因而總能把握機會,做成大事。這是因為他懂得把握全局啊。所以必須說他不是普通之人,而是超世之杰!

有了考古發(fā)現(xiàn)的支持,我們不妨依托歷史文獻中的“正史”材料,還原這位“超世之杰”的完整人生。

(本文摘自唐際根著《此處葬曹操》,中信出版集團,2023年6月。澎湃新聞經授權發(fā)布,原文注釋從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