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漢代神獸-獬豸——漢代的執(zhí)法神獸

對于公平正義的心理追求,是古今共通的人性,為此要設立法律制度來維護社會秩序。漢代的法律有“承秦制”之說,這在文獻中有明確記載。

對于公平正義的心理追求,是古今共通的人性,為此要設立法律制度來維護社會秩序。

漢代的法律有“承秦制”之說,這在文獻中有明確記載。傳世文獻如《漢書·刑法志》《晉書·刑法志》等,清晰說明了漢代法律的淵源及流變。出土文獻則如湖北江陵張家山漢簡、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湖南云夢睡虎地秦簡等律令簡,也充分顯示了秦漢法律間的繼承關系。

除了社會層面的制度保障,在精神層面,漢代人還追尋終極意義——天命的昭示,以神判來維護內心世界的絕對正義。因而他們設計出相關的神話故事,比如幻想出一種能夠公正執(zhí)法的神獸——獬豸,來演繹和寄托他們的理想。這一傳說中的神獸,是何種形貌,又是如何來承擔它的使命的呢?

獬豸長成什么樣?

關于獬豸長什么樣,文獻中并無一定的記載,有說似牛,有說似羊,也有說似鹿,不一而論。相較之下,似羊說較為多見。比如南梁任昉《述異記》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倍鵁o論到底像哪種動物,有一點卻是不變的,即其頭頂總有一角。

為何獬豸頭頂要長一角?這是漢代造神的普遍做法。漢代創(chuàng)造神獸的方法有多種,其中一種是給現(xiàn)實動物形象增添一些想象性元素,如翅膀、角等,以此凸顯出神獸的不凡。而增加的角可能不僅能夠彰顯動物的祥瑞特性,而且它在中西方古文明中都有驅魔辟邪的巫術含義。中野美代子曾指出,角是中國具象表達妖怪本質的象征。這早在先秦《山海經》中的怪物世界中就已是造神怪的傳統(tǒng),而角的這一古老秘義可能也為漢代人所延續(xù)。

我們可以了解到,獬豸之所以為神獸,是因為它能夠明忠辨奸、懲處罪惡。如《宋書·符瑞志中》曰:“獬豸知曲直,獄訟平則至。”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動》也曰:“獬豸見斗不直者觸之,窮奇見斗不直者煦之,均是獸也,其好惡不同。故君子以獬豸為冠,小人以窮奇為名?!扁初粽x明辨之天性深入人心,以至于它長期成為后世法官的形象代表。

而獬豸所憑借的武器即頭頂獨角?!懂愇镏尽吩唬骸皷|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楚執(zhí)法者所服也。”以頭頂角抵觸不直不正的人,乃獬豸神力所在,獨角成為辨識它的一個關鍵性外形特征。

漢代的獬豸畫像

漢代圖像資料中獬豸的形象表現(xiàn)符合文獻所記,但多以獨角牛為標準形象。它低頭俯身、頭頂獨角往前刺,背部高聳,四肢分向前后蹬立、蹄足觸地或偶有一兩蹄翻躍,長尾揚起,全身呈現(xiàn)出向前相抵的動態(tài)。

獬豸圖像可分作二維平面畫像和三維立體雕塑兩類。畫像以壁畫、畫像石等為代表。

(一)獬豸壁畫

內蒙古的獬豸壁畫極富特色,造型生動,繪色浪漫,如它的身體上多繪有斑點,體現(xiàn)出與其他地區(qū)獬豸圖像不一樣的風采。鄂托克旗米拉壕23號漢墓墓室右壁,畫面上部繪紅色帷幔圖,下方繪一前一后相隨的鵝,鵝頸背部為墨色、上綴有綠斑,腹部潔白、綴以墨斑;雙鵝的前方繪一壯碩的獨角牛,背景飾有云氣紋。牛頭俯下,頭頂一只彎角向前抵刺,瞠目開口;牛背高聳,身形向前,肩生雙翼,白底牛身上綴有墨色斑點,如若奶牛的毛色;牛尾高翹,三足抵地,左前蹄揚起沖天(圖1)。

圖1 內蒙古鄂托克旗米拉壕23號漢墓墓室右壁獬豸圖

鄂爾多斯高原鳳凰山1號漢墓墓室北壁上方、東壁,也各繪有一只俯首前抵的獬豸。該墓墓室東壁繪畫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部分為兵器武庫圖,右部分則為莊園生活圖,在畫面的中央繪一只右向前抵的獬豸,俯首揚尾(圖2:1)。墓室北壁下方的主體畫面為,頂垂繡有云氣紋的帷帳,帷帳下左右各有仕女及其仆女端立;北壁上方利用墓頂起坡處至背頂作畫,畫面形制呈三角形,以云氣紋作為背景,畫面正中繪一俯首前抵的獬豸,前方有一只手舞足蹈的熊與之相呼應(圖2:2)。

圖2:1 鄂爾多斯鳳凰山1號漢墓墓室東壁壁畫

圖2:2 鄂爾多斯鳳凰山1號漢墓墓室北壁壁畫

(二)獬豸畫像石

刻獬豸圖像的畫像石多見于陜北、晉西北、南陽等地。畫像石上的獬豸不比壁畫上的體態(tài)雍容,而更多了一分凜冽肅殺之氣。

畫像石墓墓門流行以鋪首圖像為飾,鋪首上、下方再裝飾不同的神獸,常見的搭配為上方刻朱雀,下方刻青龍或白虎,也有的是刻獬豸。朱雀乃祥瑞神鳥,鋪首可辟邪,青龍白虎獬豸一類猛獸亦有鎮(zhèn)墓辟邪之功效,這些圖像組合在一起,意在為墓門設置牢固防線、以阻止邪靈侵犯。

如綏德王得元墓左、右門扉,石面從上往下依次刻展翅朱雀、鋪首銜環(huán)和前抵獬豸圖像。獬豸俯首聳背,尾巴高揚,四蹄刨動,氣沖云天。畫像石久經時光的滄桑,石面已被風霜所侵蝕、有磨損殘缺,使得其畫面的拓片明暗不一,縷縷盡是洇染出的渺渺古韻(圖3)。

圖3 綏德王得元墓左、右門扉拓片

山西呂梁也有這一類型的墓門門扉。東漢中期,因漢匈之戰(zhàn),漢朝被迫把臨邊境的政府機構內遷,如把陜北郡治遷到呂梁山一帶。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陜北綏德、米脂的畫像石技藝也傳至晉西,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晉西北的畫像石,無論是在其題材、形式、風格等哪方面,皆受到陜北畫像石的直接影響。

如呂梁中陽叉上漢墓的左、右門扉石,石面所刻圖像也為朱雀、鋪首銜環(huán)和獬豸,只是圖像的細節(jié)與風格與陜北畫像石又有區(qū)別。呂梁畫像石上的獬豸,整體輪廓比陜北獬豸尖銳,除了保持獨角牛身的基本造型特征,還背生紛然羽翼,增添幾分翩翩之氣(圖4:1、圖4:2)。

圖4:1 呂梁中陽叉上東漢墓左右門扉石拓片

圖4:2 門扉石局部的獬豸圖像

南陽類似的畫像墓門門扉,其基本構圖元素也為朱雀、鋪首銜環(huán)和獬豸。但南陽畫像石整體的藝術風格不如陜北那樣孔武鋒利,線條更為流暢簡潔。如該地漢墓的一件畫像門扉石,畫面上的獬豸低頭觸地,頭頂獨角鋒利前刺,背部高聳,尾巴高揚,三足立地、左后肢向后抬起;與陜北獬豸圖像不同的是,它還肩生雙翼,更富有神話想象色彩(圖5)。

圖5 南陽漢畫像石墓門扉拓片

南陽還常見一種畫面上一對獬豸相組合,一左一右形成相斗狀態(tài)的畫像石。

如南陽桑園路東漢畫像石墓東主室門檻正面,刻一對獬豸互相角抵的圖像。畫面上的獬豸具有南陽地域特色,也肩生雙翼。它們頸背部深躬以至于頭低幾乎觸地,頭頂獨角彎曲互抵,牛尾飛揚,前兩肢彎曲、左后肢撐地、右后肢高抬,激戰(zhàn)情形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圖6)。

圖6 南陽桑園路東漢畫像石墓東主室門檻石拓片

有的畫像石上,一對獬豸中間夾有其他神獸。如南陽一塊畫像石上,畫面四周有邊框紋飾,中央的主體畫面為一左一右兩只獬豸相向而對,它們中間有一只白虎正縱身撲向左邊的獬豸(圖7)。

圖7 南陽獬豸斗虎畫像石拓片

也有的情況是相鄰兩塊畫像石上各刻一獬豸圖像,由于這兩石有相互組合的關系,所以其上圖像也形成了組合。如南陽高新區(qū)標準廠房漢畫像石墓南、北后室的門檻正面,各刻一獬豸,如此在空間上形成兩幅畫面互斗相抵的狀態(tài)。畫面上的獬豸身形較長,角尖而直,肩生雙翼(圖8)。

圖8 南陽高新區(qū)標準廠房漢畫像石墓南、北后室門檻石拓片

漢代的獬豸雕塑

漢代獬豸還有三維立體雕塑的形制,以木雕、青銅像和陶獸為代表,獬豸雕塑也作低頭、獨角前刺的戰(zhàn)時狀態(tài)。

獬豸木雕和銅像集中在甘肅河西地區(qū),該地確實對于這一藝術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保存提供了較好的支撐條件。首先,自漢代張騫通西域以后,河西走廊長期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既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交通地位,又成為中外文化、藝術的集中交流處。其次,東漢末年雖然天下大亂,但河西一帶卻并未受到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亂的影響,反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了政治穩(wěn)定,農牧物產豐富,持續(xù)與西域交易,當?shù)匕傩障鄬δ軌虬簿訕窐I(yè)。另外,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也較為特殊,天氣干燥,為獬豸木雕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條件。

武威磨咀子漢墓多有獬豸木雕出土,被甘肅省博物館收藏了多件。這些木雕具有頗強的造型能力,線條簡練,風格古樸,又神采飛揚。

比如1972年出土于磨咀子54號漢墓的一件木獬豸,于1973年3月入藏甘肅省博物館。它高35、長93.7厘米,角、身、蹄腿、尾等部位分別削制,再粘合而成,以黑、紅兩彩描繪五官及皮毛,身體一側還涂以白底。它的姿態(tài)雕作前行沖刺狀,頭頂角前伸,四足立地、前伸后蹬,身體曲線十分分明:頭低、背弓、腰凹、尾巴略呈S形,如此從頭到腳的輪廓線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圖9)。

圖9 武威磨咀子54號漢墓出土獬豸木雕(圖片來源于甘肅省博物館官網)

另一件1955年出自武威磨咀子7號漢墓的木雕,雖在制工上不如前一件精致,全身保持了木頭原色而無彩繪,但在氣勢上卻更威猛有力。這件木獬豸在制作時,工匠巧妙地運用了木頭原本的肌理和結構,不多加修飾,只在關鍵部位以刀雕刻,卻愈發(fā)凸顯出獬豸的力量感。它有尖利的獨角,尾巴筆直向上翹,四肢左右兩兩各向外擴,四條大腿肌肉強健,前肢直伸、后肢則在膝蓋處有一彎曲弧度,如此呈現(xiàn)出身軀重心壓低放前、力量集中在頭前尖角上的動感(圖10)。

圖10 武威磨咀子7號漢墓出土獬豸木雕(圖片來源于甘肅省博物館官網)

陶獬豸不如木雕、銅像般矯健精細,而是更加渾圓樸厚,少了一份凌厲逼人的銳氣。如南陽征集一件當?shù)爻鐾恋奶这初?,紅陶質,高12、身長22厘米。此陶獬豸的頭首俯下,頭頂獨角突出向前刺,雙耳向前,瞋目,鼻孔微張;頸上一條鬃毛豎起,頸背部聳起,顯得后半身略向下凹;肩部似有雙翼,粗短的四肢立地,尾巴根部略向上翹、尾尖下垂(圖11)。

圖11 南陽征集陶獬豸

(圖版承李桂閣先生提供)

漢代人的法制思想

那么,漢代人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獬豸這一神獸?這要從漢代法律及其精神說起。

漢法雖是繼承秦法,但并非完全照搬。孫家洲先生注意到秦漢法律制度的設立與實踐之間是有間隙存在的,他認為這個話題可分為兩個層次來理解。一是在立法領域內,漢代法律是明確繼承秦代律法的;二則是在執(zhí)法實踐中,漢代人卻能夠重視法律與人情、人心之間的協(xié)調,從而體現(xiàn)出有別于秦代的理性因素。漢代“執(zhí)法寬平”“依法從輕”,是其執(zhí)法的特色。

法律與人情的關系,可由當時的“循吏”與“酷吏”之說而推知。有意思的是,《史記》《漢書》皆專為這兩類法官單獨立傳,可知他們的社會影響力。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何在呢?孫家洲先生認為是,重不重視“執(zhí)法平”:酷吏唯君主命是從,把國家的法律視為貫徹君主個人意旨的工具;循吏則致力于維持法律自身的尊嚴和穩(wěn)定,并且在執(zhí)法過程中盡量兼顧合乎人情。

比如武帝朝第一“鐵憨憨”汲黯,出身世家,曾在任景帝朝的太子洗馬時,就已以威嚴而著稱。武帝即位后,他從謁臣升至九卿,常耿直諫言讓武帝下不了臺;卻又妙語如珠而讓武帝無可奈何,只能朝左右抱怨幾句“汲黯怎么如此愚蠢”作罷。能令唯我獨尊的武帝容忍甚至禮敬自己,除了才干、忠誠,汲黯無可替代之處在于就連武帝也不得不承認他乃“社稷之臣”。

太史公屢書汲黯秉公辦事,體諒民情,頗有邪不壓正之風。比如淮南王謀反時,就只怕汲黯,知其“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卻對丞相公孫弘不屑一顧。大將軍衛(wèi)青炙手可熱之時,趨炎附勢者眾,偏汲黯與之亢禮,反倒令衛(wèi)青生敬;衛(wèi)青每每以國事請教汲黯,待之如平生知己。

巧的是,可列為有漢一朝酷吏之首的張湯,恰與汲黯同時,且后來居上位至御史大夫。汲黯深惡張湯聰明有余,責此“刀筆吏”毫無公心專門奉迎圣意,利用法令條文攪得天下不安,乃“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從汲黯張湯二人的對峙中可知,“執(zhí)法平”才能真正得到主流輿論肯定。尊重法律而非曲法阿主,是判斷執(zhí)法官責任感的核心要素。

漢代能得到認可的法官,并不以通曉法律文書為唯一標準,相反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比如西漢晚期封為高陽侯的薛宣,雖不精于經術,但為官賞罰分明、用法平,辦事皆遵循法度條教,仁厚而有人情味。又如朱博乃武吏出身,本身并不精通法律,卻出任廷尉。他也擔心難以服眾,所以召見掌管法典的下屬正監(jiān)和掾吏,讓其列出之前的數(shù)十件疑難案件,由他來作答。讓眾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博審案所下的判斷,竟“十中八九”,以此服眾。朱博所憑,乃二十余年的治政經驗,認為“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說明法律與人情有內在一致性,這乃專業(yè)司法官員的共識。

除了官方委任的法官,基層社會還依賴宗法組織自治,且宗法組織的威力往往更加有效。如一塊出土于酒泉市果園鄉(xiāng)高閘溝磚廠墓葬的畫像磚,摹繪了宗長聽訟的一幕。磚面上方繪有紅色帷幔,帷幔下繪小幾,勾勒出廳堂的樣貌。畫中人物有三,正中央是主角宗長,身形最大,頭戴納幘的高冠,著交領長袍,拱手端坐于鋪在地面的坐席上,頭偏向一方,正凝神聽取跪在畫面左側一人的稟報;畫面右側,立有一名戴介幘、著袍的人(圖12)。

圖12 酒泉出土宗長聽訟畫像磚

從以上故事我們可知,漢代人重視法律,但能得到贊譽的法官不一定要刻板遵法律文書、甚至不一定是由官方任命,而是除了才智能力以外,關鍵要能明辨是非,彰顯公平和正義,此乃漢代人所孜孜以求的心理訴求。

這一心理就解釋了獬豸為什么會被創(chuàng)造出來,因為獬豸最重要的功能即協(xié)助法官公平斷案,讓正義得到彰顯。

中西方的獨角獸有何不同?

我們知道,西方神話中也有獨角獸,那它與我們本土的獬豸有沒有淵源呢?

西方最早的獨角獸出現(xiàn)在古希臘克特西亞斯(Ctesias)的著作《印度史》中。到了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中,獨角獸的形象逐漸固定為額前長有一只尖角的馬,圣潔而靈動。它的地位變得重要,在《圣經》里它被塑造為貞女的臣服者,以此隱喻對圣母瑪利亞的崇拜;而其被捕甚至犧牲的命運,也成為基督犧牲的隱喻。

比如中世紀的掛毯上,獨角獸伴隨少女或被狩獵的圖像是常有的題材(圖13),這些掛毯在法國巴黎德克魯尼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分館曼哈頓修道院等著名博物館中,都有收藏。

圖13 中世紀少女與獨角獸掛毯

文藝復興以來西方航海業(yè)發(fā)展,獨角獸又從陸生馬的形象轉變?yōu)楹+F,它的角也變成神奇的藥物(實際只是獨角鯨的長牙),經由醫(yī)師、商人的推廣吹捧,受到貴族們追捧。如法國醫(yī)生安布魯瓦茲·帕雷(Ambroise Pare)的《怪物與驚奇》,描繪了兩棲獨角獸(camphur),但他認為獨角鯨是某些獨角獸角的來源;而法籍醫(yī)師、藥劑師皮埃爾·皮馬特(Pierre Pomet)的《藥物通史》,則專門區(qū)別海中獨角獸和獨角鯨,并描繪了兩棲及多種陸生獨角獸。

獨角的藥用價值也被質疑,特別是生長在丹麥醫(yī)生世家的托馬斯·巴托林1645年發(fā)表《獨角獸新觀察》一書,出于維護家族事業(yè)的目的,書中重新定義獨角鯨為海中獨角獸,維系其藥物和商業(yè)價值,卻客觀將獨角獸祛魅。

因此,西方獨角獸與我國獬豸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前者主要存在于基督教教義的語境中,而后者則是我國古代法制精神的象征,二者唯一的共同點僅在于頭頂長獨角。

那么,象征公平的獬豸圖像為什么會被設置到墓葬中,它對于漢代人的精神信仰空間有什么作用?

我們認為,獬豸的神力在于能夠辨奸識惡,并且對之施以懲罰,那么喪葬禮儀可能吸取了它的這一重要功能,將之設置在漢墓中,是將其神力引申作抵觸抗衡冥冥中的惡靈,防止它們打擾到墓主人死后的寧靜。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獬豸畫像多被刻在墓室門扉、門檻等上面,雕塑也多被放置在墓門及其附近。墓門這一位置很是特殊,因為它是墓室與外部接通的最后一道防護線,往往人們會在墓門上或周圍設置能夠鎮(zhèn)墓的神靈圖像。而獬豸,正好憑其威猛的外形和尖銳的獨角,可能起到震懾入侵者的作用,以守護墓室的安全與墓主人靈魂的平靜。

結語

后世有詩云:“蒼鷹下獄吏,獬豸飾刑官?!薄扒W無佞人可指,獬豸無繁刑可觸?!睗h代獬豸的形象與精神內涵,一代代流傳下去,成為我國古代法制史的一種象征、心理史的一個寫照。在古今共通的人性中,我們迎面望見明月之下是通往古人心靈的道路。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