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夾江狀元紙坊的現代傳承

夾江的環(huán)境適合竹類生長,從唐代開始當地人就以嫩竹為原料進行手工造紙,故自唐代以來,夾江就被稱為“蜀紙之鄉(xiāng)”。

夾江的環(huán)境適合竹類生長,從唐代開始當地人就以嫩竹為原料進行手工造紙,故自唐代以來,夾江就被稱為“蜀紙之鄉(xiāng)”。夾江紙以質量佳、品種多、規(guī)模大、技術精著稱,與安徽宣紙齊名,曾被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譽為“國之二寶”。2006年,夾江竹紙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費工、費時、費力的傳統(tǒng)手工紙受到機器紙的沖擊?,F代工業(yè)化生產的機器紙的成本更低,生產速度更快,生產效率更高,迫使許多手工紙作坊逐漸失去生存空間。另外,由于現代科技的發(fā)展,許多替代材料也可能取代手工紙的應用領域,進一步加速了手工紙作坊的衰退。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快速發(fā)展,誘使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很多手工藝人慢慢離開鄉(xiāng)村和小城鎮(zhèn),導致手工造紙技能傳承困難。由于紙張生產技藝的特殊性,許多手工紙作坊無法將技能傳遞給下一代,從而導致手工紙作坊的減少。

據夾江狀元紙坊現任負責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竹紙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秀君介紹,新中國成立后竹紙生產鼎盛時期,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發(fā)源地的金華村有200多家手工紙坊,整個馬村鄉(xiāng)差不多有2000多個紙坊。據現在統(tǒng)計,四川現在僅存幾十家傳統(tǒng)紙坊,狀元紙坊是其中之一。

手工造紙是中國的偉大發(fā)明,傳承中國文化必須保留傳統(tǒng)造紙的中國記憶。盡管傳統(tǒng)手工紙的使用范圍日益減少,并已經基本退出了日常書寫、印刷等領域,但仍然有些領域必須使用傳統(tǒng)手工紙,例如繪畫,特別是中國畫,中國古代紙質文化藏品的修復,以及某些紙質藝術品用紙等。由此,必須有人堅守傳統(tǒng)手工造紙這一行業(yè),特別需要有擔當的手工紙技藝傳承人。

夾江縣狀元紙坊創(chuàng)始人楊占堯


夾江縣狀元紙坊的傳承人

夾江縣狀元紙坊(曾用名:夾江縣狀元書畫紙廠)位于夾江縣馬村鎮(zhèn)金華村,該村是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的發(fā)源地,其技藝始于唐,繼于宋,興于明,盛于清。夾江縣狀元紙坊采用傳統(tǒng)竹紙制作技藝(篁鍋二次蒸煮竹料制作),是川內唯一一家能完整保留竹紙制作技藝七十二道工序的傳統(tǒng)手工造紙作坊,被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點。

夾江縣狀元紙坊創(chuàng)始人楊占堯是家傳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第12代傳人,他制作的“一丈二”大型書畫紙具有纖維細膩、拉力強、吸水均勻、潔白綿密、宜書宜畫的特點,填補了夾江手工大幅面竹料書畫紙的空白,1988年被夾江政府授予“紙狀元”稱號。2006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制作技藝傳承人,2014年認定為竹麻號子傳承人。

陳秀君20歲時師從楊占堯先生學習竹紙制作技藝,對造紙技藝掌握嫻熟,尤其對鉗紙、刷紙、整紙等技術非常精通,現為楊家手工造紙的第13代傳人。

2014年9月,陳秀君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竹紙制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3月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竹紙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竹紙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度被評為四川省鄉(xiāng)村女能人,現為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研學體驗的領軍帶頭人。

陳秀君之子楊宏偉從小耳濡目染傳統(tǒng)造紙,在祖輩敬業(yè)精神的感染下,熱愛并繼承了傳統(tǒng)手工紙制造,2019年被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竹紙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在是楊家手工造紙的第14代傳人。

楊家手工造紙的特點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既通過傳承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過去延伸到未來,也注重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讓傳統(tǒng)文化及技藝能夠與今天的欣賞及科學技術相融合。

手工造紙


繼承、擔當與創(chuàng)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要保護性傳承,也要在繼承中發(fā)展,只有在發(fā)展中繼承,才能使非遺文化遺產永遠保持活力,長期流傳下去。

1940年代初,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就曾經與造紙技師共同試制新型手工紙——“蜀箋”與“蓮花箋”等專用書畫紙,夾江狀元紙坊的楊占堯先生就在傳承基礎上造出大幅面竹料書畫紙。

夾江狀元紙坊的第13代傳人與第14代傳人也是極富創(chuàng)新思想、有創(chuàng)造力與有擔當的新一代手工紙傳承人。如陳秀君設計制作的書畫紙作品曾經獲得“太陽鳥神杯”天府·寶島工業(yè)設計大賽工藝美術類銀獎,他們還從熊貓的排遺物中獲取未消化的纖維與竹纖維混合制作出極富工藝美術價值的新品種紙,以其制成文創(chuàng)產品,讓傳統(tǒng)手工藝融入當今的審美,創(chuàng)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使傳統(tǒng)手工紙在新時代仍然充滿活力。

為造出有長期保存價值的紙張,陳秀君遍訪相關的專家學者與同行,當得知紙張中的木質素與鐵離子、銅離子會有害紙張的長期保存,花費大量資金檢測傳統(tǒng)手工紙,發(fā)現很多種類的手工紙從感官、物理性能及pH值上看都基本類似,甚至發(fā)現一些粗制濫造的紙漿也可以抄出潔白柔軟、纖維細膩、綿韌平整的紙張,表面上竟然與質量上乘的手工紙不相上下。但通過對其含鐵量、含銅量與木質素含量的檢測,問題就一目了然了,紙張內在的問題就如同放在照妖鏡下,其隱性的長期保存性就一覽無遺了。她提出,要判斷紙張的保存壽命,一定要進行物理化學性質的全面檢測,絕對不能僅從其物理性質、外觀、手感、造紙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表面測量的pH值來判斷,一定要對紙張進行深度“體檢”,發(fā)現其有害紙張長期保存壽命的隱患(鐵離子、銅離子與木質素),對用于長期承載中華文化內容的紙張負責,例如重要的書畫用紙、紙質藏品修復用紙以及某些有保存價值的文化藝術品用紙。

為了使狀元紙坊的紙張符合長期保存要求,他們多次反復地研究改進傳統(tǒng)造紙工藝以及造紙用水,例如對傳統(tǒng)的篁鍋蒸煮進行了再改進,并輔以二次漂白,終于使傳統(tǒng)手工竹紙的木質素含量達到高級無酸紙的要求??紤]到狀元紙廠周邊是山,遠離江河,取用江河水極為困難。為了降低紙中的鐵離子含量,她起初使用工業(yè)蒸餾水制漿造紙,經過多次反復實驗與送檢,紙內鐵離子含量大幅度下降。

考慮到使用工業(yè)蒸餾水造紙成本太高,若要做40刀4尺左右的紙,從制漿到成紙約需35噸左右的工業(yè)蒸餾水,還不包括蒸煮用水,而一噸水加車費為1000元。為了降低造紙成本,她正在與水凈化處理廠家討論本地水的改造問題。

楊宏偉和新品種紙“熊貓大便紙”


構建傳承中華文化的通道

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以人為本、活態(tài)傳承”才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亙古綿延。為了使中國傳統(tǒng)造紙的記憶保留,必須創(chuàng)建民眾喜聞樂見、愿意接受的傳承通道。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第14代傳人楊宏偉認為,只有通過旅游和文化宣傳的方式,借鑒現代的元素才能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2008年開始,在夾江縣政府的支持下,夾江狀元紙坊就開始了以旅游拉動傳統(tǒng)手工造紙記憶傳承的工程。如每年的正月十四舉辦祭祀蔡倫的慶典,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打竹麻,唱竹麻號子等竹紙制作技藝特色工序?!拔逡弧逼陂g開設“穿越千年,走近紙的世界”專題活動,帶領游客體驗竹紙制作技藝造紙。游覽者不僅可以參觀手工造紙程序,還可以上山砍竹、搗制紙料、親自抄紙、刷紙上壁,以趣味方式體驗并記憶了傳統(tǒng)手工紙的全過程。為了吸引游客,他們還開展制作竹筒飯、毛筆竹簡以及吃農家菜等趣味活動,這不僅賦予鄉(xiāng)村旅游新的內涵,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了解古法造紙,還使周邊無業(yè)人群或孤寡老人有了生活樂趣并脫貧。

現在,夾江狀元紙坊不僅是省級非遺體驗基地,還被命名為首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從娃娃開始就進入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通道,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fā)展。

中小學生研學


(作者系武漢大學二級教授,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理事。)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