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耶魯歷史系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了一門探討歐洲近代思想史的公選課(選課編號“歷史271”),由思想史大師弗蘭克·特納教授主講。這門課程迅速成為人氣之選,風靡校園。
2010年,特納猝然離世,這門開設多年的優(yōu)質課程失去了掌舵人。此后,“歷史271”的授課講義洛陽紙貴。
2014年,本書面世(依據(jù)2003/2004學期特納的講課記錄整理而成),以紀念特納誕辰70周年,并向眾多耶魯學子無法忘卻的這門課程致敬。
如今,北京大學出版社獲耶魯大學出版社獨家授權,將這些已成絕響的公選課帶給中國讀者!
從盧梭到尼采
十五講已成絕響的耶魯優(yōu)質公選課!
盧梭對現(xiàn)代性的挑戰(zhàn)·托克維爾與自由·小密爾與十九世紀·主體性轉向·中世紀主義與文藝復興的發(fā)明·歷史化的自然·達爾文與創(chuàng)造論·馬克思與先進的工人階級·對藝術家的膜拜·民族主義·種族與反猶太主義·瓦格納·分隔兩性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信仰之今昔·尼采
弗蘭克·特納教授
弗蘭克·特納是耶魯大學約翰·?!せ萏啬釟v史學講席教授,他積多年之功,傾注于此課。眾人口中以編號“歷史271”親切相稱的,便是歷史系開設的這門人氣旺盛、選者云集的課程。選課學生一貫超過百人,所以弗蘭克每次至少可招六名助教,本書編者便是其中一員。授課方式是教授每周一次面向所有學生講授,再由助教們(均是博士生)分節(jié)講解,通常是晚上在較小的研討室里進行。弗蘭克對待所有助教都如同未來的同事,很珍視閑談間得到的反饋,保證了此門大課的品質。他每周都請助教們去吃“Yorkside Pizza”,那是一家位于約克街的老式餐館,而且總是他買單。他開玩笑說,大多數(shù)人顯然出于客氣,強忍饞蟲,點的都是清淡的金槍魚沙拉,但總有某位助教會無所顧忌,叫上炸雞三明治和大份薯條,或許還有什么甜點。此處抖出的這些趣聞軼事,想說明的不僅是弗蘭克的慷慨(總是他請客),還有他得體的幽默——這門課的教學始自20世紀90年代,恰逢研究生政治在耶魯大行其道。
弗蘭克身上尤其體現(xiàn)了耶魯歷史系的強大傳統(tǒng),這也能從北美其他文科名校得到呼應,包括弗蘭克本科就讀的那所著名大學——地處弗吉尼亞州的威廉瑪麗學院。這種學術傳統(tǒng)包括運用既不晦澀又很學術的方式來描述諸多觀念,此為更專深研究之前提。關于耶魯大學思想史傳統(tǒng)的確切起源還不甚清楚,不過,弗蘭克的直系前輩暨博導富蘭克林·勒·凡·鮑默(Franklin le Van Baumer,1913—1990),以親歷者的身份見證了20世紀中期歷史系的脫胎換骨,他是耶魯這一研究方向的現(xiàn)代締造者。他對研究歷史的人太多頗有微詞。給鮑默寫生平的人指出,他“拒絕固守某一種歷史哲學”,只提供“原始材料給學生,鼓勵他們形成自己的哲學觀”。特納延續(xù)其師路徑,常常打趣說思想史最好是歷史而不是思想。在課堂講授中,他仍是把原始材料放在首位,從不羞于大段引用材料,而非代之以自己的描述。
弗蘭克善于以大量的圖片來展示史實,尤其是在講解關于性別角色的內容時。他還會運用藝術,找來那些能夠引發(fā)美感共鳴的繪畫,在課堂上展示。在講解瓦格納(Richard Wagner)時,弗蘭克明白不能僅僅描述音樂,所以他帶了一部便攜CD播放機,播放歌劇《湯豪舍》(Tannhauser)高亢的樂章或類似片段,并適時調節(jié)音量,避免讓整個大講堂都震蕩著樂音,只是將在座的學生帶入一種略微激動的狀態(tài)。正如他后來所講,這些怪趣的效果是修過這門課的學生最為津津樂道而念念不忘的。
這一課程最突出之處是它的嚴謹,這一點是經年努力而形成的。特納既沒有把教育與娛樂混淆,也沒有過度表現(xiàn)他本人的專精學術而讓課程失去平衡與全面。例如,他對英國牛津復興運動主要人物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很有研究 ,在2002年還出版了紐曼的思想傳記,影響深遠,但在本書中卻只是簡略地提及紐曼;弗蘭克講到馬克思時,也未曾流露出對這個德國哲學家一絲一毫的憤恨,他只想讓馬克思擺脫人們在其身后形成的觀念成見。不管所講到的思想家如何為人詬病或者有多麻煩(他常開玩笑說,“你可以說你怎么喜歡尼采,但你真的沒法帶回家給媽媽”),他總是只專注于講解他們在其時代背景下究竟想要說什么,同時會設身處地去思索他們的影響。
當然,弗蘭克的博學在本書中也處處可窺,尤其是談及歷史化的自然,特納視其為達爾文進化論必然的思想先導,故而緊隨其后便是達爾文與創(chuàng)造論的內容。在這兩部分,弗蘭克慧眼獨具,以史料說明達爾文終其一生對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及自然神學均態(tài)度親近,并無敵意,盡管兩者當時已招致否定而被棄之不用。
只要你仔細聆聽,弗蘭克的冷幽默會層出不窮。聽他簡明地講述了理查德·瓦格納那令人炫目的飛黃騰達,以及人們對他的狂熱之后,緊接著我們得知,“次年瓦格納在威尼斯去世,他最后的居所成了當?shù)氐馁€場”。去一趟威尼斯就會知道這一點,你可以想象弗蘭克找到這個細節(jié)時的欣喜。他不時地會把一組事實與另一組事實冷靜地放在一起對比,聽眾們都會心地笑了,而弗蘭克卻從不帶傾向性。正如他所認為的,歷史的探索是嚴肅的,不可輕浮。當然,他從未忘記他的年輕聽眾,所以會特意在講課中點評人類所經歷的某些荒謬之事。
閃耀的眼眸伴隨著犀利。舉個例子,在首講之初,我們被一種獨特的觀點驚呆了,“是盧梭挑起了文明人對自己文化的憎惡”。如果說這一評價透露出一種文化保守主義的立場,那只是因為弗蘭克希望他的學生對流行理論及運動保持警醒。他心中秉持的歷史學家的使命,就是揭露假話背后的真相,如其所是地讓研究對象呈現(xiàn)出來,祛除眼下及過去的虛妄。
2010年弗蘭克突然離世,令人悲痛萬分,一項偉業(yè)戛然而止,也使得他在系列專著《耶魯西方思想史》(The Yal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West)所承擔的文卷無法面世。這一套書力圖依照時間之序來展開西歐從中世紀早期至今的思想歷程和觀念發(fā)展,其中三卷由科利什(Colish)、鮑斯瑪(Bouwsma)與伯羅(Burrow)執(zhí)筆,分別負責公元400年至1400年、1550年至1640年、1848年至1914年三個不同時段。弗蘭克的這一卷應為《革命時代的知識分子,1750年至1860年》(Intellectuals in a Revolutionary Age,1750-1860)。這本未竟之作無疑會取自這門課,盡管如此聯(lián)系純屬個人揣測。鑒于弗蘭克原定著作的空缺,這門課程當屬珍貴異常的記錄。
三則題記
生命及其蘊含之力能,最初由造物主注入到寥寥幾個或單個類型之中;當這一行星按照固定的引力法則持續(xù)運行之時,無數(shù)最美麗與最奇異的類型,即是從如此簡單的開端演化而來,并依然在演化之中;生命如是之觀,何等壯麗恢弘!
——查爾斯·達爾文,《物種起源》
“為了使我更加有用,我是不是現(xiàn)在就可以做些準備?我想學學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念法,使我能夠為你朗讀這些書,盡管我不懂得它們的意義,就像彌爾頓的女兒為她們父親所做的那樣,這成嗎?”
“對你而言,這恐怕是一件吃力的事,”卡蘇朋先生回答,笑了笑,“真的,要是我沒有記錯,你提到的那幾位小姐,就為了要念她們不懂得的語言,反抗過她們的父親。”
“是這樣,不過,首先,她們都是淘氣的女孩子,要不然,能夠幫助這么一位父親,她們應該感到自豪;其次,她們應該好好學習,使她們懂得她們所念的東西,這樣就會發(fā)生興趣了。我想,你不致希望我成為一個淘氣而愚蠢的人吧?”
——喬治·艾略特,《米德爾馬契》
因此問題不在于怎樣重建貴族社會,而是如何使自由從上帝為我們安排的民主社會中生發(fā)出來。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本書選擇的三則題記反映了弗蘭克對這幾位作者的認同:弗蘭克非常尊敬達爾文,因為面對著各種各樣大發(fā)現(xiàn)卻又無法安頓的知識,達爾文盡其可能地守護著文明。之所以要引用喬治·艾略特,是因為弗蘭克一生都在捍衛(wèi)婦女和少數(shù)族群的權益,在講社會性別那堂課上,他總是提醒聽者,好像隨意地自言自語,又帶著絲毫不減的驚異:在記憶猶新的不久以前,這個課堂還清一色全是男生。再者,他欣賞托克維爾對民主之現(xiàn)實性的高見,隨著冷戰(zhàn)結束、蘇聯(lián)解體,弗蘭克對民主有了新的認同。
本書所發(fā)表的是2003年至2004年之間的授課。當時的錄音和內容都保存了下來,所有主要引文均已核實并準確標注,在必要時,所用的材料及譯文都更新為最新的學術版本。推薦閱讀書目也是全新的,反映了近年來的增補,以更好地實現(xiàn)本書的初衷:給學生、研究者及廣大讀者提供諸多理念的寬廣闡釋,以便我們理解自己生活于其中的21世紀。
新書首發(fā)
已成絕響的耶魯優(yōu)質公選課!
耶魯大學出版社獨家授權!
《從盧梭到尼采:耶魯大學公選課》
〔美〕弗蘭克·M.特納 / 著 王玲 /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弗蘭克·M.特納是當代最為杰出的文化史及思想史大師之一,他在耶魯大學開設的系列講座公選課“歐洲思想史”猶如一座豐碑,數(shù)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學子。這門課程,“透徹、易曉、措辭優(yōu)美,沒有晦澀的術語”,揭示社會觀念與思潮的演變,勾勒諸位思想巨擘的形象與命運,從而提煉出自啟蒙運動到二十世紀初葉歐洲思想史的精華,展現(xiàn)了在那個急速變革時代歐洲歷史的波瀾起伏。
《今日牛津》雜志編輯理查德·A.洛夫特豪斯曾師從弗蘭克·M.特納。他將特納的授課錄音及相關文字素材編排整理,匯集成書。這本書展現(xiàn)了特納這位首屈一指的歷史學家對于現(xiàn)代歐洲思想形成過程的睿見;同時,這本書也是如何講授思想史的絕佳范例: 牢牢扎根于史實和傳記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