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出沒于高端會議和重大場合的翻譯官,無疑是光鮮靚麗的。然而,魔鬼式的同聲傳譯訓練、變幻莫測的工作環(huán)境、高強度的工作帶來的壓力……每一位行業(yè)資深“翻譯官”的誕生背后,其實都凝聚著無數(shù)的汗水和艱辛。
“翻譯官”莊立川的新書《且以初心過人生:你好“翻譯官”》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披露了她翻譯生涯中的許多親身經(jīng)歷。她是英國倫敦威斯敏特大學同聲傳譯碩士,曾于2014年赴聯(lián)合國海事組織進行口譯實習,十年間為無數(shù)重要會議、高端宴會和重要人物擔任過翻譯工作。
7月29日下午,莊立川攜新書做客上海言幾又書店。澎湃新聞記者對她進行了采訪。
澎湃新聞:你為很多政要擔任過翻譯,能否分享這里面的故事?
莊立川: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5月總理訪英時,我是口譯組成員之一。因為第一次在這么高級別的場合擔任翻譯,我還會很緊張,生怕我翻錯了的話會造成大誤會。但沒想到的是,席間談話的氣氛還是很親切的,與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完全不同,因此也就逐漸放松下來,把它當做一場普通的會議來翻譯。
那晚在宴會現(xiàn)場的每一位出席者都是非常尊貴的賓客,但要論最讓我激動得心跳不已的一位,還要數(shù)張璐老師。在憧憬著翻譯夢想的學生時代,她翻譯的每場新聞發(fā)布會都是我的必看節(jié)目,并經(jīng)常當做練習和參考材料。對于她的聲音,我已經(jīng)熟悉到了不用看電視屏幕就知道是她在擔任翻譯的地步。多年前,張璐曾經(jīng)在我所就讀的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學院深造進修,每每想到這個,那種能和她在同一所學校就讀的自豪感就涌上心頭。
莊立川
澎湃新聞:有出現(xiàn)過翻譯失誤的情況嗎?能否具體說說。
莊立川:在倫敦時,我接了一次任務,沒有想到的是,無論是客戶態(tài)度之傲還是翻譯要求之高,都已經(jīng)到了堪稱離譜的程度。第一天下午的任務,就是去倫敦的摩根士丹利總部進行交流,在此之前我還沒有拿到任何關于這次任務的相關材料,只能在完全不知道會講些什么內容的前提下,盡我所能,找來了所有相關材料,進行了一場沒有考試范圍的備考工作。
會議開始后,果然,英方人員以相當快的語速開始了演講,根本沒有停頓,完全無視了翻譯的存在。等他滔滔不絕了將近5分鐘以后,在一位同事的悄悄提醒下,演講者才想起了要留時間給翻譯。這時,我只得看著筆記本,上邊留有剛才飛奔了5分鐘的筆頭記下的凌亂筆記,然后硬著頭皮,把所能記起的所有內容翻譯了出來。此間,只聽底下一片輕聲細語,我根本不敢抬頭,卻仍掩蓋不住心慌,因為我說話的聲音居然開始發(fā)抖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未來得及平復好心情,演講者緊接著又是一輪像機關槍掃射一般的語速,進行著接下來的演講。此時的我,大腦一片空白。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時底下的一位男學員,居然對著我嘲笑般地笑出了聲。
在這樣的多重打擊下,我有種想哭的沖動,但是我不能??焖俚卣{整自己的心態(tài),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自己的心情,我拿起話筒,先對學員們用中文說道:“各位來自XX商學院的同學,非常抱歉,剛剛表現(xiàn)得不是很好,因為在來到會場之前,我對內容一無所知。而且,我在金融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肯定沒有在座的各位那么熟悉,這是我要向在座每一位所請教的。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請求大家的指正。接下來,我會盡我所能,把英方團隊的信息傳達給大家,謝謝。”接著,我身子半轉向講臺上的英方發(fā)言人,嚴肅地說:“如果你們希望這次會議能夠順利地進行,那么請你們配合我的工作,不要再無視我的存在。請把語速稍稍放慢,每段話后稍作停頓,給我留出翻譯的時間,謝謝。”話音落下后,整個會場頓時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說話。突然,英方團隊的領導面露微笑,對我連說抱歉,并提議會議可以繼續(xù)進行。
澎湃新聞:有的會議是很專業(yè)化的,譬如學術會議翻譯,需要涉及大量專業(yè)詞匯,那你怎么處理這部分這么專業(yè)化的詞匯呢?有什么樣的準備嗎?
莊立川:同傳有一個最基本的職業(yè)技能就是快速學習法,有時候我們需要在一周內掌握一個領域的基本術語和行話,工作量非常大。就我個人而言,首先,我會去向這個行業(yè)的朋友了解情況(如果不認識,就請朋友介紹朋友的朋友),詢問業(yè)內人士行業(yè)情況,行話和所需了解這個行業(yè)的基本書籍。之后回家整理術語,這個工程量非常大。最后我還會按照與會者名單去網(wǎng)上搜發(fā)言者的所有資料,以熟悉發(fā)言者的口音。
活動現(xiàn)場。第一排左五莊立川
澎湃新聞:看到一種說法,英語學習是這樣,到了某個階段之后,就會出現(xiàn)瓶頸,很難再提升,你怎么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呢?
莊立川:其實,任何一門學科或是技術,甚至于職業(yè)都可能會碰到瓶頸期,只要克服了這段時間,等待你的將會是更寬廣的道路。我每天都會保證一定量的英語輸入,比如每天只要有空就會看各種新聞,BBC、NBC、CNN等等等等,還有就是各種報刊雜志的社評。另外保證一個月讀完2本原版書籍的節(jié)奏。由于我現(xiàn)在自己開辦了英語教學機構,自己也參與到教學里,教學相長吧,英語已經(jīng)成為了我每天都會用到的語言,保持狀態(tài),就不會有退化可言。
澎湃新聞:有一種說法說同傳特別燒腦,特別辛苦,甚至有人說同傳做多了,掉頭發(fā),真的是這樣嗎?
莊立川:同傳的確燒腦,但是燒腦的職業(yè)不僅僅是同傳,高強度的腦力工種非常多,比如醫(yī)生和律師。或許在外人看來,同傳很燒腦,但是作為業(yè)內人士,我們習慣于這樣的“燒腦”所以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澎湃新聞:有一種說法說,翻譯行業(yè)會因科技的發(fā)展而改變,卻不會因科技的發(fā)展而消失。你怎么看?
莊立川:如今已是世界全球化的時代,各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廣泛,翻譯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隨著人工智能助理技術的快速崛起(蘋果的siri, 臉書的M和亞馬遜的Echo), 機器翻譯也成了關注的焦點。2014年12月,微軟宣布其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Skype開始支持翻譯功能。隨后,微軟又將此功能給了Windows 下的語音助手Cortana并支持七國語言的翻譯: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日語和韓語。同時,谷歌公司實時翻譯軟件Google Translate的安卓版也進一步升級,更新中包括一個能夠識語言對話的系統(tǒng),并可以將語言轉換成文本。
但是,無論人工智能的翻譯結果有多么地令人驚艷。我認為人工智能在根本意義上是無法取代翻譯的。因為根本問題在于,人工智能事實上既“不懂”英語,也“不懂”漢語。為什么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
有一次,一位同行翻譯了一場某機器翻譯軟件的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研發(fā)者慷慨激昂地描述產(chǎn)品功能與未來前景,更是指著同傳箱來了一句:“你馬上就要失業(yè)了。”同行非常淡定地同傳完了整場發(fā)布會后,信心滿滿地和我們分享說:“我看同傳被取代的日子,在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崩碛珊芎唵危绻眠@款已經(jīng)算走在科技最前沿的翻譯軟件看,很多口譯員才能做到的情感細節(jié),機器是完全無法勝任的。
對于翻譯的未來,特別是同聲傳譯的未來,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機器翻譯會給翻譯行業(yè)帶來沖擊,會讓我們的工作模式產(chǎn)生改變,但要取代站在翻譯行業(yè)金字塔頂端的同聲傳譯,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墒牵覀冏龇g的也不能盲目無視科技的發(fā)展,而是善于運用這些技術,想辦法讓其幫助我們更好地備會、更高效率地筆譯,以及更快地學習其他語言。人類發(fā)明出工具不是為了消滅自己,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做想做的事情。那些被科技淘汰的人,并非輸給了科技,而是輸給了那些更會運用科技的人。(文/沈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