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故宮藏畫里的“圍爐煮茶”:竹爐湯沸火初紅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鞭r歷冬月二十九,冬至。冬至,是進入隆冬的標志。在這個愈發(fā)寒冷的節(jié)氣里,約三兩好友圍爐煮茶是最合適不過的,既暖身又為清冷的生活環(huán)境,增添幾分情致和雅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鞭r歷冬月二十九,冬至。

冬至,是進入隆冬的標志。在這個愈發(fā)寒冷的節(jié)氣里,約三兩好友圍爐煮茶是最合適不過的,既暖身又為清冷的生活環(huán)境,增添幾分情致和雅趣。

“圍爐煮茶”古已有之,蘇東坡有“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之句,杜耒詩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在古代書畫中,亦有不少圍爐煮茶的佳作,如宋代劉松年的《攆茶圖》,茶筅、青瓷茶盞、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一樣不落,桌前風爐,爐火正熾,上置提梁鍑燒煮沸水;明唐寅《品茶圖》軸,主人坐于案前讀書,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丁云鵬《玉川煮茶圖》軸是其晚年創(chuàng)作的工筆精細畫作,畫中唐代名士盧仝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火上的茶爐,全神貫注的神情被刻劃得細致入微。

值此寒冬節(jié)令,《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特梳理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的“圍爐煮茶”,以饗讀者。

宋 劉松年 攆茶圖 軸

宋 劉松年 攆茶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劉松年 攆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劉松年 攆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劉松年(活動于1174—1224年),浙江錢塘人,南宋孝宗至理宗年間,供職畫院。 畫中呈現(xiàn)的是宋代點茶法。左畫面繪二侍者備茶,一人跨坐矮幾,手推茶磨攆茶,邊上置棕制茶帚與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另一人則立于桌邊,左持茶盞,右執(zhí)茶瓶正在點茶。茶桌上置茶筅、青瓷茶盞、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桌前風爐,爐火正熾,上置提梁鍑燒煮沸水。

宋徽宗 文會圖 軸

宋徽宗(款) 文會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西元1082-1135年),姓趙名佶,性好書畫,秉賦極高。山水花鳥人物莫不筆墨挺秀,雅韻宜人。

宋徽宗(款) 文會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描繪池邊大樹下,一群文士正據案飲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備茶,其中一人手持長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來盛行的“點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勁生動。竹樹具用雙鉤,筆筆細勁,如鋼針鑴鐵,必盡全力。通幅筆跡繁細,千絲萬縷,而無一懈筆,蓋極精妙之能事矣。此畫庭臺器具描繪得極為華美,有別于五代時文會圖簡單的背景,北宋的文會圖系置于完備的花園場景之中,由此也反映出北宋園林的發(fā)達。此圖右上雖有徽宗題詩,左中有他的畫押,左上另有蔡京題詩,但俱屬可疑,應是畫院中名手之作。

宋 錢選(款) 畫盧仝烹茶圖 軸

宋 錢選(款) 畫盧仝烹茶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錢選(款) 畫盧仝烹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錢選(約1235—1307年),字舜舉,號玉潭,浙江吳興人,為宋末元初的著名畫家。此畫設色明艷,筆畫精細。 畫中茶器,以朱泥宜興茶壺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葉茶泡法。畫中三人,一煽火烹茶,爐上置單柄壺,旁置一雙層朱泥提梁壺;正面白衣文士為唐代詩人盧仝(約795—835年),身旁擺放三足朱泥茶壺、白瓷茶甌、朱漆茶托、書畫冊等,反映出文人相聚,品茗論書的隱逸生活。

宋  劉松年(款) 斗茶圖 軸

宋  劉松年(款) 斗茶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劉松年(款) 斗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劉松年(款) 斗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風極盛。本幅有明代官員、書畫家范允臨(1558~1641年)行書題跋《斗茶歌》。

明 文徵明 品茶圖 軸

明 文徵明 品茶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品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出身文人世家,一生大多優(yōu)游山林,追求自然。作品中多為生活寫照。一生嗜茶,曾自謂:“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彼圆枞朐?、入畫、入書法,畫中所表現(xiàn)的文人品茶,亦頗具代表性。 此圖繪與友人品啜雨前茶的場景。環(huán)境幽雅的草堂中,二人對坐品茗清談,幾上置茶壸、茶碗;堂外一人正過橋行來。茶寮內一僮煽火煮泉,準備茶事,一場小型的文人茶會即將展開。

明 唐寅 品茶圖 軸

明 唐寅 品茶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唐寅 品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有唐寅行書自題: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風候自嘉。吳郡唐寅。

明 唐寅 品茶圖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江蘇吳縣人,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同被譽為明四大家。此圖繪冬日文人讀書品茶景象。寒林中草屋三楹,主人坐于案前讀書,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側屋幾上置茶壺與茶甌等,整體呈現(xiàn)文人悠閑的山居生活?!镀凡鑸D》為乾隆皇帝陳設于河北盤山靜寄山莊“千尺雪”茶舍的壁上之珍,畫上書有乾隆每次駐蹕的題詩及“靜寄山莊”鈐印。

明 丁云鵬 玉川煮茶圖 軸

明 丁云鵬 玉川煮茶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款署“玉川煮茶圖。壬子冬日為遜之先生寫于虎丘僧寮,丁云鵬”,鈐“云鵬”朱文印,“南羽”朱文印。另鈐“三天子都外臣”白文印,“沈樹鏞印”白文印,“韻初審定”朱文印。壬子為萬歷四十年(1612)。

圖中描繪出唐代名士盧仝煮茶的情景,是丁云鵬晚年創(chuàng)作的工筆精細畫作。盧仝(約796—835年),濟源人,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早年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后移居洛陽。詩文俱佳,曾作《月蝕詩》以刺時政,得到韓愈的稱贊。性好飲茶,所作《茶歌》中句多奇警。畫面上的盧仝身著便服,頭戴襆巾,手持羽扇,單腿盤坐于芭蕉前的青石上,背后怪石嶙峋,修竹碧綠,兩名仆人在旁侍候。盧仝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火上的茶爐,全神貫注的神情被刻劃得細致入微。畫面花、竹、芭蕉筆筆刻畫工整,怪石的陰陽、紋理交代清晰,賦色清淡冷雋,蔥翠欲滴,閑和嚴靜的幽雅氣氛直撲人面。人物衣紋則用飄灑不群的高古游絲描,或清圓細勁的鐵線描,以區(qū)別不同質地的衣料,顯示出畫家別具匠心之處。全圖的繪畫技巧變化多樣而風格基調統(tǒng)一,人物神情生動,樹石生機勃勃,筆法如行云流水,超然出眾。

明 王問 煮茶圖 卷

明 王問 煮茶圖 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問 煮茶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問(1497-1576年)字子裕,江蘇無錫人。明代中期文人畫家。此卷畫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純以線條作畫,左面主人于竹罏前,聚精會神地挾炭烹茶,罏上置提梁茶壺;對面文士展卷揮毫,狀至愉悅。席上備有筆、硯、香爐、書卷等。整體呈現(xiàn)文人相聚,論書品茗,彌漫書香、茶香的清雅悠閑生活,這是晚明茶畫上常見的題材之一。

清 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頁

清 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頁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為十六開冊頁之一。畫面描繪胤禛(雍親王)身著漢族文人服飾,手捧書冊專心閱讀,足下是熱氣騰騰的火爐。畫中引人注目的是左側的多寶柜,內置文人雅士喜好的古代彝器、珍本書籍和字畫手卷,于此可見主人公高雅之情趣;畫面右側的茶具、食盒則暗示了胤禛此時安適松閑的狀態(tài)。槅門外迎寒綻放的梅花不顯示了主人不凡的品位,亦反襯出小暖閣內的溫暖舒適。

全圖工整精細,色彩明麗,立意十分別致。此幅正契合了《悅心集》卷二羅大經之《山居述事》的意境:“雪滿中庭,月滿中庭,一爐松火暖騰騰??戳T醫(yī)書,又看丹經?!睆谋痉梢钥闯鲐范G對雅士閑居生活之向往和其清麗典雅的審美情趣。

(本文整理自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