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雪萊作品中的“火焰”與……“幽靈”

《雪萊傳:追求》,[英]理查德霍姆斯著,李凱平、周佩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2022年9月版,1160頁

《雪萊傳:追求》,[英]理查德·霍姆斯著,李凱平、周佩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2022年9月版,1160頁


英國著名文學傳記作家理查德·霍姆斯(Richard Holmes)的《雪萊傳:追求》(原書名Shelley:The Pursuit ,1974,1994;李凱平、周佩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文學紀念碑”051,2022年9 月)是一部篇幅達一千多頁的“厚重之書”,被稱譽為“有史以來寫得最好的雪萊傳記”(斯蒂芬·斯彭德爵士)。翻開書之后在“新版序言”看到的第一句話是:“這是一部年少之作。完稿時我二十九歲,雪萊就在相同的年紀溺亡于拉斯佩齊亞海灣。”這令我有點驚訝。寫人物傳記除了要有學識,也要有閱歷,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這些對于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作者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更何況傳主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其家庭背景、個人經(jīng)歷、社交關(guān)系、思想與情感的發(fā)展變化等無不錯綜復雜、波瀾起伏,能把線索梳理清楚已屬不易,要體察其思想與情感的細微變化更是困難。作者自言在時隔二十年之后再來回顧這部傳記,更清晰地看到的是“自己對研究和寫作的對象的那份偏愛和熱情”,談到了自己對寫作本書的強烈執(zhí)著,“宛如夢幻一般,這不啻試錯和自我教育的過程”?!拔蚁M谶@本書里記錄我生命中與雪萊共度的一段真實的歷史?!保ㄐ掳嫘蜓裕┮粋€年輕人以他全部的偏愛、熱情和執(zhí)著去“追尋”另一個年輕人的精神“追尋”印記,在研究與寫作過程的試錯中同時完成自我教育;作者追隨雪萊的腳步,走遍英國、愛爾蘭、法國和意大利,以與傳主共在的生命體驗融入寫作,為早已逝去的青春生命與心靈作傳,這真是最令人羨慕和值得珍惜的青青寫作。

但更重要的是應該看到霍姆斯這位青年作者在解讀雪萊作品時所具有的政治敏感性,我深感這是閱讀這部雪萊傳記的關(guān)鍵看點。有評論說作者打破了在維多利亞時代樹立的那個 “美麗而無力天使”的雪萊形象,塑造了一個“更暗沉、更世俗、更冷酷、更有才干的人物”。此言不虛,但也有重要遺漏,那就是作者在書中深度挖掘出在雪萊人生追求與作品中的政治性及其歷史語境。在雪萊身后,他的作品出版、形象塑造的歷史實質(zhì)上也可以說是雪萊的“政治脫敏史”,霍姆斯在“新版序言”和“引言”中對此有提及和論述。雪萊短暫的一生給人最鮮明的形象就是反叛、自我流放、為追求理想不惜走向偏激的精神氣質(zhì)和政治傾向,是他所屬的那個貴族階級的叛逆,他的知名度因此總是與聲名狼藉捆綁在一起。當他去世之后,他的親朋和社交圈對他的名聲多是諱莫如深,就是在推崇的時候也極為小心翼翼。最初,他同時代的家人和朋友害怕雪萊生平事業(yè)中諸多事件造成道德和交際上的污點,便阻止傳記材料的出版乃至編寫,“他們做好了遺忘、篡改和隱匿這些傳記材料的充分準備”。雪萊的第二任妻子瑪麗也只寫過一些作品簡介和說明,她只能把丈夫的形象表現(xiàn)在自己小說中的那些高貴而柔弱的人物身上。到了下一代人,在簡·雪萊的手上,雪萊被塑造為一個頗具女性氣質(zhì)的維多利亞時代理想詩人和飽受世人誤解的形象,使雪萊的名聲和社會地位逐漸得到恢復。但是在此過程中,她刻意隱瞞、修改乃至銷毀某些日記、書信和文獻資料;甚至對進入雪萊紀念館的學者,她都要實施非常嚴格的審查和控制。所有這些主要都是為了隱瞞和抹去雪萊在政治上的激進特征和哲學觀點的復雜性。與此相反的是盜版書商,“在雪萊最早的出版商中,最為忠實、作用最大和最具慧眼的是一伙激進的盜版書商,他們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為出版自由而斗爭,隨后又為人民憲章運動而斗爭”(引言,xi)。從家屬后人的心態(tài)、處理方法到盜版書商,政治敏感性是共同關(guān)注的焦點,區(qū)別只是恐懼與興奮。這種名人形象的解構(gòu)與重新建構(gòu)的斗爭我們也并不陌生,在我的現(xiàn)代美術(shù)史研究中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很多年前曾經(jīng)參與一位老藝術(shù)家的日記整理工作,最后的結(jié)果是以一個可笑的理由被終止參與。我相信從出版史研究的角度來看,在幾十年來的正式出版物與民間史料之間還有豐富的礦藏值得挖掘,這也正是前不久我給一部經(jīng)濟學家傳記寫書評的著眼點。

霍姆斯的雪萊研究與寫作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中凸顯其重要意義與史學價值,除了通過研究各種材料中的細節(jié)發(fā)現(xiàn)真相、糾正之前的謬誤之外,他堅定、明確地把雪萊的一生及其作品“還原到當時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并以這些作品產(chǎn)生時的騷動而激蕩的政治時期為背景”(同上,xii)。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他在“新版序言”中表示相信這本傳記中對政治和哲學的關(guān)注以及雪萊精神和思想的力量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價值。他談到九十年代初雪萊在大學受到歡迎的情況,“雪萊社會政治背景中的許多方面得以澄清。新一代的文學批評家捍衛(wèi)了雪萊的智識天賦,他的‘懷疑論理想主義’,以及他詩歌語言中熠熠生輝的微妙隱喻。他的作品吸引了解構(gòu)主義和女性主義批評家,常使他們產(chǎn)出耀眼的成果”(新版序言,iii)。這是雪萊在當代學術(shù)前沿中的復活,但在我看來這可能還不是霍姆斯最關(guān)心的雪萊的意義與價值,因為他還說了這段面向現(xiàn)實和充滿激情的話:“如果說世紀末的當下是更陰暗、更充滿變數(shù)的時代,雪萊獨特的精神和理想主義也許會更引人注目,這不啻一團對抗陰影的熊熊火焰。這使他變?yōu)闅埧釤o情,甚至荒唐可笑之人,可能也會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深切的共鳴。說到底,他是歐洲啟蒙運動的產(chǎn)物,堅信能夠用語言來改造這個世界,篤信火焰是構(gòu)成想象的元素?!保ㄍ?,ii)霍姆斯所說的那種“特別的、深切的共鳴”正好說明了他對寫作雪萊傳記的偏愛、熱情與執(zhí)著,那團“對抗陰影的熊熊火焰”至今仍在慢慢燃燒。

這本“雪萊傳”的書名僅以“追求”(原文pursuit,也有“追尋”之意)作為副題,言簡意深。雪萊所“追求”的首先是自由與理想社會,“從一開始,他就是對政治和哲學思想深感興趣的作家,而不是純粹追求藝術(shù)的詩人”(引言,vii)?!敖K其一生,雪萊的主要成就集中于一系列長篇詩作和詩劇的創(chuàng)作,旨在揭示所處時代和社會的主要政治和精神問題?!保ㄒ?,viii)我認為可以用作者的這段話來簡練地概括雪萊一生的事業(yè)與追求:“人們可以將雪萊稱為最廣泛意義上的作家,集詩人、隨筆作家、劇作家、小冊子作家、翻譯家、評論家和書信作家于一身。他四處游歷,胸懷遠大抱負和更偉大的計劃,對歷史性時刻有著敏銳深刻的見地,并在宏大而劇烈的社會變革進程中——他知道自己身處其中——領(lǐng)悟到作為藝術(shù)家的強烈責任感。”(引言,viii)在這里除了相當全面地概括了雪萊的寫作體裁之外,更重要的是提煉了雪萊一生的幾個核心主題:游歷、抱負與計劃、與歷史性時刻和社會變革進程緊密相連的見識、責任感。在這部資料極為豐富、論述相當細膩的大部頭傳記中,這段話幾乎就是一根導讀的主線。正如斯蒂芬·斯彭德爵士所言,“霍姆斯把重心放在雪萊的政治觀、哲學思想和社會活動上,將雪萊的人生故事拽離迷思之域,使它更具說服力,更有意義。”(封底推薦語)

雪萊生于1792年,這時候的英國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開始進入了空前劇變的十年。所有英國報紙和在小酒館里的人都在議論法國告密者和殺人如麻的雅各賓派。英國成立了內(nèi)政部,史無前例地建立起全國范圍的監(jiān)視網(wǎng)絡,并且在整個九十年代穩(wěn)步擴大了對普通民眾的司法管控和民間間諜系統(tǒng)。在法庭上,煽動誹謗罪和褻瀆神教罪是政治與宗教迫害的兩項孿生罪名。但是即便這樣,“新思想的旋風還是吹開了人們心靈的門窗,永遠改變了他們的生活”(12頁)。新思想的影響離不開作為受眾的個人語境。雪萊對其貴族家庭的反叛、在學校中對霸凌的反抗使他在道德、精神和政治上都形成了堅強的性格和豐富想象力,在詹姆斯·林德博士的鼓勵和推薦下,他很快進入了自由和激進思想的閱讀語境之中。進入牛津大學之后的雪萊發(fā)現(xiàn)“這里是迷信與平庸的大本營……這里是精神的巴士底獄,雪萊單槍匹馬要打開這座牢籠”(54-55頁)。當然后來他會發(fā)現(xiàn)整個社會都是這樣一座牢獄。他因印刷出版小冊子《論無神論的必然》而被牛津大學開除的經(jīng)歷就是他的政治生涯的成年禮,這時他還未滿十九歲。這一開除事件反映出年輕的雪萊缺乏斗爭經(jīng)驗,假如他在校方召開的會議上承認自己和朋友就是作者,并且以探討休謨與洛克的邏輯原則的學術(shù)敘事反駁校方,那就不會被開除,因為當時的牛津大學還不會以某種學術(shù)問題而開除學生。但是雪萊卻聲稱會議是異端審判法庭、是“低俗的暴力”,因而拒絕回答問題,這反而讓校方以違法校規(guī)的理由將他開除,避免了涉及信仰、政治效忠或?qū)W術(shù)探討自由等問題的尷尬。(75頁)雪萊在事后給父親的信中既為自己辯解,同時也指出:“他們沒有通過公開論證推翻我們的推理過程,而是公然開除了我和我的好友。這也立即表明他們所信奉事業(yè)的薄弱性,并表明他們在發(fā)現(xiàn)這一點之后的冥頑不靈……”(77頁)對“他們”的認識, 是他的成年禮的思想收獲之一。

雪萊對于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的深惡痛絕在他抨擊攝政王舉辦窮奢極侈宴會的小冊子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而且更好玩的是他的半認真、半惡作劇的行動:他在幾小時之內(nèi)把一些小冊子扔進前往王府的馬車車窗里。這時期他的思想越來越多地投向了政治,迅速從無神論向社會平等思想發(fā)展,他堅信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向平等方向取得的任何進步都是一種前進?!斑€有什么比現(xiàn)行的貴族制度更壞的嗎?在英國現(xiàn)有的一千萬人口之中只有五十萬人過著舒適的生活,其余的人都要為生活苦苦奔波?!保?06頁) 但是霍姆斯也敏銳地指出:“迄今為止,雪萊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依然十分原始而天真。他對于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方式并沒有直接的認識,沒有嘗過經(jīng)濟上遭到剝奪的滋味,也沒有意識到在最底層教育無知無識之徒和偏執(zhí)頑固之人所產(chǎn)生的問題,而且他與大多數(shù)同時代人一樣,沒有認識到不公的社會主要源于工業(yè)化與城市化,而非懶惰、喜愛娛樂的貴族階級或懶散、肥胖的教士階層所致?!保ㄍ希┻@里的分析和評述不應簡單看作雪萊與勞動階級的隔膜問題,而是指出雪萊對底層群體的真實心態(tài)缺乏認知,他與那位威爾士乞丐相遇的軼事就是很典型的案例:知識分子的“啟蒙”時常注定是失效的。但是雪萊的批判與憤怒仍然是從理性出發(fā)的,也清楚地看到了報復的恐怖性質(zhì)。他在給思想上的知音希欽納小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已經(jīng)被帶入了理性的世界,理性使我越來越痛恨一切形式的現(xiàn)行制度,我一想到君主、金杯、飲宴和封爵,就透不過氣來,我已觀察過悲慘的景象:生產(chǎn)者陷于饑餓?!y(tǒng)治者驕奢淫逸一刻不誤,對于悲慘的人們的痛苦呻吟充耳不聞,這種窮奢極欲的花天酒地無盡無休,直到革命的風暴向他們撲來,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實行了毀滅性的報復?!保?37頁)在雪萊的辭典中,革命不僅是風暴,更是火山爆發(fā)。他以《致北美的共和主義者》(1812年)這首詩向1810年底爆發(fā)的墨西哥共和主義革命致敬,呼喚厄瓜多爾的大火山科托帕希在美洲大陸的最高峰迸發(fā)出自由的聲音,這也是雪萊第一次運用他心儀的火山噴發(fā)意象來象征著社會革命的爆發(fā)。當年我們曾熟讀的一句名言是“一座座火山爆發(fā),一頂頂皇冠落地”,但是卻不知道皇冠落地的真實意思是消滅暴君、獲得自由,更不知道火山爆發(fā)與雪萊的關(guān)系。更令人感慨的是,“在雪萊的一生中,每當他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的時刻,全球革命的想法都會反復浮現(xiàn)在腦海中,他最終將這個想法加入其理論,這一理論論述的是自由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演變”(168頁)。這也是在類似“全球化論述”這樣的學術(shù)場域中容易被遺忘的論題。當《告愛爾蘭人民書》正式出版之后,雪萊當即給希欽納小姐寄去一本樣書,并且在信中說:“讓我們不可分隔地結(jié)合在一起,讓我們帶著獲得的知識和積聚的決心迅猛地突然地出現(xiàn)于暴君前?!保?69頁)在反抗暴政的書信敘事和紅顏知音關(guān)系中,這或許是最酷的想象。

雖然雪萊在《告愛爾蘭人民書》中宣傳的還是采取溫和的政策,即和平的自我教育和冷靜的政治思想,但是他的語言和風格在當時還是會深深地刺痛很多人:“……你們是奴隸,還是人呢?如果是奴隸,那么就蹲到鞭子底下去,吻你們的壓迫者的腳吧;把恥辱當作光榮吧。如果你們是禽獸的話,那么也就只好照禽獸的本性去行動??赡銈兪侨?。一個真正的人是自由的,在環(huán)境許可的范圍之內(nèi)……討論任何問題,是你們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边€有下面這段話:“可怕的是,下層階級必須付出他們的生命和自由,為壓迫他們的人提供手段,然后壓迫者借此再來更兇惡地壓迫他們??膳碌氖?,窮人必須交納捐稅,而不能以此來使他們和他們的家屬免受饑寒——更加可怕的是,他們交納捐稅,就是提供更多條件來造成自己的貧賤和不幸?!保?72頁)還有什么比這更深刻、更犀利的政治批判呢?這些都是依雪萊的思想、天性和極端銳利的風格才能寫出來的句子,霍姆斯對后面這段話的表述也很有思想內(nèi)涵:“他還譴責了政治制度,一律斥為壓迫、腐朽和不具有代表性?!敝劣谡Z言風格,他認為這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的措辭風格,也是潘恩、沃爾夫·托恩、漢密爾頓·羅恩和激進共和主義者的風格。(同上) 葛德文在這種風格中嗅出了激進的味道,他寫信給雪萊勸他只能安全地宣傳改革。雪萊回復說,你的《政治正義論》出版近二十年了,“接下來又做了些什么呢?從此人們停止斗爭了嗎?他們所建議的爐火旁的交流實現(xiàn)了嗎……”(173頁)在接著而來的《人權(quán)宣言》中,雪萊的思想與風格繼續(xù)發(fā)展:“……任何不能表示意見的現(xiàn)象本身意味著,在政府方面是赤裸裸的暴政,在被統(tǒng)治者方面則是無知的奴性?!保?94頁)在這份宣言的結(jié)尾,他向讀者發(fā)出這樣的呼喚:“向你們宣告這些權(quán)利的是這樣一個人,他知道你們的尊嚴……他忘不了你們的墮落,因為他也時刻想起你們的現(xiàn)狀——這種使人痛苦的事實。醒來吧!——站起來吧!——否則就永遠墮落下去。”(196頁)這份《宣言》最終在工人階級的激進分子中得以流傳。甚至在他的詩歌中,這種銳利的政治語言風格同樣放射出光芒。他的長詩《麥布女王》(1813年)的詩意都是緊密圍繞著他的政治思想而展開,并且力圖“迸發(fā)出力量與火焰”(280頁)。于是我們可以讀到對于統(tǒng)治者群體的這樣辛辣和深刻的諷刺:“然后,是一群表情莊重的白發(fā) / 蒼蒼偽君子,他們心中,沒有 / 一線希望、一絲激情、一點愛,/ 單憑諂媚爬上權(quán)重勢大的高位,/ 過著奢侈和欺詐的生活,支持 / 成了他們榮譽源泉的體制……”(281-282頁)霍姆斯說,這部作品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憤怒與控訴?;裟匪惯€很能從雪萊那些長期受到忽視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重要意義,比如創(chuàng)作于1814年、最后未能完成的小說《刺客》,他認為其主題反映出雪萊客居瑞士期間內(nèi)心的許多問題。他還注意到在這里蛇第一次出現(xiàn)在雪萊的著作中,此后蛇的形象便在他的許多政治詩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象征作用。(339頁,作者原注釋)最后,他認為雪萊這部為人們所忽視的作品“顯然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其核心,是自由、愛情與暴力問題”(342頁)。

在1816年以后,雪萊大量閱讀自由派的報刊,包括《檢查者》與科貝特的《政治紀事報》,也越來越多地重新參與到當時在英國正風起云涌的改革運動中。他在寫給拜倫的信中說:“我真誠地希望,在即將到來的局面下,將對英國的體制進行一場最為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這場改革并不推翻政府,否則我們都將成為無政府狀態(tài)的受害者,還讓文盲煽動者做我們的主人。”(479頁)可以說,他在原則上支持革命,但是又擔心過火的革命會重演法國大革命的恐怖專政。但是無論如何,雪萊沒有停止在政治上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沒有從社會改革的運動中抽身而退。1817年2月他編寫了一本最后定名為《關(guān)于在整個王國實行選舉制度改革的建議》的政論小冊子,提出了一個很簡單、具體的問題并征求意見:是否應該建立真正的全民投票表決制度?其實在他內(nèi)心只是希望做到在中產(chǎn)階級范圍內(nèi)有限地擴大擁有選舉權(quán)的群體,并且確立全體成年人都享有政治權(quán)利的原則。1817年11月突然發(fā)生了攝政王的女兒夏洛特公主死于難產(chǎn)的事件,恰好與密謀彭特里奇暴動的三名領(lǐng)導人的審判同時發(fā)生,這三人被公開絞死并殘酷地開腔分尸示眾。雪萊對此極為憤怒,幾天后就寫成《為夏洛特公主去世告人民書》,這是雪萊在英國寫的最后一本政論小冊子。它突出體現(xiàn)了雪萊對于當時公眾事件所作出的迅速、明智的反應,目標是呼喚發(fā)動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和經(jīng)濟改革。雪萊在文章中揭露了政府的陰謀:“如不同意人民關(guān)于自由選舉代表的要求,就須想出某些恫嚇和損害,于是一個最可怕的暴行的陰謀詭計就被策劃出來了。”目的是使大眾相信如果要爭取自由或減輕捐稅負擔的話,就會引起社會動亂,大家都活不下去。(527頁)霍姆斯說,“人們公認這段論述是用英語寫成的最早的‘前馬克思主義’分析之一?!保?28頁)文章最后的高潮是把公眾之死的官方儀式與審判的殘酷結(jié)局聯(lián)系起來:鐘聲響起,自由死了,英格蘭人民志哀吧!接下來,在《伊斯蘭的反叛》(1818年)這首長詩中,雪萊贊頌了真正的道德革命和社會革命,提出革命的核心在于建立新型的自由與獨立的合作伙伴關(guān)系。在1819年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中,雪萊把十九世紀自由派文化中的那個盜火者與解放者形象賦予了更鮮明的政治色彩,更加凸顯了道德革命與政治革命的一觸即發(fā)的局勢。

雪萊最為出色的政治抗議作品是1819年針對在曼徹斯特郊區(qū)的圣彼得廣場發(fā)生的“彼得盧慘案”而寫的長詩《暴政的假面游行》,霍姆斯的評價是:“這是英語詩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政治抗議作品。這也是雪萊一生中構(gòu)思最高明,創(chuàng)作最簡潔、最為雋永的一首詩作?!保?34頁)在詩里,英國的內(nèi)閣大臣分別被稱作“欺詐”“偽善”“毀滅”,在他們之上的國王名叫“暴政”,他們?nèi)即髦倜嬷\殺人民。作者說“雪萊意在表明暴政已成為政府官員的偶像”,“最后暴政駕到,騎著白馬,/……他頭戴帝王的冠冕金碧輝煌,/ 手中握著一桿權(quán)杖閃閃發(fā)光;/ 他的額上可以看到這些字樣:/‘我就是上帝、法律、君王!’”(737頁)霍姆斯說,“但是,雪萊制止了他。制止他的是躺在群馬鐵蹄下的一位姑娘。”雪萊在詩里說:“……她說,她的名字叫作希望,/ 其實,看起來更像是絕望,/ 她面向著蒼天,高聲叫嚷:……”(738頁)最后,這位姑娘向人民發(fā)出了呼喚:“ ……像睡醒的獅子一樣站起來,/ 你們的人數(shù)多得不可征服;/ 快擺脫束縛著你們的鏈鎖,/ 像抖掉沉睡時沾身的霜露:/ 你們是多數(shù),他們是少數(shù)?!?742頁)但是由于出版商的害怕,這部作品在雪萊生前沒有出版?;裟匪拐f出版商的恐懼不是沒有理由的,在1819年英國政府對輿論自由的壓制達到了頂峰;但是他仍然要說在危機考驗下的關(guān)鍵時刻,這位出版商暴露出“他是位自由派而非堅定的激進派人士”的真面目。(746頁)

最后是我們熟悉其末句的詩歌《西風頌》。在我的閱讀記憶中,英國詩人雪萊永遠與中國小說《青春之歌》聯(lián)系在一起。書中描寫北大的中共地下黨負責人盧嘉川以雪萊“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的詩句結(jié)束他的廣場演講,林道靜眼里含著熱淚重復吟誦著這句詩。我大概是七十年代初讀中學的時候讀到這部小說和雪萊這句詩的,很多年以后才發(fā)現(xiàn)冬天的來臨與春天的關(guān)系要復雜得多。敏感的雪萊曾經(jīng)說過,那位叫作希望的姑娘“其實,看起來更像是絕望”。但是他在《西風頌》中仍然呼喚“請把我枯萎的思緒向全宇宙播送”,“通過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風啊,/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759頁)最后這句的原文是:“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這可能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雪萊接受史中最有名的句子。后來,更讓我有現(xiàn)實感的是“我的勛爵,你處罰了一個無辜的人”,那剛好是十二年前,我在臺大圖書館二樓書庫找到多年前讀過的那本《雪萊政治論文選》(楊熙齡譯),然后和幾位朋友在街邊公園里喝著啤酒,等待著、討論著大家關(guān)心的事情,直到夜色降臨。

霍姆斯在“引言”的結(jié)尾說,雪萊的作品所產(chǎn)生于其中的那種騷動而激蕩的政治時期“在我們的時代依然閃耀著光芒。……它就在那里,每一位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的人都能體味到這一點,有時是如此貼近,以至于雪萊的生平似乎不是一段歷史,而是一個神出鬼沒的幽靈”(xii)。在這里我自然會想到在前面引述過的霍姆斯那段話,他說雪萊獨特的精神和理想主義是“一團對抗陰影的熊熊火焰”,加上這里的“一個神出鬼沒的幽靈”,這就完整了。無論如何,那個年輕的幽靈發(fā)出的預言還是會給凜冬中的人們帶來希望:“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