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伏爾泰的恩主

《蓬帕杜夫人》,[英]南希米特福德著,殷紅伶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版,295頁,78.00元


《蓬帕杜夫人》,[英]南希·米特福德著,殷紅伶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版,295頁,78.00元

《蓬帕杜夫人》,[英]南?!っ滋馗5轮蠹t伶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版,295頁,78.00元

“與她的繼任者杜巴里夫人(Madame du Barry)和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不同,她總是很照顧自己的藝術家”——這是傳記作家南希·米特福德在《蓬帕杜夫人》一書中對傳主作出的總體評價。在另外一次訪談中,她更直言不諱地指出,“很遺憾,蓬帕杜夫人引領的文藝風尚落入無能之輩——粗俗的情婦杜巴里夫人和輕浮的王后安托瓦內(nèi)特——之手”。似乎意猶未盡,不久,米特福德在為《不列顛百科全書》撰寫詞條時再次強調(diào):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的成就不僅在于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更重要的是,她憑借自己的獨特身份和地位“保護了大多數(shù)《百科全書》派作者和編輯”——尤其是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

蓬帕杜夫人

蓬帕杜夫人

和伏爾泰一樣,蓬帕杜夫人出身于資產(chǎn)階級家庭——伏爾泰后來吹噓,蓬帕杜夫人成長于他知根知底的巴黎高端金融界——“我曾看著她出生”。而事實上,據(jù)史學家考證,在蓬帕杜夫人成為國王路易十五新一任情婦之前,伏爾泰和她并無直接接觸。與今人的理解不同,國王情婦在當時是一個正式頭銜(jobtitle),享受政府津貼,權勢煊赫。1745年,獲悉蓬帕杜夫人即將步入凡爾賽宮,伏爾泰致信道賀,同時毛遂自薦:“我心里想著您的幸福,也許比您想的還要多,想著您比巴黎的任何人都幸福。我現(xiàn)在不是以一個老花花公子的身份說話,而是以一名好公民的身份問問您:我是否可以在這個五月到埃蒂奧勒城堡來,在您耳邊輕輕對您說一句話。”——蓬帕杜夫人的府邸埃蒂奧勒(étiolles)與星群(étoiles)發(fā)音相近,伏爾泰因此賦詩一首,表達自己對夫人的渴慕之情。

伏爾泰此前屢遭政治迫害,幸虧弗勒里紅衣主教(Cardinal Fleury,1653-1743)對他多方照拂。主教大人兩年前病逝,伏爾泰急于尋求新的庇護人——照他的政治經(jīng)驗,國王情婦無疑是更有力的靠山。路易十五繼位時年僅五歲,在他親政之前,朝政長期由攝政王奧爾良公爵把持。由于財政困難,攝政王下令賣掉王室馬廄里半數(shù)的馬匹,以減輕人民負擔——伏爾泰聞聽后卻說,更明智的辦法是“解散朝廷里半數(shù)的蠢驢”。經(jīng)人告發(fā),伏爾泰被判處流放外省,待悔過自新后獲恩準方能返回巴黎。但他并未收斂,在流放地作諷刺詩(題為《幼主》),再度將攝政王作為批判的靶心。攝政王忍無可忍,只好將他送入巴士底獄。攝政王曾對左右宣稱,他喜歡伏爾泰尖酸刻薄的一面——前提是,“只要他挖苦的不是(攝政王)本人”??上Х鼱柼Υ瞬⒉活I情,依然口無遮攔,毀謗朝政,如在一首名為《我看見》的諷刺詩中,他將矛頭直指全體統(tǒng)治階級:“我看見政府的監(jiān)獄人滿為患,/我看見窮困的士兵餓死街頭,/我看見勞苦大眾被賦稅壓垮,/我看見耶穌會士被奉為神明……/”最終的結果,伏爾泰只能與紅顏知己夏特萊侯爵夫人隱居邊陲小鎮(zhèn)西雷(Cirey),以逃避政府的通緝。

在蓬帕杜夫人府上,伏爾泰受到熱忱款待,而他則以一些雋永小詩來報答女主人的盛情——比如,他以夫人的姓氏蓬帕杜(Pompadour與愛【Amour】協(xié)韻)為題:“真誠而溫柔的蓬帕杜,/我先就這樣來稱呼您,/此名與愛情是那樣相稱,/不久將是法國最美的姓名?!备鶕?jù)傳記作家的說法,在此期間,伏爾泰從不放過任何取悅蓬帕杜夫人的機會,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他恭維奉承的理由——得知蓬帕杜夫人想要閱讀巴黎高等法院埃諾庭長(Président Hénault)的著作《編年簡史》,伏爾泰代作者寄贈一冊,并附詩一首:“這冊受人稱贊的書本,/由繆斯女神放下身份,/在真理的注視下寫成,/又由美惠女神來讀審?!薄@一類文字游戲對伏爾泰來說易如反掌,但蓬帕杜夫人卻是滿心歡喜——因為它們出自伏爾泰之手,對于傳播她的令名大有裨益。

1745年7月,親臨前線的路易十五率軍取得豐特努瓦戰(zhàn)役大捷。蓬帕杜夫人也在第一時間收到伏爾泰為此寫就的詩章:“路易這位迷人的英雄,/是所有巴黎人的偶像,/當他贏得一場輝煌戰(zhàn)斗,/就該向埃蒂奧勒圣女/致送我們的祝賀頌揚。”在蓬帕杜夫人鼓勵之下,伏爾泰在三日內(nèi)完成史詩《豐特努瓦大捷》,獻給“我們可愛的君王”——相比于此前謳歌國王先祖的史詩《亨利亞德》,伏爾泰自信本詩更能打動國王本人。在詩中,他模仿布瓦洛(Boileau)歌頌路易十四的筆法,大量采用神話典故和華麗詞藻,加上詩歌音韻宛轉嘹亮,一時傳布四方。或許出于政治需要,除了頌揚國王,伏爾泰也在詩中提及“諸多未來可能對他有用之人”——尤其是他的好友黎塞留公爵(Duc de Richelieu,1696-1788)。巴黎貴婦名媛聞訊紛紛趕來為自己的情人求情,懇請伏爾泰在詩中“適當位置”提及他們的名字。詩作一版再版,不斷拉長,出到第五版,終于將史詩弄成了一個笑話。

伏爾泰名利雙收,但內(nèi)心卻極為痛苦——他在致里昂市長西德維爾信中說:“請不要叱責一個五十歲了還得當國王小丑的可憐人。我從巴黎跑到凡爾賽,在驛車里寫詩,我必須大聲贊美國王,謹慎地贊美王太子妃,非常高明地贊美王室,我必須讓宮廷滿意……”很顯然,在信中伏爾泰以他慣用的筆法省略了他最想取悅之人——蓬帕杜夫人。

《豐特努瓦大捷》經(jīng)蓬帕杜夫人之手敬呈御覽,伏爾泰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榮耀:他被任命為王室史官,可以隨侍國王,薪俸兩千利弗,并且在凡爾賽宮擁有一間房——這是當年布瓦洛(甚至拉辛)也未能享受的待遇。然而伏爾泰并未知足,他的下一個人生目標是法蘭西學院院士。以伏爾泰的文學聲望和文學成就,榮膺院士可謂順理成章,但問題在于參與選舉的教會人士堅決不答應。

伏爾泰很早就和教會結下了“梁子”。1733年,被迫流亡英倫長達三年的伏爾泰發(fā)表《哲學通信》,不久遭教會查封——因為本書鼓吹宗教寬容。1739年,伏爾泰利用圣女貞德題材,作敘事詩《圣女》,諷刺教會的虛偽狡詐和顢頇無能。后來,他又發(fā)表政治小冊子《圣人與人民之音》,關注時人尤為敏感的教會財產(chǎn)問題。此外,令米爾普瓦(Bishop of Mirepoix)主教(蓬帕杜夫人后來在朝堂之上的勁敵之一)最不能忍受的是伏爾泰的詩作《俗世之人》。該詩的主題是文明生活之于原始生活的優(yōu)越性——這也是伏爾泰與盧梭長期論戰(zhàn)的話題——據(jù)詩人推斷: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一定“無聊到連話都不想說,因為可憐的他們除了吃喝和做愛外,別無他事可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位當代文明人的生活,他的周圍“均是其品味(taste)所好之物”——而那些高喊艱苦奮斗、抵制豪奢享樂之人通常都是些脾氣暴躁的窮光蛋或偽君子。在富庶的雅典和貧瘠的斯巴達之間,伏爾泰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吾與典也”。同時,也正是在這首詩中,伏爾泰大聲疾呼并正告教會當局:對俗世之人來說,“多余之物實為必要之物”。

在蓬帕杜夫人懇求下,國王親自出面干預。1746年春,伏爾泰如愿以償當選為院士,但這一結果也引起了貴族的不滿和文人的嫉妒。詩壇老將克雷比永(Jolyot de Crébillon)業(yè)余充當政府的書報檢查官,曾導致伏爾泰的悲劇《穆罕默德》下架撤演。詩人晚年窮困潦倒,蓬帕杜夫人顧惜當年師生之情,慨然出手相助,不僅贈予他一筆年金,而且邀請他為宮廷寫戲。克雷比永針對伏爾泰的悲劇《塞米拉米斯》,寫出一部戲仿劇——這是當時文人相互嘲諷的一種方式——作為回敬,伏爾泰也以悲劇《喀提林》對詩人同名戲劇大加嘲諷。聽說巴黎的意大利喜劇院要上演克雷比永的劇作,伏爾泰怒不可遏,發(fā)誓“我永遠也不會原諒蓬帕杜夫人支持那個瘋子”——如同當初迫害他的攝政王,伏爾泰以取笑他人為樂,但卻無法容忍自己被別人取笑。幸好此時蓬帕杜夫人果斷出手,叫停該劇,才避免了一場愈演愈烈的鬧劇。

戲劇是伏爾泰和蓬帕杜夫人的共同愛好,也是伏爾泰與盧梭交惡的一個主要原因——后者嘲諷伏爾泰在費爾奈(Ferney)興建的劇場,并著文要求政府下令關閉所有劇院,目的在于“凈化公民道德”。像伏爾泰一樣,盧梭早年也曾受邀進宮排演歌劇——蓬帕杜夫人對他的詞曲極為青睞,曾一次性賞賜五十金路易,并表示愿意為他爭取一筆津貼,但盧梭卻不甘作籠中鳥——因此,“失去了幾乎到手的年金”,不過這一來也“避免了被年金套上枷鎖”。自視清高的盧梭和伏爾泰一樣在本國不受歡迎。在《新愛洛伊斯》一書中,盧梭聲稱“一個燒炭人的妻子也比一個國王的情婦更值得尊敬”,結果被人告發(fā)“惡攻”。或許受此啟發(fā),伏爾泰從《愛彌兒》中單挑出盧梭的一項教育計劃:“如果彼此的愛好、脾氣和性格相互投合,國王應當毫不猶豫,讓他的兒子同劊子手的女兒結婚”,斥之為“江湖醫(yī)生的悖亂之言”——由此盧梭遭巴黎高等法院通緝,踏上漫漫流亡征程(近十年后才獲朝廷恩準重返巴黎)。值得一提的是,伏爾泰的愛憎態(tài)度一向對事不對人,甚至連論敵也不例外。日內(nèi)瓦當局下令燒毀盧梭著作,他感到極為憤慨,挺身而出為盧梭辯護——他認為當局此舉是“理智虛弱”的表現(xiàn),正如他在政論文《共和思想》中所指出的:“我們燒毀了這本書。燒毀它大概和寫出它同樣令人憎惡——倘若這本書是危險的,它需要被駁斥,而燒毀一本有理性的書,意味著我們沒有足夠的才智反駁它?!?/p>

與舊制度下一班思想保守的貴族大臣不同,蓬帕杜夫人對以《百科全書》派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一向抱有同情和好感。她聘請重農(nóng)學派的領袖魁奈(Quesnay)擔任她的私人醫(yī)生——他的幾部論文《農(nóng)場主論》《谷物論》《人口論》和《賦稅論》,起初皆為《百科全書》所撰詞條;她曾建議國王向《百科全書》主編狄德羅頒發(fā)一筆年金,以免哲學家因為貧困而奔赴普魯士宮廷;她本人也曾在凡爾賽宮舉辦小型沙龍,接待包括狄德羅在內(nèi)的一眾啟蒙思想家——正如傳記作家所言,“她將伏爾泰帶進宮廷并予賞賜……她也幫助孟德斯鳩、馬蒙泰爾(Marmontel)、杜克洛(Duclos)、布豐與盧梭等人,并使伏爾泰、杜克洛輕易地加入法蘭西學院”。尤其是在《百科全書》生死存亡之際,她憑借聰明才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可謂功莫大焉。

1752年,曾在《百科全書》撰文的普拉德斯(Jean Martins Prades)發(fā)表一篇論文,指摘《圣經(jīng)》歷史年代前后錯亂(anachronism),并一一舉證說明。巴黎大主教博蒙特(Christophe de Beaumot)借題發(fā)揮,譴責《百科全書》惡意攻擊宗教及教會組織,并通過國務會議下達查封和銷毀的禁令。

在此之前,蓬帕杜夫人不止一次敦促達朗貝爾和狄德羅不要觸及宗教或者王權問題。但是兩位主編拒絕折中妥協(xié),宣稱學者只可能“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寫作——用狄德羅話說:“文學喪失了活力……作家們被禁止討論政府、宗教和道德,那還有什么可寫?其他題材不值一哂?!迸钆炼欧蛉艘欢缺в袃e幸心理:《百科全書》盡管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但卻未必能引起國王的注意。然而隨著閱讀人群(尤其是知識女性)急劇增長,乃有大臣向國王提出警告,如果每一位夫人、小姐的梳妝臺上,都放有這套《百科全書》的話,那將會危及國家安全——即所謂“梳妝臺風波”。如此一來,蓬帕杜夫人頗感為難:她不能和國王正面硬杠,只能智取。

不久,蓬帕杜夫人在小特里亞農(nóng)宮(夫人親自參與設計)舉辦一場晚宴。席間拉·瓦列埃公爵(Duc de La Vallière)突發(fā)奇想——想知道火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蓬帕杜夫人抓住這一機會,立刻搶過話頭:“是的,還有搽臉的香粉,那是用什么做的?如果您沒有禁止《百科全書》,陛下,我們馬上就會知道?!背鲇诤闷?,國王派人到書房取來一冊。當晚,他們一直在查閱火藥、胭脂等相關詞條,并大有所獲——從此以后,之前頒布的禁令名存實亡。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對伏爾泰仰慕已久,聽聞他在宮中受到貴族排擠構陷,怏怏不得志,于是修書數(shù)封(用法語)邀請他前去擔任宮廷顧問。但伏爾泰很快發(fā)現(xiàn),這位“開明君主”不過是拿他裝點門面,事實上他奉行的是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根據(jù)史書記載,這是伏爾泰一生的“至暗時刻”——他在普魯士宮廷越是痛苦,就越發(fā)遷怒于蓬帕杜夫人:她本該對國王施加壓力,不放他出宮,于是這一切就不會發(fā)生??衽?,伏爾泰在書信中對蓬帕杜夫人大發(fā)一通脾氣。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他們幾乎斷絕了音書往還。

在他們共同的友人舒瓦瑟爾公爵(Duc de Choiseul)斡旋之下,伏爾泰和蓬帕杜夫人宣告和解。1760年,伏爾泰將五幕悲劇《唐克雷德》(Tancrède)敬呈給她:“從您的童年起,我就看到了您的卓越才華。您一直對我很好。夫人,我不得不說,我欠您太多了。此外,我冒昧地公開感謝您所作的一切,幫助了大量作家、藝術家和其他有識之士……”與此前的應景式頌詩不同,這是伏爾泰的肺腑之言。隨著年齡增長,他對蓬帕杜夫人的真誠和善良也越發(fā)感到欽佩。

1762年,卡拉斯事件(L'affaire Calas)震驚法國朝野——一位圖盧茲的新教徒布商讓·卡拉斯因莫須有的謀殺罪被判處車碾刑罰。伏爾泰聽聞此事,開始四處奔走呼號,請求法庭推翻判決。關鍵時刻,伏爾泰再次寫信向蓬帕杜夫人求助。后者在回信中表達了她一如既往的惻隱之心:“可憐的卡拉斯的故事使人不寒而栗。……人們應該為他生來就是新教徒而感到惋惜,但這并不是把他當作攔路強盜的理由?!痹谂钆炼欧蛉藙裾f下,國王直接過問此事——最終撤銷了對卡拉斯(及其家人)的判決。從此之后,法國也正式廢除了車碾酷刑。

1764年,蓬帕杜夫人病逝。在致好友西德維爾信中,伏爾泰表達了哀慟之情:“我對蓬帕杜夫人的去世感到非常難過。我感激她,出乎感激而哀悼她。一個幾乎走不了路的老文人還活著,而一位美麗的女人,正處于人生輝煌時期,卻在四十歲時死去,這似乎是荒謬的?!痹谂钆炼欧蛉松砗?,有多幅肖像畫傳世,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為名畫家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所繪:畫中的蓬帕杜夫人坐在椅上,信手翻閱一本樂譜,桌上擺放著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和伏爾泰史詩《亨利亞德》,身后書架上排列著幾卷《百科全書》,還有一座地球儀——“七年戰(zhàn)爭”期間,憑借她在歐洲建立的軍事諜報網(wǎng),蓬帕杜夫人在閨房指揮前線戰(zhàn)事,地球儀或即為此象征——上述物件,幾乎也涵蓋了她輝煌人生的主要成就?!白源艘院蟆?,南希·米特福德在本書結尾處寫道:“凡爾賽宮陷入無邊的沉寂?!?/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