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持彩練當空舞——2022李磊藝術展覽”即將于十月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展覽由13個單元組成,單件作品達500多件,這也是李磊在上海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展覽。展覽由中共閔行區(qū)委宣傳部、上海市閔行區(qū)文化和旅游局與寶龍美術館共同主辦。
“在展覽開幕之前,我將一些思考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展覽時能夠會心一笑。”李磊說。
李磊作品
一
2022年6月3日,是農歷壬寅年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2300年前的這一天,偉大詩人屈原在國破家亡之際投汨羅江而死,他給后世留下了偉大的人格榜樣和《離騷》、《天問》等千古絕唱。我尤好《天問》。374段詩句,172個追問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之問,也是全人類的宇宙之問,這些追問,放之今天依然振聾發(fā)聵
追問的目的是為了尋求答案,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域可能有不同的問題和答案,但是這種求索的精神是我們世世代代奮進的動力。我們不一定能夠獲得最終的答案,但是追求真理的路上應該有我一個。
“誰持彩練當空舞”這個展覽也是“天問”。這個句子來自于毛主席1933年填的詞《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碑敃r毛主席正處在政治生涯的最低谷,但他歷史的視野和生命的豪情依然在詞句中綻放出熠熠光輝。這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的精神。
我這個展覽主題“誰持彩練當空舞”就是秉承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的精神,以視覺藝術為載體,追問和探尋宇宙、人生的點點滴滴。
《菩薩蠻·大柏地》
李磊作品
二
這次展覽延續(xù)了我2014年上海當代藝術館“海上花”、2016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天女散花”和2021年上海靜安雕塑公園“陌上花開”的展覽思路,我要做一個“視覺藝術綜合體”,即把繪畫、雕塑、裝置、音響、觀眾流動等因素集成為一個“有意味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我的作品,是“集成藝術”作品。
在這個空間,觀眾是浸入在作品之中的;在這個空間,觀眾不僅在欣賞作品,他們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在這個空間,作品相互之間形成關聯,欣賞一件作品時,其他的作品的因素也會介入,所以觀眾的感受會更加復雜。
因為上海寶龍美術館的展廳非常大,這為我的作品組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我將繪畫作品分成十組,分別是《誰持彩練當空舞1》、《誰持彩練當空舞2》、《誰持彩練當空舞3》、《千江有水千江月1》、《千江有水千江月2》、《昨夜又見天外天》、《釋放心光》、《陌上花開》、《憶江南》、《不醉不休》。詩瓷作品一組《八百年前我的城》,雕塑一組《被縛的天使》,雕塑加現成品一組《星星和我們的船》??偣彩M作品。
因此,布展時不能將設計圖丟給布展公司了事,我一定要去現場,我要自己安排和調整作品關系,就像我必須自己做繪畫和雕塑一樣,每一點安排都是我的心性投入,都是我的感觸所及,都是我的精神綻放。
整個展覽就是一件作品。
三
盡管我說整個展覽是一件作品,是一個整體,但它還是由一件件、一組組具體的作品集合而成的。就像我們的宇宙是由一團團星系、一顆顆星球、一塊塊陸地、一個個男女集合而成的。
宇宙可以分分分、物質可以分分分、生命可以分分分;
宇宙可以合合合、物質可以合合合、生命可以合合合。
我們具體的生命個體對這種分分合合是難以把握的,因此生命的悲劇就成為必然。但是人類不甘心,總要嘗試著去突破命運的魔咒,藝術就是沖刺的馬前卒。
藝術還可以是人類扮演“上帝”的游戲,各種顏色、材料在一群人(藝術家)手里分分合合,最終集合成一個故事、一段情感、一種理念,我們把它叫做藝術作品。而另一群人(觀眾)也從這些作品中提取他想要的東西。我經常說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和觀眾共同完成的,就像電腦的存儲器,藝術家往里面加東西,觀眾從里面取東西,如果默契就會皆大歡喜,如果齟齬肯定心煩氣躁。
面對藝術作品,對藝術家和觀眾都是考驗,都需要有超凡的感受力,需要學習和訓練,需要觸類旁通的想象力。
“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整個展覽講的就是宇宙的分分合合,我從自己的認知出發(fā)去營造一個個“境界”,也希望觀眾能沉浸其中,去發(fā)現屬于自己的驚喜。
四
我的抽象畫是“意象性”的,這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理念完全不同,他們強調“純粹的形式”,要去掉文學、去掉情感。我正好相反。我強調繪畫里的精神,綜合哲學、文學、音樂、戲劇等因素,我創(chuàng)作的是“有意味的形式”。我在繪畫中尤其強調文學性和音樂性,其感覺接近于詩,所以也有評論認為我的抽象畫是“詩性的抽象”
《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意象是太空和豪情,是數不清的星斗,是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波瀾壯闊的萬千情懷?!墩l持彩練當空舞》畫面中的星斗隨著我的心緒而舞動,每一幅畫面都是一個樂章,當18幅、24幅,或者更多的畫面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雄壯的交響樂。
我畫畫時喜歡聽音樂,我會沉浸在彌漫的音響所構成的氛圍里,那是我情緒的背景。有時候我的創(chuàng)作會處于下意識狀態(tài),所以我需要獨處,我不能受到創(chuàng)作以外事情的干擾,所以我不能讓攝制組來拍攝我畫畫的現場。
畫《誰持彩練當空舞》這組作品的時候,我就在畫室里播放貝多芬的交響曲,你們應該熟悉貝多芬的音樂,我把9首交響曲輪著放,那種精神氣質與我的作品是契合的,我會隨著音樂擺布色彩和節(jié)奏,有些樂段,讓我特別感動,《第五交響曲》里的葬禮進行曲,《第九交響曲》里的合唱《歡樂頌》都會讓我熱淚盈眶。這是基于人類生命的局限而又向往超越所引發(fā)的感動。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很無力,但我又想超越。
五
《昨夜又見天外天》的意象也是太空,它與《誰持彩練當空舞》相比更加理性。我畫了120幅小畫,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星群的切面,將這些畫面排排相聯,構成一個大 大的宇宙。
宇宙是我們在朗朗夜空中看到的銀河,抑或哈雷望遠鏡發(fā)回的129億光年外的圖景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在人類及現有儀器可感知的宇宙之外,還有無數的世界。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這樣描述宇宙本體和規(guī)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逼錉顟B(tài)為“混沌”。
在我的猜想中,宇宙的本體是混沌的。混沌包含著一切可能性,又不是一切具體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來源于混沌內因素組合的邏輯,一個邏輯構成一個世界,在另一個邏輯下,同樣在混沌內的因素構成另一個世界,因此所謂的世界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能不能從一個世界穿越到另一個世界?當然能。當我們回到邏輯的起點,就能實現完全的超越。
然而這些所謂的世界僅僅是邏輯的串聯而已,本身并沒有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只有混沌。
《昨夜又見天外天》是我想象中的無窮無盡的世界,其實它也只是混沌的一剎那的顯現。
六
南宋禪師雷庵正受有四句詩:“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边@是多大的氣派。講的是世界與混沌的關系,也是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亦如長屋的寄語:“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北砻娴默F象可以各種各樣,但其本質只有一個。這里講的也是世界與混沌的關系。
我畫《千江有水千江月》有一種恍惚的氣質,似隨風之舟,若入夢之履。這里隱隱地也在講世界與混沌的關系。
清代畫僧石濤是一位大畫家,也是位了不起的畫論家。他著的《苦瓜和尚畫語錄》開宗明義:“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夫畫者,從于心者也?!彼援嫯嫴皇堑裣x小技,不是玩玩鬧鬧,畫畫是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yè),是綻放心性的事業(yè)。能不能走這樣的路,全在于我們的志向。
七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边@是一個從混沌中打撈世界的程序,我依此感受創(chuàng)作了《玄之又玄》系列作品,也稱為《釋放心光》。
時間、空間、物質、精神等都是人類認識世界、把握自身所運用的工具,其本身沒有實質意義。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思維都可以幫助我們穿越固有的認知邏輯,因此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思維都可以作為藝術的憑籍,可以觸類旁通,可以融會貫通。
對藝術要求高點,是要回到邏輯的起點。但真正的辦法只有一個——“致虛極,守靜篤?!保ā兜赖陆洝返谑拢?,也就是佛家的禪定功夫。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執(zhí)著于氣功修煉,每天打坐,開始心緒雜亂、腿腳麻痛,慢慢地心就靜下來了,我坐在石門二路的家里能夠聽到外灘嘈雜的人聲,以及輪船、汽車的聲音。有一次打坐,尾椎生起一陣輕風,整個人就化掉了,除了有一個意識掛在那里,身體上所有的覺知都沒有了,非常非常地光明。于是我就想:“要是全化了(死掉)怎么辦?”這個念頭一起,光明境界馬上就沒有了。
后來我讀《心經》、《金剛經》、《楞嚴經》、《維摩詰經》、《道德經》、《六祖壇經》等,就知道了,其實沒有什么死不死。天眼通、天耳通也是沉靜到一定階段自然顯現的事,不必執(zhí)著。
那還要不要從事藝術呢?我看還是需要的。因為藝術可以是從繁雜的日常生活向寧靜的生命本源過渡的有效工具。通過藝術把自己板結的心緒打開,讓生命綻放。
所以我的藝術也是“自我解放的藝術”。
八
人類聚集為社會需要治理體系,幾千年來,不同的文明衍生出各自的治理體系。所謂治理體系就是協調天、地、人的關系的原則和方法,“自強、中庸、和諧”是中華文明的智慧和原則。我畫《陌上花開》、《憶江南》、《不醉不休》大體上是循著這個原則。我對自己的作品有三個要求:“氣韻沉雄、溫柔敦厚、艷而不妖?!倍罱K歸結為“仁”。
儒家、道家、墨家都談“仁”:
《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人。”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仁?!?/p>
《墨子·經說下》:“仁,仁愛也?!?/p>
從中國象形文字看“仁”就是兩個相互依靠的人,也就是說“人,有了相互的依靠,才有了一切的可能性。”這就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由此引申,儒家經典《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說:“一切行為的根本在于搞清楚事物的本質,在于有利于民眾,在于達到和諧圓滿的境界?!庇纱嗽龠M一步引申出許多具體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辦法。
我們做藝術創(chuàng)作,不敢說“治國、平天下”,但至少可以是“修身、齊家”的方法之一。
2004年開始,我把繪畫的注意力轉向心靈與大自然的對話。我經常去杭州、常熟等地寫生,通過寫生來體會林木山石、行云流水、田野鄉(xiāng)村之間的氣息與韻律,進而將這些感受轉化為抽象的視覺。在杭州山里,竹海排比而凸顯茂盛,連綿而不乏通透,如排浪般涌來的清新空氣一層一層地沁入心脾,只消呼吸一次,我的身心就完全透明了,這就是《夏山風影》、《竹影青瞳》;在常熟田間,高高的白云落在稻田里,與秧苗一起舞蹈,蒙蒙的氤氳暈化了田埂與房舍,我仿佛也是一縷青煙,繚繞著旭日與夕陽,吟誦起《憶江南》、《望江南》;回到上海,我也無法忘懷滋養(yǎng)我們生命的一滴水、一粒米、一片瓦、一群人,于是就有了《樓高人遠天如水》、《陌上花開》、《憶江南》、《不醉不歸》等作品。
我堅持從三方面汲取藝術的營養(yǎng)。一是從自然生態(tài)和社會生活中汲取;二是從中華民族文化經典和藝術成果中汲?。蝗菑奈矣芯壗佑|到的世界各國不同時代的文化瑰寶中汲取。這是我的學習的方法。
立足本位、汲取營養(yǎng)、融會貫通、運化合成,經過這些工序,自己釀造的美酒一定會更加醇厚甘美。
九
2019年開始,我創(chuàng)作了許多瓷藝作品,我將這類作品冠之以“李磊詩瓷”之名。
我說:“‘李磊詩瓷’的重點不是瓷,而是詩,是用瓷的語言吟誦出的一段段詩句;是凝固在特定形體中的情感與哲思;是烈火燒冶出來的可見的精靈?!蔽以浫ゾ暗骆?zhèn)憑吊瑤里古窯遺址,從隋唐萌芽,宋元興起,明清全盛,在近千年的瓷文明的歷程中,這里一直是一個龐大的手工產業(yè)現場,它的興衰與人民生活及出口貿易息息相關,但在這樣一個龐大而悠遠的現場就是沒有生長出以抒情遣興、明理言志為目的的“文人瓷”,我不知就里,但是我有志于去嘗試一種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藝術表達,我希望我的“詩瓷”能夠成為真正的“文人瓷”。
我將破碎的福祿壽造像放置在龐大的圓盤內,在那些破碎體塊的縫隙中捏塑出一棵棵碩大的花朵,吹上老郎紅的變色釉,送入窯爐,經過一天一夜1300度的燒冶,一個嶄新的“詩瓷”誕生了。你可以看到古樸沉著的紅釉包裹著厚重的圓盤,福祿壽像的片段與怒放的花朵融為一體,仿佛從來就是這個模樣,這是一個圓滿的集合,盡管曾經經歷破碎、重塑和冶煉,但是最終成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叫做《再生》。
我將抽象與具象的圖式在中華詩詞的意境中加以融合,形成一件件耐人品味的“詩瓷”。泥條盤成的花朵與杯體結合在一起就成了《慈悲花開》;泥塊與水杯結合在一起又成了《山水有情》;青蛙坐在果盤的荷葉上就是《十里蛙聲》。浮雕與瓷盤的結合又演繹出《山海經》、《牧神午后》等神話故事。
我將這些林林總總的“詩瓷”堆放在一起,就是人間滄桑、市井百態(tài)。我給它取了個有歷史感的標題:《八百年前我的城》。
十
最初做雕塑是2004年,那時候我在上海油畫雕塑院任職。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組委會希望我設計一個獎杯,我就用黏土塑造了一個翅膀沒有張全的“天使”。之后我在“天使”的母題下又創(chuàng)作了近20件雕塑作品。今天回過頭看,這組作品還是有其獨特的價值。我那時確立了“畫家雕塑”的定位,即形象的塑造并不是我的長處,但意境的營造是我的優(yōu)勢,我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所以我的每一尊雕塑都是一個有意味的精神場,從中可以讀出許多雕塑以外的東西。
這次展出的《被縛的天使》也是充滿了意味的作品?!侗豢`的天使》有三重意象:第一是身上掛滿了酒瓶和消費品的人體模特兒,這代表了對無節(jié)制的物欲的批判;第二是恐龍等遠古生物,滅絕的生命和遠去的理想;第三是方形的框架,這代表了理性的支撐和統一各類事物的結構。
我一直認為時空是可以穿越的。當已經滅絕的恐龍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當作何感想?每一件《被縛的天使》都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我把它比喻為一部長篇小說,觀眾可以從雕塑的各個角度慢慢地看,慢慢地體會,慢慢地遐想。當30座大型雕塑集合成一個矩陣的時候,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社會了,觀眾穿梭期間又會作何感想呢?
十一
如果我們按照現有的時空觀念,制造出了星際飛船,當我們乘著這樣的飛船進入太空,會是什么樣的結果?我想用寶龍美術館5號展廳做一件作品——《星星和我們的船》。
這是2016年我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天女散花》大展中同名作品的變體,我還是用了一萬個塑膠奶嘴代表無數的星星,但是在星際間飄蕩的已經不是嬰兒床墊,而是12座標題為《天使的墓園》大型雕塑。沒有了生命的“天使”們躺在石棺上,成為在宇宙中飄蕩的紀念碑。他們就像幾百年前人類征服海洋過程中葬身海底的烈士,但他們葬身在星際間。
對于人類的進取精神,這種犧牲也許是必要的。都是這種犧牲也提示我們,是不是有穿越宇宙的其他路徑?
人類要勇于犧牲,但更要善于發(fā)現。
李磊2022年6月22日成稿于上海金雨路畫室
李磊簡介
李磊,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專業(yè)教授、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一級美術師,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博物館協會美術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客座教授、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