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國人”暴動,這些“國人”是誰?《清華簡》講了具體的類別?!皣恕卑ㄈ惾?,一類是卿士,二類是諸正,三類是萬民。

“國人暴動”不是平民造反,實質(zhì)是一場貴族維權(quán)革命?!肮埠汀边@個概念,首先是“共和伯”的人名,其次是“共和元年”的年號,第三是西周貴族聯(lián)合共治的政治實踐。它的淵源在于反對一個殘暴的君主,在近現(xiàn)代被賦予了嶄新的內(nèi)涵。那么,“周召共和”到底是怎么回事兒?詳情請收看今天更新的掌上國學院(微信公眾號:sinoacademy)“楊鵬評點史記人物”。

為什么會有“國人暴動”?

大家好,這是掌上國學院(微信id:sinoacademy)“楊鵬評點史記人物”。今天我們分析西周王朝歷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叫“周召共和”。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等滅除商朝,建立西周王朝。205年后,到公元前841年,周王朝的第十位國君——周厲王當政的時候,西周王朝發(fā)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國人暴動;第二件是周王朝實行了“共和行政”;第三件是公元前841年,中國的歷史記錄從此有了確切的紀年。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周召共和畫像磚?!妒酚洝ぶ鼙炯o》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

因為國人暴動,周厲王流亡。周王朝的重臣、貴族、諸侯們共同執(zhí)政,史稱“周召共和”?!肮埠汀痹诮F(xiàn)代中國不斷地升華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概念。而“共和”這個概念,就來源于“周召共和”這一段歷史。

公元前841年,周王朝為什么會爆發(fā)“國人暴動”?目前看,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是周厲王實施專利壟斷;第二是禁止“誹謗”;第三是軍事上的失利。

厲王專利,剝奪貴族平民權(quán)利

我們先看一下什么是專利壟斷?今天說的“專利”是指排他性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但周厲王時期的“專利”,有它特定的含義。指的是周厲王下令,將原有的山林、草場、湖泊等共有土地的資源,劃歸周王室獨家所有。如果非王室成員要去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就得繳納相關稅賦。

大家知道周王朝實行的是封建制。各級貴族各有封地,同時還有一些公共的山林 、草場、湖泊。這是王室與各貴族按照權(quán)力等級共有、共治、共享的。類似于集體經(jīng)濟,集體共有。

周厲王接受榮夷公的建議,決定改變傳統(tǒng)的做法,把山林、草場、湖泊等公共資源實行王有化。相當于王權(quán)壟斷了公共資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國有化。這不僅剝奪了普通平民的權(quán)利,也傷害了貴族的利益。平民要上山林砍柴,要到草場上放牧,要到湖泊里面去撈魚、抓蝦。貴族本可以組織平民去開荒、耕種。在某種程度上,周厲王是在經(jīng)濟上搞中央集權(quán)制,推行國有化,由王來壟斷所有的自然資源。

有一位叫芮良夫的大夫,勸周厲王說:“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作為王,他就要去引導利益,把利益上下分配,讓大家共利?!敖裢鯇W專利,其可乎?”今天你去學著專利、壟斷利益,這樣行嗎?“匹夫?qū)@?,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如果普通人獨占某種利益,大家會說他是強盜。作為一個王去壟斷公共資源、獨占利益,那么能夠歸順你的人就少了。

厲王弭謗,國人道路以目

多數(shù)人的既有權(quán)利遭到剝奪,這些人就會有批評意見。有了批評意見就會表達出來。批評意見一多,厲王就很不高興。

《史記·周本紀》是這么記載的:“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眳柾鹾苌鷼?,找到一個來自衛(wèi)國的巫師,讓巫師去監(jiān)督那些提批評意見的人?!爸r”就是批評的意見。衛(wèi)巫只要一告訴他誰在批評他,厲王就殺掉這個批評者?!捌渲r鮮矣,諸侯不朝?!薄磅r”就是“少”的意思。這樣,批評意見很少了,但是諸侯也都不來朝拜了?!叭哪辏跻鎳馈?,周厲王第三十四年,厲王對“謗者”變得越來越嚴酷。“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人見面都不敢說話,在路上見面也只能互相使個眼色。

召公勸周厲王說,周王朝的傳統(tǒng),是廣開言路,聽取各種意見,政策才不會出錯。如果堵塞言路,國家將難以維持。原話是這樣說的:“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為防備人民批評而堵塞言路,比防水堵塞河流造成的堰塞危害還大?!八斩鴿ⅲ瑐吮囟?,民亦如之?!比绻呷乃畨伪罎⒘耍瑫芏嗳?。老百姓的言論被禁止帶來的反叛像潰壩一樣。“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彼裕嗡娜艘_挖河道疏導堰塞的湖水,治理民眾就要廣開言路讓人們有言論自由。

召公很智慧,他還說:“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比嗣裼凶欤拖裢恋赜猩酱?。財富和可使用的東西,都是從山川里產(chǎn)出來。他認為民眾的話語權(quán)和言論自由,與財富的創(chuàng)造密切相關。召公的這個思想比較獨特。你要想使國家經(jīng)濟繁榮、老百姓創(chuàng)造財富,就得給老百姓說話的自由。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呂氏春秋》:“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薄坝G之鼓”演化為喊冤鼓,“誹謗之木”演化為華表

批評意見,周朝的術語就是“誹謗”。召公說得不錯。其實這不僅是周王朝的傳統(tǒng),《呂氏春秋》上說:“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說堯設有“欲諫之鼓”,宮廷前立鼓,誰想提出批評,就可以擂鼓。舜設了“誹謗之木”,誰有批評意見,可以寫在上面。“欲諫之鼓”,后來演化為官府前的喊冤鼓。誹謗之木,后來演化為立在宮殿前的華表。華表立在那兒,就是告訴天下人,朝廷能聽取批評的意見。華表就是讓民意得以表達的意思。

“國人”是誰?

但周厲王很軸,這些道理他聽不進去。結(jié)果就發(fā)生了“國人暴動”?!妒酚洝ぶ鼙炯o》是這么寫的,“王不聽”,厲王什么意見都不聽?!坝谑菄页鲅浴?,于是舉國沒人再敢講話?!叭辍?,就這么持續(xù)了三年?!澳讼嗯c畔”,“相與”就是“相互聯(lián)系”,于是相互聯(lián)絡,然后就背叛了?!耙u厲王,厲王出奔于彘”,國人襲擊厲王,厲王出逃到“彘”?!板椤奔船F(xiàn)在的山西霍州。也就是說,厲王從現(xiàn)在的西安跑到了山西太原西南部的霍州,流亡山西。

“國人”暴動,這些“國人”是誰?《清華簡》講了具體的類別?!皣恕卑ㄈ惾?,一類是卿士,二類是諸正,三類是萬民?!扒涫俊本褪菆?zhí)政的重臣,重要的執(zhí)政大臣;“諸正”指百官,同時也指各諸侯;“萬民”是指庶民,住在都城里面的各種平民,更多是工商服務人員。很顯然,“國人暴動”是一場貴族革命,是貴族官吏和平民的共同謀反。 這是貴族領導平民與擴張的王權(quán)展開的一次斗爭。

封建制度最大的特點,是有貴族。貴族里分為不同的等級,貴族是非常強大的。封建制度就是王和貴族分權(quán)、共治的社會。貴族對王有巨大的約束力。周厲王實行專利政策,這破壞了貴族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權(quán)利。周厲王又實行止謗的政策,禁止言論、禁止批評,這也破壞了傳統(tǒng)上貴族所擁有的參政、議政的權(quán)利。這是“國人暴動”最根本的原因。貴族和平民的權(quán)利受到侵犯,他們起而攻打君王。

厲王好戰(zhàn),四面為敵

為什么周厲王不顧貴族的反對、不顧平民的憤怒,一定要實行“專利”,而且禁止一切批評言論呢?我覺得除了他的個性“軸”之外,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周王朝持續(xù)不斷地處在戰(zhàn)爭危機中。

自周昭王、周穆王以來,周王朝就改變了前期的和平外交政策,實行對外擴張,保持著對周邊部族的軍事高壓政策。

周厲王是好戰(zhàn)的君王,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約有十件西周青銅器,其銘文都涉及周厲王的征討行動。周厲王攻打的敵人,有淮夷,淮河流域東方的敵人。有南夷,南方的敵人。還有宿夷、嚴狁,即來自西北邊,西邊的西戎。也就是說,周厲王針對東方、南方、西北和西方,都啟動了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長期的戰(zhàn)爭使周王室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周厲王于是想方設法要擴大財源、擴大兵源。我覺得這是他實施專利壟斷政策和內(nèi)部高壓政策的可能的原因。

周厲王在位三十幾年,持續(xù)不斷地在從事戰(zhàn)爭,整個國家被拖得疲于奔命。為了戰(zhàn)爭要擴充財源,就想搞專利壟斷;為了戰(zhàn)爭,就要消除內(nèi)部的分歧,殘酷打擊懷有不同想法的人。但是嚴重的問題是,戰(zhàn)爭進行得并不順利?!吨駮o年》上記載說:“淮夷侵洛?!?“洛”就是洛邑,現(xiàn)在的洛陽,是周王朝在東方的都城。洛陽告急。又據(jù)多友鼎的銘文記載,西戎已經(jīng)進入犬丘,跟周軍在這兒有一場大戰(zhàn)。犬丘離鎬京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匆囊呀?jīng)在攻打洛陽,西戎又在攻打鎬京。顯然,周厲王軍事行動不利。無論是東邊還是西邊,軍事上都處于危險的狀態(tài)。

周厲王時期西周王朝很不安寧,國人不滿。但是國家在從事對外戰(zhàn)爭,君王可以利用對外戰(zhàn)爭形成的巨大權(quán)力,對國內(nèi)進行高壓。國人未必有反叛的機會??梢韵胍姡軈柾鯊妱萃菩袑@麎艛嗾?,并且殺戮誹謗者,理由一定是國家利益。國家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大家必須貢獻財富,必須同仇敵愾,不能夠鬧分裂。但是戰(zhàn)場失利了?;匆谋平藮|都洛邑,更嚴重的是嚴狁、西戎逼近了鎬京。這使周厲王的內(nèi)部高壓政策失去了合理性。內(nèi)部叛亂有了機會。國人就造反,襲擊周厲王。周厲王就流亡了。

王位虛置下的貴族共和

周厲王流亡了,國家怎么辦呢?《史記·周本紀》上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

“共和”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的人們?nèi)菀桌斫鉃椋汗餐?lián)合、共同協(xié)調(diào)來治理國家。但“共和”最早的原義不是這樣的。有不少史料,包括《呂氏春秋》、《竹書紀年》以及后來發(fā)現(xiàn)的《清華簡》,還有一些很重要青銅制品上面的銘文,都說明當時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叫“共伯和”。所謂“共伯和”就是“共”這個國家的一個伯爵,他的名字叫“和”。他是一個小國的國君,“國人暴動”周厲王逃跑以后,這些暴動者,把共伯和請來攝政,這樣形成了一個臨時中央政府?!肮膊汀弊鳛閿z政,周定公、召穆公做宰相,他們是貴族的代表,共同協(xié)商治理這個國家。

所以,“共和”的意思,首先是“共伯和”的名字;其次是以“共和”作為年號。事實上。共伯和只是一個小諸侯,但是他德高望重。把他請來做攝政,是為了安撫其他諸侯。實際是由周定公、召穆公在具體管理。歷史的偶然性是“共和”這兩個字,它本來是人名,是年號,同時詞語本身有“共同和諧”的意思,所以人們?nèi)菀桌斫鉃椤肮埠汀本褪琴F族們聯(lián)合起來,共同管理和協(xié)調(diào)整個國家的事務。

“周召共和”持續(xù)了14年。這14年是沒有王的。周厲王被流放在山西,按照禮法不能把他的兒子定為王。直到公元前828年周厲王去世,周公、召公他們才共同輔助周厲王的兒子太子靜為王,是為周宣王。

從公元前841年共和行政開始,中國歷史開始有了比較準確的紀年。也是從共和元年開始,中國人嘗試了一種管理方法:就是在沒有王的時候,貴族共和,貴族共同來治理這個國家。

“共和”概念被賦予新內(nèi)涵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嚴復論共和。嚴復用周召共和的“共和”概念,來翻譯西方的“Republic”這個

近現(xiàn)代以來,“共和”這個概念逐漸被重視,而且被賦予了新的政治內(nèi)涵。如嚴復就把政治制度分成三種:君主制、共和制和民主制。嚴復所說的共和制,就是“或數(shù)賢監(jiān)國”,好多賢人一起來監(jiān)理這個國家?!叭绻胖埠汀?,他講的“共和”就是指“周召共和”。嚴復用周召共和的“共和”概念,來翻譯西方的“Republic”這個詞。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陳獨秀論共和。1904年,陳獨秀在《安徽俗話報》發(fā)表《十四年共和》,將“周召共和”界定為“貴族共和“

1904年,陳獨秀在《安徽俗話報》上發(fā)表《十四年共和》一文,將“周召共和”界定為“貴族共和”:“國民新創(chuàng)共和制度,不立國王,公舉周公(周公旦的后人)、召公(召公奭的后人)二人,為全國國民的代表,協(xié)辦內(nèi)外一切國政,號約共和。政體性質(zhì),仿佛和西洋人所說的貴族共和政體相同”。他把“周召共和”說成是貴族共和政體。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孫中山論共和。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tǒng)就職宣言》中說:“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span>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就職臨時大總統(tǒng)的發(fā)言中說:“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彼褂玫摹肮埠汀备拍睿呀?jīng)是自由、平等、博愛,五權(quán)分立的意思了。

“共和”這個概念,本身它是人名、是年號,是西周時候貴族聯(lián)合共治的政治實踐。它的淵源在于反對一個殘暴的君主,實行貴族共治。它確實有一些聯(lián)合執(zhí)政的內(nèi)涵。這個傳統(tǒng)的概念,在近現(xiàn)代被賦予了新的價值,有了新的生命。

周召共和VS英國大憲章運動

如果我們把“周召共和”和兩千多年后發(fā)生在英國的大憲章運動放在一起分析,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事件,有一些情況是共通的。

 

關于國人暴動和周召共和,你所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1215年,英國貴族與英王約翰簽署大憲章。這份文件第一次確立了“王權(quán)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則

故事都發(fā)生在君王和貴族之間,都處在封建制度的背景中。導因都是君王發(fā)動戰(zhàn)爭,要收取重稅,遭遇貴族的反叛。戰(zhàn)爭中君王又輸了。但是二者的處理方式很不一樣:中國周朝的貴族實施“周召共和”,它的考慮是策略性的。周公、召公、共伯和聯(lián)合執(zhí)政,把國家穩(wěn)定下來。之后,又重新恢復君主制。它并沒有確立某一種制度,確立某一種貴族和君王的法定分權(quán);英國的貴族們則逼迫英王簽了一個大憲章,形成了一個社會契約,約束王權(quán),保障貴族的權(quán)利,確定了“王權(quán)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則。一個“王權(quán)有限,法律至上”的社會,是一個更自由一些的社會。

如果當時的周召共和形成了以約束王權(quán)、保護貴族權(quán)利為中心的某種形式的文件,認為君王不能夠胡作非為,貴族應當對君王有一定的權(quán)力約束,從而形成一種規(guī)范的制度。不僅中國的歷史要重寫,世界的歷史也要重寫。

周召共和的啟示

周厲王和“周召共和”的故事有什么可吸取的經(jīng)驗教訓?

第一是長期對外戰(zhàn)爭必然會造成內(nèi)部剝奪。因為要兵源、要財源,最后就必然走向內(nèi)部剝奪。為了穩(wěn)定,就容易內(nèi)部高壓,激化內(nèi)部矛盾;第二是由君王來“專利壟斷”公共資源,這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如果君王再去剝奪言論自由,不允許別人批評自己,就會強化君王與社會民眾的矛盾。社會矛盾積怨,一旦發(fā)生外部危機,內(nèi)部矛盾就容易爆發(fā)。另外,“周召共和”的故事還讓人想到,制度創(chuàng)新需要想象力。共伯和、周公、召公等人策略性實行的共和行政,有沒有可能轉(zhuǎn)化為一種貴族共和制度呢?顯然他們沒有制度創(chuàng)新的想象力。

到了近現(xiàn)代,周召共和中出現(xiàn)的“共和”概念,被注入了不少新制度的內(nèi)涵。對嚴復、孫中山、陳獨秀這些人來說,“共和”不是一個管理策略,而是一個理想的制度安排。一百多年來,建立一個真正的共和制度,成了中國人的政治追求。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