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目前所有小說里,余華最喜歡《兄弟》。7月22日,余華與俞敏洪這兩位“60后”在一場對談中,與讀者分享了《兄弟》的故事,這場“雙魚直播”當晚觀看總?cè)藬?shù)超過2000萬人。
《兄弟》是余華寫于16年前的作品,講述了兩個時代下一對性格迥異的兄弟的故事,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天翻地覆。 余華曾說:“偉大的作家都是這樣,哪里有障礙,自己的敘述就往哪里去,而且總是熱衷于尋找最大的障礙,然后用最有力的方式去克服它們,敘述的力量就是這樣爆發(fā)出來的。當時我就想,什么時候我也能這樣有力地去敘述故事?我覺得《兄弟》的寫作讓我看到了這樣的希望?!?/p>
今年7月,新經(jīng)典推出了新版《兄弟》,將原來的上下兩冊合為一本。收到這版《兄弟》后,余華花了五個凌晨重讀了一遍,每天從凌晨一點讀到早晨五六點,不斷地笑,不斷地哭,在哭哭笑笑中把它讀完了??吹胶芏嗟胤?,余華自己都忍不住得意:“這段寫得真好!
7月22日,余華與俞敏洪來到抖音直播,與讀者分享《兄弟》的故事。
一個小說人物背后的一群人
兄弟兩人,哥哥叫宋鋼,弟弟叫李光頭。他們異父異母,卻比親兄弟還親;他們一起成長,卻一個踏實、克己、循規(guī)蹈矩,一個張揚、縱欲、膽大包天,最終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
余華曾說:“李光頭是一個混世魔王,我喜歡這個人物,喜歡他的豐富和復雜。這個人物和我們的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可以說就是我們時代的產(chǎn)物。宋鋼是‘良心的悲劇’。他一直是別人的影子,先是李光頭的影子,再是林紅的影子,最后他終于獨立了,可是走向了死亡。”
這一次重讀,宋鋼讓余華直呼“好辛酸啊”,“時代發(fā)生劇變之后,大部分人不知所措,不知道前面的路在哪兒,該往哪兒走,宋鋼代表了這樣一個群體?!?/p>
“而李光頭這個人物更有時代感?!庇嗳A稱,李光頭代表了中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種勃勃生機,雖然他有很多毛病,但他不是一個壞人。“這代企業(yè)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多了,但是他們走出了第一步,這個第一步我們不能否認——它很重要。”
從李光頭身上,俞敏洪想到當年腦子最靈活、膽子最大的人成為了第一批改革開放的個體戶?!熬拖裨谝黄脑?,不需要撒下任何樹種,草很快長成灌木叢,然后生出樹木,后來變成壯觀的原始森林,民營經(jīng)濟就是這樣的。李光頭這種大膽的、不要臉的,什么都敢往前沖的人物形象,恰恰是中國第一批民營企業(yè)的代表。這些代表后來的發(fā)展大部分都不長久,因為他們太不守規(guī)矩,但他們恰恰是第一批長出來的。”
俞敏洪也很好奇,《兄弟》有人物原型嗎?
“原型肯定不是一個人,可能是一千個人甚至更多?!庇嗳A回應(yīng)道,“每一個小說人物代表的不是自己一個,而是一群人,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會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
用兩個人的命運書寫時代的變遷
《兄弟》涉及到兩個時代。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命運慘烈,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欲、眾生萬象。一個西方人要活四百年才能經(jīng)歷的兩個有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要四十年。
“我和老俞都是這兩個時代的人,我們是兩個時代的參與者?!庇嗳A說,“這樣的經(jīng)歷彌足珍貴,因為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中反差之大令人難以置信?!?/p>
余華從1995年開始經(jīng)常出國,每每和外國同行或記者聊到兒時生活與當下生活,別人總會十分驚訝:難道那些都是你的經(jīng)歷嗎?余華因此想到了一對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兄弟,他想敞開了去寫這對兄弟在時代劇變中的故事。
在俞敏洪看來,《兄弟》實際上是用兩個人的命運書寫整個時代的變遷。在上一個時代里,兩人緊密相依,超越了血緣關(guān)系,但隨著下一個時代的到來,性格迥異的兩人漸漸“分道揚鑣”。如果一直生活在舊時代或者直接出生在新時代,他們的故事就完全不同了。
也因此,相比《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余華的其他作品,俞敏洪認為《兄弟》帶來了更深刻的思考:“面對命運,人不能百分百把控但又能局部把控的時候,在苦難中共同成長的兩個人關(guān)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互罵‘王八蛋’。”
“老俞有一點說得特別好,是人物把時代帶出來了。”余華說,“我的小說里為什么有時代,是因為我的小說人物經(jīng)歷了這個時代,所以我一定要寫這個時代。作為一個作家,不是為了時代去寫人物和故事,而是為了人物和故事去寫時代?!?/p>
也有人好奇,如果兄弟倆活在當下,命運會有什么變化嗎?余華的回答是:“李光頭肯定就消失了,他過了新世紀就要被淘汰了。九十年代講規(guī)矩是死路一條,但現(xiàn)在社會規(guī)矩已經(jīng)建立起來了。至于宋鋼,如果他現(xiàn)在是四十幾歲的人,他會過得不好也不差。如果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六十多歲,命運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因為前面的機會他已經(jīng)失去了?!?/p>
余華
獨立于小說作品之外的永恒生命力
最早出版《兄弟》時,余華對它抱有很大的期待,結(jié)果國內(nèi)批評界的反饋和他的預(yù)想很不一樣。
“當時我的真實想法現(xiàn)在可以說了。我想,這幫人真笨!”余華玩笑說,“但現(xiàn)在我意識到原因了?!缎值堋肥?005年和2006年分成上下部出版的,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很開放了,但我們的審美觀念依然非常保守。有些人認為《兄弟》很多地方的描寫已經(jīng)不是粗俗,而是放肆了。”
但另一邊,《兄弟》在歐美圖書市場收獲了很多好評,《紐約時報》《科克斯評論》《世界報》《義務(wù)報》《法蘭克福評論報》 等刊物將《兄弟》與左拉、路易-費迪南·塞利納和拉伯雷的杰作比肩,美國書評家莫琳·科里根直言余華筆下的“反英雄”人物李光頭已和大衛(wèi)·科波菲爾、尤賴亞·希普、艾瑟·薩莫森等狄更斯筆下的文學人物一樣,擁有了獨立于小說作品之外的永恒生命力。
在文學圈之外,《兄弟》也得到了其他領(lǐng)域?qū)W者的關(guān)注。《21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經(jīng)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新書里寫到了《兄弟》,法國經(jīng)濟學家、巴黎經(jīng)濟學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丹尼爾·科恩也說《兄弟》是“一本讓你對小說重拾信賴的書”:“我的意思是說,小說在某種意義上是哲學的傳承,因為它能夠讓你理解人類的靈魂,它也是社會學和歷史學的傳承,因為它還能引導你理解社會的機制,以及人類的激情是如何被社會捕獲、被社會利用、從而被社會塑造的。”
“其實《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出版時也被批評,當時的批評不是這兩部小說寫得不好,而是一個先鋒派作家怎么突然寫這樣的小說。”余華說,“我當時還說過一句:沒有一個作家會為一個流派寫作,作家只會為自己的內(nèi)心需要寫作。”
而今余華依然在寫,自去年《文城》出版后,他慢慢把寫作時間調(diào)到了下午,晚上看書、看電影。對于他的下一部作品,有讀者留言會不會又是“把快樂留給自己,把悲傷留給讀者”,余華回應(yīng)其實生活中的歡樂遠遠多于傷心,但歡樂容易被人忘掉,傷心會被記得更久,好比我們走在大街上,總?cè)菀讓φf笑的旁人熟視無睹,但會為邊走邊哭的人駐足?!拔覀円M量記住歡樂的東西,忘記悲傷的東西?!?/p>
新經(jīng)典新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