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友人宋希於轉來中央民族大學(簡稱民大,即原中央民族學院,簡稱民院)官方微博在2020年1月3日發(fā)布的一條消息,其中說到佛學家韓鏡清(1912-2003)的家人向民大圖書館捐贈圖書之事。通過進一步檢索,我發(fā)現民大新聞網于2020年1月2日也報道過這件事(網址:https://news.muc.edu.cn/info/1013/17422.htm),文字還要更加詳細些:
校圖書館接受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副研究員韓鏡清先生家人捐贈圖書
新聞網訊 12月16日,我校圖書館接受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副研究員韓鏡清先生家人捐贈圖書1116種4312冊。
韓鏡清先生1912年10月出生于山西沁縣,193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49年起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研究藏語,1952創(chuàng)建中央民族學院時調到少數民族語文系藏語教研組,1950至1953年和1956至1957年先后參加中國科學院西藏科學工作隊語言組和民族語言調查工作隊兩次入藏進行語言調查和編寫藏語講義,1965年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組建的世界宗教研究所,1977年元月病退。
此次獲贈的圖書不僅數量多,收藏和研究價值也頗高,如藏文《大藏經》216函、《大乘密嚴經》、《攝大乘論》、以及韓鏡清夫人的手抄藏經書等珍貴圖書文獻,豐富和補充了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為相關領域學者進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獻支撐。
我校圖書館常年接受本校師生、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的圖書,熱誠地希望有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將自己的著作或藏書捐贈給圖書館,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共享這些寶貴的知識資源。
報道所附照片中的韓氏家人代表是韓鏡清的女兒韓念群(韓鏡清有二女,長女名念慈,念群為次女)。關于這次捐書活動舉行的時間,報道中只記了月日(12月16日),沒寫年代。從消息發(fā)布于2020年年初來看,書應該是在2019年12月16日捐的。從韓念群老師后來發(fā)給我的草目來看,這上千種四千余冊圖書可以說是完整地體現了韓鏡清先生在佛學和梵藏語方面的專業(yè)特色。前人對韓鏡清的關注多集中于他在佛學研究(尤其是法相唯識之學)和藏語佛典翻譯(《慈氏學九種譯著》《韓鏡清翻譯手稿》[已出十三輯共十五冊]等)方面的貢獻,很少有人談到他的藏書。其實在得知這次捐書活動的消息之前,已經有兩批韓鏡清的藏書引起了我和周圍朋友的注意。
第一批藏書與韓鏡清最后任職的單位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簡稱學部,于1977年5月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簡稱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簡稱宗教所)有關。宗教所原來有自己的圖書館,中外文藏書十分豐富,不過現在大部分已經并入社科院圖書館(簡稱院館)。在宗教所藏書并入院館的初期,老友周運和我曾經花半天時間在地下書庫對其外文部分做過初步檢視。當時,有七冊帶有某一名“慧清”者所做題記的英文哲學書,以及一冊簽贈“慧清”的英文哲學書,特別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慧清”就是韓鏡清在青年時代學佛后所起的居士法名,題記的字體也與后來見到的韓鏡清手跡完全一致,這八冊書正是他的舊藏。在這些書中,不僅有鮑??˙ernard Bosanquet, 1848-1923)和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這樣的哲學名家,也有希本(John Grier Hibben, 1861-1933)和伊頓(Ralph Monroe Eaton, 1892-1932)這樣雖然活躍于當時卻已不復為今人所知的哲學教師。周運和我當時復印了這些書的版權頁以及它們上面的題記,只可惜因時間緊迫做得匆忙,導致大部分復印件的復印效果不佳,只能說是為以后的復核工作留下了一份指南而已。最近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又請院館的劉怡飛女士將這些書一一找出(只有伊頓的書暫時未能找到),重新翻檢并拍照?,F在就依出版時間的先后,將這八冊書開列于下,同時在括號中注上書名的漢譯,標出索書號和條形碼,并附上題記的內容:
1)John Grier Hibben,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hilosophy(哲學諸問題:哲學研究導論), New York, Chicago & Boston: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98.(索書號B712.4/H6243,條形碼40198733;此書原為張東蓀舊藏,鈐有張氏藏書印,書名頁題“卅二年五月七日購于市場 慧清”)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書名頁題字
張東蓀藏書印
2)John Grier Hibben, Logic, Deductive and Inductive(演繹邏輯與歸納邏輯),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5.(B812/H624,40198780;書名頁題“慧清 卅二年十二月廿日”)
Logic, Deductive and Inductive書名頁題字
3) Bernard Bosanquet, Three Lectures on Aesthetic(美學三講),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1915.(B830/B741,40198814;扉頁題“慧清 卅一年六月五日”)
Three Lectures on Aesthetic書名頁題字
4)Bernard Bosanquet, The Essentials of Logic Being Ten Lectures on Judgment and Inference(邏輯基礎:判斷與推理十講),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1917.(B810/B741,40198776;扉頁題“慧清 卅年八月廿二日”)
The Essentials of Logic Being Ten Lectures on Judgment and Inference書名頁題字
5)Bernard Bosanquet, The Meeting of Extreme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當代哲學會中論),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1921.(B561.5/B741,40198668;扉頁題“慧清 卅一年六月五日”,時間與《美學三講》的題記相同)
The Meeting of Extreme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扉頁題字
6)Ralph Monroe Eaton, General Logic: An Introductory Survey(普通邏輯導覽), New York, Chicago etc.: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31.(B812/E142,40198779;扉頁題“慧清”,書名頁除“慧清”外,其余購書年月等字在復印件上難以辨識)
7)Irwin Edman(ed.), The Works of Plato Abridged(柏拉圖作品節(jié)選集),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28.(B502.232/P718,40198476;扉頁題“慧清”)
The Works of Plato Abridged扉頁題字
8)Bertrand Russell, 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 as a Field for Scientific Method in Philosophy(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哲學上科學方法應用的一個領域), Chicago and London: The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1929.(B561.5/R9611,40198669;扉頁題“鏡清我兄存念 遵騮贈于別際 卅一年北平”)
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 as a Field for Scientific Method in Philosophy扉頁題字
題贈羅素書的“遵騮”,應即張遵騮(字公逸,1916-1992)。一般關于張遵騮生平的記述,都說他是1940年畢業(yè)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據《北京大學哲學系史稿》(內部資料本,2004年4月),在1939年西南聯大哲學心理學系四年級學生中有他的名字(314頁),大概1940年畢業(yè)說是有根據的。順便提一句,在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的書庫里,我還見過一冊鈐有“張遵騮”印的魯一士(Josiah Royce, 1855-1916)著《哲學的宗教諸面》(The Religious Aspects of Philosophy: A Critique of the Bases of Conduct and of Faith,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13;索書號145.47/R382,條形碼02-008009)。張遵騮寫給韓鏡清的贈書題記,透露出1942年時他人在北平,可見他必曾因為某種原因由后方的昆明返回過日據的北平,并于此時見到韓鏡清??梢杂∽C這一點的有張岱年(1909-2004)的回憶:“我當時蟄居淪陷的故都,心懷殷憂,幸有六七友人,相互砥礪,相互慰藉。30年代末,由滇來平探親的張遵騮同志倡議,成立一個切磋學問的聯誼會,參加者有張恒壽、翁獨健、王森、韓鏡清、李戲魚、成慶華等。定名為三立學會,每兩周會晤一次。經常晤談的朋友還有王錦第、王孝魚、關琪桐等。”(張岱年:《耄年回憶》,《文史資料選輯》第32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2月,15頁)張遵騮后來又離開了北平,在中日戰(zhàn)爭結束前任教于私立華西協(xié)和大學(1943年12月編印的《私立華西協(xié)和大學教職員名錄(一九四三-一九四五)》于哲學史學研究部的助理研究員中列有他的名字)和私立金陵大學(《私立金陵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紀念刊》,23頁),羅素的書正是在他離京之際送給韓鏡清的。
除了張遵騮所贈的第八種之外,其余七種可能都是購于東安市場的中原書店(貼有該店的店標)。其中鮑??睹缹W三講》和《邏輯基礎》的上面還帶有更早的書主的題記,分別是“H. S. Liu London 1919”和“H. S. Liu 劉孝叔”(后一題記的部分筆畫已經吃水洇開,但劉怡飛還是辨認出了“劉孝叔”三字)。此人應即劉揆一(1878-1950)之子劉孝叔(字叔子,1898-1952),曾留學倫敦大學,習礦冶之學,約于1920年7月畢業(yè),回國后任職于北京大學等處。鮑??麅蓵鴳撌撬嗄陼r期泛觀雜覽的讀物。
這些書是在什么時候,如何進的宗教所圖書館,現在還不清楚。從《柏拉圖作品節(jié)選集》后面的借書卡上有陳甫金(當時正在宗教所讀歐洲無神論發(fā)展史專業(yè)的研究生)1980年4月21日的借書記錄來看,它們至少在1980年初就進了宗教所圖書館。再從這些書上都鈐有“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圖書館藏書”印來推測,它們可能早在中科院學部改名社科院之前(1977年5月)就歸了宗教所。很有可能就是韓鏡清在1977年初退休前后捐給了宗教所。在并入院館的宗教所藏書中,可能還有其他被我們漏掉的韓鏡清舊藏。除了他的藏書之外,在宗教所舊藏Franz Anton von Schiefner(1817-1879)德譯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Tāranātha’s Geschichte des Buddhismus in Indien, St.Petersburg: Buchdruckerei der kaiserli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869)后面的借書卡上,周運和我還發(fā)現過韓鏡清填寫的借書記錄,記錄顯示他曾于1973年6月6日借出過這本書。
借書卡上韓鏡清填寫的借書記錄
第二批韓鏡清藏書與孔夫子舊書網(簡稱孔網)有關。大約從2021年7月開始,我注意到有不少帶有韓鏡清題記的書出現在孔網上。這些書以民國時期出版的中文書為主,也有少量新中國的出版物。就我觀察所及,孔網的“宣南書店”上拍過以下五種:
Theodor W. Storm著,張友松譯注:《英漢對照〈茵夢湖〉》,上海:北新書局,1930年9月初版。(扉頁墨筆題“鏡清”)
《英漢對照〈茵夢湖〉》扉頁題字
普紀呂司基等著,馮承鈞譯:《佛學研究》,“尚志學會叢書”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9年10月初版。(書名頁題“慧清 卅六年十月五日”)
王季同:《因明入正理論摸象》,長沙:商務印書館,民國29年9月初版。(書名頁題“慧清 壬午正月初五”)
陳伯達:《在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學習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10月重慶第一版。(封面題“鏡清 五三、七、十五”)
《在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學習會上的講話》封面題字
陳伯達:《關于十年內戰(zhàn)》,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3月北京第一版第一印。(封面題“鏡清”)
《關于十年內戰(zhàn)》封面題字
《茵夢湖》與兩種陳伯達均為我所得。王季同書上所題“壬午”指民國31年(1942)。據韓鏡清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進入西藏時寫的日記(見下文),他在1953年5月27日離開拉薩,按照來時之路于9月19日回到北京?!对谥袊茖W院研究人員學習會上的講話》(也許也包括《關于十年內戰(zhàn)》)正是他在這次入藏的歸途中于1953年7月15日得到的。
“博藝書店”上拍過以下十五種十六冊:
月稱論師造,法尊法師譯:《入中論》下卷四之六,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四月十日于縉云山漢藏教理院編譯處依照藏文論藏版本迻譯,牛次封居士施資敬刻。(木刻線裝本,原書分上下冊,每冊三卷,今缺上冊,封面紅筆題“鏡清”)
鄭元佐:《朱淑貞斷腸詩詞箋注》,兩冊,上海:中華圖書館,無出版日期。(民國石印線裝本,每冊卷首鈐“慧清”?。?/p>
《鬻子 鶡冠子》,“湖北先正遺書”本,沔陽盧氏慎始基齋,民國12年。(影印線裝本,扉頁鈐“韓鏡清印”)
李咸用:《唐李推官披沙集》,“四部叢刊”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8年。(影印線裝本,題“六二年夏迄今衰病已兩年多,在積水潭醫(yī)院按摩達一百廿九次,現又移王振國大夫處按摩十次,大好形勢下,望好心從未懈。按余偶過西單商場,便中買得此冊。鏡清 六四、十一月四日”)
沈镕:《音韻指南》,上海:大東書局,民國13年5月再版。(目錄頁題“慧清鼎清 壬申元夜”)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萬有文庫”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9年4月初版。(書名頁題“鏡清”)
宋濂、胡應麟、姚際恒、崔述:《古書辨?zhèn)嗡姆N》,“萬有文庫”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0年4月初版。(書名頁題“諦瑩 廿九年七月十一日夜”)
張世祿:《音韻學》,“百科小叢書”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3年4月三版。(北京近代科學圕西城分館舊藏,書名頁題“鏡清”)
阿特里雅著,楊國賓譯,楊廉校:《印度論理學綱要》,“百科小叢書”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6月初版。(封面題“夢麟夫子:楊國賓敬贈”,書名頁題“慧清購于西單舊書坊中 卅二年六月廿一日”)
黃仲蘇:《朗誦法》,上海:開明書店,民國25年7月初版。(賣家所上照片無題記)
陳公哲:《科學書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7年4月三版。(在林森題字頁題“慧清 卅一年六月廿六日”)
劉復:《中國文法通論》,昆明:中華書局,民國28年8月。(扉頁題“婚后第一日與懿妹購于中華書局 慧清 四月五日 卅一年”)
羅常培:《中國音韻學導論》,北京:國立北京大學出版部,民國38年6月30日初版。(封面題“鏡清”)
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第九印。(書名頁題“鏡清 五三、九、九、在重慶”)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漢語知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10月第二版第二印。(書名頁題“鏡清 六三、三月五日”)
《漢語知識》書名頁題字
其中《漢語知識》被我購得。《音韻指南》上面所題“壬申”,指民國21年(1932)。與“慧清”并排書寫的“鼎清”,懷疑是韓鏡清的幾個兄弟中某一位的字號。在我見過的所有散到孔網的韓氏藏書中,帶有年代的題記以這個為最早,當時韓鏡清還沒有上大學。從《中國文法通論》(這部書最近又出現在另一家舊書商瑩瑩書畫齋的店里)的題記可以準確地知道,韓鏡清是在1942年4月4日結婚的。這個日期與韓鏡清婚書(見下文)上面所寫的陽歷日期完全一致?!败裁谩奔错n夫人李秉懿,她后來做過民院附小的校長?!队《日摾韺W綱要》是譯者楊國賓的簽贈本,本身就十分罕見。從該書的校訂者是時任安徽教育廳長的楊廉(1897-1939)來看,受贈者“夢麟”很有可能就是楊廉的恩師蔣夢麟(1886-1964)。與上面談到的陳伯達的書一樣,《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題記應該是韓鏡清在第一次入藏的歸途中于1953年9月9日經過重慶時寫下的。
《古書辨?zhèn)嗡姆N》上面所題“諦瑩”,是韓鏡清的另一個名字。他曾以“韓諦瑩”這個名字在《同愿學報》第一輯(民國29年12月)發(fā)表過《阿賴耶識學說在阿含時代(上)》(懷疑就是他的大學本科論文《阿賴耶識學說的由來》或其一部分)。如果不是他的同代人蘇晉仁(1915-2002)在《靖居叢錄?同愿學報 第一輯》(《法音》1989年第12期)中特別提了一筆“韓諦瑩”就是韓鏡清,后來的研究者還得多花時間去考證這兩個名字所指的同一性。韓鏡清還以“諦瑩”一名發(fā)表過《三性與唯識》《漫談善與美的準則》(“漫談”二字可能是雜志欄目名字的誤植)《述懷》(含《菩薩蠻》和《平居自寫(二首)》等文章和詩詞(參看本文后面所附《韓鏡清著譯簡目(1987年以前發(fā)表者)》)?!锻浮吩驴?卷第6、7合期(1943年7月)上署名“瑩”的文章《千里關山吊歐陽》,應該也是他寫的。此文作于“癸未端午節(jié)”(癸未即民國32年,公歷1943年),內容是悼念剛剛在四川江津去世的佛學家歐陽漸(字竟無,1871-1943)的。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時,韓鏡清正隨他的老師湯用彤(1893-1964)在南京的支那內學院聽歐陽漸講其晚年定論(參看對韓鏡清的訪談《建立慈氏學的人》,見下文)。為保存文獻計,我把這篇幾乎被人遺忘的重要文章抄在下邊:
千里關山吊歐陽
瑩
生死好似一場惡夢,尤其在現時!
記得蘆溝橋一聲炮響,我正在秦淮河畔靜聆歐陽先生的講演吼聲。涅槃寂靜,諸行趣寂,以寂為體,死者歸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等等語句,分明猶隨耳際而轉,而今一代師表已告入滅。但炮聲仍舊熾烈,人類自相殘殺迄未稍微。在朱芾煌先生走后,這一龍象又背離我人而去;雖為德不孤,但人亡政息,令我人黯然而傷,惕然而勵。
當時他講四個題目:一為《涅槃》,二為《密嚴》,三為《中庸隱微》,四為《大學格物》。我的筆錄很雜亂,至今未能整理。我想已經有人把講稿刊行于天之一方了。最足感人的是歐陽先生的氣魄,精誠篤厚,望風而化,不但繼武仁山先生之后支持佛法之功虧他為多,即吾國文化命脈之不絕如縷中,近十數年來也仗了他的種種提示。他先后印行《四書讀》《心史》《詞品甲》《詩品甲》等,序文最可讀,儒學與佛學之勘定疆界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嚴重而最難解決的問題,而歐陽先生確于儒學亦有其所見,可接續(xù)魏晉宋明以來之墜緒,有不愧古人處。他的學生熊十力先生更在這方面顯示青出于藍的例子,把自所著文言本《新唯識論》擴大規(guī)模寫成語體文本。為現時中國思想界吐一萬丈光芒。
支那內學院是他一手慘淡經營的佛教重鎮(zhèn),后園緊頻秦淮河南岸,對岸就是人家,過往的游船半夜里還可載來清晰的歌聲,園里有個高高的小亭子,亭柱上一幅木刻對聯為“萬事東風吹馬耳,一園春色寄猿心”。小徑旁布滿菜畦。偏東一點,有一座木板建筑的講堂即此次講演之所,容量不過四五十人。但出席的人物卻包括北京大學中央大學的名教授,如湯用彤、李證剛、蒙文通、柳翼謀、繆鳳林等諸先生。梁漱溟先生因到廬山去,也一過訪。講堂正南十余步一所四合房,用房子圍成一個長方的小院,露著天光。房內外鋪滿木板,走上去有些鼓音,大約絕不似響履廊的清婉可聽。這四合的東南毗連的兩個房間。北邊即為這一龍象寫著的巢穴。南邊即為聰慧秀麗的呂秋逸先生工作的基地,充滿了各色各樣的經卷。四合的西北兩大間為圖書館,梵藏文的佛典也相當完備,圖書館的西面又是一個院落,對面一排房子為院內學人所居,那時,圖書館的廊檐下正懸著十二扇一直垂地的大隸書條,上邊的文字是文天祥的《正氣歌》詞。每條標價千元,為內學院籌款。此外歐陽夫人等及呂氏一家均住在這四合房的外圍,還有刻板及流通的專室,院內的建筑并不華貴而卻雍容,茫茫蒼蒼,絕非庸俗所停,后園之西歐陽夫人住房之籬笆上懸一宣紙匾額先生親書“獅子窟”三字。先生之氣態(tài)實亦有似一大獅子,內學院事無大小都被他的精神籠罩著。
先生身裁魁偉,大臉,大鼻,大口,眼露威光,膚色黑褐,少鬚,腦后略留發(fā)辮的痕跡,亦可說有將軍風,亦可說存有前代儒人壯闊浩汗的儀表,運其至誠,大有感格神明,振撼山岳的樣子。這于修養(yǎng)有關,現在的青年人減去外部生活便等于零了,當然不能跟他比。他一口宜黃土音,大概沒有許多轉變,令人苦于追索聽尋,有時可以增助莫測高深的程度,人們若沒有見過他的真面目,不難在他的筆跡中想望出一兩分來,而呂秋逸先生則唇紅齒白,綽約婉好,光彩襲人,雖年近四旬而儼然若二十許,搖扇遣詞,頭頭是道。
此刻我不大愿意多談中國佛教內的人事問題??杉敝畡帐窃鯓幽茉诜鸾虄燃庸s造真正的人材,易言之,即在如何努力讀明白慈氏龍樹以來的論教原意以上通釋迦真旨,中國歷史上及社會上許多人事,按說不大能拿到佛教內部來說,我人卻承認歐陽先生在佛教內整理經卷有相當的功績,但這又不應只掛在口頭上贊揚幾句,最好紀念先輩的方法,就是繼續(xù)他的工作。踏著他整理的成果而要達到的是他整理之所須目的,他的精神在他的言教中保持著,他的力量在他所籌劃經營的經論單本上顯示著,我們和他接近還不太難,我個人正忙于護法玄奘以來至要的一件事,謹以此廻向歐陽竟無先生,愿能相逢于睹史多天中或未來慈氏佛之法會席上。
附帶告給大家一句話。呂秋逸先生曾說:欲知大師晚年定論,請看《藏要》本《大乘密嚴經》上的長序。
癸未端午節(jié)。
“硯書齋之書店”標價出售過韓鏡清藏書三種:
陳登原:《中國田賦史》,“中國文化史叢書”第一輯,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6年4月四版。(后勒口題“鏡清購于廠甸中國書店 七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中國田賦史》后勒口題字
馬克思著,何思敬、徐冰合譯:《哥達綱領批判》,“馬恩叢書”之十,沈陽:東北書店,1949年5月初版。(白書皮上有韓鏡清題“哥達綱領批判 何思敬 徐冰譯本 1949、5月”,書名頁有鉛筆題“鏡清”)
《哥達綱領批判》書名頁題字
張遵騮:《遵騮鈔稿集》,臺北市:鵝湖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書名頁鈐“王憲鈿贈”印,并有王憲鈿題“韓鏡清同志存念”,以及韓鏡清題“95年3月17日午前收 鏡清”)
《遵騮鈔稿集》書名頁鈐印及題字
《中國田賦史》和《哥達綱領批判》被我買下,《遵騮鈔稿集》被宋希於購得。《中國田賦史》中夾有三張帶字的紙,內容與《大學》《中庸》有關?!蹲耱t鈔稿集》中夾有1995年3月26日的舊式臺歷一頁,上面有韓鏡清寫的“萬方有罪,罪在余一人”。贈書的王憲鈿(生年待考-2004)是張遵騮的夫人,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任職于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曾翻譯皮亞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的《發(fā)生認識論原理》等書。根據韓藏《我們關于外間世界的知識》的題記以及此處《鈔稿集》的題記,可知韓鏡清與張遵騮一家關系不淺。
“豫雅書局”上拍過(流拍)并標價出售一種:
劉師培:《中古文學史》,北京:國立北京大學出版部,民國15年9月三版。(鉛印線裝本,封面題“鏡清”,是韓鏡清的筆跡無疑,賣家誤認為是嚴鏡清藏書)
孔網的這批書雖以中國文史為主,但還是有幾本屬于韓鏡清的專業(yè)(佛學、藏文),即《佛學研究》《因明入正理論摸象》《入中論》和《印度論理學綱要》,只不過都是中文的。至于韓鏡清在專業(yè)方面的外文藏書,目前除了周運在北大西南門舊書市一書攤上所得東京鈴木學術財團于1964年12月10日出版的長尾雅人(Gadjin M. Nagao, 1907-2005)以英文編校的梵本《辯中邊論》(Madhyāntavibhāga-Bhā?ya: A Buddhist Philosophical Treatise Edi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 Sanskrit Manuscript, Tokyo:Suzuki Research Foundation, 1964;扉頁有韓鏡清以鉛筆題寫的“81.8.5.購 82.8.28收 鏡清”,書中夾有一張B5紙,上面打印著他寫的《〈龍樹學與慈氏學〉內容提要》)一種之外,我們尚未在坊間其他地方或宗教所藏書中見到有他種出現。專業(yè)類的外文藏書絕大部分應該都是捐給了民大圖書館。梵本《辯中邊論》似是輾轉購自印度,因為韓鏡清寫的書價是二百零八印度盧比(Rs.)。
梵本《辯中邊論》扉頁題字
《〈龍樹學與慈氏學〉內容提要》
上述的韓鏡清藏書,或購于未上大學之前(如《音韻指南》),或得于北平日據時期(如八冊英文哲學書及多數中文書),或取自入藏歸途之上(如《在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學習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或買于“文革”之中(如《唐李推官披沙集》《中國田賦史》),書上的題記已經反映出他一生的各個階段。關于韓鏡清生平的材料,現在有他本人的回憶如《湯用彤先生的一些微言大義》(北京大學哲學系八十周年系慶籌備委員會編《北京大學哲學系簡史》,1994年9月內部出版,192-195頁;簡稱《微言大義》),有對他的訪談如《建立慈氏學的人:訪韓鏡清教授》(黃夏年和陳科整理,《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4期,簡稱《訪韓》),有對家屬的訪談如《韓鏡清先生之女韓念群訪談錄》(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搜集整理內部資料本《聆聽雪域文明——藏語專業(yè)憶談集》[簡稱《憶談集》]上冊,“中央民族大學口述訪談錄”第1種,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2021年編印,332-374頁),有對他晚年所收弟子的訪談如《韓鏡清先生弟子呂新國訪談錄》(《憶談集》上冊,375-388頁)等。民大新聞網的報道中有關韓鏡清生平的敘述,不出以上諸文的范圍。但是,這些文章還遠不足以窮盡他的生平材料。下面就以民大新聞網的報道和《訪韓》等文中提到的幾個階段為主,試做一些補證的工作。
韓鏡清于193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在本科畢業(yè)前后,他就在《海潮音》上發(fā)表過《回憶紀筮中君的死》(紀筮中名有孚,山東蓬萊人,1931年入北大哲學系,曾于華北居士林學佛學和藏文,1933年暑假回家時被其長兄所殺),在《西北論衡》上發(fā)表過《柏格森直覺主義之蠡測》(分兩期刊出)和《我的宗教觀》(文中所提“饒?zhí)@斯”即魯一士)。國立北京大學出版部于1948年12月出版的《國立北京大學歷屆同學錄》(五十周年籌備委員會編),在韓鏡清的名字后面標注他的籍貫為“河北大興”,在?;虍厴I(yè)年以及系別為“民25 哲學 民25- 史學類研究生”,通訊地址為“前外打磨廠5號”(424頁)。據韓念群回憶,韓家“在前門大街東打磨廠有一處四進院的老宅”(《憶談集》上冊,333頁)。這處老宅想來就是這本《同學錄》里寫的“前外打磨廠5號”了。
在北平的日據時期,韓鏡清曾在私立中國大學哲學教育系任教。韓鏡清進中國大學的具體時間不詳。在一本1941年11月編印的《中國大學職教員錄》里,哲學系(系主任是童德禧,我有他舊藏的德文哲學書兩冊)教員的名單中已經有他,職稱是講師(同任講師的還有研究佛學和哲學的朱寶昌),年齡三十歲,住址為“東打磨廠五號”(10頁)。韓鏡清何時離開中國大學,現在同樣無法弄清。在一本沒有編印時間的《中國大學概況》里,哲學系教員的名單中還有他,職稱還是講師,年齡三十三歲。從年齡推算,這本《概況》大概是在1944年印的,可見韓鏡清至少當時還沒有離開中國大學。同時任講師的還有王森(1912-1991)和張季同(即張岱年)。韓鏡清的住址依然是“東打磨廠5”,王森的住址是“什剎海北河沿3”。孔網曾上拍過韓鏡清在中國大學教書時編寫的《論理學》(網頁上誤寫成《倫理學》)講義的鉛印本(網址:www.kongfz.cn/31666995以及www.kongfz.cn/33214934),這是他在該校工作期間留下來的實物證據之一。
韓鏡清在日據時期還同中德學會有些聯系。他學過德語,《中德學志》第2卷第1期(1940年4月)刊布過他翻譯的德國新康德派學者鮑伯儂(Bruno Bauch, 1877-1942;今譯布魯諾?鮑赫)寫的《因果關系的問題》(Zum Problem der Kausalit?t)。1940年2月17日,中德學會的部分會員和幾位研究哲學的學者成立了一個哲學研究會,初期的會員有關琪桐(1904-1973)、王森、郭湛波(1905-1990)、李戲魚(1903-1994)、李相顯(生卒年不詳)、韓鏡清、張越如(即張恒壽,1902-1991)、張季同(張岱年)和王錦第(作家王蒙之父,1911-1983)等九人。研究會每兩周開會一次,每次由一個會員報告平時對個人感興趣的哲學問題的研究心得(參看《中德學志》第2卷第1期“會務報告”)。會員中后來又加入了李世繁(1912-1982)和陳強業(yè)(生卒年不詳)。哲學研究會與張岱年提到的三立學會不但在成立時間上十分接近,而且會員又高度重合,會期也是兩周一聚,不知兩者之間有何關聯。王森在會上講過《關于因明學》,韓鏡清講過《略論唯識學》(《中德學志》第2卷第2期,1940年7月,“會務報告”)。網上曾有人貼出過一篇韓鏡清寫的《略談唯識學》,文章分為“佛教的特質”“玄奘與唯識學傳承”和“不唯而唯”三節(jié)??上зN出來的只有第一節(jié),后兩節(jié)則注“尚未輸入”。經過檢索,可知此文最初發(fā)表于《文藝與生活》雜志第1卷第3期(1946年6月)。從文后題記“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午脫稿于北平南城大圓鏡落”(《回憶紀筮中君的死》也是作于此“大圓鏡落”)來看,韓鏡清于同一時期在中德學會哲學研究會上宣讀的《略論唯識學》可能就是這篇文章。
我手里有一封某人在1943年2月寫給韓鏡清夫婦的信,也算是韓鏡清在日據時期的相關文獻。該信內容如下(錄文請艾俊川先生看過):
“師鐸”寫給韓鏡清夫婦的信
慧清、秉懿雙鑒:
十一月二日賜書拜悉,兄等仍能弦誦不絕,至覺欣羨。弟謫邊數年,初尚能記錄夷音,耑作研究工作,繼則政繁事冗,少習方言;惟夷方風俗,則積久多知,亦得裒成巨帙爾。年來風云驟變,弟自亦投筆從戎,置教育于第二矣。幸嫻習夷言,政從民俗,乃得指揮若定,成功絕域,辱承軍政各方,褒以殊獎;終以于所研之學無所得,亦自怏怏!前讀石達開詩,最所擊節(jié),今得手刃寇仇,終可為前進諸兄吐一口氣,望寄語諸同好,弟已大開殺戒矣;我兄禮佛茹齋,得勿亦拈花微笑邪?昨晚又槍決兩奸,附聞!韻松迄未來魚,想安善。匆頌
潭祺不一!
弟 師鐸敬禮
卅二、二、廿四、
于最前線
寫信的“師鐸”應該就是方師鐸(江蘇儀征人,1912-1994)。方于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醫(yī)學系,1934年9月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算二年級生。在北大中文系,他讀的是語言文字組,專攻語音、語法、訓詁等學。1937年畢業(yè)時,正趕上中日戰(zhàn)起,遂南下云南,住滇緬邊區(qū)八年,從事少數民族語言(夷語)和風俗(夷俗)的調查。戰(zhàn)后赴臺灣,在臺灣國語推行委員會從事國語的推廣和宣傳,先后任教于東海大學等處,成為著名的語言學家。可能就是在北大讀書期間,方師鐸認識了韓鏡清。方信寫于1943年2月24日,上距韓鏡清結婚(1942年4月4日,《憶談集》上冊,339頁,韓鏡清、李秉懿婚書照片)不到一年。信中所提“韻松”不知為何人。
中日戰(zhàn)后,韓鏡清在天津南開大學哲學教育系任教。南開是在1946年復員遷回天津的,并于同年4月由私立改為國立。韓鏡清入職南開的具體年月不詳。檢民國36年(1947)5月出版的《國立南開大學概況》里的“教員題名錄”,在哲學教育系下已經錄有“專任講師 韓鏡清”。這段在南開教書的經歷,還有一個旁證。在張中行(1909-2006)主編的《世間解》月刊上,韓鏡清發(fā)表過兩篇文章,一為《西藏傳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1期,1947年7月15日),一為《食化篇》(第2期,1947年8月15日)。前一文題“慧清試譯”,文后有如下的翻經題記: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五時譯訖敬說偈曰:
智度教精英,先德已七譯;
今據藏傳本,試轉第八回。
回回雖各異,其義定有歸,
愿共善巧智,切磋入深微。
張中行在該期的“編輯室雜記”里說:“慧清居士原定在本期寫一長篇,因為南開大學課忙,所以賜與一篇短作。可是,正如他賜書中所說,‘可以抵一長篇’。現在放假了,想沒有理由不寫長篇了吧?”由此可見,《世間解》創(chuàng)刊號出版時,韓鏡清正在南開教書,這與《國立南開大學概況》里的記錄以及《訪韓》等文的回憶相符。
除哲學教育系外,韓鏡清還同南開的邊疆人文研究室有些聯系。這個研究室是南開在昆明時設立的,油印發(fā)行有室刊《邊疆人文》。復員天津后,《邊疆人文》改為鉛印發(fā)行,但只出了第4卷合刊本(1947年12月)后即告終止。這一卷里就有韓鏡清寫的《西藏傳本瑜伽師地論思所成地體義伽他嗢柁南之分析》。據文末題記,此文乃于民國36年(1947)10月29日寫于南開東樓。1948年5月,韓鏡清還曾將此文贈送給馮友蘭(蔡仲德《馮友蘭先生年譜初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326頁)。黃明信(1917-2017)曾談到他本人、韓鏡清和王森與邊疆人文研究室(黃誤作研究所)的關系:“后來就是1949年春到1949年夏,我那個時候已經從拉卜楞寺回來了,在南開大學教了一個學期的書,教西藏史,那個時候南開大學有意搜羅幾個搞西藏的,有個邊疆研究所,里面有王森、韓鏡清,后來學校改革,文學院就取消了,像我們搞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都到北大的東方語文系了,別人都發(fā)了聘書,就我好久不發(fā)聘書,可能是對我的歷史有點懷疑吧……?!保S明信《我的藏學人生》,《中國藏學》2016年第2增刊,32頁)王森和韓鏡清是不是邊疆人文研究室的編制內人員,現在還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不過黃明信所示韓鏡清被北大東方語文系聘用的時間(1949年夏以后),卻與最近披露的北大檔案中所記他于1949年8月或8月以前到校(陳明:《藏學家于道泉與王森入聘北京大學始末》,《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23頁)完全一致。
韓鏡清的第一次入藏是在1951年6月7日到1953年9月19日之間。在此期間,他寫有詳細的日記(《憶談集》上冊,340-359頁)。2012年4月,我從孔網拍到過西藏軍區(qū)干部學校于1952年12月在拉薩編輯油印的《中級班藏文藏語讀本》第一冊(網址:www.kongfz.cn/8184962),書名頁上題“鏡清”二字,同時題有“53年3月6日看完一遍。4月22日標調一遍”,正是韓鏡清的手跡。此外,封面上還有韓鏡清所題“中級藏語讀本 第一冊 干校印 鏡清在拉薩”。這本書是韓鏡清第一次入藏留下的實物證據之一。
韓鏡清回京后,直接到經過院系調整后成立的民院民族語文系藏文教研組工作,擔任教研組副組長(1952-1965),職稱為副教授。在首次入藏歸來到再次入藏開始期間,有一件事至今鮮為人知,就是他曾經輔導過前來中國留學進修藏語口語的東德西藏學家、萊比錫大學教授舒伯特(Johannes Schubert, 1896-1976)學習藏語拉薩話。韓念群在訪談中提過這件事(《憶談集》上冊,359-360頁),不過只有簡單的一句。此事值得再詳細說說。關于舒伯特的留學經過,比較詳細的介紹見于喜饒尼瑪與蘇發(fā)祥合寫的《中央民族大學藏學學科的歷史、現狀與前瞻》(《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第16卷總第69期):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一些大學從事民族研究的學者為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西藏及進行藏語言研究等,慕名來到民族學院。如前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爾斯大學副教授約瑟夫·高馬士、蒙古人民共和國科學院教授久德、前蘇聯莫斯科東方研究所副研究員尤里·巴費爾諾維奇、前東德專家舒伯特等,自1955年至1959年先后跟隨于道泉學習藏文、佛典和西藏文化。1955年,舒伯特教授在民族學院研究拉薩語、作學術演講并到拉薩語班聽課。他不僅帶來了德國人民對我國人民的友誼,還帶來了學習漢、藏語的一些體會和不同的教學法。他在學術演講稿中寫道:“從德意志到中國,從萊比錫到北京,是一條遙遠的道路,由于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兩國之間所存在著的友好文化關系,我得到了一個機會來到中國。我不怕道路遙遠到這里來的理由是為了學習!毫無疑問,誰要學習漢語或者是中國少數民族的語言,最好到中國來。”舒伯特教授在民族學院進行研究并學習藏語口語期間,藏語文教研室的同行們給了他很多幫助。他們?yōu)樗贫搜芯坑媱澓痛缶V,向他介紹了所編的拉薩語、安多語教材及教學情況。他在拉薩語班聽課時有人幫助他解釋,并在課外組織語言及語法的單獨輔導。他對藏文文法很有造詣,理解力很強,但是沒有機會接觸各地方方言,而在當時的中央民族學院他可以直接從藏族教師那里學到藏語口語。他也向民院師生介紹了德國有關藏學的研究、教學情況。他介紹說:“藏文是一個特殊的語言,在漢藏語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它保存了其他漢藏語言已經遺失了的特點,因此歐洲和北美的一些大學里都設有藏語課程?!?nbsp;
舒伯特的具體來華時間是1955年4月5日,第二天(1955年4月6日)的《人民日報》第1版做了題為《德藏文專家舒伯特到北京》的報道(據宋希於提供的原報電子版,文中將“萊比錫”寫作“來比錫”):
德藏文專家舒伯特到北京
【新華社五日訊】根據中德文化合作協(xié)定來我國進行科學研究的民主德國西藏文專家約翰尼斯?舒伯特教授已在四月五日抵達北京。
舒伯特教授在柏林洪堡大學及來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擔任西藏文的教授工作,他將在中國逗留三個月,從事有關西藏語文的科學研究工作。
新華社對此事也發(fā)過新聞稿(《新華社新聞稿(1955年4月6日)》,38頁),《人民日報》的報道應該就是根據它來的,除標題外內容完全一樣:
民主德國一位藏文專家到北京
【新華社北京五日電】根據中德文化合作協(xié)定來我國進行科學研究的民主德國西藏文專家約翰尼斯?舒伯特教授已在四月五日抵達北京。
舒伯特教授在柏林洪堡大學及來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擔任西藏文的教授工作,他將在中國逗留三個月,從事有關西藏語文的科學研究工作。
2015年6月,孔網曾上拍一批與韓鏡清有關的文獻(網址:www.kongfz.cn/18295071),其中有一封他寫給格桑悅西(可能就是《藏文動詞變化表》[格西喜饒嘉措校訂,郭和卿責編,北京:民族出版社,1958年3月北京第一版]的主要作者格桑悅希,不知與藏文教研組的格桑益西是不是同一人)的信稿正好談及舒伯特。由于賣家所攝照片模糊不清,再加上覆有水印,使得信文的辨識十分不易?,F據宋希於提供的去掉水印的照片,對該信主要部分試做錄文如下:
格桑悅西同志:
根據中德文化協(xié)定德國教授舒伯特四月六日到達北京,前來進行研究工作,從四月十一日到六月三日在我院主要研究拉薩語,前后參加一年級及二年級拉薩語班聽課,聽課時有人隨同幫助解釋,并于課外組織拼音及語法的單獨輔導。他研究藏文已卅五年,對于藏文文法很有造詣,理解力很強,不過對各地方言沒有機會接觸,所以進行單獨輔導時要側重與文言不同的拼音法及語法結構;在講解時指出該方言語句相當的文言來,便很容易了解。因為時間很短,學習要有專人負責,要抓重點,要有合適教材。
拿韓信與喜饒尼瑪和蘇發(fā)祥的文章對讀,就會發(fā)現兩者帶下劃線的部分幾乎完全相同??梢娤拆埬岈敽吞K發(fā)祥的文章如果不是直接參考過韓信,就是間接參考了根據韓信編寫的有關檔案??上У氖?,他們沒有注出所據材料的出處,也沒有提到韓鏡清與此事直接有關。
韓鏡清第二次入藏,據韓念群回憶,是于1956年6月4日從北京出發(fā),經蘭州抵達西寧,取青藏線入藏,于當年7月11日到達拉薩,開始做民族語言和社會歷史的調查,到1957年7月結束(《憶談集》上冊,360-363頁)。2019年5月底,孔網還曾上拍過一批與韓鏡清有關的文獻,內有西藏軍區(qū)干部學校于1955年在拉薩編印的《中級班藏文藏語讀本》第一冊(網址:www.kongfz.cn/38101065/)。去掉書影上的水印后,可以看到封面有韓鏡清所題“藏干校中級藏語讀本 鏡清在拉薩 56,10,7日”,題寫時間正好在他第二次入藏抵達拉薩之后。這本書是他第二次入藏留下的實物證據之一。
附錄
韓鏡清著譯簡目(1987年以前發(fā)表者):
《回憶紀筮中君的死》,《海潮音》第15卷第11期,1934年11月
《柏格森直覺主義之蠡測》,《西北論衡》第21期,1935年11月15日
《柏格森主義的蠡測(續(xù))》,《西北論衡》第22、23期合刊,1936年1月15日
《我的宗教觀》,《西北論衡》第4卷第6期,1936年9月15日
《凈影八識義述》,《國學季刊》第6卷第2號,1937年6月
《因果關系的問題》,鮑伯儂著,韓鏡清譯,《中德學志》第2卷第1期,1940年4月
《阿賴耶識學說在阿含時代(上)》,《同愿學報》第一輯,1940年12月
《大小乘身表業(yè)異解》,《齊魯學報》第2期,1941年7月
《三性與唯識》(署名“諦瑩”),《佛學月刊》第1卷第3期,1941年8月
《漫談善與美的準則》(署名“諦瑩”),《佛學月刊》第1卷第5期,1941年10月
《述懷》(含《菩薩蠻》和《平居自寫(二首)》,署名“諦瑩”),同上
《千里關山吊歐陽》(署名“瑩”),《同愿》月刊第4卷第6、7合期,1943年7月
《略談唯識學》,《文藝與生活》第1卷第3期,1946年6月
《西藏傳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世間解》第1期,1947年7月15日
《食化篇》,《世間解》第2期,1947年8月15日
《西藏傳本瑜伽師地論思所成地體義伽他嗢柁南之分析》,《邊疆人文》第4卷合刊本,1947年12月
《現代藏語與漢語在構詞方面的共同特點》,《中國語文》1959年5月號,1959年5月
《大昭寺的來歷——西藏民間傳說》,《中國青年報》第11期,1959年7月11日
《陳那入瑜珈論》,《西藏研究》1982年第1期,1982年3月
《補足漢傳本〈瑜伽師地論〉兩段缺文》,《燕園論學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461-469頁
《西藏傳本世親顯明三性論》,同上書,470-486頁
致《哲學動態(tài)》編輯部的信,《哲學動態(tài)》1987年第6期,198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