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汀的多部小說都曾被搬上銀幕,反復(fù)重拍,她本人的經(jīng)歷也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圖為由朱利安·杰拉德執(zhí)導(dǎo)的影片《成為簡·奧斯汀》(2008)。
“簡迷”——這是英國兩百年前的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的粉絲們的自稱,在英國,它所代表的文學(xué)粉絲團體之龐大和熱誠,幾乎只有莎士比亞的“莎黨”能夠相比。到今天,奧斯汀最出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總計銷售超過2000萬冊,在全球擁有無數(shù)讀者,且被數(shù)次搬上銀幕。奧斯汀逝世200周年,為什么人們對她依舊迷戀?
許多人不明白簡·奧斯汀的小說好在哪里——不就是整天圍著客廳或舞會嚼舌頭,隔三差五議論某人有多少財產(chǎn),多少鎊收入,然后變著法兒將漂亮的小姐都許配給位尊而多金的紳士?這也太俗濫了。至于借人物之口,指某位紳士沒夢見某位小姐,而那小姐已先夢見人家是有失體統(tǒng)的,更坐實了夏洛蒂·勃朗特對奧斯汀不懂愛情的批評。
可不能否認,正是這個從未上過正規(guī)學(xué)校的小女子,超越了當時一班被稱作“女才子”的古典文學(xué)研究者,還有海伍德這樣有著“小說夫人”冠冕的作家,成為如實描繪攝政王時期英國中產(chǎn)階級日常生活的圣手;甚至還超越了時代,成為英國廣播公司(BBC)“千年作家評選”中僅次于莎士比亞的十大作家之一。倘再想到奧斯汀之前已有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寫出《女權(quán)辯護》,理直氣壯地為女性伸張權(quán)利,稱其不僅有道德還有理性;薩拉·菲齊作詩諷刺當世禮俗的無聊,對女性的筆只能抄錄食譜表達強烈不滿,奧斯汀僅憑像自己所說的“在兩英寸寬的象牙上輕筆細描鄉(xiāng)野人家”,或弗吉尼亞·伍爾夫所說的“不涉痛苦、抗議和教化的書寫”,居然凌駕于英國近三百年女性文學(xué)史之上,還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所以前年訪英期間,我特意到奧斯汀出生地漢普郡的斯蒂文頓參訪。26歲前她一直生活在這里,朱利安·加羅德的傳記片所竭情鋪張的奧斯汀與勒弗羅伊的愛情也發(fā)生在這里??上Ч示右驯徊鸪f蹤再難尋覓。再轉(zhuǎn)去巴斯,好在蓋爾街上她住了4年的喬治亞小屋還在,且已被辟為紀念館。許多參觀者沖著門口奧斯汀的人偶驚呼,其實館內(nèi)作家本人的形象大抵都很模糊,求解于服務(wù)生,被告知那個年代的女性大多不能以正面形象示人。二樓辟有“攝政茶室”,供應(yīng)“淑女下午茶”和“巴斯之味”等點心。不知道那個年代,人們在鄉(xiāng)間酒館邊烤火邊喝麥芽酒吃蘋果派是什么滋味。我的感覺,喝著濃香的奶茶,配上涂有果醬的司康餅和克勞福德松脆餅,終究與作家貼近了一些。
位于英國喬頓小鎮(zhèn)的簡·奧斯汀故居博物館。從1809年到1817年,奧斯汀和母親、姐姐一起居住在這棟迷人的紅色磚房內(nèi),并在此修訂了早年最重要的作品《理智和情感》《傲慢與偏見》以及《諾桑覺寺》,并寫下了《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dǎo)》。相較于巴斯的短暫住處和溫切斯特的臨終之處,這里被奧斯汀稱之為她創(chuàng)作的“偉大的寶地”。
“牽猴者”與“尊嚴之愛”
19世紀初的巴斯是著名的溫泉勝地,來此療養(yǎng)的貴族富人絡(luò)繹不絕,但奧斯汀討厭這里的社交氛圍,更少參加“婚姻交易市場”式的舞會。所幸附近錫德茅茨和萊姆有漂亮的海灘可以放松心情,并讓她有幸再次遇到自己所鐘情的人,但不久對方突然去世,此后這樣“對”的人再沒能出現(xiàn)。說得清楚的原因是18世紀末英國接連卷入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拿破侖戰(zhàn)爭,造成數(shù)十萬人死亡,女性失婚率因此居高不下;說不清楚的原因或許是她太忠實于自己了,不愿為愛情以外的任何原因結(jié)婚,所以在深思一夜并拒絕鄰居的求婚后,選擇了終身不婚。
可在那個時代,女子不婚是要承受許多壓力的。她們通常不被視作“single”(單身者),而被冠以“spinster”(老處女)這樣歧視性的稱謂,既指年歲老大,更指性情古怪——狄更斯小說《遠大前程》中那個郝維仙小姐就屬此類。當然最悲慘的是,她們還被人稱為“牽猴者”,因為傳說中老處女的人生終場是如莎翁《馴悍記》中女主人公所說“我的命運只配牽著猴子下地獄”。但饒是如此,奧斯汀仍執(zhí)著地向往“尊嚴之愛”,不為人言搖動?;厮?6歲時,她已借小說主人公之口表達對嫁給有錢而乏味的中年男人的不屑,此后又借《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之口,坦蕩地宣示“干什么都行,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要結(jié)婚”,她的孤傲與堅持可謂不稍掩抑。奧斯汀期望于男人的,誠如伊麗莎白·坎特《簡·奧斯汀的幸福哲學(xué)》所說,不是要他們將自己女性化,或成為只知道滿足一己私愿的廢物,而是希望其能超越自身局限,進而擴展自己,成為能容納人對幸??鞓返淖罡哔F想象的忠實護法。
但也正是這種堅持,注定了奧斯汀一生與幸福無緣。因為工業(yè)革命前,太多的特權(quán)造成英國男子普遍養(yǎng)尊處優(yōu),許多人自視甚高,其實無知且乏味。而女性在男權(quán)的控制下,幾乎沒有任何權(quán)利,既無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也無婚后財產(chǎn)的處置權(quán),在工業(yè)革命之后仍是如此。直到19世紀后期《改革法案》出臺,女性才被允許擁有婚后掙得的收入和嫁妝所有權(quán)。但盡管如此,男尊女卑依然是英國社會通行的認知。只要看看勃里格斯的《英國社會史》就可知道,在那樣的社會,女性要形成獨立的人格有多難,那些見識過人又生性敏感的女性尤其飽受壓抑,不免轉(zhuǎn)而用寫作來排遣苦悶。但就是在這件事情上,男人同樣不能接納她們,不愿自己的領(lǐng)地被冒犯。以致奧斯汀之后,勃朗特姐妹將詩集寄給桂冠詩人繆塞,仍遭到后者“文學(xué)不是女人的事”的申斥。
1907年版的《傲慢與偏見》封面及插圖。簡·奧斯汀1796年至1797年間寫成此著,寫作地點是在英國漢普郡的斯蒂文頓。1811年,奧斯汀校正,原書名叫《第一印象》,不過后來更名為《傲慢與偏見》。1813年,由位于倫敦白廳街的軍方圖書館出版社的艾格頓先生出版。該出版社在1811年還出版了奧斯汀的著名小說《理智與情感》。
縫紉盒子與“聲響之門”
奧斯汀不甘心生活在教堂、烹飪和孩子構(gòu)成的“三世界”中,不愿在談?wù)撎鞖馍隙嗷〞r間,更不愿取悅男性,為當好“家庭天使”去接受女紅之外,鋼琴或法語這樣花里胡哨的熏陶。為了避免“與保險箱結(jié)婚”,她拿起了筆。當然,顧及到家人,以及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名譽受損,她盡量瞞著外人。不得不欽佩她的父親,作為斯蒂文頓和迪恩兩個堂區(qū)的司鐸,他不僅留給女兒500余冊藏書,還盡力提供當年還很昂貴的紙張,又將寫字板作為19歲的生日禮物送給她。不久父親去世,她只得離開巴斯,搬到南安普頓開始居無定所的生活。以后在表兄的資助下才得以重回故鄉(xiāng),搬到距斯蒂文頓十英里的阿爾頓。
那里有個叫喬頓的小鎮(zhèn),從倫敦出發(fā),在滑鐵盧車站乘火車一小時10分鐘可到阿爾頓,再坐5分鐘出租車就到喬頓了。盡管英國的鄉(xiāng)村從來有名,但卻不包括喬頓。小鎮(zhèn)位于通往樸次茅斯的干道右側(cè),地理位置不算偏僻,但就是冷清。故居是一棟簡單的磚紅色小樓,兩層六居室,一面臨街,三面對著花園。當年為了避稅,臨街的窗戶都被堵住,但朝向圍欄的約一英畝庭園卻被打理得井井有條。灌木、花籬和草坪錯落,日上樹杪,光影斑駁。園外,礫石鋪成小路,邊上有一棵古櫟,據(jù)說是她手植。如今,這里已成為簡·奧斯汀故居博物館,常年對公眾開放。一層是廚房和客廳,陳列著書柜、書桌和鋼琴。中間一張小桌上擺著一方絲巾,上面有她的一段話:“為什么不及時抓住快樂呢?經(jīng)常是本可以擁有的幸福,卻被準備、愚蠢的準備過程扼殺了!”她與姐姐卡桑德拉的臥室在二層,床鋪小巧而精致,米色床幔與粉色碎花的墻紙也很搭。特別吸引我的,是歐式洗臉架邊的青花瓷洗臉盆和那個中國風(fēng)的妝盒。
搬來這里的第一年,奧斯汀一直在修改《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以及《諾桑覺寺》,加上以后四年寫成的《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dǎo)》,可稱高產(chǎn)。當然,這一切仍是瞞著外人進行的。伍爾夫說,“女人想寫小說一定得有錢,還得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屋間”,但這兩樣奧斯汀都沒有。她在餐廳靠窗的那個據(jù)說來自中國的縫紉盒子——她稱作“Sewing box”上寫作。通往雜役間和前廳有一扇轉(zhuǎn)門,開時會吱呀作響,她一直不讓人修,為的是可聞聲迅速用吸墨紙蓋住稿子,或?qū)⑵淙牒凶拥膴A層,這就是有名的“聲響之門”。故居至今仍保留著的她的手稿,都是“聲響之門”與縫紉盒子默契配合的結(jié)果。后來,她將喬頓稱作自己創(chuàng)作的“偉大的寶地”。
遺憾的是,隨著卡桑德拉去世,房子就空廢了。不久家具被賣,房子也被表哥分割成廉租公寓租給了工人。而那扇門經(jīng)重新安裝,已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響。1947年,“簡·奧斯汀研究會”集資買下房屋所有權(quán)并重新修建。他們還拔去屋外花園舊有的玫瑰花床,換種上了新的,但花種依然采用有200年歷史、白底間深紅色條紋的“世間玫瑰”,還有純白的“阿爾巴玫瑰”。前者12世紀時由十字軍帶回,并在紀堯姆·德·洛里的長詩《玫瑰傳奇》中得以不朽;后者與女神維納斯一起誕生,至今仍纏繞在大畫家波提切利的筆下。
對社會的實錄與批判
或許主事者是想暗示和確認奧斯汀小說與玫瑰一樣芬芳吧。誠然,因從來居住鄉(xiāng)村,生活圈子狹小,奧斯汀的作品多以女性與婚戀為主,鮮及更廣大的社會,并且形塑過程不時摻雜著算計,有的還很功利。但當時英國實行長子繼承制與限定繼承制兩種田產(chǎn)繼承制度——前者規(guī)定長子獨享田產(chǎn)繼承權(quán),無男丁再均分給女兒;后者為強化父系血緣,限定田產(chǎn)不得變賣或抵押,只能傳給血緣最近的男性親戚,從而使未婚女性失怙后不得不托庇于兄弟或親戚,這讓她們普遍希望能盡早與有錢男子體面結(jié)婚。加上自12世紀以來,離婚須經(jīng)教會裁決,程序極其復(fù)雜,故大多數(shù)人是篤信慎嫁及“嫁得好才是真好”的成言的。故而,婚戀主題成了其時英國小說的“老生常談”。
奧斯汀自然也如此,她從不諱言金錢的作用。自己的身世,還有喬頓鄰居、老處女瑪麗·本孤獨死去的凄慘,使她深知沒有物質(zhì)基礎(chǔ),女性討論自身出路純屬空談,所以《傲慢與偏見》才說,大凡家境不好又受過教育的女子,總把結(jié)婚當作“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她安排伊麗莎白姐妹嫁給達西和賓利,并在《理智與情感》中讓埃莉諾嫁給富翁弗納斯的長子愛德華,《曼斯菲爾德莊園》中讓普萊斯嫁給莊園少爺艾德蒙,《諾桑覺寺》中讓凱瑟琳嫁給富有的牧師亨利,即在被評論家視作寫得最深刻的《勸導(dǎo)》中,也讓安妮與衣錦還鄉(xiāng)的溫特沃斯上尉結(jié)成眷屬,正是對當時社會的實錄。
當然,實錄不等于沒有批判。恰恰相反,從對《傲慢與偏見》中那個“畢生大志”就是把五個女兒都嫁出去的里班奈特太太的諷刺,到對《諾桑覺寺》中那個“心靈空虛”卻“從不安靜”的艾倫太太的調(diào)侃中,都可以看到她對空虛無聊、目光短淺的女性自身的批判。其時,英國社會中一個閑暇的中產(chǎn)階層正在形成,其與貴族聯(lián)姻成社會中堅后,常轉(zhuǎn)而嘲笑原有的出身,形成新的門第觀念;許多出身貴族但無繼承權(quán)的男子拼命追逐富商女兒以求重振門楣,許多富商之子又巴巴地希望找貴族的女兒聯(lián)姻以提高社會地位。奧斯汀對這些都作了喜劇化的揭示和辛辣的嘲諷,從而將“男人無頭腦,女人有心機”的世相人心揭示得淋漓盡致。她從不愿為蠢人寫作,而如司各特和伍爾夫所說,在描寫看似瑣屑其實豐富的人的日常生活與內(nèi)心感情的過程中,奧斯汀揭示出許多遠比表面現(xiàn)象更深刻的東西,從而在賦予這種場景或情感以永恒的形式方面,在激發(fā)與拓展讀者的想象力并提供其真久的精神內(nèi)涵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始終帶著鮮明的自我意識與標志性的反諷風(fēng)格,對文體的自覺和“反傳奇”的意識,高超的組織結(jié)構(gòu)、情節(jié)設(shè)置及“雙主題”的實驗探索,于平凡中揭示生活本質(zhì)的精湛技巧,都使得奧斯汀將女性和社會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以及兩性從戀愛到結(jié)婚中隱約存在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揭示得栩栩如生。由此她也徹底扭轉(zhuǎn)了盛行于中世紀和文藝復(fù)興初期那種戲劇性過強的浪漫故事及造作文風(fēng),把小說從怪力亂神的虛幻夸張引向了真實的生活。如果再對照此前那些專寫婚外戀與私生子,以致被《寰宇雜志》和《愛丁堡評論》視為誨淫誨盜的小說,可以看到奧斯汀的小說充分展示了那個時代流行的“家庭文學(xué)”“日常文學(xué)”乃或“書信體文學(xué)”所能抵達的理想邊界。
從聲名不顯到“奧斯汀熱”
這種邊界具有不斷延展自身的特性。看看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的“簡迷”,有在小說中沉浸久了,想在現(xiàn)場獲得感性印證的,也有在故居取景,拍攝婚紗照或擇此開啟定情之旅的。或許還有人懷有與我同樣的心思,感佩她缺少嫁妝但從不缺乏自信的孤傲,沒有婚姻但能深刻理解愛情的智慧,同時為身處男性中心社會,生前只能以“一位女士”為名發(fā)表作品的她深感不平。當然,還感到不平的是,《諾桑覺寺》居然只從出版商那里換回10英鎊,乃至她去世前總共才從4部小說中獲得不到700英鎊的回報,即使最暢銷的《傲慢與偏見》,也不過售出1750冊;而此前菲爾丁的《湯姆·瓊斯》售出10000冊,安·拉德克利夫憑《意大利人》進賬了800英鎊。若再論反響,《理智與情感》只有2篇評論,《傲慢與偏見》3篇,《曼斯菲爾莊園》干脆沒有??傊?,即使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女作家群中,她都聲名不顯。不說拉德克利夫和法蘭西斯·伯尼了,就是夏洛特·史密斯、伊麗莎白·因區(qū)伯德、瑪麗亞·埃吉沃斯、克拉拉·瑞夫,每一個都比她名氣大。所幸的是,當《傲慢與偏見》出版后,終究是有人注意到了她小說中那種“令人畏懼的力量”,她超越一般女性的特別的視角和充滿嘲諷的精神,精致的修辭背后閃動著的伶俐而智慧的思致,讓一部分認真的讀者如受電擊。
尤其是女性讀者,往往著迷于她作品雖少浪漫夢幻的場景,然而最能激蕩人的入骨的深情。她對人心的揣摩細膩但不刻薄,相反時時流露著同情,即使對有缺陷的人性,也盡可能原其本意,予以包容,這正照見出她對人生的理解和悲憫。今天,女性在全球范圍內(nèi)已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權(quán)利,但伴隨經(jīng)濟獨立的不僅是選擇的自由,更有個體日益深重的孤獨,其間的悖謬,讓人深感錯愕。面對這樣現(xiàn)代甚至后現(xiàn)代的無邊的荒原,生性纖敏易感的女性讀者自然感到奧斯汀才是最體恤自己的知己,她筆下的人物雖隔著整整200年,卻依然能與自己相視莫逆,聲氣相通。所以,她們反感馬克·吐溫說“一個圖書館只要沒有奧斯汀就好”,也不認同夏洛特·勃朗蒂對奧斯汀所做的“視角過于狹隘”的批評。能要求一個作家出離她所身在的生活嗎?關(guān)鍵要看她對這種生活有沒有深刻的揭示。一戰(zhàn)后人們越來越將奧斯汀的作品視為與其時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迥異的杰作,進而將其尊奉為具有女性意識的偉大作家;奧斯汀的小說超越了自傳式的表現(xiàn),被視作真正夠得上伊萊恩·肖瓦爾特所說的“她們自己的文學(xué)”。
可能基于同樣的喜歡吧,在巴斯,一位義務(wù)講解的女服務(wù)生向我介紹了《傲慢與偏見》出版200周年時,英語世界的紀念活動如何規(guī)模遠超狄更斯200周年誕辰紀念;在每月舉行的作品朗誦、演出或研討會上,都能看到女性的身影。她們讀《簡·奧斯汀詩歌全集》和《劍橋簡·奧斯汀作品集》,可不是出于對前工業(yè)時代牧歌般的生活方式的緬懷。聯(lián)想到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7部由奧斯汀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女性擔任制片的有5部,擔任編劇或?qū)а莸囊灿?部,有的編導(dǎo)如愛瑪·湯普森可稱鐵桿“簡迷”;還有類似《簡·奧斯汀與休閑》《劍橋簡·奧斯汀手冊》這樣的書在女性讀者中風(fēng)行,《奧斯汀約會指南》成為小女生的戀愛秘籍,“奧斯汀風(fēng)格”成為主婦裝修房間的最好樣板,直至形成所謂“奧斯汀產(chǎn)業(yè)”,可以說,20世紀末興起的奧斯汀熱,正與女性主義思潮的發(fā)展分不開。記得英國著名歷史學(xué)家托馬斯·麥考萊曾說,奧斯汀是英國作家中創(chuàng)作手法最接近于莎翁的大師,堪稱英國的驕傲。但對女性來說,前者不免太高大上了,后者才似乎是她們自己,或讓她們回到自己。
1816年初,奧斯汀得了結(jié)核病,一年后被送到溫切斯特治療。伊欽河邊,沿老城墻轉(zhuǎn)過小橋,再穿過切西爾街,由闊里路攀上圣賈爾斯山,可以俯瞰整個古城。城里的學(xué)院街有她度過人生最后6周的故居,還有她長眠的大教堂。似不忍看這里的一切,我的腦子里翻騰的總是巴斯和喬頓的畫面。尤其巴斯,每年9月都有“簡·奧斯汀節(jié)”。還是那位服務(wù)生說的,其時街上會涌出許多從喬治時代穿越而來的男女,會舉行各種熱鬧的盛裝舞會。對照阿曼達·維克瑞《紳士的女兒們:喬治時代英國婦女的生活》一書的記載,想來那些頂著用長針固定、上飾羽毛與緞帶的高發(fā)髻,頭戴裝飾有蕾絲和人造花的寬檐圓帽,上穿肩袖部夸張的密織紋白麻薄紗或條紋毛織蟬翼紗,下曳為突出纖腰而設(shè)計的鑲滿黑色蕾絲和金屬珠子的寬下擺綢裙的女孩子們,她們的妝容與服飾一定都很精致;尤其對照1810年卡桑德拉替小說家畫的那幅戴著帽子、神情拘謹?shù)陌肷硇は?,還有60年后其侄子出版《回憶錄》時請安德魯斯重繪的那張肖像,她們一定都更漂亮吧。
2013年值《傲慢與偏見》出版200周年之際,繼英國皇家郵政專門發(fā)行郵票紀念后,英國中央銀行宣布,簡·奧斯汀頭像將被印制在新版10英鎊紙幣上,以向她致敬。頭像下方印有小說中的話:“我說呀,什么娛樂也抵不上讀書的樂趣!”
英國中央銀行已經(jīng)決定新版10英鎊紙幣將用安德魯斯畫的那幅奧斯汀肖像替換下達爾文,為的是這個形象已成為“英國文化歷史的一部分”。在這幅肖像中,她有著一張“圓圓的臉,嘴和鼻子小而有形,眼睛明亮呈淡褐色,棕色的頭發(fā)自然卷曲,永遠戴著帽子,無論早晨還是晚上”。這樣的口鼻俏凈,目光瑩澈,據(jù)說最為她認可。我所在意的只是,她為什么永遠都戴著帽子,看看照片上那些參加“簡·奧斯汀節(jié)”的女孩們,通常只是將它拿在手上做配飾的呀。
(作者:汪涌豪 系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xué)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