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惠斯勒筆下的“白衣女子”:唯美、愛情與生活

詹姆斯惠斯勒(1834-1903)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長年旅居倫敦。他追求唯美主義并推崇“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被稱為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的先驅(qū)。

詹姆斯·惠斯勒(1834-1903)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長年旅居倫敦。他追求唯美主義并推崇“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被稱為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的先驅(qū)。喬安娜·希弗南則是一名來自愛爾蘭的畫室模特,曾多次在惠斯勒的作品里以“白衣女子”的形象出現(xiàn)。兩人保持著長達(dá)20多年的親密關(guān)系,雖然外人對她知之甚少,但惠斯勒以其“白衣女子”形象創(chuàng)作的作品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就啟發(fā)了眾多藝術(shù)家。

2月26日,展覽“惠斯勒筆下的白衣女子:喬安娜·希弗南”在英國皇家藝術(shù)研究院展出。展覽圍繞著惠斯勒與喬安娜·希弗南的故事展開,講述后者作為惠斯勒的朋友、模特、愛人和工作伙伴,在其生活和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藝術(shù)評論家喬納森·瓊斯看來,這是藝術(shù)史中的革命性時刻,惠斯勒和希弗南打破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繪畫,生活的本質(zhì)令虛偽和矯飾被一掃而空。

美國牛仔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與他那火紅頭發(fā)的愛爾蘭情人喬安娜·希弗南(Joanna Hiffernan)在這場令人愉快的,充滿喜劇性的展覽中,打碎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藝術(shù)。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無疑,這一故事很快就能成為一部過得去的電影出現(xiàn)在新媒體中。還在等什么,來到皇家藝術(shù)研究院,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先驅(qū)一起享受一場生命的冒險。

惠斯勒名作《母親的畫像》(非此次展品)

惠斯勒名作《母親的畫像》(非此次展品)

在1860年代的倫敦,能欣賞希弗南和惠斯勒的雙重展示是多么新穎和具有顛覆性??!你必須意識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shù)是多么擁擠。在那個時代,一堵墻足以被布置成密不透風(fēng)的場景。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 的《天使報喜(The Annunciation) 》是幽閉恐懼,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畫中人物擁擠在偽中世紀(jì)美學(xué)監(jiān)獄中。然后看著對面的墻壁,現(xiàn)實生活中那原始的、醉醺醺的、性的片段讓你驚醒。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天使報喜 (The Annunciation))》,1849-1850年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天使報喜 (The Annunciation))》,1849-1850年


惠斯勒,《Wapping》,1860-1864年

惠斯勒,《Wapping》,1860-1864年

惠斯勒的作品《Wapping》 令人感到迷茫?;氐?860年代初期的倫敦碼頭,查爾斯·狄更斯剛剛出版了《遠(yuǎn)大前程》,我們得以從狄更斯筆下哥特式迷霧了解到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但是,惠斯勒的作品《Wapping》則用嚴(yán)肅而又感性的現(xiàn)實主義來描繪倫敦。這是一座現(xiàn)代化城市,一群身著波西米亞風(fēng)格的人在河畔酒吧閑聊,俯瞰著灰色與綠色交錯的船只。在這一聚會的畫面中,希弗南將頭發(fā)往后梳,看上去她和惠斯勒都認(rèn)為他們正處在自由、輕松的前衛(wèi)巴黎內(nèi)。

巴黎正是惠斯勒在1850年代前往并結(jié)識古斯塔夫·庫爾貝、愛德華·馬奈和查爾斯·波德萊爾等激進(jìn)藝術(shù)家和評論家的地方。當(dāng)波德萊爾發(fā)表《現(xiàn)代生活的畫家》時,惠斯勒則正在創(chuàng)作畫作《Wapping》?;菟估諡閭惗靥┪钍亢舆叺默F(xiàn)代時刻帶來了奶油般的色調(diào)和接受諷刺的目光。他將馬奈的杰作《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和《奧林匹亞(Olympia)》的藝術(shù)感受帶到了倫敦。法國人所有的樂趣都被移植到了英格蘭的格萊德斯通和迪斯拉里上。

惠斯勒,《在藝術(shù)工作室里的藝術(shù)家( The Artist in His Studio)》

惠斯勒,《在藝術(shù)工作室里的藝術(shù)家( The Artist in His Studio)》

在惠斯勒的藝術(shù)之外,我們對希弗南了解多少?喬安娜·希弗南于1843年出生于愛爾蘭利莫瑞克。17歲時,她遇到了惠斯勒這位打扮時髦的藝術(shù)家。同時代的人說,希弗南沒有受過太多正規(guī)教育,但她閱讀廣泛,觀點敏銳。她可能是一位有抱負(fù)的藝術(shù)家和模特?;菟估諡橄8ツ仙泶┌咨L裙而創(chuàng)作的三幅《白色交響曲》匯集在此次展覽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合作。這也可以看作為行為藝術(shù)的初始。

惠斯勒,《白色交響曲1號(Symphony in White, No. 1)》,1862年

惠斯勒,《白色交響曲1號(Symphony in White, No. 1)》,1862年


《白色交響曲1號(Symphony in White, No. 1)》(局部)

《白色交響曲1號(Symphony in White, No. 1)》(局部)

你看到的那件純白色裙子是個笑話。在惠斯勒創(chuàng)作于1862年的作品《白色交響曲1號(Symphony in White, No 1)》中,希弗南一點兒也不純潔。她自信地站在上方,而在這件本應(yīng)顯得樸素的連衣裙內(nèi),惠斯勒暗示了她的赤身裸體。那是因為她站在一塊熊皮地毯上,柔軟的毛皮將你的視線引向裙子的邊緣,想象著她赤裸的雙腳依偎在里面。這是一個在雕塑中展現(xiàn)性感的傳統(tǒng)圖像。這一形象可以追溯至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畫面——大衛(wèi)踩在歌利亞的頭發(fā)上。

這幅畫的第一批觀眾可能還沒有想象到這一點,但一定會被希弗南那松散的紅頭發(fā)以及輕松愜意的姿態(tài)所震撼。作品炫耀著一種呼之欲出的愛意?;菟估赵溨C地模仿拉斐爾前派,以及暗示著壓抑著的欲望。 他不如在畫布上寫下:“我在和她睡覺?!?nbsp;

惠斯勒《白色交響曲2號(Symphony in White, No. 2)》,1864年

惠斯勒《白色交響曲2號(Symphony in White, No. 2)》,1864年


委拉斯開茲《鏡前的維納斯(The Rokeby Venus)》

委拉斯開茲《鏡前的維納斯(The Rokeby Venus)》

第二幅《白色交響曲》以雙重形象展示了希弗南:她優(yōu)雅地靠著壁爐邊,手持日本扇子,擺著姿勢。她轉(zhuǎn)過身去,正在沉思,我們可以從壁爐上的鏡子里看到她的臉。這是惠斯勒從委拉斯開茲的作品《鏡前的維納斯(The Rokeby Venus)》中得到啟發(fā)而深化出的效果?;菟估赵拖8ツ弦黄鸪霭l(fā)前往馬德里研究委拉斯開茲,但當(dāng)他們在比利牛斯山脈找到愛巢時分心了。 

惠斯勒,《白色交響曲3號(Symphony in White, No. 3)》,1865-1867年

惠斯勒,《白色交響曲3號(Symphony in White, No. 3)》,1865-1867年


惠斯勒,《紫色和玫瑰色:帶有六字款識的青花瓷(Purple and Rose- The Lange Leizen of the Six Marks)》,1864年

惠斯勒,《紫色和玫瑰色:帶有六字款識的青花瓷(Purple and Rose- The Lange Leizen of the Six Marks)》,1864年

在一個未完成的場景中,惠斯勒在工作室里看著赤身裸體的希弗南。此外,他還展示了她睡著的樣子。畫面中希弗南身穿和服,周圍是閃閃發(fā)光的中國瓷器,惠斯勒把她想象成了一個從“浮世繪”里走出的女子?;菟估盏哪赣H,即畫作《母親的畫像》中的那位,敦促他對希弗南作出誠實的決定?;菟估盏姆磻?yīng)不是結(jié)婚,而是立下遺囑,將一切都留給她。 

1886 年,希弗南在40多歲時就去世了,早于惠斯勒。當(dāng)然,這個展覽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1865年秋,當(dāng)時他們在諾曼底的特魯維爾,與庫爾貝待在一起。他們在酒店里吃著海鮮,在沙灘邊畫著畫,在黃昏時分聽希弗南唱愛爾蘭歌曲。庫爾貝記得那是一段浪漫的時光。如果法國導(dǎo)演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ois Truffaut)還健在,那這部分故事真的會被拍成一部很棒的電影。 

庫爾貝《美麗的愛爾蘭女孩喬(Jo, the Beautiful Irish Girl)》

庫爾貝《美麗的愛爾蘭女孩喬(Jo, the Beautiful Irish Girl)》

庫爾貝也曾畫過希弗南。他總是隨身攜帶原件,并畫“復(fù)制品”出售。在此次展出的三個版本中,哪一件是他視為珍寶的呢?那必須是來自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的《美麗的愛爾蘭女孩喬(Jo, the Beautiful Irish Girl)》,該畫作可以令人感受到懷舊的熱情。有傳言說這一切是更進(jìn)一步的:希弗南甚至可能是庫爾貝的名作《世界的起源(The Origin of the World)》的模特。 但策展人沒有找到任何證據(jù)表明她當(dāng)時在巴黎?;蛟S,庫爾貝是被她的紅頭發(fā)打動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受惠斯勒啟發(fā)而作的《赫米內(nèi)·蓋莉婭肖像(Portrait of Hermine Gallia)》,1904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受惠斯勒啟發(fā)而作的《赫米內(nèi)·蓋莉婭肖像(Portrait of Hermine Gallia)》,1904年


弗雷德里克·沃克受惠斯勒啟發(fā)而作的《白衣女人》,1871年,紙本水粉畫

弗雷德里克·沃克受惠斯勒啟發(fā)而作的《白衣女人》,1871年,紙本水粉畫

事實上,展覽無處不在地展示了希弗南從未被物化,從未成為藝術(shù)家的獵物。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溫柔的愛情故事,它也帶來了藝術(shù)中最具革命性的時刻之一,生活的本質(zhì)令虛偽和矯飾被一掃而空。

展覽將展至5月22日。

(本文編譯自《衛(wèi)報》,作者喬納森·瓊斯系藝術(shù)評論家。)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