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舊金山亞博新展“看見性別”,從印度雕塑看到韓國鞋子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日前推出新展“看見性別”,展覽試圖通過16件不同規(guī)模和媒介的藝術品,探究性別背后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日前推出新展“看見性別”,展覽試圖通過16件不同規(guī)模和媒介的藝術品,探究性別背后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展品囊括1000年前的印度砂巖雕塑到21世紀用硬桑紙制作的韓國傳統(tǒng)鞋子,拉開議題的討論維度與張力彈性。

流動的、僵化的、顛覆的、變革的——性別表達跨越了文化、時間和地域,更是跨越了二元對立。在新展“看見性別”(Seeing Gender)中,亞博第一次以性別文化的視角來探索龐大的亞洲館藏。

四位新銳策展人將不同文化和時期的作品串聯(lián)在一起,探討“性別”是如何在整個亞洲藝術中以或挑釁或激勵的方式被構建、表演和描繪的。從古至今,從神圣的到感性的,從正統(tǒng)的到突破的,展覽共展出16件不同規(guī)模和媒介的藝術品,從1000年前的印度砂巖雕塑到21世紀用硬桑紙制作的韓國傳統(tǒng)鞋子,拉開議題的討論維度與張力彈性。

伊達·巴古斯·普圖·塔曼(?Ida Bagus Putu Taman,印度尼西亞,1873-1953),薩蒂亞瓦蒂和薩爾亞,檀香木雕塑,1936–1940

伊達·巴古斯·普圖·塔曼( Ida Bagus Putu Taman,印度尼西亞,1873-1953),薩蒂亞瓦蒂和薩爾亞,檀香木雕塑,1936–1940

在這件巴厘島的雕塑中,國王薩爾亞(Salya)和他的妻子薩蒂亞瓦蒂(Satyawati)交織在一起,薩爾亞緊緊抓住他妻子的乳房,將腿纏繞在她的腰上,這種姿態(tài)在巴厘島的敘述中通常被理解為愛的象征。這兩個人物都有精致的、上揚的眉毛和狹窄的、向上傾斜的眼睛,這些特征都是印尼木偶?。╳ayang kulit)中傳統(tǒng)人物的特征。薩爾亞戴著典型的男性人物的長耳墜,薩蒂亞瓦蒂則戴著女性常見的大耳環(huán)。他們纖細的手臂和裝飾性的服裝讓人聯(lián)想到巴厘島舞者的常見裝扮。 

石家豪,《音樂身體:班卓琴》,1999,紙上彩墨

石家豪,《音樂身體:班卓琴》,1999,紙上彩墨

巴厘島的這件雕像和來自中國香港的藝術家石家豪的“音樂身體”系列有著有趣的對比。

石家豪將中國傳統(tǒng)的工筆技法與現(xiàn)代漫畫、具象插畫和超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在這個名為 “音樂身體 ”的系列中,人變成了樂器,樂器變成了人——這種轉(zhuǎn)變帶來了某種超現(xiàn)實效果。這些作品也有明顯的性元素,身體化身為弦體,但與巴厘島的雕塑相比,組成“班卓琴”的兩個人體更像是雌雄同體。他們赤裸相擁,都有著豐滿的紅唇、短發(fā)、小腳和幾乎一模一樣的臉,看起來幾乎可互換。在一次采訪中,石家豪指出這兩個人物可以被解釋為異性戀或同性戀,或是非常規(guī)性別,或是個體自我的超現(xiàn)實版本。

石家豪在20世紀80年代青少年時期的時候,深受像大衛(wèi)·西爾維安(David Sylvian)、大衛(wèi)·鮑伊(David Bowie)和安妮·藍妮克絲(Annie Lennox)這樣的性別彎曲(gender-bending)的藝術家對流行文化的主要影響,他們塑造了他對性別廣泛可能的理解。他筆下的人物也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性別二元模式是如何被顛覆的。

Kim Jeeun,一對,2007,桑紙 ? Kim Jeeun. Photograph ?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Kim Jeeun,一對,2007,桑紙 ? Kim Jeeun. Photograph ?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質(zhì)疑性別二元之分的作品還有韓國藝術家Kim Jeeun的作品《一對》,根據(jù)藝術家的說法“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韓國男女對鞋。我把這兩雙鞋子放在一起,但是朝著相反的方向。我想質(zhì)疑‘一對’的定義。”

Kim Jeeun獲得了梨花女子大學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藝術碩士學位。作品采用的韓國紙由桑樹樹皮的纖維制成,以其堅韌和耐用而聞名。鞋子上的紋理是由Kim在紙上戳出來的。

王建山,“皎月當空”系列之二,2006,彩色絕版木刻

王建山,“皎月當空”系列之二,2006,彩色絕版木刻

在亞洲的諸多文化中,“女性”不僅是一種性別意識,“女神崇拜”的背后是人們對生命孕育的希望與寄托。

藝術家王建山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他的家鄉(xiāng)貴州,貴州位于中國的西南部,是一個多民族省份,藝術家被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所吸引,認為他們的傳統(tǒng)與大地保持著深切的聯(lián)系。

這幅畫描繪的是苗族姐妹節(jié)上慶祝女性的場景。在這個春天里的節(jié)日中,女性會按照習俗穿上層層錦緞刺繡的彩色服飾,并戴有頗具重量的銀飾珠寶,這些銀飾的形狀多為圓盤和月牙,被認為是自然與生命的起源。首飾的圓形與滿月相呼應,畫中便有滿月投下金色光芒。

皮納雷·桑皮塔克,《鳶尾花》,2014? ? Pinaree Sanpitak. Photograph ?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皮納雷·桑皮塔克,《鳶尾花》,2014  ? Pinaree Sanpitak. Photograph ?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自從1993年成為母親以來,皮納雷·桑皮塔克(Pinaree Sanpitak)藝術的核心主題一直是女性的身體,她將其與自然界的圖像聯(lián)系起來。她在作品中經(jīng)常通過簡化的形式喚起人們對容器、云彩和女性乳房的原始回憶。這幅畫的特點是桑皮塔克兩個標志性的“乳房云”,一個是用鉛筆畫的,另一個是用丙烯顏料畫的,像是米?;蛩?。“乳房云”通過花絲與鳶尾花相連。

“性別和性是我們今天社會對話的核心,尤其是在灣區(qū)。憑借其多樣化的藏品,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可以為這種對話做出重要貢獻?!?/p>

此次展覽的四位青年策展人——Maya Hara(前日本基金會日本藝術策展助理)、Shinhwa Koo(前韓國藝術策展助理)、Joanna Lee(中國藝術策展助理)和Megan Merritt(當代藝術項目經(jīng)理)解釋道:

“有一種觀念認為,性別只是一個當代的話題,或者只是一個與西方哲學傳統(tǒng)有關的話題。而《看見性別》這個展覽是在邀請我們觀眾在一個往往被忽視的文化背景下去考慮性別問題。”

(本文轉(zhuǎn)載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