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身體、空間與后現(xiàn)代性》一書是清華大學教授汪民安對身體、空間等論題所做研究的成果結集,分為“身體的技術”“空間的政治”“后現(xiàn)代性的譜系”三個部分,本文摘編自該書《街道的面孔》一文,澎湃新聞經(jīng)南京大學出版社授權發(fā)布。
如果像荒木經(jīng)惟那樣,將城市比作一個身體的話,那么,街道就是城市的血管。在密密麻麻的城市建筑中,街道總能闖出一條通暢的路徑來。街道似乎有某種魔力,它的延伸十分有力、充滿耐性、不屈不撓,最后,它總是能夠巧妙地繞開建筑物的圍追堵截,將其終端伸向城市的邊緣:只有城市消失于泥土和村莊的時候,街道才藏起它的蹤跡。
街道,正是城市的寄生物,它寄寓在城市的腹中,但也養(yǎng)育和激活了城市。沒有街道,就沒有城市。巨大的城市機器,正是因為街道而變成了一個有機體,一個具有活力和生命的有機體。街道粗暴地對一個混亂的城市進行切割,使之成為一個個功能不同的街區(qū),但同時,它又使整個城市銜接起來,城市中的建筑物正是因為街道而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街道就像城市的語法,絕不會斬斷自身的鏈條。建筑物就像這個語法軌道中的單個詞語,借助街道,它們具有句法上的結構關聯(lián),正是因為街道,建筑物才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街道和建筑物相互定位,它們的位置關系,構成了城市的地圖指南。城市借助街道,既展開了它的理性邏輯,也展開了它的神秘想象。同時,城市在街道上既表達它清晰的世俗生活,也表達它曖昧的時尚生活。街道還承載了城市的噪音和形象,承載了商品和消費,承載了歷史和未來,承載了匆忙的商人、漫步的詩人、無聊的閑逛者,以及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最后,它承載的是時代的氣質和生活的風格。街道,是一個沒有寂靜黑夜的城市劇場,永不落幕。
街道充斥著大量形形色色的匆匆過客。在過客這里,街道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它成為龐大城市的必要通途,是連接兩個建筑物的必經(jīng)橋梁,是城市的理性邏輯。愛倫·坡這樣描述這些人:“絕大多數(shù)行人有滿足的、公務在身的表情,而且好像只想著走出擁擠的人群。他們皺著眉頭,眼睛飛快地轉動著;在被其他行人沖撞時,從不表現(xiàn)出任何不耐煩,而是整理一下衣服,繼續(xù)向前。還有另一類為數(shù)不多的人,他們煩躁不安,口中念念有詞,并向自己做各種手勢,好像就是因為周圍的人太擁擠而感到孤獨?!苯值勒媸菍v史的時間溝壑填平了。坡所描述的那個時代的街道行人同今天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坡筆下的這些人是“貴族、商人、律師、經(jīng)紀人和金融界人士”。如果加上現(xiàn)代科層制度所產(chǎn)生的大量上班人士,這就是今天街頭匆忙的過客的主體了。坡是作家,他繪聲繪色描述的是街道行人的行色,恩格斯則是帶政治抱怨地評論了這些行人的關系:“他們從彼此身旁匆匆走過,好像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的地方。好像他們彼此毫不相干,只在一點上建立了默契,就是行人必須在人行道上靠右邊行走,以免阻礙迎面走來的人;誰對誰連看一眼也沒想到,所有這些人愈是聚集在一個小小空間里,每一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的這種可怕的冷漠,這種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使人難堪,愈是可怕?!苯值纼H僅是一個通向建筑物的路途,一個被交通慣例操縱的路途。這依然適用于對今天的街上行人的描述,人們不僅彼此沒有聯(lián)系的愿望,而且連街道的細節(jié)都沒有時間打量了,人們此刻的愿望是快速地將街道拋在腦后,占據(jù)他們腦子的是即將抵達的室內(nèi)的事務。一旦將街道看作路徑,那么,街道是否通暢,人流和車流是否密集,其他人是否構成自己的障礙,就成了這些街道行人出門前的幾個茫然心事。而行走,無論是方向還是姿態(tài),則全憑著所養(yǎng)成的習慣,這是毫無意外性的行走,它如此刻板,如此單調,如此具有目的性,以至可以將這種行走當作工作的一個緊密環(huán)節(jié),而不是工作的必要前提。而今,在街頭等公交車的人,對他人不僅僅是冷漠,而且夾雜著微妙的敵意。在街道上,最常見的戲劇行為是對公交車的搶占。當公交車駛入站內(nèi)時,等待的行人爭先恐后,一擁而上,并且奮力地將他人擋在身后,遠處還有人喘著粗氣往車站大步地奔來。這是街道上陌生的行人之間發(fā)生的唯一關系,但這不是恩格斯期望的熱烈關系,而是彼此的競爭關系:所有的人都將他人看成妨礙自己的對手。街頭的這一短暫騷動時刻,也是街頭最富有活力和動感的時刻,行人感覺到了人群的存在,但和文人不一樣的是,他們不是將人群看作一個詩意的想象來源,而是將人群看作焦慮和煩躁的根源。人們總是抱怨龐大的人群擠滿了街頭,但從來沒有將自己認作其中的一個多余分子。人們心安理得地習慣于這種街頭的交通搶占,但這種搶占不是為了徘徊于街頭,而是為了盡快地離開街頭。在這里,街道完全是一個毫無景觀性的冷漠器具,一個煩人的機器,一個充滿噪音的怪物,而街旁的建筑物像一些盲目、呆滯的樹樁一樣毫無生氣。街道,并不值得駐足停頓。就這樣,匆忙的過客改變了街道在文人那里的曖昧含義,街道的語義隨著步行者的身份變化而發(fā)生了變化。
由于這些上班的人遵循固定的工作時間,他們被一種刻板的時間表所嚴密地編織。街道就根據(jù)這種時刻表展開它的運動節(jié)奏。他們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從居所或辦公室涌上街頭。這樣,在某個特定時刻,街上的人群總是飽和的。在一些時刻,街道上人頭攢動,街道變得緩慢、擁擠,令人煩躁不安;在另一些時刻,人群則相對稀少,這時,街道清閑下來,變得稍稍安靜、稀松和輕快,有時不免帶一點寂靜的荒涼。街道就這樣有規(guī)律地布置著自身的節(jié)奏和密度。就事件而言,街道是偶然性和機會的偉大場所;但是,就節(jié)奏而言,街道又是日復一日重復的、單調的、乏味的場所。街道牢牢地把握著自身的節(jié)奏概率。
人人都可以隨時踏上街頭,但人人都懷揣著隱秘的目的。街道就是這樣一個寬容的器皿,是一個不需要門票就將任何人盛裝起來的慷慨而巨大的器皿。這是街道的平等精神,而平等正是人群得以在街道上聚集的前提。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差異對象,但每個人在這里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類,發(fā)現(xiàn)自己的歸屬階層。每個人都會不時地驚訝,但每個人都不會產(chǎn)生無所適從之感。每個人都想惹人注目,但每個人都難以鶴立雞群。街道一方面在激勵個性,另一方面又在無情地吞噬個性。同密閉的空間不一樣的是,街道是對異質性人群的寬厚接納,它可以容忍人們對街道的肆意闖入;而密閉的空間對外具有排斥性,對內(nèi)則有生產(chǎn)性。集體性的空間對內(nèi)部的人群具有一種擠壓性的塑造,這種空間塑造是有規(guī)律、有目標和方向的塑造。而街道并沒有內(nèi)外之隔,沒有一個要奮力跨越的界線。街道是反空間的,是露天舞臺性的,它不是在強制性塑造人群,而是讓人群作為自然的主角主動上演。如果說,街道是在改變個人的話,那也是激發(fā)性的改變,而不是壓制性的改變,這種改變正是解放?!吧钤谑|蕓眾生之中,生活在反復無常、變動不居、短暫和永恒之中,是一種巨大的快樂……一個喜歡各種生活的人進入人群就像是進入一個巨大的電源。也可以把他比作和人群一樣大的一面鏡子,比作一個具有意識的萬花筒,每一個動作都表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生活的所有成分所具有的運動的魅力?!?/p>
感性的街道既可能使單調的人滿腔激情,也會使緊張的人自然地放松下來。人在街道上是匿名的,既沒有背景,也沒有歷史。在街上,人喪失了他的深度。人的存在性構成是他的面孔和身體。光線只是在他的表面閃耀。人,只是作為視覺對象和景觀的人,是純粹觀看和被觀看的人,是沒有身份的人,是街道上所有人的陌生人。這種喪失和隱瞞了內(nèi)在性的陌生人,是自由的基本條件。陌生人在街道上處處都能遭遇目光,但沒有一種是熟悉的目光,沒有洞曉自我秘密的目光,沒有嚴厲的權力目光,沒有審查的目光。目光只能灑到表面,這樣被觀看的陌生人就是隱匿的、安全的、固守自身秘密的,因此,他既沒有包袱,也無須戒備,街道上的腳步總是踏著輕松的節(jié)拍?!敖值啦粌H具有表現(xiàn)性,而且是日常生活戲劇的展示窗口?!苯值朗撬腥说墓餐尘埃瑓s是每個個體的異質性背景:街道使人從一個熟悉的語境中掙脫出來,并且甩掉了庸常的制度和紀律——除了一種基本的交通紀律外,紀律對街道鞭長莫及。這樣,街道就成為城市中最混亂但又是最輕松的場所。
《身體、空間與后現(xiàn)代性》,汪民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