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惫湃说?“艱辛”在這里不僅來自于作者的成書過程,更來自于她所經(jīng)歷的人生苦難。

文化老人周有光生前在《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序言中說:“作為回憶,自敘平生,不曾出于凄楚之情,相反,卻是一片美好,具有人情的至善至美?!?/p>

在作者看來,由周素子撰寫的《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以波瀾不驚的筆觸,談他鐘情書畫的父親,從事藝術(shù)的“兄弟”、“姐妹”等,談“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節(jié)日”,以及“祖輩”、“父輩”、“兄弟”、“姐妹”等,是一部凄美之作,也是平淡敘述中發(fā)散人性之光的作品。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周素子《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

周素子的《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香港出版,2010年)擺在我書櫥長達七年。問題不在于擺這么久,而在于沒有讀。大概這與我讀書習慣有關(guān):別說作者親贈,即便從書店購買,也有暫時束之高閣者,或因某種機緣才讀。好聽點,是我有計劃讀書。

說起來,這么久未讀《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還因為對回憶類的書籍,我向不以為然。一是它們主觀色彩較濃,會“屏蔽”對作者自己不利的文字;二是有些因素影響寫作與出版;三是“小我”情調(diào),即無非個人抒懷,或?qū)€人境遇失落的憂怨。

錢穆說,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向后看,充滿了對歷史的深情,缺少向前看、面向未來的維度。在我過往接觸回憶作品時,也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甚至認為這是此類書在中國大陸少有共鳴的癥結(jié)。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張充和題寫的《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書法原作

然而今年五月初,“機緣”終于來臨:我為一個寫作計劃作案頭準備,便將與那段歷史、回憶相關(guān)的著作找出來閱讀。當我用了五個半天加晚上時間捧讀完《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之后,再難對此前的認識自圓其說,更難以平靜心情。

于是我打算騰出時間,寫點文字。可是當我著手動筆時,卻又深感自不量力:作為晚輩,我根本沒資格評說這部見微知著、微言大義之作。認為,只有長者、資深者可為,至少為同庚同儔者。竟至遲遲未敢動筆。及至眼下,我也只能寫點“有感”類的文字。即如此,我內(nèi)心仍忐忑不安,惟恐粗淺鄙陋,貽笑大方。

周有光在該書序言《海燕其歸來乎?》中說:“作為回憶,自敘平生,不曾出于凄楚之情,相反,卻是一片美好,具有人情的至善至美?!比欢谖?,更愿意這樣理解:較長時期以來,在現(xiàn)當代回憶類作品中,這是一部凄美之作,也是發(fā)散人性之光的杰作;甚至毫不夸張地說,它或?qū)⒊蔀榻?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經(jīng)典。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周素子

這部由周素子撰寫的《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共分三輯,三十七個篇章,看似“縱向”回憶,實則博大深廣。作者以波瀾不驚的筆觸,娓娓而談“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節(jié)日”,以及“祖輩”、“父輩”、“兄弟”、“姐妹”等;書中有對親友故交、師長前輩、村民船戶、賣漿者流的記述,也有對“琴人”的瑣憶,等等。文字不乏溫情與寬厚,由“小我”而彰顯“大我”乃至社會與時代。

在第一輯里,我們可以隨著作者的筆觸追溯其家族淵源,并透過字里行間,知曉這樣一個事實:一個人的成長與作為,不可單純孤立地看他(她)當下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而是有其歷史脈絡(luò)可尋。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文化基因,在祖先那里通過血脈傳承。

作者在書中寫道:“蓮波公(作者祖父)忠厚老成,樂善好施,擅醫(yī)術(shù),尤精兒科。平生所作幾件大事,都足見他的善良,我稱他為祖輩中最善良的人?!保ㄔ斠姟痘迌z舊事·老家的回憶》第32頁。)作者繼而在“父輩”一章充滿深情地說:“父親所賦秉性,與家族其他成員完全不同,他一生喜歡讀書,而且特別鐘情藝術(shù),終身不懈地喜好書法、字畫,頗有造詣。他會三弦、琵琶,愛好音樂、戲劇。他善詩能文。他的書法在溫臺一帶已小有名氣?!?(詳見《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第45頁。)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周素子父親的書法

亦如杭大圖書館采翁(作者稱作“吾師”者)撰寫的墓表稱:(作者)其父周云平“穎悟過人,于書無所不覽,喜為詩畫,工書多藝事?!保ㄔ斠姟痘迌z舊事·老家的回憶》第186頁。)事實的確如此,無論是作者胞兄周昌谷還是堂兄周昌米,能夠成為國內(nèi)著名書畫家,還是作者成為國內(nèi)外報刊雜志編審、國外漢學會會長,并出版多部長篇作品,都與其父所營造的書香門第、家學淵源等氛圍密不可分、一脈相承。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周素子父親的書法

這也誠如我早年與作者家人的接觸的感受,那就是其家庭成員的優(yōu)秀秉賦與品性,包括善良與精進。

當然,除了家族、家庭及先輩的血脈相通、文化傳承外,每個人同時也是社會人,即社會環(huán)境無不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或制約。因此,當我們把作者家族中的各個成員放置于時代的環(huán)境中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善良”與“精進”在極左政治沖擊與邪惡勢力的脅迫下,是多么脆弱!

我們從書中不難看到,由作者父親開始直到其兄弟姐妹,無一幸免地在那個時代的政治旋渦中被擠壓、蹂躪,甚至于生命不保。(詳見《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第一輯“祖輩”“父輩”“兄弟”“姐妹”等章節(jié)。)

因此我要說,在今天這樣一個多元文化時代,彼時的社會悲劇理應(yīng)當引起我們深思詰問。

由于我與作者之女三幼的關(guān)系,本書第二輯《塵垢記往》的有關(guān)篇章,早在該書付梓前我即已斷續(xù)聽聞,如《戶口的故事》、《亡母十年祭》、《我女求學記》以及《雙親葬志》等等。但都不足以觸動我靈魂。因是越洋電話,過“耳”煙云也。

如今,當我認真閱讀完書中的這些篇章,除了深感作者的飽學博識、強記博聞之外,更體悟到作者的可貴、可敬與可愛,那便是作為中國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她以飽滿僨張的激情,杜鵑泣血的深情,書寫著感人肺腑的不群文字,讓我們得以見證那個時代那些人群,并成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流轉(zhuǎn)于后世。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古人的 “艱辛”在這里不僅來自于作者的成書過程,更來自于她所經(jīng)歷的人生苦難。

在“戶口的故事”中,作者講述了這樣一段“舊事”:為了落定那本限制中國人流動和生存的戶口簿,為了三個女兒(大幼、二幼、三幼)的成長與前途,母女們一忽兒江南城鎮(zhèn)村社、一忽兒西北古地邊塞,往復(fù)奔波跋涉,忍饑挨餓,歷經(jīng)磨難與屈辱。(詳見《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第124—146頁。)

盡管如此,作者仍不惜溫情筆墨,以表達對社會微光的贊嘆。她在該文最后寫道:“我真想不到一天之內(nèi),我的戶口問題竟在(浙江)省信訪辦獲得了初步解決,……當郊區(qū)公安局轉(zhuǎn)批讓我到凌家橋糧站領(lǐng)取四人糧票時,我才放下了懸著的這顆心。此時,我已經(jīng)八個月沒有領(lǐng)到糧票了。”

“八個月沒有領(lǐng)到糧票”,即意味著在那個時代,作者與三個女兒作為人的基本生活沒有保障。盡管作者在文中擷取了幾個細節(jié),我仍然無法想象一個女性之軀,怎樣挈帶三個女兒顛沛流離,遭受重重困厄與艱辛,奔波于轉(zhuǎn)遷戶口的“歧路”上的。真是一路行難!

我不得不放下書,掩卷長嘆,繼而又為作者不畏強權(quán),堅守知識分子的尊嚴、氣節(jié)與堅韌,生出由衷的欽佩與崇敬。

對于很多人,尤其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是無法想象戶口在其時的淫威作用,更難體會作者“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艱難苦恨。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對那段歷史溫故知新,而閱讀《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又是最佳途徑。所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于2013年10月出版了這部著作的大陸版《晦儂往事》,其中雖對原著有所刪節(jié),但對“戶口的故事”基本保持了原貌。

 

《晦儂舊事》:記一個藝術(shù)家族的凄美生命片段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于2013年10月出版的《晦儂往事》

在這一輯的“我女求學記”里,作者生動、溫婉地講述了作為母親為求得三個女兒的基本教育權(quán)利,殫精竭慮,雖歷千辛萬苦而不辭的故事。

沙葉新在本書序言《讀出了蔡元培》中感慨道:“大幼、二幼和三幼的童年,所幸有一個像作者這樣的母親,竭盡全力護衛(wèi)孩子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得以在那種畸形的歲月能夠完成她們的基本教育,這真是奇跡,也是母親的偉大!尤其令我非常驚異并給予極大敬意的是周女士非但完成了三個孩子的一般教育,還輔以在當時幾乎已經(jīng)滅絕了的美育……”

如前所述,一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與家族、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同樣也會打上時代和社會的烙印。對于作者來說,概莫能外。

作者家學淵源、天資聰慧,出生于五世其昌的書香門第,理應(yīng)成為時代驕子,為社會、為中華民族、為人類貢獻更多聰明才智,卻一夜之間,由一個藝術(shù)學院的高材生而被莫名其妙地劃為“學生右派”分子,后又經(jīng)歷與家人各在天涯、與丈夫陳朗共同經(jīng)受二十余年顛沛流離、勞動改造等重重苦難,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常人無法想象的精神與肉體的摧殘。(詳見《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西域探夫記”第172—179頁。)

今天,我們還要回避什么?或者刻意“忘卻”?

在這部著作中,我們還能從字里行間看到作者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姐妹,在那個歷史時期的心路歷程。在“姐妹”一章里,作者以深情的筆觸,詳盡地記述了她二姐周素琛的坎坷人生:最初,作為一名教師,二姐為了表示對政府的擁護,主動將自家房產(chǎn)以及眾多貴重物品上交。然而她仍然不能幸免于禍患。(詳見《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第86—102頁)。

第三輯《素故消息》主要記載了作者的故交、師長與前輩的逸事,以及作為音樂人的作者與“琴人”之間交集的瑣憶。文字里處處彰顯作者的眷念與感懷。在“記沙孟海先生”一文里,作者有這樣一段記述:

“(沙孟海)夫人說她十六歲時即罹大病,后來幾乎一生未離藥罐,平常小病不斷,且每隔兩年,必有大病,即使如此,要做到勿焦躁,勿自棄,靜養(yǎng),服藥,自能康復(fù)。她說:‘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至理名言,我一直謹記在心。在那個年代,他倆所給予我的精神支持,足可抵擋多少的人生炎涼!這份情誼何止是師生情誼。”(詳見《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第268頁。)

當然或許仍有人會說,這部作品終是“小我”的愛恨情仇,只可引得讀者與作者及其家人同喜悲、同愛恨,一掬清淚。然而我要說,一滴水可見太陽。正是這“小我”才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沒有“小我”豈有“大我”又焉有社會?

魯迅說,《紅樓夢》是“人情小說”。脂硯齋《凡例》評《紅樓夢》說:“此書只是著意于閨中,故敘閨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則簡?!钡拇_,在我看來,它無非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浮榮與衰落,寶黛之間的愛情悲劇,以及家族內(nèi)的兒女情長、明爭暗斗,卻深刻反映了晚清漸趨衰敗的社會景象;《安娜·卡列尼娜》無非寫了安娜因不滿于無愛情而絕望地生活在丈夫的虛偽面具下,“紅杏出墻”,最后臥軌自殺的悲劇。如此“小我”的男女情事,卻讓我們感受到沙俄時期的社會腐敗、虛偽與黑暗。

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說,如果僅把《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看作“舊事”、“回憶”,是對“小我”的書寫,那是因為我們視野不夠開闊,心胸不夠?qū)拸V;更重要的是我們僅僅孤立地站在當下,沒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沒有把有血有肉的生命連綴到人類壯闊的社會歷史之中。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的出版者在封底對《晦儂往事》如此評價說:“在這本書中,沒有惡毒的詛咒,也沒有過度渲染的痛苦,她(作者周素子)用帶著體溫的筆觸連綴起生命的片段、還原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保ㄎ?高誠)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