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家常小炒》,甘智榮 著,譯林出版社,2017年6月
圖源于網(wǎng)絡
家常菜是人們每天食用的常見菜式,但要炒出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也不是容易的事。
炒菜是中國菜區(qū)別于其他菜肴的基本特征,在英文中并無“炒”的單詞,而是用“油炸”的單詞“fried”代替。炒菜是中國菜的基礎制作方法,它是指將適量油加入特制的凹形鍋內,以火傳導到鐵鍋中的熱度為載體,加入作料和一種或幾種菜后,用特制工具鍋鏟翻動將菜炒熟的烹飪過程。
炒菜的起源和金屬炊具的普及有著密切關系,中國青銅器時代出土有青銅炊具,但是由于其價格太高而得不到普及。在戰(zhàn)國時代,鑄鐵的發(fā)明普及了農具,而后逐漸向炊具擴展。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菜肴的炒制過程,并將炒菜分為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干炒、抓炒、軟炒、焦炒等。炒字前面所冠之字,就是各種炒法的基本概念。
生炒的基本特點是主料必須是生的,而且不掛糊和上漿;熟炒原料必須先經(jīng)過水煮等方法制熟,再改刀成片、絲、丁、條等形狀,而后進行炒制。熟炒的調料多用甜面醬、黃醬、醬豆腐、豆瓣辣醬等;滑炒所用的主料是生的,而且必須先經(jīng)過上漿和滑油處理,然后方能與配料同炒;清炒與滑炒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不用芡汁,而且通常只用主料而無配料,但也有放配料的;干炒又稱干煸、煸炒,是指炒干主料的水分,使主料干香酥脆;抓炒是抓和炒相結合,快速地炒。將主料掛糊和過油炸透、炸焦后,再與芡汁同炒而成。掛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雞蛋液把淀粉調成粥狀糊,一種是用清水把淀粉調成粥狀糊;軟炒是將生的主料加工成泥蓉,用湯或水澥成液體狀(有的主料本身就是液體狀),再用適量的熱油拌炒,成菜松軟、色白似雪;焦炒是指將加工的小型原料腌漬過的油根據(jù)菜肴的不同要求,或直接炸或拍粉炸或掛糊炸,再用清汁或芡汁調味而成菜的技法。
無論你選擇哪種炒法,家常菜追求的是鮮香和健康,本書就是要手把手地教你學會制作健康美味的家常菜。書中精選了健康素菜、美味肉類、營養(yǎng)禽蛋和鮮美水產類共計近百道的美味小炒,詳細介紹做菜所需的材料和用量,搭配細致的步驟圖,就算你是新手,也可以依照步驟做出可口的菜品來。每一道菜肴還附有小貼士及制作提示,涉及如何挑選新鮮食材、所選食材的功效、如何讓菜品更美味等內容,還標明了菜品的口味、適宜人群和功效,讓您可以快速檢索出適合自己和家人的小炒來。心動不如行動,趕快來嘗試一下吧,希望本書能給您和您的家人帶去更多的美味和健康!
作品簡介
《家常小炒》,甘智榮 著,譯林出版社,2017年6月
本書中精選了健康素菜、美味肉類、營養(yǎng)禽蛋和鮮美水產類共計近百道的美味小炒,詳細介紹做菜所需的材料和用量,搭配細致的步驟圖,就算你是新手,也可以依照步驟做出可口的菜品來。每一道菜肴還附有小貼士及制作提示,涉及如何挑選新鮮食材、所選食材的功效、如何讓菜品更美味等內容,還標明了菜品的口味、適應人群和功效,讓您可以快速檢索出適合自己和家人的小炒來。
甘智榮,中國烹飪大師,精通粵、川、湘等菜系,擅長冷熱菜制作、食品雕刻、面點工藝,對新派菜品的研發(fā)獨具天賦,能將當前盛行的刀工技法、調味工藝及烹飪技法完美組合。長年開設家常菜、食品雕刻、廚師進修等各類長短期培訓及遠程教學課程,受到眾多廚藝愛好者的喜愛。從事烹飪工作二十多年來,曾榮獲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大廚獎、環(huán)球廚神國際挑戰(zhàn)賽銀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