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陳尚君談《詩唱大唐》:唐詩的立體觀照

復(fù)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的新書《詩唱大唐》近日由鳳凰出版社出版。

【按】復(fù)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的新書《詩唱大唐》近日由鳳凰出版社出版。與一般唐詩論著多著眼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名家名作不同,陳尚君教授基于多年來對唐代詩歌文本的廣搜博采與細密考訂,出文入史,將描摹的視角投注到皇帝、狀元、僧人、兒童、域外來客、普通士子等唐代社會的諸多群體,立體而全面地勾勒出唐詩在唐代社會寫作與傳播的生動面貌,適可傳達唐人之文化自信與詩情風流。

本文整理自10月23日陳尚君教授在上海舉行的“唐詩的立體觀照——《詩唱大唐》出版隨感”講座,文稿經(jīng)主講人審訂并授權(quán)澎湃新聞發(fā)表。在講座中,陳尚君教授以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韓翃《寒食》、王魯復(fù)《故白巖禪師院》和劉禹錫之得妓與失妓、唐人牡丹詩的絕唱、唐朝皇帝點贊過的唐詩、唐代孩子們愛讀的詩、唐人惡詩八首等個案分析為例,暢談詩意中的大唐盛世,講述唐人的喜怒哀樂、詩情風流。

《詩唱大唐》是隨筆文章的結(jié)集,書中一些文章此前曾發(fā)表于《古典文學知識》“唐詩偶得”專欄。陳尚君教授表示,講座題目定為“唐詩的立體關(guān)照”,意思是我們不是孤立地讀一首唐詩,而是關(guān)注這首詩是具體作者是誰,涉及什么問題;也涉及更宏觀的一些問題,比如唐詩寫作者有哪些群體,哪些人在寫什么詩?互相之間有哪些紛繁復(fù)雜的關(guān)系?他認為唐詩不是一張紙,也不是簡單的文字,每一首詩都有一個紛繁復(fù)雜的產(chǎn)生過程,每一首詩都有文本的產(chǎn)生與變化過程,有它的傳播史,研究史。唐詩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有欲望、有愛恨的人,活生生地寫出來的。

陳尚君教授表示,《詩唱大唐》既不是寫作學術(shù)論文,也不是寫作通俗讀物,只是在大規(guī)模文獻整理過程之中,將一些最獨特的心得寫出來。以下是講座內(nèi)容。

講座現(xiàn)場

講座現(xiàn)場

杜甫的盛世危言

首先談的是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首詩杜甫寫于天寶十四載,宋本《杜工部集》此篇題下有注: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作”,很多研究者都忽略了這一行字,即便讀到了,也覺得是宋人所加,但據(jù)我考證,這一行字是杜甫自己加的,有它特別的含義。

安史之亂發(fā)生在這一年十一月初九,消息傳到京城是十一月十五。而杜甫晚年特別在這首詩上面加這個注,是要說明,這首詩是在安史之亂發(fā)生前夕所寫,其間相隔最多僅一周時間。就在那個事件發(fā)生的一瞬之間,杜甫寫下了這一首詩。他看到了什么?

杜甫困居長安十年,求官飽經(jīng)辛酸。他奮斗了十年,才當上一個小官。得官后杜甫啟程到奉先接家小,近乎半夜出發(fā),在寒風中東行,經(jīng)過臨潼華清宮,再北行,一路很艱難。

這首詩就寫杜甫這一路上的感懷和所思所見,有兩句大家耳熟能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句是杜甫化用前人習語,并非他的創(chuàng)造。其實這首詩中,最關(guān)鍵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讀懂: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圣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zhàn)栗。”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朝廷之中,賞給有功大臣的玉帛,是最下層貧苦人家的女子織出來的,“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是說下層的官吏,到這些農(nóng)戶家里邊去催租催債,然后把這些東西聚斂起來,貢獻到京城。杜甫隨后寫:“圣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皇帝把財富賞賜給大臣,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國家正常運轉(zhuǎn),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好,然而“臣如忽治理,君豈棄此物”,這樣的道理,如果大臣們有賢有愚,可能忘卻了,君王怎么能忘記?

這幾句顯示出,杜甫在天寶盛世的時候,已經(jīng)看到了社會存在著巨大的危機,他要告訴皇帝,老百姓過得非常艱難,國家的繁榮只是假象,皇上要引起警惕。

我在另一個講座中,曾把這首詩倒過來講,杜甫在后面寫到:“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我回到家中,我看到我的孩子餓死了,而且家中的生活過得很艱難。杜甫特別說明像他這樣的家庭,在這個社會中是有很多特權(quán)的,但即便是他都過成這個樣子。他由此想到了勞作的農(nóng)民,邊關(guān)的士卒,于是“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他的憂憤,如同終南山那樣鋪天蓋地,不可終止。

讀這樣的詩的時候,要把詩歌放到特定的時代環(huán)境之中,唐代開元天寶的盛世,到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仿佛只是一瞬的事情,但盛世之下,危機已然顯現(xiàn)。杜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寫成了這一名篇。我讀時感覺杜甫真?zhèn)ゴ螅@是今天分享的第一段。

《詩唱大唐》,陳尚君著,鳳凰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詩唱大唐》,陳尚君著,鳳凰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詩人韓翃的傳奇人生

另外一篇,我的題目是《詩人韓翃的傳奇人生》,有一首韓翃的詩,大家都熟悉,叫《寒食》。寒食就是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冬至后105日,據(jù)說起源于太原舊俗,為紀念介子推,這一天大家都不起火。韓翃此詩,就寫這一天的風景和感受。這首詩是這樣:“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p>

現(xiàn)在人的解讀會說,這首詩是嘲諷權(quán)貴之家的,那真是讀錯了,這首詩寫什么呢?前面兩句詩寫景,寒食節(jié)京城春天的景色,“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兩句寫春景如畫。后兩句寫寒食節(jié)到了傍晚的時候,皇帝在宮中鉆榆木取火,黃昏時點了火的蠟燭,由宦官送到一個個權(quán)貴大官家里邊去。權(quán)貴之家用皇上賞賜的榆火,點起家中的炊煙,所以青煙裊裊,在家中慢慢升起。后兩句著眼點是,皇上之恩德,傳遍千家萬戶,潤物無聲,青煙裊裊,主旨是感恩皇德。

這樣的詩現(xiàn)在人沒有讀懂,當時的皇帝是讀懂了,一個時代,皇帝的文化水平和詩人的文化水平是有關(guān)的,詩人寫一首好詩,皇帝要能夠欣賞。所以等到韓翃的晚年,非常落魄的時候,有人來敲門說:“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誥”,韓翃說怎么可能?我朝廷里面一點人事關(guān)系也沒有。人家說,是皇帝欽點,而且欽點的時候,皇帝說這個官給韓翃,當時朝廷里邊有兩個韓翃,皇帝說給寫出“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

在官場上,就因為一首詩得到皇帝突然的賞識,現(xiàn)代人覺得真不可思議,韓翃還有更不可思議的情況。他的早年還是一個舉子的時候,生活條件當然也不好,他居處相鄰的是大內(nèi)李將軍為愛妾柳氏置辦的庭院。柳氏天天隔著窗戶來看韓秀才,如果是現(xiàn)在的編劇,一定會寫豪宅里邊出來幾個惡奴,把秀才痛打一頓,但是偏偏韓翃碰到的情況是李將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妾看上了韓秀才,竟然非常高興,把韓秀才招來家里吃飯,說我家里柳氏對你很有感情,柳氏是天下之美女,韓秀才是天下之才子,美女和才子是絕配,我把柳氏送給你吧。

這是韓翃碰到第一件幸運的事情。第二件幸運的事情,經(jīng)過戰(zhàn)亂以后,這個柳氏被一個蕃將奪去,恩愛的男女就分開了。韓翃當時是在淄青幕府里,幕府里有一批武將,其中有一位有武功的俠士叫許俊,許俊說,你告訴我柳氏住在哪里,你寫一個條子我就把她搶出來。搶出來以后,蕃將告到了皇帝那里,但這個時候韓翃的領(lǐng)導(dǎo)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站出來說,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干這樣的事情。最終皇帝出來當了和事佬,把柳氏還給韓翃,賜給蕃將一些財物。

一個人的一生之中,碰到一件傳奇就算了不起了,韓翃接二連三碰到這樣的事情。這些是唐人傳奇《柳氏傳》里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此外,韓翃的故事,還有記載來自《本事詩》,兩者之間詳略各有不同,細節(jié)各有出入。傅璇琮先生早年曾寫文章考證韓翃故事的始末,通過文史互證的方法,證明了韓翃所經(jīng)歷的這些事情居然是真的。所以我這篇文章,是把唐人傳奇與傅先生的考證,以及我的理解融合成文,供大家來閱讀。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傳軌跡

第三篇文章是《大梅法常二偈之流傳軌跡》。第一,它是詩還是偈?偈是和尚的作品,以前人說偈不算詩,但是如果我們讀這兩首作品,我們顯然覺得這個就是詩,叫“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更移茅舍入深居”。

我在這篇文章里面,是要說明這兩首是詩也是偈語,它可以是詩,這兩首詩《全唐詩》里邊都收了,但都不在作者名下,我考證作者應(yīng)該是馬祖道一的門人大梅法常,大梅法常住在現(xiàn)在寧波和紹興中間的大梅山里,大梅法常的語錄,中國不存,日本存了。大梅法常的兩首作品在禪林、道士、世俗各個圈層的流傳千差萬別,沒有日本所存的珍貴的文本,我們可能無法還原這些故事。

劉禹錫之得妓與失妓

第四段有一點特別,題目叫做《劉禹錫之得妓與失妓》,這里不僅牽扯到掃黃的問題,還牽扯到人口買賣的問題。

唐人的社會條件和文化氛圍與我們的時代不同,唐代是士族社會,整個社會的人分為貴族和庶民,甚至還有更低賤的,叫賤民階層。賤民階層的人口是可以買賣,而且不同階層之間是不通婚的。男女相愛就可以結(jié)婚了嗎?在唐代可能是不可以的,最重要是你是不是士族,家庭背景是不是很好。我特別要提到,鳳凰出版社做微信公眾號的小朋友,今天也來了,他在做公眾號的時候,用了我這個文章里邊的一句話,叫“傳聞與事實之間的距離”,這句話摘出來,使我這一篇很不健康文章的境界,一下子提升了,我也很高興。

這篇文章要講什么?成語“司空見慣”來自劉禹錫的一首詩,這首詩或者成語,它最初的文本,有兩處記錄,一個是孟啟的《本事詩》,里邊寫道:

“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李司空罷鎮(zhèn)在京,慕劉名,嘗邀至第中,厚設(shè)飲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劉于席上賦詩曰:‘?鬌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李因以妓贈之。 ”

我特別要說明,人與人交往之中,對人家的好東西的夸獎,這個分寸真的蠻難把握的。

第二個記載是范攄的《云溪友議》,《云溪友議》用第一人稱劉禹錫的口吻來表達,說:“揚州大司馬杜公鴻漸為余開宴。沉醉歸驛亭,稍醒,見二女子在旁,驚非我有也?!比缓筮@兩個女子乃說:“郎中席上與司空詩,特令二樂妓侍寢。”劉禹錫說,“且醉中之作,都不記憶。明旦,修狀啟陳謝,杜公亦優(yōu)容之,何施面目也”,意思就是我在領(lǐng)導(dǎo)面前喝醉了酒,還被送了兩個妓女,這個臉往哪里放???這首詩就是:“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p>

這是有名的故事,有名的記載,是真的嗎?我2009年在上?!缎旅裢韴蟆钒l(fā)過一篇文章《司空見慣真相之揣測》,后來又不斷增加文獻,再寫了這一篇文章,我覺得現(xiàn)在的筆記、小說,我們可以閱讀,可以覺得有趣,但不可以完全相信。劉禹錫這件事情的兩段記載是有差別的,誰請他吃飯,他寫了什么詩,這個是大同小異,但是大同小異之間,問題就來了。

揚州大司馬杜鴻漸去世在劉禹錫出生前三年,顯然不可能請他吃飯,但根據(jù)《云溪友議》,這又是劉禹錫自己所說的,此外,兩種說法在招宴人、劉禹錫身份、事發(fā)地點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到底真相是如何?我在這個文章里邊,詳盡的展開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都做了分析,我的看法和現(xiàn)在一般流行的說法有一點點不同。劉禹錫此事很可能是發(fā)生在他入仕早期,可能發(fā)生在揚州,故事中的“揚州大司馬”的很可能是杜牧的祖父杜佑,劉禹錫做過杜佑七年的掌書記,彼此的關(guān)系非常之密切。杜佑擔任過司空,時間比較短,可能大家忽略了。而且因為劉禹錫和他關(guān)系很熟,與領(lǐng)導(dǎo)之間有一些過分親密的舉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這首詩里邊出現(xiàn)的劉禹錫罷和州和劉禹錫任蘇州刺史兩件事,發(fā)生在杜佑去世以后二十年。因此,我們在古今的文本閱讀之中,特別要理解古代文獻是一個不斷流傳,不斷變形,不斷轉(zhuǎn)變的過程。這一段劉禹錫本人的敘述,很可能是劉禹錫和他的一個故人兒子講述的,但后來故事的原型不斷變化,一些部分失去了,某些部分傳聞增加了,使真相無法完全復(fù)原,這是我們感覺到很可惜的地方。我的推測只不過比別人推進了一點點。

這篇文章還提到了劉禹錫其他的故事,無論他的失去,還是他的得到,都是傳聞,我們不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只覺得這件事情曲折有趣。但當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不可以恢復(fù)的,有一些真相是可以追究的。瞿蛻園先生曾認為白居易有家妓,劉禹錫沒有,傳聞畢竟難以盡信。

王魯復(fù)的進取與落寞

我在另外的一篇文章,叫《詩人王魯復(fù)的進取與落寞》,王魯復(fù)是一位存詩只有五六首的不起眼的小詩人。這篇文章本來的題目叫《詩人王魯復(fù)的猥瑣人生》,但文章寫出來以后,我對這位小詩人的人生充滿同情,因此改換題目,還是叫“進取與落寞”。

我這里錄一首王魯復(fù)的詩,叫《故白巖禪師院》:“能師還世名還在,空閉禪堂滿院苔,花樹不隨人寂寞,數(shù)枝猶自出墻來”,這首詩是講他去訪問一個逝世的禪師的庭院,他覺得禪師去世了,故院當然很落寞,但是花依舊開著,“數(shù)枝猶自出墻來”,是南宋葉紹翁的名句“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先聲。王魯復(fù)的詩比那首詩其實更好,詩中包含禪機,講到人離去了,眼前一片荒涼,但是花依然開,充滿著生機,充滿著長意。

我這篇文章是對他自撰的墓志的解讀,這個墓志里,王魯復(fù)娓娓敘述他這一輩子多么辛苦,找了多少名人,這些名人怎么關(guān)心自己,他做了什么努力,有哪些進取,哪些不幸。他度過了非?,嵥槎椒驳囊簧?。

但在最后,我要說明,唐代詩歌有很多偉大的作家,但是更多的是像王魯復(fù)這樣的小詩人,他們一生在努力,也不斷在寫作,他的一生中可能寫了幾千首詩,流傳下來的也不過是五六首,但這些也是唐詩百花園中的一朵花,同樣需要我們的同情和理解。

花蕊夫人的迷宮

下面這一篇叫《花蕊夫人的迷宮》,我之所以用這個題目,有一個考慮,就是花蕊夫人的身份。有關(guān)花蕊夫人身份的考證,浦江清先生做過詳盡的考證,浦先生文章發(fā)表在《開明書店二十周年紀念文集》中,叫《花蕊夫人宮詞考證》,我對這篇文章非常佩服,因此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說明我只不過是把浦江清先生的文章通俗化了,當然我也增加了很多的內(nèi)容。所謂“花蕊夫人的迷宮”包括三個層次的敘述:第一個迷宮是:誰是花蕊夫人?到底是姓徐,還是姓費?她是前蜀人還是后蜀人,到底是姐姐還是妹妹?他和前蜀的皇帝,太主王建和后主王衍的關(guān)系到底是什么?這是浦江淸先生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浦先生認為花蕊夫人是徐氏姐妹之中的妹妹,是前蜀王建的妃子,前蜀后主王衍的親生母親。

花蕊夫人迷宮的第二個層級是花蕊夫人的宮詞之中呈現(xiàn)出怎樣的后宮生活?她住在成都宣華苑之中,王建去世以后,她的兒子做了皇帝,母親支配一個割據(jù)的王朝,在這個迷宮之中,花蕊夫人和她的兒子在宣華苑中玩得很開心,這是宮詞里邊呈現(xiàn)出的后宮景象。

宮詞是一種很特殊的作品,宮詞寫宮中女性的生活,唐代王昌齡寫過,中唐詩人王建寫過百首《宮詞》,但王建是男性,沒有進過宮,他是通過一個關(guān)系很好的宦官得知宮中女性如何生活。但花蕊夫人不同,她是前蜀的宣華苑中的六宮之首,她寫的宮中的生活,更充滿著生氣。我文章的第二段就是講花蕊夫人在宮中的生活,她是樂在其中的,但她的人生也是迷失的。

迷宮的第三層次就是花蕊夫人的人生迷失與悲劇結(jié)局?;ㄈ锓蛉四缸涌v情聲色,最終迎來了亡國身死的結(jié)局。據(jù)傳花蕊夫人有一首特別有名的詩叫“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關(guān)于這首詩的記載出自陳師道《后山詩話》,實際上大有問題,南宋初吳曾《能改齋漫錄》中曾記載王承旨作詩:“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軍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這個王承旨我考證是五代詩人王仁裕。后面一首是真的,前面一首是傳聞,所以花蕊夫人這首詩是靠不住的,我在這里是說明,關(guān)于花蕊夫人,流傳有這樣的故事。

唐人牡丹詩的絕唱

下面一段是講到另外一篇文章,也是我印象中我為《古典文學知識》專欄寫的第一篇文章,叫《唐人牡丹詩的絕唱》。

唐人牡丹詩中最佳名句是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這是成語“國色天香”的出處。大家看梅蘭芳的《貴妃醉酒》,知道這兩句是把美女比喻為牡丹花,把牡丹花比喻為美女。但我這篇文章主體部分是在解讀另一首詩,盧綸的《裴給事宅白牡丹》,這首詩的特別在于渲染了白牡丹不愿與世浮沉、孤傲自守的品質(zhì)。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p>

前兩句是說長安城中那些有錢人家,都到西街去看紫牡丹,紫牡丹風行一時,但后面兩句話鋒急轉(zhuǎn),說“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這是寫白牡丹的潔白無瑕,那種高冷的形貌,就好像漢武帝的承露玉盤,高潔明亮,是應(yīng)該在月下欣賞的,但可惜沒有人在半夜的時候起來欣賞白牡丹。

這首詩的背景是裴給事在天寶末年從現(xiàn)在的河北北方引進白牡丹,整個長安城都為之瘋狂,來觀賞的人很多。但這首詩卻寫大家都去看紫牡丹,無人來欣賞白牡丹。這是寫詩的技巧,詩歌不是寫實,詩人寫詩有很多狡猾的地方,他特別要突出整個社會都在狂熱地追求紫牡丹,但是白牡丹更高雅,而且它更孤冷,更高貴。這樣寫了才有韻味。

唐代禪僧引用過的唐詩

我在《唐代禪僧引用過的唐詩》里講到了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二首》。這兩首詩我們現(xiàn)在通行讀的是第二首:“幼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難改面毛衰。家童相見不相識,卻問客從何處來”,這很親切,但唐代更多流傳的是第一首:“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是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p>

這首詩寫賀知章回到故鄉(xiāng),覺得故鄉(xiāng)的一切都變了,只有故鄉(xiāng)的鏡湖水,春風來了,波浪迭起,還是以前的面貌。唐代的禪僧多次引用這兩句,我慢慢體會到,這兩句之中充滿著滄桑之感,充滿著人生的禪機、禪味、趣味。

唐朝皇帝點贊過的唐詩

我現(xiàn)在在做《全唐詩》,我的書里有一個特殊的體例,唐代的詩歌如果有關(guān)于寫作的本事,故事的記載,我全部做了編錄。我在李嶠《汾陰行》中附錄了一段本事,也放進了《唐朝皇帝點贊過的唐詩》這篇文章中。

這段故事是說,玄宗在安史之亂發(fā)生,將要離開京城往蜀中去的時候,他在出發(fā)的時候聽到樂工在唱《水調(diào)歌》,《水調(diào)歌》中的幾句,是叫“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玄宗聽到這樣的歌,淚如雨下,馬上問這個詩是誰作的?樂工告訴他,是宰相李嶠作的,玄宗感嘆李嶠真才子也。李嶠的幾句詩把玄宗安史之亂發(fā)生后那種人生變化無常,盛則必衰的感受,都表達出來了,以前的繁華榮盛一切都過去了。玄宗聽到這樣的詩無限傷感?!斗陉幮小肥且粋€篇幅很長的歌行,樂工把幾句摘出來變成了《水調(diào)歌》。這篇文章我把所有有關(guān)皇帝贊賞過的詩歌的記載都收集以后,選取了一些最有名的故事,介紹給大家。

唐代的孩子們在想什么

另一篇文章《唐代的孩子們在想什么》。其實孩子都一模一樣,唐朝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沒有什么差別,唐朝的孩子們在想什么?老師趕快下課,老師趕快放假,老師不準拖課,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在這里錄了幾首詩,第一首見敦煌遺書中的伯二六二二號:“竹林清郁郁,伯鳥取天飛。今朝是假日,且放學生郎歸?!苯裉焓羌偃?,老師你還得補什么課,你放我們回去吧。吐魯番的學生卜天壽在《論語》的鈔本后面題詩:“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嫌遲,明朝是假日,早放學生歸?!遍L沙窯瓷器上面的題詩是:“竹林青付付,鴻雁北向飛。今日是假日,早放學郎歸。”

當然,文章里寫到的要豐富得多,唐代的孩子們,有他們的世俗的想法,他們讀書以后干什么?讀書可以做官,如果家中沒有人讀書了,官從何處來?他們也會想,我們學會算計,在別人面前不會吃虧。甚至還包括同學之間一些罵人的句子。唐朝的詩歌之中還存著這樣一些東西,我都把它寫出來了,很好玩。任何一個時代,文化的主流是在社會的上層,社會的下層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各個時代沒有太大差別。

唐人惡詩苛評

下一篇是我發(fā)在公眾號里閱讀量最大的一篇,叫《唐人惡詩八首苛評》。這篇是說唐人最差的是哪些詩,其實差和惡詩不是一個概念,惡詩主要是從道德層面,比如道德卑劣或?qū)懺姵u等等這些層面上講的,我這里錄了一首白居易的《不能忘情吟》:

“鬻駱馬兮放楊柳枝,掩翠黛兮頓金羈。不能言兮長鳴而卻顧,楊柳枝再拜長跪而致辭。辭曰:主乘此駱五年,凡千有八百日。銜橛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虺隤,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予俯而嘆,仰而咍,且曰:駱駱爾勿嘶:素素爾勿啼。駱反廄,素反閨。吾疾雖作,年雖頹,幸未及項籍之將死。何必一日之內(nèi),棄騅兮而別虞兮。乃目素曰:素兮素兮,為我歌《楊柳枝》。我姑酌彼金罍,我與爾歸醉鄉(xiāng)去來。”

白居易有兩句很有名的詩,叫“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小蠻一個說是白居易家里邊的女妓,還有一種說法,是一種茶壺稱之為小蠻。但“櫻桃樊素口”,這個樊素肯定是白居易家里邊的一個歌女,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的狀態(tài),我們一定要說明,按照我們現(xiàn)在的標準,絕對是屬于不良藝人,品性不端,為什么呢?他家有豪宅,不僅養(yǎng)馬養(yǎng)鶴,還養(yǎng)了一個歌舞班子。歌舞班子的那些女生,白居易詩里面都能見到,關(guān)系不明不白。

白居易看似很動情地寫這首詩,說我年紀老了,70歲了,馬騎不動了,樊素唱的歌也聽不懂了,所以把馬賣掉,樊素也賣掉。把馬和樊素送走的時候,他看到馬不斷回首鳴叫,樊素一步三回頭,很傷感,很不舍,所以說你們還是回來吧。看似很動情,但我們發(fā)現(xiàn)白居易同志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道德性的錯誤,他把人和馬當做一回事情,都是他家里邊養(yǎng)的東西。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對白居易這樣的行為,是要給予嚴厲的批評和譴責的。

我這篇文章寫了以后不久,美國開過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專門討論歷代選本之中最差的作品,蠻有意思。

《全唐詩》中的偽好詩

今天講到的最后一篇文章的題目叫《全唐詩中的偽好詩例評》,什么叫偽好詩呢?前幾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jīng)辦過一個清代的偽畫蘇州片的特展,也就是說那些畫都是假的,但在假畫之中也算是好的作品,所以叫“偽好物”的展覽,我借用這個意思,是說明《全唐詩》偽詩之中也有好詩。

好的詩,也就是很動人的詩,我在將近40年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全唐詩誤收詩考》,一本正經(jīng)地把《全唐詩》里不是唐朝的詩,一首首考證了出來,已經(jīng)涉及這一首。當時看問題沒有現(xiàn)在通達,其實詩的好壞不在于真?zhèn)危鎮(zhèn)魏秃脡氖莾蓚€不同的概念,偽詩里也有好詩,有些詩是很動人的。我在這里邊錄了署名是呂巖的《梧桐影》: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p>

這首詩背后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發(fā)生在宋代。東京(現(xiàn)在的開封)寺院里某天來了一個道士,要去見寺院里一位有道高僧,他和老僧談得非常的投機,兩人相約第二年這個時候再來。到第二年到道士來的時候,這個老和尚已經(jīng)去世了,道士很動情,就在寺廟里邊留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寫什么呢?“落日斜,秋風冷”,就像現(xiàn)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陰冷的季節(jié),他在梧桐樹下等了一夜,“今夜故人來不來”,他問今天晚上我以前的朋友來還是不來?梧桐樹是很高大的,它的葉子會在月光之下?lián)u動,這首詩是動態(tài)的,也是真情的,是朋友之間生死不忘的這種友情的表達。

不能因為是偽詩,我們就說這個詩不好,這是我以前的錯誤,我現(xiàn)在寫這樣的文章來加以糾正。

唐人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

這本書的序是我寫過的一篇《唐人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我覺得讀懂唐朝,要理解這個時代的特點,唐代是文化開放、制度完善的,也是文化多元的,在這個環(huán)境之中,唐詩才能夠出現(xiàn)。

另外,我們一直以為唐朝文化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其實不完全,唐朝是一個尚武的時代。因為尚武,唐朝人不太拘泥于細節(jié),唐朝人講話或者做事都非常雄壯粗糙。雄壯粗糙有一個好處,就是充滿著陽剛的壯盛的氣息,這是一個時代健康的標志。大家讀我的書可以理解這個時代的特點。

由于我自己長期做文獻,反反復(fù)復(fù)讀所有現(xiàn)存唐詩,大概5萬多首,每一首詩都讀過5到10遍,讀到自己已經(jīng)完全不想讀了。我還做史學,還做石刻,讀了大量的材料。讀的感覺非常之辛苦,但也是長期的閱讀以后,忽然有一個特別的感悟,這種感悟從零星的片段里不能完全理解。必須讀許多許多書以后,我才理解了那個時代,理解了那些人。讀書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其中每一個人,聽懂了他們內(nèi)心的心聲,他們的人生有春風得意,也有曲折坎坷,人生的高興或者痛苦,一切都在詩歌里邊表達了出來。

我們不能只看少數(shù)的作品,少數(shù)的作品都是片段的,孤立的,把所有東西通讀以后,才能融會貫通,這就是所謂“立體觀照”。唐代的社會以立體的面向向我們展示,是生動而活潑的。我也希望自己思考問題的立場和方法和以前有根本不同,想讀懂每一個皇帝、每一個官員、每一個詩人在想什么。這里我還特別愿意提到我的老師朱東潤先生,朱先生實在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有他一系列的想法,中西融通,古今貫通,文學政治和社會融通。朱先生特別的地方在于什么?我們系前輩老師談到朱先生,有一句諧語是“好為帝王師”,就是喜歡在討論古今中外的交談之中,多講事情應(yīng)該怎么做,怎么樣做是對的,怎樣做錯了,朱先生經(jīng)常感慨說皇帝也只是普通人,憑什么要他負那么大的責任呢?他擔負不起。朱先生講的許多東西,我覺得我能理解,我講到了唐朝的皇帝的詩歌,也講了唐朝皇帝點贊的詩歌,對每個皇帝都有所評騭,他是怎樣的性格,怎樣的容貌,怎么做上皇帝的,在位時的舉措及碰到的問題,他的哪些詩寫得好,哪些詩不好。

唐朝的皇帝大家一般認為第一是太宗,第二是玄宗,但我在品評唐朝皇帝詩歌的時候,我特別把玄宗排在第一,玄宗真的是喜歡寫詩,太宗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是唐昭宗,昭宗是唐代倒數(shù)第二個皇帝,他的詩寫得真好,但沒有完全存下來,他的詩如果存下來了,我相信成就不會低。在敦煌遺書斯二六零七中收錄了幾首詞作,饒宗頤先生認為是昭宗和一批大臣合寫的血淚斑斑的詩歌,這些讀懂了都很有意思。

總體上,我的這些文章希望改變以前以好壞或成就來評價詩人的習慣,希望從各個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方位來看詩人,而且所有的文章都并非舊作或改寫,而是最新的原創(chuàng)?,F(xiàn)在編輯每兩個月就催我交一篇文章,每一次想到要交文章,想不出什么好題目的時候,我都理解了一個詞叫江郎才盡。但寫到一定的程度,發(fā)現(xiàn)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總還是會有路的,最近的幾年里,編輯在后面不斷催我,我常常不到要交稿的那天就是不寫。但就是這樣,六七年來,居然也寫了大概有300篇左右,還是寫得蠻有意思,心情也蠻愉快。這本書收錄的文章截止到去年的6月份,去年6月份以來,我又已經(jīng)交了7篇,第8篇文章題目想到了還沒有寫,我在這里預(yù)告,希望兩年以后可以出這個書的第二集。

講座結(jié)尾,陳尚君教授還介紹自己最近已經(jīng)寫給《古典文學知識》專欄七篇新文章,分別是《唐代的聯(lián)句詩》《唐代的讖言》《自恨為妻生較晚》《唐代民間讀什么詩歌》《唐代樂工、處士的諷時詩》《五代宋初幾位高人的詩歌》《詹敦仁、詹琲父子佚詩的新發(fā)現(xiàn)》,還重點介紹了《唐代的讖言》《自恨為妻生較晚》兩篇新文章。

講座結(jié)束后的讀者提問環(huán)節(jié),陳尚君教授與讀者就唐詩的整體觀感、應(yīng)該如何追究詩歌本義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