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霜降讀帖:雖多霜色染,猶見墨痕濃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雖屬秋季,但已屬末端,所謂殘秋、深秋是也。契合霜降時節(jié)最有名的札帖,莫過于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p>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雖屬秋季,但已屬末端,所謂殘秋、深秋是也。契合霜降時節(jié)最有名的札帖,莫過于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蓖豸酥碛幸患端罚彩窃谶@個節(jié)氣留下的痕跡。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雖屬秋季,但已屬末端,所謂殘秋、深秋是也。秋風(fēng)颯颯,秋雨連綿,不時讓人覺得有絲絲寒意。田野里的莊稼,逐漸收獲進倉。大地還原成本色,不時感覺有些蒼涼。放眼望去,那一株株高大的各色樹木,在秋風(fēng)的侵蝕下,靜靜地矗立。枝葉和果實,從發(fā)育成熟到落葉歸根,一個又一個的輪回。此情此景,不就是四季和人生的真實寫照嗎?

不能不說,就連落葉,城鄉(xiāng)也大不同。鄉(xiāng)下的落葉是一個過程。層層的樹葉誰先熬不住寒冷和干燥,誰就先掙脫羈絆,縱身一躍,幾度飄零。城市的落葉不是這樣,忽然起了大風(fēng),前一天天還滿樹的綠葉,第二天一早,大街上的樹都變得光禿禿,一如城市的快節(jié)奏。

清 八大山人《千字文》

清 八大山人《千字文》

讀八大山人書寫的周興嗣《千字文》,其中有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diào)陽。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卑舜蟮淖?,很少見到這種老實本分的,主要從集王《圣教序》和歐字化出,筆畫瘦硬,有篆意。想當(dāng)初,梁武帝蕭衍曾命文學(xué)侍從殷鐵石從王羲之書帖中選出一千個字,排列成篇,作為啟蒙教學(xué)資料,殷氏沒有做到,年幼的皇子們學(xué)起來收效甚微。于是,蕭衍便命周興嗣重新“制作”。領(lǐng)了命令后,周興嗣絞盡腦汁,苦苦冥思,一夜之間將一千個王羲之的單字,編撰成了流傳千古的《千字文》。因為太耗心神,一夜白頭。這一千字中,唯獨“潔”字重復(fù)出現(xiàn)。《千字文》不僅是蒙學(xué)教材,也是書法家最喜愛書寫的內(nèi)容。王勃《滕王閣序》中也有提及“霜”的句子:“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薄白想娗嗨笔敲麆?,但不知怎么的,忽然就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六駿”之一的“颯露紫”?!帮S露”一詞來源于突厥語,完整的含義是“勇健者的紫色駿馬”。好馬和好劍,不容易親近,“冷若冰霜”。鄧石如刻此印,真正做到了“印從書出”,筆勢自然柔和,耐人尋味。

清 鄧石如刻“紫電青霜”

清 鄧石如刻“紫電青霜”


東晉 王羲之《奉橘帖》

東晉 王羲之《奉橘帖》

契合霜降時節(jié)最有名的札帖,莫過于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贝笠馐?,奉送上橘子三百枚,由于還未到霜降,不能多采摘。這種二行章法處理形式,是羲之行書的代表性風(fēng)貌,雖聊聊數(shù)字,但用筆各各不同,點畫靈活多變,有的方折,峻棱畢現(xiàn),有的圓轉(zhuǎn),圭角不露,實則厚實,墨色湛潤,神閑態(tài)濃,意趣豐富,結(jié)體縱橫聚散,恰到好處,字字挺立,體態(tài)舒朗,書風(fēng)坦然清純。王羲之另有一件《霜寒帖》,也是在這個節(jié)氣留下的痕跡:“臣羲之言。霜寒伏愿,圣體與時御宜。不勝馳情,謹(jǐn)附承動靜。臣羲之言。”這是霜寒時節(jié)發(fā)出的問候,“謹(jǐn)愿圣體安康,甚為掛念,謹(jǐn)以此函知曉您的狀況”。三言兩語,意味深長。

東晉 王羲之《霜寒帖》

東晉 王羲之《霜寒帖》


東晉 王獻之《送梨帖》

東晉 王獻之《送梨帖》

也許是父子相知而情深吧,王獻之有《送梨帖》相呼應(yīng),一是“奉”,一是“送”,一是“橘”,一是“梨”,煞是有味:“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意思是說,現(xiàn)送上梨子三百個,雪來得遲,天氣不太好。此札筆法變化很大,“雪”和“不能佳”等字如金蛇狂舞,用的是大王的內(nèi)擫法,“百、晚、殊”等字所用是自己的外拓法,顯得肥厚飽滿。從全篇來看,字形忽大忽小,字距忽寬忽窄,寥寥十一個字,營造出空靈意境。有意思的是,《送梨帖》中是“晚雪”,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則是“快雪時晴佳”,句意相左,卻可以互證比照。

東晉 王獻之《薄冷帖》

東晉 王獻之《薄冷帖》

王獻之尚有《薄冷帖》傳世,收錄在《淳化閣帖》第九卷。猛然觀之,筆畫瘦硬,字形縱長,全不類大令常見風(fēng)格,但內(nèi)容讀起來非晉人莫屬:“薄冷,足下沈痼,已經(jīng)歲月,豈宜觸此寒耶。人生稟氣,各有攸處,想示消息?!睍x人法帖妙在家常感,乃是古人在油鹽柴米中留下的片段,不必正襟危坐的對待,筆墨間方有難得的真情流露。這是獻之對摯友發(fā)出的慰問,叮囑冷天快來了,要注意足疾,不能受寒。掛念之情,躍然紙上。筆法自然流暢,簡潔明了,因勢利導(dǎo),天真爛漫。一個“薄”字,立馬可以感受到冷風(fēng)拂面,微有寒意的狀態(tài),甚至可以想象出王獻之說話時“高冷”的樣子。其實,王獻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別人問他此生有何錯事和遺憾,只說了一句,“不覺有余事,惟憶與郗家離婚”。這句話記錄在《世說新語》里,乃是最后的人生表白。魏晉風(fēng)度,若無真情,終究只是紙面文章。真情詩韻是魏晉風(fēng)度的本質(zhì),使得書法充溢著個體精神。筆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根本!

需要說明的,現(xiàn)在很多碑帖,像《書譜》和《散氏盤》等草、篆類皆難以幸免,多半在右下角加上注釋,只不過有的是手寫楷字,更多的是電腦印刷字,無疑破壞了整體上的行氣和意境,變得冗余和支離,是謂“下策”。

唐 歐陽詢《薄冷帖》

唐 歐陽詢《薄冷帖》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歐陽詢也有《薄冷帖》傳世,字形大同小異。即以字形的高聳和筆畫的瘦硬而論,與歐字風(fēng)格到是特別接近,且右上方有“唐歐陽詢薄冷帖”七個小字。那么,到底哪個是真身呢?《淳化閣帖》有載,當(dāng)然不會有假,但為什么會“撞車”呢?很可能是歐陽詢所摹傳世,同時被分別收錄于不同法帖,否則不會有如此相像的帖本出現(xiàn)。當(dāng)然,除了歐臨摹的可能性之外,以訛傳訛也是存在的。辛丑霜降氣節(jié)來臨之際,讓兩帖相逢,可以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唐代書家給人的印象多半是高官大僚,這在很大程度上因為唐楷所導(dǎo)致的。實質(zhì)上,他們都是文人,因為都是詩人。唐代詩人的身份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毫不夸張地說,人人都是詩人,所以才有唐詩之盛。杜牧以詩人的身份載入史冊,其實他也是一個筆墨精妙的書法大家,文采斐然,不拘繩墨?!缎蜁V》評杜牧?xí)ā皻飧裥劢?,與文章相表里”,言下之意,杜牧的詩文和書法風(fēng)格極為統(tǒng)一。杜牧有唯一的五言長詩《張好好詩》墨跡傳世。唐大和九年專門為張好好所作,對她的不給予無限同情。其中有句:“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痹摼頃寐榧?,制作相當(dāng)精細(xì)。所用為硬毫,筆法勁健,轉(zhuǎn)折處理用《書譜》之法,字形姿媚,頗多叉筆,乃當(dāng)時特征。清包世臣評此卷:“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倖致。中實之妙,武德以后,遂難言之。古今書訣,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之說,雖非道出真際,知識固自不同?!卑习隙拍林稄埡煤迷姟费云洹按笥辛L(fēng)韻”者,正是激賞其中截有豐實處所在。詩人和書法家之間,天然有一種血肉聯(lián)系,故有“翰墨”一說?!昂病笔恰拔摹保澳笔恰皩憽?,“翰”在前,“墨”在后。品味《張好好詩》長卷之神韻,立馬就會想到一千年后的“海派”大家白蕉,字里行間風(fēng)流倜儻的心性,可謂一脈相承。

唐 杜牧《張好好詩》卷(局部)

唐 杜牧《張好好詩》卷(局部)

唐法宋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對立”,換一個角度,兩者何嘗不是辯證統(tǒng)一的?法中有意,意中有法,由法及意,表意守法,過于講求法度,難免刻板,過于強調(diào)寫意,可能狂蕩。只有法度中見性情,性情中有法度的作品,才是上上之作。王羲之可臻于此境。從整個書法史看來,筆法的衰微乃至粗糙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大趨勢,后世可承王羲之衣缽者,顏真卿之后,便是米芾了。

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

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平生有“雙壁之作”,且都在“元祐三年”,前有《苕溪詩選》,后有《蜀素帖》,相隔僅月余?!妒袼靥芬驗樘厥獾牟馁|(zhì)關(guān)系,風(fēng)神獨具,“刷”的特點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和發(fā)揮,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筆勢沉著痛快,結(jié)體變化多端,終以天真自然為旨?xì)w?!妒袼靥饭灿邪耸鬃宰髟?,其中《吳江垂虹亭作》寫到了“霜色”:“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常娥稱客星?!绷碛小皵嘣埔黄赐シ?,玉破鱸魚金破柑。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逼渲小敖稹痹恰八弊?。

唐 張旭《秋深帖》

唐 張旭《秋深帖》

傳為唐代張旭所書《秋深帖》,與米芾有“不解之緣”——老米《書史》和《寶章待訪錄》中對得到此帖過程有詳細(xì)記載,稍有出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過程頗費周折,由此可見米芾的喜愛之情。

宋?米芾《張季明帖》

宋 米芾《張季明帖》

米芾《張季明帖》開篇寫道:“余收《張季明帖》。云秋氣深,不審氣力復(fù)何如也,真行相間,長史世間第一帖也?!睆埿褡帧凹久鳌保f的就是這本帖。張旭《秋深帖》最早見于《戲鴻堂法帖·卷七》。從整體風(fēng)格來判斷,當(dāng)為元明人偽托的可能性更大。包世臣認(rèn)為是趙孟頫所臨寫,規(guī)矩有余,揮灑不足。包說的有道理。此帖遺于晚明,宋不見刻拓,當(dāng)是包世臣說宋臨的一個緣由。

元 趙孟頫《深秋帖》

元 趙孟頫《深秋帖》

張旭有《秋深帖》,趙孟頫有《深秋帖》,兩人真是有緣?!扒锷睢焙汀吧钋铩?, 兩字前后顛倒一下,意思仿佛。但對比“霜降”和“降霜”,一是主謂詞組,一是動賓詞組。相比之下,“降霜”較之“霜降”,少了詩意。文人常將霜稱作霜華、霜花,用在詩文中比喻月光、白色鬢發(fā)和鋒刃上的寒光?!八怠敝械摹敖怠弊质窍侣洹⒙湎轮?。若是望文生義,以為霜也像雨、雪一樣,是從天上飄落下來的,則大錯特錯。

趙孟頫的《深秋帖》,實是給老伴管道昇“代筆”的一封家書:“道昇跪復(fù)嬸嬸夫人妝前,道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筆力扎實,字形修長,秀媚圓活,暢朗勁健。趙氏信筆寫來,一時忘情,署款時寫成“孟頫”,發(fā)覺后忙又改成“道昇”。大師也是人,也存在“書寫的慣性”。即便如此,并未換紙重新書寫,有意遮掩,現(xiàn)在還可以看出涂改之跡。探究原因,一是古人敬惜紙墨,二來也是有意給后世留下“一段佳話”。這樣的細(xì)節(jié),足見夫妻情深,想想也是夠浪漫的。管道昇有《我儂詞》為證:“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diào)和,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p>

留心不難發(fā)現(xiàn),趙孟頫很少寫杜甫等人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同時代的鮮于樞尚有一件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草書長卷,趙孟頫的作品多為平和、舒雅,蘇軾《赤壁賦》曾反復(fù)書寫,與個人書風(fēng)極為匹配,與他的帝胄身份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所以說,從“人品”的角度來講,有些人指責(zé)趙孟頫,將其歸為“污點書家”,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書法作品的內(nèi)容,繪畫作品的題材,與他的風(fēng)格是相匹配的,要說“書如其人”、“畫如其人”,并不為過。

明 祝允明26歲書《秋軒賦》軸

明 祝允明26歲書《秋軒賦》軸

元明兩代的書風(fēng),一脈相承。明初即“承元”,其實清初亦是明之余緒。到了明代中期,書風(fēng)走向成熟昌盛,尤以蘇州吳門為代表。這其中,祝允明堪稱重鎮(zhèn)。其一生中于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從20歲到54歲,連考七年不中,曾有自述:“五應(yīng)鄉(xiāng)薦,裁添一名,七試禮部,竟不見錄”。祝允明在科舉之路上,浪費了光陰,消磨了意志,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性情,為人由中規(guī)中矩變得愈加放蕩不羈。祝氏26歲時與友人潘崇禮訂交,為師長沈周書《秋軒賦》,其中寫道:“石田丈人以‘秋’名軒,門下士祝允明為之賦曰:承后皇之昭質(zhì)兮,完吾志與隱居攬眾芳以葺宇兮,……”。 此作風(fēng)格明顯明顯受趙孟頫的影響,筆法圓潤,轉(zhuǎn)運遒逸,字形結(jié)構(gòu)疏密,神韻益足。祝允明中年之后,揮毫寫下《杜甫秋興八首》草書長卷,款字有“正德丙子秋日”,祝氏時年55歲。杜甫創(chuàng)作《秋興八首》時也是55歲。這不是一種巧合!祝允明有意選在當(dāng)年秋天書寫,顯然是有感而發(fā),開篇有句:“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彼^“玉露”,就是指秋霜,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兩件作品對比,風(fēng)格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結(jié)舌,判若兩人。祝允明從早年取法趙孟頫,到中歲之后著意黃山谷,實現(xiàn)了書風(fēng)轉(zhuǎn)變。祝允明在狂草創(chuàng)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意人生,他將黃的“長線”變成了“短筆”,點畫狼藉,自成一家。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明 祝允明 書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局部)

自杜工部《秋興八首》出現(xiàn),唐代懷素就有草書創(chuàng)作面世。歷代不乏其人。祝允明本人就反復(fù)書寫,情有獨鐘。杜甫的詩境蒼涼居多,用大草書寫,更加凸顯蒼茫之意。杜甫被后世尊為“老杜”,杜牧則是“小杜”。小杜的“霜葉紅于二月花”負(fù)有盛名。其實不獨樹葉經(jīng)霜變美,就算是普通的蘿卜白菜,霜凍之后,愈加美味。北京的香山,南京的棲霞山,長沙的岳麓山,蘇州的天平山,乃是中國四大觀賞楓葉的勝地,是印證杜牧詩意最好的去處。明代“浙派”后期代表畫家藍(lán)瑛《紅葉秋禽圖》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霜降之景。所繪景物古樸簡約,古烏桕枝干若干,自右斜出,蒼干虬枝,遒勁枯槁,枝頭紅葉稀疏,有隨風(fēng)飄零之感,突出了霜降之后的節(jié)令氣氛,畫面秋意盎然。藍(lán)瑛以拙樸厚重的筆墨畫出樹干,與飄舞的紅葉相映成趣。畫面右上端題詩一首:“清霜夜來白,古桕葉翻紅。束羽雙啼鳥,寒枝逆晚風(fēng)?!彼{(lán)瑛師從沈周,落筆秀潤,臨摹唐、宋、元諸家,師黃公望尤為致力。他雖力追古法,卻能夠融會貫通,自成風(fēng)范,對以后的明末清初繪畫影響很大。

清 俞樾 書唐張繼《楓橋夜泊》

清 俞樾 書唐張繼《楓橋夜泊》

寫霜色的詩句很多,除了杜牧《山行》外,最有名者莫過于唐代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焙剿卢F(xiàn)存有清代大儒俞樾書寫的張繼《楓橋夜泊》詩碑,如今成了一個著名景點。落款寫道:“寒山寺舊有文待詔所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歲久漫漶,光緒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數(shù)楹,囑余補書刻石”。又是“丙午”!與祝允明相隔整整420時間。蘇州吳門書法,江山代有人才出!俞樾沒有以他所喜愛的篆隸來書丹,而是選擇了行楷書,可能是出于雅俗共賞的考慮。

近代 吳昌碩 書唐張繼《楓橋夜泊》

近代 吳昌碩 書唐張繼《楓橋夜泊》

俞樾的學(xué)生吳昌碩一生中,曾反復(fù)書寫此詩。所見為八十歲時所書,筆意蒼老。除了從石鼓文化出之外,尚有金文之韻。

吳昌碩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全才。他的成功更是來自于勤奮,一生書畫印作品數(shù)量豐沛?!叭尚缢怠睍鴮懥恕胺峭婧谩弊瓡鴻M幅,亦是地道的石鼓文筆法。吳昌碩數(shù)十年如一日醉心于《石鼓文》而矢志不移。他以行草書筆法融匯篆隸,把平正整飭的《石鼓文》寫的放縱、恣肆而又極其雄強,用此來強化了篆書的書寫性和線質(zhì)的表現(xiàn)性,借助大篆古法,注入“現(xiàn)代意識”,最終形成了吳氏特有的用筆基調(diào)——雄俊爽快,蒼茫樸厚,古氣生發(fā),厚重中透著靈氣,給人以大氣磅礴、排山倒海的藝術(shù)感受。

近代 吳昌碩《歲相清供》丙寅霜降

近代 吳昌碩《歲相清供》丙寅霜降

缶廬另有“丙寅霜降”所繪《歲朝清供圖》傳世?!皻q朝”指農(nóng)歷新年。歷代畫家特別是文人畫家都喜歡在這一天繪制《歲朝清供圖》。吳昌碩幾乎每年都會畫清供圖,作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有時也會破例,在新年之外的日子,應(yīng)朋友之約而繪制。款字有“擬張孟皋”,道出了他自己花鳥畫的出處。此圖以牡丹、水仙、蒲草、秀石組合而成,柱石為基,牡丹為主,飾以水仙,高下低昂、錯落有致地布局安排,信手揮灑,濃烈的情緒流溢筆端。墨濃淡相宜,設(shè)色俏麗鮮艷,雅妍兼有,恰到好處,尤其雙勾敷色的水仙花,更體現(xiàn)了吳氏晚年運筆遒勁古拙的獨特風(fēng)韻。

近代 吳昌碩“非同玩好”篆書橫幅,壬戌霜降

近代 吳昌碩“非同玩好”篆書橫幅,壬戌霜降

吳昌碩的畫本質(zhì)上是文人畫,但存在一定的商業(yè)化傾向。很多學(xué)他的人,難避俗氣。這是職業(yè)畫家的習(xí)慣,在所難免。對于藝術(shù)家來說,創(chuàng)作和市場之間,需要保持合適的距離。比如說,宮廷畫家完全處于衣食無憂的生活狀態(tài),可以安心創(chuàng)作,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御用”身份必然存在“創(chuàng)作任務(wù)”,甚至連審美都可能是“指派”的,會產(chǎn)生一定的禁錮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宮廷畫家也是職業(yè)畫家。退一步來說,商品畫雖不免煙火味,但至少接地氣,正是宮廷畫家所缺少的,因此更容易沉悶僵化。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全然發(fā)自個人內(nèi)心,存在違背了個人意愿的因素,就會對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限制作用。清余省《秋種花圖》以種花為主題,秋卉繽紛,蜂蝶兩三,能得花外之趣,極為難得。乾隆御題《種秋花詩》:“池塘快雨晴,爽籟拂習(xí)習(xí)。灑然片刻間,花事聊收拾。云英帶露瀼,煙鋤翻地濕。芬芳蝶競隨,聯(lián)翩蜂遠(yuǎn)集。桃李分應(yīng)讓,畫圖羞弗及。紛敷不辯名,一律幽香里。生意既可觀,清賞適以給。先秋種秋花,秋色侵尋入。因思為學(xué)方,凡事豫則立?!笨梢哉f,余省這幅畫巧妙以寫生法繪南山之下庭院一角,截取乾隆詩中“煙鋤翻地濕”的場景,得“先秋種秋花,秋色侵尋入”的詩意。余省曾受業(yè)于花鳥畫大家蔣廷錫,與弟余穉在乾隆二年六月被薦入畫院,“同值九人,省恩遇最優(yōu),賞賚頻數(shù)。在苑三十年,以老告終”。

王福庵和張大千也都是職業(yè)書畫家。但,職業(yè)和職業(yè)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一層意思是“以此為生”,還有一層意思是“全身心投入”。前者需要考慮客戶口味,后者則不需要。王和張都屬于后者,他們不需要過多考慮謀生之事,所以個人的創(chuàng)作最佳狀態(tài)常常呈現(xiàn)出來。

近代 王福庵 臨《兮田盤》

近代 王福庵 臨《兮田盤》


近代 王福庵 “旁寄虛中”篆書聯(lián)

近代 王福庵 “旁寄虛中”篆書聯(lián)


近代 王福庵 “高峰孤鶴”篆書聯(lián)

近代 王福庵 “高峰孤鶴”篆書聯(lián)

王福庵也是非常勤奮的。有三件霜降節(jié)氣的臨創(chuàng)作品為證,稱得上“不叫一日閑過”。壬午(1942)霜降臨《兮甲盤》,辛未(1931)霜降和癸未(1943)霜降各有一件篆書對聯(lián)行世。總的來看,行筆規(guī)整勻凈,線質(zhì)細(xì)勁遒美,筆酣墨濃,似鑄刻狀,結(jié)體工整規(guī)范,氣息溫文爾雅。對于王福庵的篆書,向來有一些批評者,指責(zé)其狀若算子。實質(zhì)上,這句話恰恰說明,觀者只看到了皮相。王有匠人之功夫,卻無匠氣,而是文雅之氣。其書印風(fēng)格統(tǒng)一,書法四體統(tǒng)一,殊為難得,尤其是篆書變化最大,之所以看著單調(diào),是因為以細(xì)線居多。不細(xì)致觀察,會覺得雷同。深入研究會發(fā)現(xiàn),其篆法匠心獨運,粗細(xì)、大小、錯落、松緊,存在多種手法。特別要提及多字金文創(chuàng)作,大小錯落,縱橫無行列,卻能做到天頭地腳整齊劃一,這種功夫罕有其匹。

當(dāng)代 張大千 《秋江野鶩圖》

當(dāng)代 張大千 《秋江野鶩圖》

張大千是近當(dāng)代藝壇風(fēng)云人物,手段高明,穿梭于朝野之間,游刃有余,創(chuàng)作與市場兩不誤,作品數(shù)量存世量頗多?!肚锝苞F圖》乃描繪秋意之作,時在“丙戌”,大千時48歲。左上角有題詩:“霜痕煙樹漸成丹,晴綠堪梳在發(fā)寒。千頃蒼江迷遠(yuǎn)岫,兩三野鶩點秋瀾?!笨梢姶笄П救藢Υ司魃跏菨M意??钪惺稹霸莆骼先恕?,說明是仿元代曹知白筆意。曹知白與黃公望素有交誼,畫有“王摩詰遺韻”,倪云林受其影響很大。然大千之作,色彩艷麗交織,繁而不亂,不禁會想到白樂天“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一舟橫江,一人獨坐,獨享時空靜謐之美。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時間如白駒過隙。逝水流年,在不經(jīng)意間便失之交臂,還不曾挽留,也來不及珍惜。然而歲月輪回,從不曾停息腳步。任憑在忙,也要抽一點閑暇,欣賞這眼前秋冬交替的美景,留住晚秋的醉,迎來初冬的美。

當(dāng)代 張大千《秋江獨釣圖》

當(dāng)代 張大千《秋江獨釣圖》

蘇軾曾有詩云:“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边@是文人對于霜降的詠嘆。農(nóng)人一直匆忙,匆忙去收獲,匆忙去播種,并不曉得“芙蓉獨自芳”,只知道“霜降殺百草”。他們沒有莫名的惆悵,只知努力拼搏,收獲今年,努力播種明年。華美與樸實,完美統(tǒng)一。霜降來臨,大地蒼茫,獨立寒秋,回眸遠(yuǎn)眺,倚窗而思,但見秋云散漫,白露為霜,芳條寒翠,千山萬嶺,層林盡染,水瘦山寒。在某一個微雨黃昏里,樂聲耳畔輕繞,書寫一紙,濃墨相宜的筆調(diào),可以任由思緒肆意放逐。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花一葉一菩提,一筆一墨一心語。

明 藍(lán)瑛《紅葉秋禽圖》

明 藍(lán)瑛《紅葉秋禽圖》


清 余省《種秋花圖》

清 余省《種秋花圖》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