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二十弱冠,女子十五及笄,戴冠表示進入了成年,類似成人禮。冠是硬質的禮儀用帽;帽在禮儀方面遜于冠,佩戴相對隨意些;巾是軟質的帽子,形制多樣,變化多端,隨意性大。本來巾是軟質,多為庶民所有,后來隱居士人也都用巾。東漢末年,王公大臣喜歡上隨意性的巾子,以遮擋頭部缺陷,表現灑脫的個性。文人雅士,注重個性,更是喜歡彰顯風流倜儻、飄逸情調的巾子。陶淵明好飲酒,摘下巾子用來漉酒(過濾酒中雜質),蘇東坡戴的巾子被命名為東坡巾。由宋及元四百年間,扎巾習俗經久不衰。
明代平民服飾的變化與特點,主要在巾。巾在明代品種很多,有的名稱還混亂,但是巾子的式樣變化很快。
明代巾子
巾與帽是一個類別,巾是軟質,帽是硬質,但是巾與帽時常稱謂混淆。稱它為巾,未必是軟質。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頭巾》:“古以尺布裹頭為巾,后世以紗、羅、布、葛縫合,方者曰巾,圓者曰帽,加以漆制曰冠?!贝髅薄⒐诒容^正式,嚴肅,扎巾則隨意,方便。但是巾與帽,常?;煜?,如東坡巾、浩然巾、四方平定巾,名為“巾”,實為“帽”。
明代初定天下,文人士子流行戴巾,由此成為一種時尚潮流,以致明代的巾子是歷代品種最多,個性最為鮮明的,有四方平定巾(方巾)、飄飄巾、四開巾、四方角巾、純陽巾、華陽巾、雷巾、儒巾、萬字巾(卍字頂巾)、凌云巾、玉臺巾、進士巾、金錢巾、高淳羅巾、明道巾、玉壺巾、褊巾、橋梁絨巾(過橋巾)、鑿字巾、披云巾、老人巾、網巾、二儀巾等等。
明代巾子
明代的巾,有繼承前代的,也有當朝創(chuàng)制的。前者如唐巾、晉巾、席帽、萬字巾、東坡巾、折角巾、華陽巾、二儀巾等。后者有網巾、飄飄巾、儒巾、四方平定巾、老人巾、縑巾、陽明巾、金錢巾、凌云巾、六合一統(tǒng)帽(瓜拉帽)、瓦楞帽、邊鼓帽等。
明代巾子
巾樣式多,變化也大,不同時期巾的形制時常變異,也可以說巾緊隨時代,追逐時尚,體現各時期社會的審美傾向。明人徐咸《西園雜記》記載:“巾帽之說,成化以前,予幼不及知。弘治間,士民所戴春秋羅帽、夏鬃帽、縐紗帽、冬氈帽、纻絲帽,帽俱平頂,如截筒。正德間,帽頂稍收為桃尖樣。其鬃帽又有瓦棱者,價甚高。初出時,有四五兩一頂者,非貴豪人不用。嘉靖初年,士夫間有戴巾者。今雖庶民,亦戴巾也。有唐巾、程巾、坡巾、華陽巾、和靖巾、玉臺巾、諸葛巾、凌云巾、方山巾、陽明巾,制各不同。閭閻之下,大半服之,俗為之一變?!毙煜谈攀隽嗣鞒醯矫髦腥~,巾制的變化。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yè)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金瓶梅風物志》等著作1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