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日是第30個“國際禁毒日”。說到禁毒,人們首先會想到有“禁毒第一人”之稱的林則徐。178年前的6月,奉旨禁煙的欽差大臣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約120萬公斤。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其實這位禁煙斗士還與北京有著不少的淵源,他21歲首次進京參加會試;27歲時與龔自珍等友人尋游陶然亭并題寫楹聯(lián);曾8次被道光皇帝召進宮中商討禁煙大計,受命欽差大臣南下時曾“傳牌”于良鄉(xiāng)……
27歲以庶吉士身份進翰林院庶常館
撰寫《北直水利書》提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
林則徐,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代進士,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并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近代史上被譽為“禁毒第一人”。
據(jù)《林則徐日記》及有關史料記載,林則徐第一次進京是清嘉慶十年(1805年)初, 21歲的林則徐首次來京參加會試,客居于曾任福建學政的恩普家。三月,第一次參加會試的林則徐出師不利,名落孫山,七月離京,年底回到福州。
林則徐第二次進京是嘉慶十三年(1808 年),十月底,林則徐再度赴京參加會試,十二月底抵京,寓居于友人陳雋卿家中。次年四月十三日,參加了在貢院(今建國門內(nèi)貢院東街、西街一帶)舉行的會試,共考三場,每場三天,連考九天。結果再次落選,五月離京南返。嘉慶十六年(1811年)二月,林則徐第三次進京參加會試,四月二十七日終以殿試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被賜進士出身。此后,經(jīng)歷一年多的回籍休整,于嘉慶十八年(1812年)五月初六抵達北京,寓居于莆陽會館,開始以庶吉士身份到翰林院庶常館,學習如何為官、做事,直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被任命為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前往浙江,林則徐除短暫出任學政外,這七年基本上都是在京學習并相繼任職庶吉士散館編修、國史館協(xié)修等。
在京師這七年中,林則徐廣泛搜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于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提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nóng)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nóng)家之本務”。林則徐認為只有發(fā)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chǎn)生的漕運積弊等問題。
曾與龔自珍等友人游陶然亭
即興題寫楹聯(lián)“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
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初二,37歲的林則徐由原籍啟程北上,赴京補官。六月四日抵京,寄寓莆陽會館。在北京等待召見期間,曾與懷抱共同理想的好友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文人墨客到城南的陶然亭郊游。那天,當林則徐一行人尋游到慈悲庵時,看見了三年前龔自珍于墻壁上題寫的一首詩:“樓閣參差未上燈,菰蘆深處有人行,憑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見林則徐贊許,龔自珍也請林則徐題詩留念。林則徐并未推辭,想了想,便提筆寫了一副楹聯(lián):“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林則徐的楹聯(lián)為流水對,上聯(lián)“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三徑”典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下聯(lián):“彌陀”為梵語“阿彌陀佛”簡稱,此處泛指佛像?!褒悺?,供奉神像的石室或柜子,這里指佛門。聯(lián)語用“陶令”之典兼指陶然亭之“陶”,并以陶淵明淡泊的田園生活來形容陶然亭的幽靜。后來,這副楹聯(lián)被僧人制成匾額,懸掛于門柱上。只可惜林則徐所題楹聯(lián)早已無存,現(xiàn)在的楹聯(lián)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重書。
十日后,道光皇帝召見林則徐并贊許道:“汝在浙省雖為日未久,而官聲頗好,辦事都沒有毛病,朕早有所聞,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給汝補,汝補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罷!”受到皇帝褒獎后,林則徐心情愉悅,于五月初一日離京。
曾寓居莆陽和福州會館等處
暗訪騾馬市大街“煙館”,深感鴉片“漸成病國之憂”
林則徐進京趕考、在京任職和赴京述職期間,曾在北京多地落腳,只是缺少全面的記載,且遺跡已蕩然無存,所以對其寄寓之地頗有爭議,難以考證,只能從《林則徐日記》等資料中大致梳理他在京的足跡。
有資料記載,林則徐1811年中進士后,返回福州接家眷,于1813年6月4日重抵京城,住進騾馬市大街賈家胡同的莆陽會館。但他在此居住的時間并不長,當年年底就搬到了距此不遠的粉房琉璃街。另傳,林則徐在京任職時,最初的寓所是高家寨胡同內(nèi)的莆陽舊館,該會館在賈家胡同東邊,始建于明代,光緒年間江春霖等人倡議售舊購新,賣掉高家寨胡同的舊館,又集資購建賈家胡同新館。林則徐攜妻子鄭淑卿進京任職后還只是一個清貧小吏,住在這老舊的會館中是極有可能的。
在騾馬市大街南側高家寨胡同北段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稱福州館街,因街中有福州會館得名。館址原為明萬歷年間重臣福建福清人葉向高的府邸,后來他將府邸一分為二,建了福州會館和福清會館。明清時閩侯人進士極多,進京多寓居于福州會館。館內(nèi)曾存有林則徐傳記近五千字,因此有人認為林則徐很有可能居于福州會館中。據(jù)《林則徐日記》記載,1816年4月13日“早晨赴福州新館商議修屋”(今騾馬市大街51號),購得三進住宅;于1816年12月9日下午攜妻兒入住此處。此后他一度被推舉主持北京福州會館館務,常在宅中與同鄉(xiāng)聚會。他把潤筆所得全部捐贈給福州會館,用于裝修和日用。館中最大建筑取名“榕蔭堂”,取福州多榕樹、庇佑鄉(xiāng)親之意,為福州同鄉(xiāng)議事、文人雅聚的主要場所。另據(jù)《林則徐與北京》稱:福州新館共有三進院,林則徐住在第三進,如今尚有遺跡,被公認為林則徐在京活動留下的重要遺跡。另有學者考證,林則徐1823年在京述職時,曾暫住在三貌庵(位于廣安門大街261號),也曾到三官廟(今右安門附近)小住。
林則徐在京寄居之地多在南城,此時正值晚清,鴉片等毒品日益泛濫,京城煙毒幾乎無處不在,南城一帶為鴉片煙館、白面(兒)房子聚集之地,供癮君子吸毒、販毒,林則徐時有所聞。一天傍晚,林則徐路過騾馬市大街北側的一條小巷,見一家名為“九霄樓”的鴉片煙館門前人來人往,生意興隆,便想暗中查看一番,于是走了進去。當他來到一間碩大的房間時,見幾十個“煙客”正東倒西歪地吸食著鴉片,一個個面黃肌瘦,睡眼惺忪。正在他查看之時,有個伙計將一小包鴉片舉到林則徐面前:“這位客官,請您嘗嘗這新到的鴉片膏子,保您抽著過癮!”林則徐急忙連連擺手。耳聞目睹了鴉片“漸成病國之憂”,使林則徐沉思良久,由此產(chǎn)生了禁毒之念。
林則徐八次奉旨進宮
南下禁煙時在良鄉(xiāng)“傳牌”,通告沿途州縣“不準迎送”
從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十一日開始,道光皇帝連著八天八次召見林則徐,商談禁煙問題。道光皇帝召見林則徐時,先賜其紫禁城騎馬,但林則徐不太會騎馬,于是改賜乘轎;因拜見時林則徐跪在地上腿痛,所以特令人鋪上氈墊。十一月十五日道光皇帝第五次召見林則徐時,特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加兵部尚書銜,節(jié)制廣東水師,前往廣東勵行禁煙。十一月二十三日,林則徐離京赴粵。
林則徐南下時途經(jīng)的第一站是良鄉(xiāng)縣城(今房山區(qū)良鄉(xiāng)),因他是欽差,所以剛到良鄉(xiāng),就有人登門拜訪,有送門包(紅包)的,有送特產(chǎn)的,有大擺宴席的,還有花錢買官的。正氣凜然的林則徐于是向京畿良鄉(xiāng)發(fā)出一道“傳牌”——《本部堂奉旨前往廣東查辦??谑录髋聘濉罚骸氨静刻梅钪捡Y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所有尖宿公館,只用家常飯菜,不必備辦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窩燒烤,以節(jié)糜費?!鼻宕鷤髋葡喈斢谏霞墝ο聦侔l(fā)布的通告,面對當時社會的賄賂成風和官場腐敗,林則徐特發(fā)傳牌表明自己輕車簡從、嚴于律己的廉潔之風。傳牌由良鄉(xiāng)縣開始一路傳到廣州,通告沿途州縣,不準地方官員迎送;不準置辦酒席,還特別申明不準用“燕窩燒烤”之類的高檔佳肴;隨行人員的車馬費用全部由自己承擔,隨行人員也“不許暗受分毫”。2014年6月,這段故事還被排成過廉政題材話劇《林則徐傳牌良鄉(xiāng)》。(文/戶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