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官場的胡林翼與曾國藩
按道理,曾國藩與胡林翼早就應(yīng)該成為好友。兩個人論籍貫的話,同屬長沙府(一個是湘鄉(xiāng)縣,一個是益陽縣),是貨真價實的老鄉(xiāng);論年齡,只差一歲(曾國藩大胡林翼一歲);論中進士的時間,只差一科(胡林翼道光十六年金榜題名,而曾國藩到了下一科也就是道光十八年才中)。中進士后又都進了翰林院,成為同事。這兩個人又都是交游廣闊之人,似乎沒有任何理由不成為朋友。
但是很奇怪,兩個人同在北京的一年多時間里,交往極為疏淡。翻遍曾國藩京官時期的日記,關(guān)于與胡林翼交往的記載只有寥寥數(shù)條。一條是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曾國藩到胡林翼家詢問其父歸葬之事:“至胡潤之處,問伊扶櫬歸葬事宜?!保ê忠硭土嗽鴩獌刹刻珍募骸昂陀唷短瘴囊愎穬刹俊!保┝硪粭l是數(shù)日后送胡林翼父親的靈柩出京:“早起,走送胡云閣先生柩殯出京。”
這兩次交往,都是純粹禮節(jié)性的。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也在北京為官,是曾國藩的前輩,他病逝于北京,兒子胡林翼扶棺南返,這樣的場合作為老鄉(xiāng)的曾國藩當然應(yīng)該參加。除此之外,有關(guān)二人交往的記載極少。
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兩個人出身、門第、性格、作風皆大不相同。曾國藩出身普通農(nóng)家,而胡林翼是官宦子弟。
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是探花出身,岳父陶澍則更是一代名臣,做到兩江總督,所以他是世家子弟。胡林翼又是老胡家的獨苗,胡達源三十五歲上才得了這個兒子,愛如珍寶,對胡林翼學習方面的要求還算嚴格(所以胡林翼才能科名早達),但是生活上就比較放任了。胡林翼十九歲上入贅陶家,據(jù)說洞房花燭之夜,居然在外面爛醉而歸?;楹蟛痪茫俺mб饴暭俊?,出入色情場所?!皶r胡潤之亦在文毅幕中,僚屬之冶游者皆借潤之為名。”也就是說,陶澍幕府中的其他人出去聲色犬馬,都打著胡林翼的旗號。人們甚至給胡林翼起了個外號,叫做“附驢”。一是比擬“駙馬”,二是借“潘驢鄧小閑”之典,可見胡林翼年輕時是多么放誕不羈。據(jù)說陶澍對此并不在意,反而對別人解釋,此子將來必成大器,為國操勞之日多,現(xiàn)在不妨讓他多多行樂,“蓋預償其后之勞也”。當然,這只是野史傳說而已。以陶澍之身份,加上當時的社會風氣,他是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但既然多種筆記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胡林翼有冶游之習,可見這不是空穴來風。
據(jù)說進京為官之后,胡林翼還是積習難改。黃濬《花隨人圣盦摭憶》中說,有一天,胡林翼和老鄉(xiāng)周荇農(nóng)一起冶游,在妓院過夜。不料,巡察人員突然來到,周荇農(nóng)為人機警,跑到廚房找了件大廚的衣服披上,蒙混過去了。胡林翼卻被抓了起來,關(guān)到局子里,“不敢吐姓名,坐是頗受辱”,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遭了很多罪。
此事在曾國藩家書中也可以見到一點旁證。曾國藩在家書中曾提到,“同鄉(xiāng)周荇農(nóng)家之鮑石卿,前與六弟交游;近因在妓家飲酒,提督府捉交刑部,革去供事,而荇農(nóng)荻舟尚游蕩不畏法,真可怪也!”可見這個周荇農(nóng)的放蕩大膽是出了名的。
曾國藩出身普通農(nóng)家,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與胡林翼大不相同。胡林翼是個輕裘肥馬的浪子班頭,整日花中消遣,酒內(nèi)忘憂。曾國藩卻是清貧拮據(jù),謹言慎行。到京不久,曾國藩就發(fā)誓要做“道學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天天記檢身日記,連多看兩眼美女都會在日記中檢討半天。因此胡林翼在曾國藩眼中,是一個驕奢淫逸的公子哥兒,一般情況下只能敬而遠之。
曾國藩像 東方IC 資料圖
兩個人性格也大不相同。
胡林翼是一個少年天才,據(jù)說胡林翼兩歲時,祖父右執(zhí)書而左抱之,他“視書目不轉(zhuǎn)睛,隱隱有識之之狀”;五歲時,祖父“示以堂楹聯(lián)語,室壁圖畫,輒能記誦不忘”。1819年陶澍赴官時經(jīng)過湖南益陽,偶遇在祖父身邊玩耍的八歲的小林翼。小林翼長得清秀可愛,對長輩又彬彬有禮,一舉一動落落大方,說起話來更是像小大人一樣:“進退居止有常度,吐詞不疾不徐”,聰敏一望即知。陶澍大喜,“驚為偉器”,說“吾已得一快婿”。當時就與胡林翼的祖父商定,把自己才五歲的女兒許配給了他。陶澍眼光很準,胡林翼科名順遂,他二十三歲因返鄉(xiāng)之便參加科舉考試,當年六月中秀才,八月中舉人,第二年入都會試,三月中進士,四月點翰林,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成年后的胡林翼更是一表人才,“狀貌英偉”(郭嵩燾語),“精悍之氣,見于眉宇”。綜合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確定胡林翼是一個精明強干、反應(yīng)迅速、聰明外露的人(胡林翼祖父在家書中匯報說,“林翼好,但喜多言。”從小就喜歡說話)。
反觀曾國藩,天資平平,內(nèi)向儒緩,望之無足異者。曾國藩成功全靠苦讀。他十四歲就開始參加考試,結(jié)果秀才考了七次,進士考了三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比胡林翼晚了兩年才中進士,在翰林院成了胡林翼的“晚輩”。曾國藩自己說過,有些人是天才,處事果斷:“敏,有得之天事者,才藝贍給,裁決如流,此不數(shù)數(shù)覯也?!焙忠碚沁@樣的人。曾國藩則是另一個極端:“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shù)時不能了?!?兩個人的性格一快一慢,一外向一內(nèi)向,并不投合。胡林翼“少以才氣自豪,視世俗無當意者”,土頭土腦、一臉苦大仇深的“土包子”曾國藩顯然也入不了青年胡林翼的法眼。
而胡林翼與性格明快的左宗棠卻能一見傾心。早在道光十三年,左宗棠赴京會試,在北京結(jié)識了胡林翼,二人頓成莫逆。胡林翼所欣賞的,正是左宗棠的明快直爽。二人“每風雨連床,徹底談古今大政,論列得失原始要終。若預知海內(nèi)將亂者,輒相與欷歔太息,引為深憂?!泵刻焱砩瞎簿右皇遥瑥匾箍v談,探討天下古今政治得失,為大清王朝的前途憂心忡忡。左宗棠后來回憶他們初識之相的情景說:“我歌公咢,公步我趨,諧謔雜遝,不忘箴言?!笨v歌擊鼓,撫掌大笑,兩個性格投合的年輕人的相處起來是多么歡快。
可見在門第之外,性格更是北京時期曾胡二人交往的主要障礙。
曾國藩初入翰林院時,胡林翼正處于一帆風順之境。胡林翼本人才調(diào)絕倫,父親胡達源和岳父陶澍官場基礎(chǔ)又非常深厚,所以胡林翼剛?cè)牒擦郑惋@出一副勢不可擋的“紅翰林”之勢,接連被任命為國史館協(xié)修、會試同考官,道光二十年又被任命為江南鄉(xiāng)試副主考。主持鄉(xiāng)試,既可以收取眾多門生,又可以撈到不少“外快”,是翰林們最夢寐以求的差事。這蒸蒸日上的勢頭,令所有同僚都羨慕不已。
而曾國藩剛剛以三甲身份進入翰林院。三甲在進士中“低人一等”,進入翰林院也只能授從七品的檢討一職,比胡林翼低了半級。胡林翼是政治舞臺上的一顆新星,光彩照人。而曾國藩卻心存自卑,只能甘居角落。
胡林翼受挫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與人開玩笑。就在這個人人艷羨的副主考任上,胡林翼出事了。原來這屆鄉(xiāng)試的主考文慶在閱卷時私帶湖南舉人熊少牧入闈,觸犯了科場大忌,被人舉報,受到撤職處分。胡林翼也受到此事牽連,降一級調(diào)用,成了從七品的內(nèi)閣中書。
雖然是因他人過錯而受連累,并無損于名聲,但胡林翼仕途上那股蒸蒸日上的勢頭卻被一下子打斷了。按照當時官場慣例,受到這樣的處分,很難迅速消彌,通常會導致一個人多年沉淪下僚,難以復起。所以這對官場中人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挫折。胡林翼的父親此時本來就已經(jīng)患病,聽到這個消息,病情加重,第二年就去世了。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胡林翼黯然扶棺南返,結(jié)束了與曾國藩的第一次交集期。
因為科場案被處分降級,是胡林翼一生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擊。他的人生一直是一帆風順,他原本以為,命運接下來為他安排的是好風青云出將入相。沒想到,這次突如其來的挫折,不但斷送了自己的前途,甚至累及自己的父親。
年紀輕輕的胡林翼一時無法適應(yīng)如此劇烈的命運轉(zhuǎn)折,在家守制三年后,他仍然意態(tài)消沉,遲遲不愿返京。因為被降級調(diào)用后,他就成了內(nèi)閣的小辦事員,內(nèi)閣中書根本無事可做,出頭的機會少而又少。這個雞肋一樣的閑官,不做也罷。所以他前后在家呆了將近七年。
鄉(xiāng)居生活表面上很瀟灑,他每日讀書寫字,登山觀水,訪僧問稼,“終日與書卷為伍,以翰墨自娛。若逢春秋佳日,與兄等鄉(xiāng)村散步,瀏覽山水;或與老衲談禪,或與野老話稼穡,其愉快為如何!”實際上胡林翼內(nèi)心卻是非常痛苦的。
他在給叔叔的一封信中說了實話:“惜志之不伸,亦嘆命之不辰矣。對鏡則面覺其胖,圍腰則帶嫌其短,身雖肥而心則疚。”無所事事,暴飲暴食,導致體重暴增,腰圍漸厚,眼看著大好年華浪費在山水之間,精神一天比一天苦悶。
胡林翼畢竟不是一個純粹的公子哥兒。是的,他貪玩,他好色,但是他胸有大志。他的父親胡達源和其他湖湘學人一樣,為學以經(jīng)世致用為本,胡林翼后來在《箴言書院序》中回憶父親說,“獨以有宋諸儒之學力,踐諸其躬,蓋所謂卓然不惑者”。他經(jīng)常告誡胡林翼:“讀書當旁搜遠覽,博通天人,庶幾知上下古今之變而卓然成家。若僅僅以辭句相夸耀,非所以勵實學也?!币虼撕忠碜杂住爸救ふ粽羧丈稀?,“篤嗜《史記》、《漢書》、《左氏傳》、司馬《通鑒》暨中外輿圖地志,山川厄塞、兵政機要,探討尤力”,且“有心儒先理學”。十歲那年,叔父鄉(xiāng)試不第。胡林翼寫信安慰叔父,如此痛論科舉制度之弊:“考試制度, ……唯以一日之短長,定萬人之高下,滄海遺珠,勢安能免。士之懷才而不售者豈果文章之劣,非命運之舛! ……殆不知有多少才人因挫折而抑郁,而窮愁,而頹放,或且至于老死而默默無聞。 其狡黠者,不甘岑寂,則更別出奇途,以求遂其富貴功名之欲望,而天下者遂不堪問,嗚呼,此又豈創(chuàng)者之本意哉! 侄年少,言未能合于理,聊抒所懷,尚望叔父糾繩而訓導之?!币粋€剛滿十歲的孩子文筆如此老練,對世事的認識已經(jīng)如此深入,這顯然與父親的成功教育有關(guān)。
身為高官的岳父也曾經(jīng)長期向他言傳身教。陶澍是晚清湖南經(jīng)世學派的領(lǐng)袖人物,當政時對當時積弊嚴重的漕務(wù)、鹽政及河工等政治難題均有富有成效的改革與整頓。道光十二年,胡林翼攜夫人入居兩江總督陶澍任所,陶澍公務(wù)之余,很喜歡與這個聰敏的女婿聊天。胡林翼說:
岳丈公退之余,輒與男長談。岳丈胸中本極淵博,加以數(shù)十年來宦途閱歷,上下古今,融會貫通,每及一事,旁證曲引,判斷洞中竊要,于男進益,非淺鮮焉。
陶澍像
陶澍把自己的理學理念、人生經(jīng)驗和官場心得向這個東床快婿毫無保留地娓娓傳授,胡林翼感覺受益非淺。《清史稿》說:“林翼負才不羈,娶總督陶澍女,習聞緒論,有經(jīng)世志?!?/p>
后來咸豐六年,胡林翼曾在一封家書中說:“平生自謂才大,自幼即狂,謂世人皆無才,因狂而傲,二十三十歲以前均是如此?!鄙倌晏觳诺乃劾锬芮粕系娜藳]有幾個。
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發(fā)生大水,益陽受災(zāi)嚴重。那時胡林翼年方二十,在家鄉(xiāng)居,連個秀才都不是,卻毅然挺身而出,“急詣縣令賈亨,晉請按災(zāi)區(qū)編戶口,勸富民出錢粟以販”。提出把災(zāi)民分為三等,分別情況進行救濟的計劃。大家都覺得這個毛頭小伙子過于天真,“無一人贊之,但沮之者不下十數(shù)人”,但胡林翼“毅然不移”,以“泰山崩于前而不動,糜鹿奔于左而不顧”(家書中語)的氣概,先以岳父家捐出二千兩白銀為首倡,又復四處奔走募捐,苦口婆心勸導,“以至誠感之,以大義責之,以危言動之,以賞勸誘之”,終于募得巨款,“立致數(shù)萬金”?!耙讯?,散米表食,全活甚眾”(梅英杰:《胡林翼年譜》卷一)。同時他還 “以威制暴”,以各地地主協(xié)同辦理,“鎮(zhèn)壓地方”,“嚴拿地痞”,防止了災(zāi)民暴動。
此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毅和成熟,完全超出二十歲的年齡。年輕時的胡林翼,在狂放不羈的形象背后,有一顆所圖至大的凌云之心。他本來以為上天派他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業(yè)。因此大好年華在家閑居,胡林翼內(nèi)心當然非常落寞。
胡林翼的轉(zhuǎn)變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正是這次命運的沉重打擊,使胡林翼性格氣質(zhì)發(fā)生了重要轉(zhuǎn)變。
父親去世后,做為獨子的胡林翼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家族的責任,也開始反省自己早年的放浪形骸。宋代以后的中國讀書人,不論表面上是多么放誕,內(nèi)心其實都已經(jīng)被注入強大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基因。胡林翼父親胡達源為學“由宋五子,上推孔孟之旨,而尤嚴于公私義利之際,始于切近,以致遠大”,是一個嚴肅的理學信徒。胡林翼后來回憶說:“自辛丑見背于父,而痛念我父,克去利心?!涿懔ψ孕拚撸斒囟Y法,追思先人教訓,一言不妄發(fā),一步不妄行?!备赣H早年在他頭腦中種下的“道學”種子,雖然在青年階段敵不過荷爾蒙的洶涌,但是在這幾年家居生活中卻慢慢成長起來,枝繁葉茂。他開始反思自己早年行為上的失檢,究心理學,“專意道德”。
胡林翼悟性本來極高,數(shù)年的讀書和沉淀,使他身上的浮浪、紈绔、“豪宕不羈”漸漸淡去,而胡氏家族血脈里原有的堅強、峻烈生長起來,他從早年熱衷享受生活的富貴公子,慢慢變成了一個“勁氣內(nèi)斂”的中年人。這種“中年變法”,和曾國藩爺爺曾玉屏由浪蕩子變成勤苦農(nóng)民的生命軌跡頗有相似之處。因此再度出山之后,他的表現(xiàn)與以前大不相同。
胡林翼
胡林翼的名字再一次出現(xiàn)在曾國藩的筆下,是六年之后。道光二十七年,曾國藩在寫給好友陳源袞和郭嵩燾的信中說:
胡詠芝來京,住小珊處。將在陜西捐輸,指捐貴州知府萬余金之多。不費囊中一錢,而一呼云集,其才調(diào)良不可及,而光芒仍自透露,恐猶虞缺折也。
原來胡林翼滯留家鄉(xiāng),讓官場中的很多大老都感覺浪費人材可惜。道光二十六年,他的父執(zhí)、時任兩淮鹽運使的但明倫派專差寫信給他,促他復出,并承諾幫他籌錢捐官。胡林翼既然不想在內(nèi)閣中書任上浪費時間,最便捷的辦法就是花錢捐一個實官。
胡林翼正在猶豫之際,大學士潘世恩、安徽巡撫王植以及時任陜西巡撫的林則徐等人紛紛來信,勸他出山。這么多人一齊出手相勸,可見胡家在官場上的淵源是多么深厚,也可見大家對這個才華耀眼的年輕人的期望有多高。
在大家的慫恿下,胡林翼來到北京,計劃捐一個知府,以遂他經(jīng)世致用之志。那時捐一個知府需要用銀一萬六百四十兩,這對一般人來說絕對是個天文數(shù)字。但是胡林翼的老師、前輩、朋友都紛紛幫忙,不到一個月,一萬多兩白銀就籌齊了。速度之快,讓曾國藩驚訝不已。所以他才在信中表示“不可及”。
不過在這封信中,曾國藩仍然以胡林翼“光芒透露”為虞。此時的曾國藩已經(jīng)今非昔比。進入翰林院之后,曾國藩刻苦修身,精研理學,翰林大考又屢次名列前茅,因此深得道光皇帝賞識,升官非常迅速,已經(jīng)在前一年升到了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成了一個“紅翰林”,眼看著下一步就要升內(nèi)閣學士,和胡林翼已經(jīng)是一榮一枯之勢,所以評價胡林翼的語氣中已經(jīng)透露出一絲居高臨下。接下來曾國藩又說:
岱老在外聞歷練,能韜鋒斂銳否?胡以世態(tài)生光,君以氣節(jié)生芒。其源不同,而其為人所忌一也。尚祈慎旃?。ㄔ鴩瘯牛?—10)共10本,岳麓書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42頁)
曾國藩以胡林翼為前車之鑒,告誡陳岱云在外做官,不要鋒芒畢露。他說,胡林翼因為世人的賞識而光芒畢露,陳岱云則因為名聲氣節(jié)而自矜。光芒的來源不同,但是容易為人忌恨則相同。
可見,和大家一樣,曾國藩也非常認同胡林翼的才干,但是對他的鋒芒畢露仍然不以為然,擔心這個“富貴公子”到了地方上能否適應(yīng)。更何況胡林翼選擇的是一個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為官之地。
既然是捐官,胡林翼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比如風柔水軟的江南,但是他卻偏偏選擇了地瘠民貧的貴州。胡林翼在給諸堂弟的信中,這樣解釋自己的決定:
黔本為先嚴持節(jié)地,兄亦曾淹留多時,風俗夙所習聞,天下官方日趨于壞,輸金為吏者,類皆擇其地之善者以為自肥計。黔磽瘠之所,邊僻之境也,為人所掉首而不顧者,然兄獨有取于黔者,誠以黔之官吏尚能奉上以禮不以貲,以禮則知自重,不以貲則知恤民,而治理庶兒可冀。兄初為政,遇貧瘠之士,當可以保清白風而不致負國。
就是說,父親胡達源曾經(jīng)任貴州學政,他也隨父親在貴州生活過一段時間,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選擇這里,一個原因是想追蹤父親的腳步,在父親工作過的地方做出成績來。另一個,是現(xiàn)在天下幾乎無官不貪,只有在貴州這樣的邊鄙之地,官場風氣尚不太惡,可以自保清白,不負死去的父親,也不負國家。
顯然,胡林翼認為前半生的他享受太多,已經(jīng)把一生的甜美甘肥日子享盡。后半生,他要開始刻苦自勵,換一種活法了。赴任之前,胡林翼專門回了趟老家,祭掃了父親的墳?zāi)?。他跪在父親墳前,發(fā)誓“不取官中一錢自肥,以貽先人羞”。
在胡林翼到任之前,相信京中很多人和曾國藩一樣,擔心這個富貴公子在艱苦落后的大西南呆不長。然而一到貴州,胡林翼的表現(xiàn)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胡林翼初署的,是安順知府。安順位于貴州中西部,山水崎嶇,交通不便,最大問題是土匪橫行。因此剿匪是胡林翼的首務(wù)。
胡林翼初到貴州,剛一施政,就顯示出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力,遠高于尋常官僚。他深知民間情偽,知道當時各地兵丁和衙役都風氣極壞,只知撈錢,不辦正事,“兵將之滑者十之九”,“官兵數(shù)萬,己成廢器”。因此剿匪一事斷不能指望體制內(nèi)的力量,只能指望于當?shù)乩习傩?,所謂“治盜之法,與其用捕,不如用民”,所以他發(fā)動民眾訓練鄉(xiāng)勇來對付土匪。這一想法和曾國藩跳出體制創(chuàng)建湘軍的思路暗地里不謀而合。他到任之后,宣布地方百姓每捕一盜,賞銀五兩?!凹囊远浚M得盜匪姓名狀貌及道里遠近狀”。就是說,通過實地走訪,從鄉(xiāng)紳百姓那里獲得大量情報線索,然后率領(lǐng)鄉(xiāng)勇前去抓捕。胡林翼算過,這樣一來,不但效果好,而且費用低。用一千兵,每月所費要六千兩。而一千鄉(xiāng)民,不過一千二百余兩?!巴林癖Wo鄉(xiāng)里,其情既切,其勇自倍。節(jié)浮費而收實效?!笨梢娖渚骱透删殹_@種見識顯然與岳父昔日的教誨有關(guān)。
得到百姓提供的情報之后,胡林翼“躬往緝捕,短衣芒履,出入嵁巖,幾忘寢食?!庇H自率人緝捕,穿著短衣草鞋,爬高山,入深谷,顧不上寢食。誰還能想得到,這個在大山老林里艱苦跋涉的短衣芒鞋的漢子,幾年前還是一個輕裘寶馬縱酒狂歌的紈绔子弟。到任一年,他前后捕獲有名大盜二百余名,“一郡肅然,盜賊衰息?!?/p>
因為安順的成功,胡林翼的捕盜之名頓起,貴州省內(nèi),哪盜匪之患急,上司就派他到哪。后來在黃平剿匪時,已是臘月,大家勸他過了年再去,他卻說這正是剿匪的好時機,“乃以除夕前一日,挈委員等行?!?為一舉成功,他還采取秘密行動?!胺綍嗔抛?,忽起更衣疾率健捕,夤夜馳至某處,掩獲渠魁黃老廣、佘饒貴等,其黨無一脫者?!背梅藥秃翢o防備之際突然襲擊,擒獲大盜二百九十八名,困擾貴州多年的一大股匪患至此平息。憑著這股一般人沒有的吃苦勁頭,他又漸次署理鎮(zhèn)遠黎平等地,每到一地,匪患頓息。他的大名,不久就遠達京城。連咸豐皇帝都問“胡林翼官聲何以如此之好。”
胡林翼的官聲傳到北京時,曾國藩已經(jīng)升到二品,成為禮部侍郎。天下動蕩之際,曾國藩一直在關(guān)注人才問題。他說:“非得忍辱負重之器數(shù)十人,恐難挽回時局也?!痹鴩氩坏?,昔日的浪蕩公子胡林翼居然變成了一個耐苦有為之地方官,在驚詫之余,他對胡氏的看法發(fā)生了很大轉(zhuǎn)變。
而胡林翼對曾國藩的印象,也與以前有了很大不同。胡林翼離開京城之時,曾國藩還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從七品翰林院檢討,沒想到在那之后居然開始了火箭式的“十年七遷”。當然,最令胡林翼印象深刻的不是曾國藩升官的速度,而是他在京官任上體現(xiàn)出棱棱風骨。他署刑部侍郎之時,寧可得罪同僚,也力主嚴辦大員琦善賽尚阿等人。咸豐皇帝登基之后,他又連上多道奏折,直指天下官場弊端,提出多項有地放矢的建議,表現(xiàn)出來的經(jīng)世才識,令胡林翼非常佩服。特別是那道著名的差點讓曾國藩入獄的《敬陳圣德三端疏》,更令胡林翼再三擊節(jié),自認為無此勇氣。胡林翼對于這個自己當年沒怎么放在眼里的湖南老鄉(xiāng),早就刮目相看。曾國藩在他眼中不再是那個無趣的土包子,而成了這個濁流世界中不多見的端人正士。
這種相互印象的轉(zhuǎn)化,給曾胡后來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文/ 張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