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他曾促成了印象派上海大展,中法文化使者魚得樂辭世

中法文化使者魚得樂(Claude Hudelot)于8月15日辭世,享年79歲。魚得樂曾先后促成了奧賽博物館在上海的印象派大展、盧浮宮的版畫展,蓬皮杜的“新浪潮”展覽。

中法文化使者魚得樂(Claude Hudelot)于8月15日辭世,享年79歲。魚得樂曾先后促成了奧賽博物館在上海的印象派大展、盧浮宮的版畫展,蓬皮杜的“新浪潮”展覽。

魚得樂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廣播制作人、紀錄片導演、展覽策展人。這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多才多藝的人才,以他的熱情和灑脫為法國在亞洲的文化合作奉獻了十二個春秋。

曾任上海美術館館長的李向陽對澎湃新聞回憶道,“無論是他的性格、為人、執(zhí)行力,他都是上海美術館最親近,最靠譜的一位朋友。在他的幫助下,上海美術館實現了很多對美術館自身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項目。如2003、2004年中法互辦文化年中,上海美術館的印象派大展等。”

魚得樂(Claude Hudelot)于1942年出生于法國尚索。1961至1962年,他在孟買完成了中學學業(yè)后回到了法國,在巴黎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學習漢語,于1967年獲得學位,1969年獲得中國當代史碩士學位。

魚得樂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廣播制作人、紀錄片導演、展覽策展人。這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多才多藝的人才,以他的熱情和灑脫為法國在亞洲的文化合作奉獻了十二個春秋。他曾在中國北京和上海就任文化專員,并擔任過法日關西文化中心和京都九條山藝術駐地(Villa Kujoyama)負責人。

魚得樂

魚得樂

法國駐上海文化領事柯梅燕(Myriam Kryger)回憶道,“魚得樂與中國的故事猶如一團時光久遠、生生不息、光芒四射的火焰。他于1964 年首次前往這個國度,乘坐東方快車與當時在香港工作的父母團圓。那時他的父親是法語聯盟的主任,他的母親則在當地創(chuàng)辦了一所小型法國學校。漂泊游離、傾情亞洲和專注文化教育交流,這些也是這個家族的傳承。魚得樂的一位兄長曾擔任過香港法語聯盟的行政主管,而另一位是法國中學的校長,他們兩人都因被派駐到各自機構擔任領導工作而足遍天下。

“在第一次踏入這個當時僅有為數不多的外國人所能到訪的中國之后,回到巴黎的魚得樂開始在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學習漢語,并潛心研究當代中國的歷史,從事了幾年的教學工作后,著手撰寫有關當代中國史的著作。

“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熱情似火的中法交往使者,并時常投身于一些大膽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1979年他再次來到中國,制作了一系列報道,為法國文化廣播電臺(France Culture)提供了50小時的播出內容,探討和描述了一個剛剛對外開放并開始邁入歷史新階段的中國。”

1985年,時任法國拉羅謝爾文化館(現為La Coursive國家劇院)館長的魚得樂曾在拉羅謝爾組織過趙無極的個展,后又隨畫家前往中國。趙無極于1948年赴法之前曾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和教學。這位抒情抽象的天才當時應母校之邀回杭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講學,眾多的學生和教師從全國各地涌來,與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的趙無極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相會。趙無極的創(chuàng)作靈感既受到道教傳統(tǒng)的孕育,又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滋養(yǎng)。魚得樂帶回了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趙無極的中國之行》,該片隨后在法國電視臺播出。

在廣播和電視領域,作為拉羅謝爾文化館館長和阿爾勒國際攝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的魚得樂,業(yè)已經歷豐富、成就斐然,他于 1991年入職法國駐北京大使館。在當時國際藝術家的來華展示非常稀缺的情況下,他協(xié)調了羅丹在中國的首次展覽和蘇拉熱的首次回顧展。他還是在北京的首個法國音樂節(jié)(現稱為“夏至音樂日”)的發(fā)起人,多年后這個音樂節(jié)才真正地落地生根并擴散到中國的其他城市。

繼續(xù)著為法國在亞洲的文化交流服務,魚得樂從中國來到了日本,并于 1994 年主管法日關西文化中心和剛對外開放兩年的京都九條山藝術駐地。在四年的工作中,他成功地推動了法國在海外最負盛名之一的藝術居所的發(fā)展。之后他又回到了巴黎并重新與視聽部門建立聯系,制作或主持新的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隨后,他導演了多部關于中國的影片,包括《上海,新的中國模式》。幾年后,即從 2002 年到 2007 年,他移居到“東方巴黎”擔任文化領事。

法國奧塞博物館館長塞爾日(左)當年在上海美術館向媒體記者介紹布展情況。?

法國奧塞博物館館長塞爾日(左)當年在上海美術館向媒體記者介紹布展情況。 


馬奈《吹笛少年》,油畫,1866年,巴黎奧賽博物館

馬奈《吹笛少年》,油畫,1866年,巴黎奧賽博物館

2003 年至2005 年在中法互辦文化年的推動下,中法文化合作盛況空前,而此時他正好在上海負責合作項目的協(xié)調,成為了在這個崗位,在這個時期的骨干。他促成了諸多氣勢恢宏的原創(chuàng)活動:如 F 組合為中國之法國年在上海開幕而舉辦的大型焰火表演;以及聲名大振的展覽項目:如奧賽博物館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法國印象派繪畫展,還有2005年蓬皮杜中心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新浪潮,法國當代藝術一瞥”,成為了這所法國著名機構與中國之間情緣的起點,從而在14年后開啟了在上海的“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曾擔任上海美術館館長的李向陽對澎湃新聞回憶道,“魚得樂在上海期間也正好是上海美術館(現上海歷史博物館所在地)搬家籌備期間。從美術展覽館跨越到美術館、博物館的這一歷史進程中,我們與很多朋友有過合作。這其中,法國朋友魚得樂是合作者中最務實、最有效的,無論是他的性格、為人、執(zhí)行力,他都是上海美術館最親近、最靠譜的一位朋友。在他的幫助下,上海美術館實現了很多對美術館自身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項目。2003、2004年是中法互辦文化年,也是上海美術館最輝煌的一年,先后舉辦了奧賽的印象派、盧浮宮的版畫展,蓬皮杜的’新浪潮’展覽?!?/p>

“以奧賽印象派展覽為例,其間,他幫助我聯系奧賽的館長,多費周章后為美術館拿到了項目。那時候展覽展期是40天,看印象派展覽的觀眾比現在還要熱情,甚至是通宵達旦排隊,里三層外三層排了很多圈。再比如雙年展。雙年展從1996年第一屆開始,歷經坎坷,當時美領館、英領館、法領館、德領館經常會有外交官員來,其中法領館是竭盡所能的幫助我們一起謀發(fā)展。當時魚得樂是文化領事,經常向我們推薦藝術家,舉辦活動。那時候條件不如現在,但大家做得都很開心?!崩钕蜿栒f道。

以“影像生存”為主題的2004年上海雙年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

以“影像生存”為主題的2004年上海雙年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

此外,攝影是魚得樂的另一大鐘愛。他主持過兩年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jié),并在法國舉辦了第一個專門針對中國攝影師的展覽。幾年后,他還策劃了其它一些展覽,例如 2003 年在阿爾勒國際攝影節(jié)期間舉辦的毛澤東專職攝影師侯波和徐肖冰的作品展,或是法國之中國年期間在蒙馬儒修道院舉辦的“上?;槎Y”攝影展。

據悉,從 2014 年開始,魚得樂一直在法國和巴厘島兩地間度過他的時光。他在巴厘島擇地而居,房子坐落在火山下面的山坡上,可俯瞰大海。他繼續(xù)以敏銳的眼光和生輝的妙筆關注中國,在其博客上撰寫了大量文章。魚得樂不僅對當代文化藝術密切關注,同時又對遠祖儀式充滿著好奇,他于是又一頭扎到對巴厘島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之中。他騎著摩托車在島上穿梭往返,探尋島上最偏遠的角落,并于近期開始發(fā)布有關海島每年這個時候舉行的葬禮儀式的一系列照片和文字。在他去世前幾天,他仍在分享他對巴厘島及其居民、文化和傳統(tǒng)的贊嘆、驚奇和眷顧。為了繼續(xù)探索這個他熱衷的世界,他還剛剛買了一艘帆船,準備在巴布亞開展一個項目。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法國文化公號)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