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敦煌研究院迎來新掌門,誰將翻新瑞士百年展館

知名文博研究與管理機構——敦煌研究院昨天迎來新一任院長蘇伯民,蘇伯民表示,敦煌研究院將加大文物科技保護力度,壓實文物安全主體責任,不斷加強和完善“敦煌學”學術研究。

澎湃新聞獲悉,知名文博研究與管理機構——敦煌研究院昨天迎來新一任院長蘇伯民,蘇伯民表示,敦煌研究院將加大文物科技保護力度,壓實文物安全主體責任,不斷加強和完善“敦煌學”學術研究。

擁有135年歷史的瑞士圣加侖紡織博物館即將翻新,建筑師克里斯蒂安·凱雷斯的方案獲勝,他的方案在體量、建筑高度和屋頂形狀方面都契合城市文脈。在英國伯明翰,奧斯曼·尤瑟夫薩達用5噸帆布包裹百貨商店,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

在上海,“周慧珺李靜師生書法展”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間對外展出,許明草書展“極簡”在七寶對外展,擘窠大字中可觀自在。在北京,毛旭輝用個展回顧四十年創(chuàng)作的復雜況味;中國攝影理論、翻譯家毛衛(wèi)東7月31日在京離世,享年53歲,他長期從事西方攝影史論書籍的翻譯和出版。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敦煌 | 蘇伯民

成為敦煌研究院新任院長

澎湃新聞獲悉,敦煌研究院8月1日上午召開干部大會,甘肅省委組織部宣讀了任免文件,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任該院黨委書記,現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任該院院長。

蘇伯民,男,漢族,1964年12月出生,甘肅白銀人,理學博士,研究員,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19年5月,任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趙聲良表示,未來將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等,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努力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大力傳承和弘揚“莫高精神”,有效推動文化遺產事業(yè)主動融入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大格局。

據介紹,敦煌研究院新任院長蘇伯民熟悉國內外文物保護發(fā)展的前沿動向,曾多次到美國和日本等國進行文物保護方面的相關研究和學術交流,近年相繼提出“文物保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文物保護的專業(yè)性”“依托敦煌研究院組建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建議。

蘇伯民

蘇伯民

蘇伯民昨天表示,敦煌研究院將加大文物科技保護力度,壓實文物安全主體責任,不斷加強和完善“敦煌學”學術研究,積極構建敦煌石窟文化弘揚新體系,加快推進5G、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文物保護利用中的應用,加快實現“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的目標。

2019年4月,原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的王旭東接替退休的單霽翔,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5月,趙聲良任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據悉,蘇伯民于1985、1996和2003年分別獲得蘭州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2年,28歲的蘇伯民離開在蘭州的原工作單位來到敦煌研究院。此后27年間,蘇伯民扎根敦煌,研究文物保護。

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文物

莫高窟文物


第85窟壁畫局部修復前后。(敦煌研究院? 圖)

第85窟壁畫局部修復前后。(敦煌研究院  圖)

蘇伯民今年3月在兩會上對澎湃新聞表示,“77年來,幾代莫高窟人發(fā)揚堅守大漠,敢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不斷努力,應用各種科學技術,使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也逐步恢復了昔日的光輝。我們一直聚焦古代壁畫、古遺址,壁畫等問題,積極申請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甘肅省政府已經批準敦煌建立敦煌研究保護中心的科技平臺,以此為基礎,又在申請設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希望國家在‘十四五’科技規(guī)劃中將文物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p>

位于甘肅省敦煌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是一家地廳級綜合性研究型事業(yè)單位,前身為1944年成立的敦煌藝術研究所,1951年改組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院。

據敦煌研究院官網介紹,該研究院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宗和)

瑞士 | 建筑師克里斯蒂安·凱雷斯

獲建筑競賽一等獎,翻新19世紀紡織博物館

克里斯蒂安·凱雷斯

克里斯蒂安·凱雷斯

近日,瑞士圣加侖紡織博物館改造設計競賽結果公布,建筑師克里斯蒂安·凱雷斯(Christian Kerez)所在團隊戰(zhàn)勝藤本壯介、Tatiana Bilbao、Diener & Diener等團隊,獲得了競賽一等獎。

克里斯蒂安·凱雷斯1962年出生于委內瑞拉,畢業(yè)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Zürich),2009年時,成為這所學府的建筑與設計教授。2016年,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圣加侖紡織博物館的建筑和收藏品,見證了20世紀下半葉瑞士紡織業(yè)在國際上取得的成功。該建筑建于1886年,是一座大型藝術和手工藝博物館。該建筑的建筑師古斯塔夫·古爾(Gustav Gull)是當時最重要的瑞士建筑師之一。建成大約140年后,該建筑不再滿足安全性和游客友好性方面的要求,需要徹底翻新。

瑞士圣加侖紡織博物館改造設計方案

瑞士圣加侖紡織博物館改造設計方案

凱雷斯的獲勝方案在體量、建筑高度和屋頂形狀方面契合城市文脈。方案基于原區(qū)域和功能重新設計,將收藏品倉庫、技術區(qū)域置于新的兩層屋頂之中,并增建了地下區(qū)域,將其設計為寬敞的地下展廳。這樣,三樓的辦公室、車間和修復區(qū)更靠近待處理的藏品;臨時展覽更方便地在新的地下室大廳向公眾開放。閣樓與地下室的封閉房間,便于展品的收藏與展覽。改造后的建筑將夾層降低,使街道或庭院標高上的人們能夠更容易進入地下展廳。基于強大的格柵梁結構并輔以斜撐,地下室得以突出至街道與庭院,創(chuàng)造寬闊的無柱展覽空間。(文/錢雪兒)

英國伯明翰 | 藝術家奧斯曼·尤瑟夫薩達

5噸帆布包裹百貨商店,靈感來自伊斯蘭幾何圖案

奧斯曼·尤瑟夫薩達

奧斯曼·尤瑟夫薩達

近日,據《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報道,英國藝術家奧斯曼·尤瑟夫薩達(Osman Yousefzada)用五噸的帆布包裹了英國伯明翰的Selfridges百貨商店,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這個粉色黑色相間的星形設計名為《無限圖案1》(Infinity Pattern 1),讓人想起伊斯蘭藝術中的幾何設計。

《無限圖案1》

《無限圖案1》

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尤瑟夫薩達介紹道,這件作品是他“一系列鑲嵌圖案實驗中的一部分”,他試圖以此呈現“沒有邊界的空間”。作品的外部覆蓋物將保留至今年年底,之后會分階段拆除。與此同時,尤瑟夫薩達還將與這家百貨商店就衍生產品進行合作。

尤瑟夫薩達此舉讓人想到,藝術與商店的混合能夠帶來什么理想的效果?委任該項目的畫廊主、策展人喬納森·沃特金斯表示,他推崇那些在非專用空間展示藝術作品的想法,其中有一些與消費主義的理念構成了對話。

尤瑟夫薩達在伯明翰的Balsall Heath地區(qū)一個保守的穆斯林家庭長大。童年時代,他從母親的連衣裙制作產業(yè)中得到不少啟發(fā),促使他日后前往倫敦中央圣馬丁學院學習時尚設計。2007年,他被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選為“年度設計師”。(文/錢雪兒)

中國北京 | 藝術家毛旭輝

回顧創(chuàng)作四十年復雜況味:在《日常史詩》里守住繪畫

毛旭輝

毛旭輝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于7月起推出“永恒史:毛旭輝四十年回顧展1980-2021”,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毛旭輝個展。展覽遴選超過200余件包括布面與紙本以及木板油畫、紙上水墨、手稿、布面綜合材料等多元媒介的作品。

毛旭輝在中國早期前衛(wèi)藝術進程的兩個關鍵時刻在藝術界留下了鮮明的足跡,首先是在1985年至1989年間,在昆明發(fā)起成立了以“新具像”為理念的“西南藝術研究群體”,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先鋒運動“‘85新潮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旭輝的第二個重要時刻,則在1990年代初期的數年。隨著展覽、評論和國外窗口的打開,批評家栗憲庭提出的“政治波普”和“玩世潑皮”風格的繪畫,成為風起一時的潮流,毛選輝則審慎排斥當時流行的利用照片、圖片等平涂的方式,認為這是藝術語言上的巨大退步,要明確捍衛(wèi)繪畫本體的價值。

毛旭輝《剪刀和你的孤獨在一起》120×145cm,布面油畫,1996

毛旭輝《剪刀和你的孤獨在一起》120×145cm,布面油畫,1996


毛旭輝《私人空間·自囚》96×102cm,板上油畫,1987

毛旭輝《私人空間·自囚》96×102cm,板上油畫,1987

展覽也呈現了毛旭輝有著強烈藝術訴求的作品,如毛旭輝在1993年開始創(chuàng)作《權力的詞匯》《日常史詩》等系列作品,毛旭輝說“我從不歌頌權力”。但他卻通過繪畫,表達出了對權力的不安、恐懼、憤怒和絕望?!皺嗔Φ脑~匯”在他的繪畫中具體化成為了“家長”、“靠背椅”、“鑰匙”、“紅門”、“古鐘”和“剪刀”等一系列形象。

1994年,毛旭輝短暫居留北京,親眼目睹了其時正流行的“潑皮”和“玩世”的興起,卻抱持了一貫審慎和警惕的態(tài)度,他敏銳地意識到,“趣味的可塑性和手段的易腐性會使藝術家失去任何穩(wěn)固的標準,只有藝術家以良心制定的標準例外。”回到昆明后,開始創(chuàng)作《剪刀》《靠背椅》系列,不同于“政治波普”藝術家們平涂和消除繪畫性的潮流,他堅定地退回到繪畫性本身上去,研究畫面的肌理、厚薄、形式感之間的微妙差別,并在之后進一步將其圖式化和符號化。尤其在“剪刀”這個最為顯著的形象中,強烈的繪畫性,對圖式化本身的不斷修正,各種形式和面貌的發(fā)展,都蘊含了毛旭輝創(chuàng)作中的復雜況味。(文/高丹)

上海 | 書法家周慧珺與李靜

師生同展書法50余件

“周慧珺李靜師生書法展”8月2日起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間(靜安區(qū)西康路538號)對外展出,共展出知名書法家周慧珺和李靜師生二人不同時期、不同形制作品50余件。展覽的作品涵蓋了立軸、手卷、團扇等多種形式。

書法家李靜(右)在展覽現場

書法家李靜(右)在展覽現場

尤為難得的是,這次展覽中展出了幾件周慧珺書法扇面和團扇作品,顯露出她以簡馭繁、以小知大的能力。李靜的書作在布局上注重疏密有致、在墨色上強調枯濕協調。而在展廳入口處,李靜書《黃庭堅念奴嬌一首》以丈二尺的規(guī)模奪人眼球。

周慧珺書法扇面

周慧珺書法扇面


展出現場

展出現場

周慧珺,1939年出生,浙江鎮(zhèn)海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以節(jié)臨米芾《蜀素貼》行書入選由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后第一次舉辦的上海市書法展覽,2019年,獲得第7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李靜,1956年10月生于上海。自幼學書,師承周慧珺?,F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周慧珺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慧珺與李靜情同母女。可以說,李靜是周慧珺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書法家,從李靜的書法中亦可折射出周慧珺的書學思想。此次展覽將至8月30日。(宗和)

中國上海 | 佛教金石文獻研究者許明

草書展“極簡”開幕,擘窠大字觀自在

許明

許明

7月28日—8月25日,“極簡·許明草書展”在星云文教館(閔行區(qū)中春路9966弄62號)舉辦。展出許明數十幅草書作品。

許明,在京溫州人。出版有《中國佛教經論序跋記集》五卷本、《中國佛教金石文獻·塔銘墓志》十卷本等。現從事佛教金石文獻方面的整理研究。許明說:“記得我讀初中時,很迷金庸的武俠小說。我雖然不練武功,但練書法屈指算來已有三、四十年了,早期頗下了一番功夫的。近二十年來由于重心轉向中國佛教文獻的學術研究工作,寫字少了,和書法界的交往也幾乎處于隔絕的狀態(tài),好在古今書家名帖常置左右,閑時翻讀,偶有會心。尤喜自駕遠游,草原、大漠、高山、峽谷、巨浸、名樓、戰(zhàn)場、烽燧等種種自然人文景象延伸腳下,映入眼簾,讓人陶醉,感慨萬千,更使人胸襟開闊,得失盡忘,每有人生感悟,亦頗能融會于筆墨之中。”

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孫稼阜說:“觀許明先生書法,常覺氣勢撼人,控墨,殺紙,復能鼓蕩飛舞……觀之有禪悅之妙。特別是一些巨字,字大而氣密,無時下巨字失之粗野之弊?!?/p>

對于自己的大字草書,許明在《庚子夏日擘窠大字草書創(chuàng)作手記》中記有:“我很早就寫大字,大致可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廈門讀書的時候。今年,北京暑期三伏天大熱,借新冠疫情貓著,突然想寫點大字,于是陸陸續(xù)續(xù)地寫了一百多張字徑一米大小的擘窠大字草書,短褲背心,揮汗如雨。限于條件,這次只書寫一些大字草書單字,單字寫好了,再把他們組合起來,就像黑白照片墻一樣排列,竟然排出了現代感。”

許明大字草書作品

許明大字草書作品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邀請相關書法學者及藝術評論界人士就展出草書及當下書法界進行了討論。一些學者認為,書法在當代于技法已有長足發(fā)展,并快速完成著技法向藝術的轉化。這一過程中,書法被理解為高超的書寫技術、絕倫的藝術品雖順理成章,但卻是偏頗的。書法的最根本屬性是“人”與“道器”。(整理/畹町)

中國北京 | 攝影理論、翻譯家毛衛(wèi)東

53歲辭世,默默翻譯的文本成為“案頭必備書”

毛衛(wèi)東(1968-2021)

毛衛(wèi)東(1968-2021)

澎湃新聞獲悉,中國攝影理論、翻譯家毛衛(wèi)東于7月31日在北京家中離世,享年53歲。毛衛(wèi)東長期從事西方攝影史論書籍的翻譯和出版,策劃過大量的藝術展覽。

攝影評論家、策展人施翰濤8月1日凌晨在朋友圈中寫道:“和衛(wèi)東見面不多,大都匆匆忙忙,通過幾次長電話,感覺就是為人簡單、踏實。那時他隔一段時間就給瑞象館寄一些新出的《攝影文論叢刊》,不讓我們代銷,只說希望能給到真正喜歡這些內容的讀者。這些年他就悶頭翻譯,一個人翻譯了這么多的攝影文本,而現在翻譯稿酬如此微薄,真不知道是怎么扛的。看看周圍燈紅酒綠的藝術圈,老天實在不公?!?/p>

毛衛(wèi)東1968年出生于陜西西安,自1995年開始從事藝術文獻的翻譯引介。從事攝影理論和史論書籍的翻譯出版,創(chuàng)辦獨立攝影文論期刊《攝影文論叢刊》。

《熱切的渴望:攝影概念的誕生》是巴欽教授攝影理論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毛衛(wèi)東 譯

《熱切的渴望:攝影概念的誕生》是巴欽教授攝影理論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毛衛(wèi)東 譯

毛衛(wèi)東譯作包括《熱切的渴望》、《如何判斷攝影作品的真實性》、《針孔攝影:從傳統(tǒng)技法到數碼應用》、《攝影展覽指南》、《攝影理論 歷史脈絡與案例分析》、《攝影對話錄》、博蒙特·紐霍爾《攝影的歷史:1839年至今》、《照片秀:定攝影史的重要展覽》(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等。他留存未完成的作品及大量資料具有很高的價值。

2014年前后,他離開三影堂攝影空間,遇到了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社長殷德儉,二人的合作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他們出版了大量嚴肅的攝影理論學術譯著,很多書已經成為攝影和藝術工作者的案頭必備書。(整理/畹町)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