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南京德基美術館今秋重開,百倍放大呈現清代《金陵圖》

地處南京新街口的南京德基美術館經過兩年改造,將于今秋重新亮相。

地處南京新街口的南京德基美術館經過兩年改造,將于今秋重新亮相。

德基美術館館長艾琳近日表示,今年10月重新開館后將“金陵圖數字藝術展”等一系列展覽,其中清代馮寧《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將在全長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將這幅長卷放大百倍,實現“入畫跟隨”,讓觀眾走入畫卷。

據悉,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德基文化區(qū)地處商業(yè)與歷史文化的交匯處,如何連接歷史與當代的生活文化自然地成為其關注的焦點。重新開館后將呈現“50絕美—御宋”五大名窯珍品展、“金陵圖數字藝術展”以及特別展出項目“奈良美智:綠屋|橘屋”。德基文化區(qū)包括美術館、當代藝術空間、公共藝術區(qū)、藝術書店與藝術生活設施。

其中,“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將采取文物數字化的形式,展出德基美術館收藏的清·馮寧《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督鹆陥D》寫實地描繪了古代南京的城市風貌,展覽將在全長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將這幅長卷放大百倍,并結合室內高精度定位系統(tǒng)(UWB)、Unity引擎與自主研發(fā)的智能管理系統(tǒng)。

清 馮寧 《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 德基美術館藏

清 馮寧 《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  德基美術館藏

《金陵圖》生動描繪了古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社會生活。畫卷從右至左大致可分為鄉(xiāng)野景致、秦淮街市和郊野風光三部分,共繪有人物形象533個,動物90只,車馬轎輿24余,店鋪商販40余。《金陵圖》構圖形式與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或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相類,皆先繪鄉(xiāng)村景色,而后進入喧囂擾攘的城市之中,以細膩嚴謹的寫實筆法描繪風土人物。畫作以散點透視和平行透視表現畫面,又在宋代院體畫風基礎上融入了一些元、明人的筆意。

《金陵圖》中的城墻、彩樓歡門

《金陵圖》中的城墻、彩樓歡門


《金陵圖》中的城墻

《金陵圖》中的城墻


《金陵圖》中的秦淮河

《金陵圖》中的秦淮河


《金陵圖》中的市井

《金陵圖》中的市井

“特別展出”項目將帶來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綠屋”和“橘屋”。作為藝術家近三十年藝術生涯的體現,“兩屋”如同一座“奈良美智美術館”,融匯繪畫、雕塑、裝置、行為、觀念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展出包括大尺幅油畫在內的近20件畫作、近600個玩偶及收藏物件。“綠屋”“橘屋”也將引出遍布德基文化區(qū)公共空間的當代藝術收藏,包括草間彌生、村上隆、KAWS等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十余件當代藝術作品。

“奈良美智 綠屋|橘屋”展覽海報

“奈良美智?綠屋|橘屋”展覽海報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共藝術項目甚至美術館出現在商場中,不少人擔心藝術本身的意義會因此被消解,而流于表面或是變得“網紅化”,對此,德基美術館館長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文化項目出現,觀眾將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判斷展覽優(yōu)劣的能力。與此同時,對于美術館而言,讓更多有專業(yè)能力的機構參與到藝術融合的發(fā)展中,也能更好地留住藝術的生命力。

澎湃新聞:不少博物館和美術館都專注于古代藝術或者現當代藝術,而德基美術館同時展出兩大版塊的藝術,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在策展上,如何兼顧兩種相對“割裂”的藝術,并將其納入美術館的定位?

艾琳:無論是從東西方文化形態(tài)的緣起,還是所呈現的藝術審美形式,確實存在差異;如果不能找到恰當的方式銜接,的確會給觀眾造成一定的“割裂感”。而我們希望創(chuàng)造跨文化、跨國界、跨時空、跨媒介的對話平臺,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敘事邏輯,通過基于充分研究的策展的現象脈絡和敘事方式展開,讓展覽呈現出時代的質感,在歷史、當下和未來之間建立對話。我們古代藝術版塊的展覽,都會格外注重內容和傳播方式與當代、當下的連接,譬如我們開發(fā)的4.0技術手段呈現“金陵圖”,在古代內容中植入當代視角和體驗;現當代版塊內容也力求系列性、系統(tǒng)性地展開,注重在本土文化語境中的視角和與東西方歷史文脈的關聯。我們力圖在更大的時空背景里建立敘事關聯,希望給更多的觀眾帶來有益、豐富、多元的藝術體驗和多維度的思考。

將展瓷器

將展瓷器

澎湃新聞:重新開放后的德基美術館將舉行“金陵圖數字藝術展”,以文物數字化形式讓觀眾走入“畫卷”。你們如何理解文物數字化以及“4.0 觀展”?

艾琳:展覽的趨勢會被學術與技術影響,但最終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每個時代的文博工作者解決和面對的挑戰(zhàn)不同,60年前的文博工作者在解決文化保護的問題,40年前的文博工作者在解決如何通過藝術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明傳承的魅力,10年前的文化工作者,在解決如何讓觀眾走進美術館,走進博物館,形成觀展習慣并提高審美。但是到了今天,年輕人每到一個城市,自然而然會將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展覽納入行程。對于他們來說,看展已經成為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時,對于我們這一代文博人的考驗就變成了,如何以展覽為載體,讓觀眾與藝術產生溝通并完成交流。

我們在研究《金陵圖》這幅畫時,發(fā)現如果僅僅通過傳統(tǒng)的文物展示方式,不足以將其豐富蘊含的城市文化和歷史底蘊全面闡述。由此我們通過技術上的突破,不僅“讓文物活起來”,更以文物數字化形式,運用科技手段實現了“入畫跟隨”的觀展體驗,讓觀眾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直接與畫中人交流互動,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入境”金陵,打破文物與觀眾之間的壁壘。

近十年來,無數同業(yè)都在藝術與科技融合的課題上進行了挑戰(zhàn)和嘗試。對于美術館人而言,從來不是為了尋求技術上的突破而加入科技,所有的融合最終都是為了解決敘事,所有的技術創(chuàng)新都是服務于我們想展示的內容。所以我認為,未來的趨勢不是觀展的“幾點零”時代,而是如何真正用符合這個時代的溝通方式,更好地完成觀眾與藝術的交流。

澎湃新聞:除了對文物《金陵圖》進行普及化,美術館還有哪些在地性的嘗試?

艾琳:在我們的收藏里,除了像《金陵圖》這樣綜合描繪南京的作品外,我們有“金陵朋友圈”板塊。他們或是在南京的藝術家,或是在南京取得了極大的藝術成就,近現代有徐悲鴻、張大千、陳之佛,還有傅抱石、劉海粟、陳大羽等。未來,我們也會以“金陵朋友圈”為概念去進行更多展覽的規(guī)劃。

澎湃新聞:根據介紹,德基美術館將以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展覽引出“德基文化區(qū)公共空間的當代藝術收藏”,對于種類繁多的國際當代藝術而言,美術館的收藏和展示思路是怎樣的?

艾琳:關于國際當代藝術的收藏和展示,我們圍繞讓歷史和當下與未來對話的思考,一方面通過學術梳理,引入有影響力的、體現時代質感的藝術作品,同時力圖建立與歷史文脈的連接,激發(fā)跨文化、跨時空的對話和討論;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行走在當代的前沿,挖掘未來的經典,以研究、梳理、支持、委約等方式參與進入當下正在發(fā)生的國內外藝術創(chuàng)作場景。在展示和傳播方面,我們會結合對于美術館研究主題脈絡以及德基文化區(qū)公共空間的考量,為觀眾呈現多元文化。

德基美術館效果圖

德基美術館效果圖

澎湃新聞: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共藝術作品進入了商場,藝術品為消費場景帶來了新的內容,也引發(fā)了擔心:如何避免藝術的意義被消費主義所消解,而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對此您是怎么看的?

艾琳: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個需要被擔心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方、商業(yè)體和機構都意識到了藝術不可復制的魅力,大家都希望通過藝術對于商業(yè)和產業(yè)的融入,探尋更多的可能性。在這之中,確實由于缺少專業(yè)人才,在跨界融合中對于藝術專業(yè)性的把握差異,孵化出的展覽項目參差不齊,造成了現在“消解”的窘迫。但從整體來看,當更多的參與方投入到藝術的嘗試中,對于整體文化藝術生態(tài)發(fā)展的推進是很有價值的,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藝術文化項目出現,越來越便捷的觀展途徑,促進了全民觀展的趨勢和對于“需要藝術”的認知。我們要充分相信觀眾分辨優(yōu)劣的能力,通過對比,更能促進觀眾判斷展覽的差異。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