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丁聰筆下的文化名人大營救,《東江百日雜憶》將展

“文化名人大營救——深圳美術館館藏丁聰《東江百日雜憶》組畫暨專題美術作品展”將于明天在深圳美術館開幕。

“文化名人大營救——深圳美術館館藏丁聰《東江百日雜憶》組畫暨專題美術作品展”將于明天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覽是以一場聞名中外的秘密營救史事“文化名人大營救”為主題的美術研究展,將從深圳美術館館藏丁聰的組畫《東江百日雜憶》開始講起,結合有關文化名人大營救主題的美術作品和文獻資料,向觀眾講述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擴大民眾對于這段歷史的關注。

1941年底香港被日軍攻占后,留困在中國香港的大批中國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遭到日本侵略軍的搜捕,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江游擊隊排除萬難,營救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沈志遠、張友漁、胡繩、范長江、丁聰等在內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屬沖破日軍封鎖線,從香港成功撤離。這場聞名中外的秘密大營救取得完全成功,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奇觀,對鞏固和發(fā)展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zhàn)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中國共產黨在民主文化界以及國際輿論中樹立了良好形象,保護了中國的紅色“文脈”和精英,堪稱載入史冊的光輝篇章。因此它被茅盾先生稱之為“抗戰(zhàn)以來(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文藝界人士在香港淺水灣蕭紅墓前合影(前排左起:丁聰、夏衍、白楊、沈寧、葉以群、周而復、陽翰笙。后排左起:張駿祥、吳祖光、張瑞芳、曹禺)

文藝界人士在香港淺水灣蕭紅墓前合影(前排左起:丁聰、夏衍、白楊、沈寧、葉以群、周而復、陽翰笙。后排左起:張駿祥、吳祖光、張瑞芳、曹禺)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秘密大營救中,深圳是極其重要的地區(qū)。由于毗鄰香港,不論水路還是陸路,都是營救過程中關鍵的一環(huán)。且具體實施營救的東江游擊隊指揮部就在深圳(后來成立的東江縱隊司令部也在深圳)。1987年,曾經被營救的文化名人之一畫家丁聰先生根據回憶畫出了這一段經歷,題為《東江百日雜憶》又名《東江縱隊100天》,組畫共十幅,并于1994年在深圳美術館舉辦“丁聰畫展”時將原作捐贈給深圳美術館永久收藏。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展覽分為“捐贈:展覽緣起”、“ 經歷:勝利大營救”、“記憶:東江百日”、“傳承:緬懷與激勵”幾大部分。

捐贈:展覽緣起

1994年丁聰先生受邀在深圳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并將其1987年創(chuàng)作《東江百日雜憶》組畫共十幅捐贈給深圳美術館永久收藏。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組由著名畫家同時也是親歷者的丁聰先生所畫的關于“大營救”的館藏作品,也才有了本次展覽的開啟。

此篇章為展覽序篇,展陳內容主要包括丁聰先生的生平簡介及1994深圳美術館舉辦“丁聰畫展”時的開幕現場、展出作品、研討會、媒體采訪、捐贈收藏記錄,以及深圳美術館工作人員陪同丁聰先生及夫人前往深圳大鵬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地參觀的照片等館藏檔案文獻。

1994年深圳美術館舉辦“丁聰畫展”

1994年深圳美術館舉辦“丁聰畫展”


1994年,丁聰先生在深圳美術館廣場

1994年,丁聰先生在深圳美術館廣場


1994年,時任深圳美術館館長裴建華、副館長王小明陪同丁聰先生及夫人前往大鵬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

1994年,時任深圳美術館館長裴建華、副館長王小明陪同丁聰先生及夫人前往大鵬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


外賓在參觀“丁聰畫展”

外賓在參觀“丁聰畫展”

經歷:勝利大營救

此篇章通過大量圖片、錄像、電文、書籍等文獻資料詳細介紹關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江游擊隊排除萬難,營救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沈志遠、張友漁、胡繩、范長江、丁聰等在內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屬沖破日軍封鎖線,從香港分四條路線成功分批撤離到大后方安全區(qū)的全過程。介紹歷史的同時,也為解讀丁聰先生《東江百日雜憶》系列組畫及相關主題美術作品提供背景知識。

1938年葉淺予、張光宇、丁聰等與香港漫畫訓練班的學生合影

1938年葉淺予、張光宇、丁聰等與香港漫畫訓練班的學生合影


1941年,抗戰(zhàn)文化人在香港的留影。左起:陳歌辛、瞿白音、夏衍、丁聰、何香凝、洪遒、廖夢醒、歐陽予倩

1941年,抗戰(zhàn)文化人在香港的留影。左起:陳歌辛、瞿白音、夏衍、丁聰、何香凝、洪遒、廖夢醒、歐陽予倩


營救路線示意圖

營救路線示意圖


獲救之后,鄒韜奮為曾生及東江游擊隊題寫了條幅“保衛(wèi)祖國為民先鋒”,并題識:“曾生大隊長,以文士奮起,領導愛國青年組成游擊隊,保衛(wèi)祖國,駐軍東江。韜從文化游擊隊自港移陣地,承蒙衛(wèi)護,不勝感奮,敬書此奉贈,藉表謝忱?!? src=

獲救之后,鄒韜奮為曾生及東江游擊隊題寫了條幅“保衛(wèi)祖國為民先鋒”,并題識:“曾生大隊長,以文士奮起,領導愛國青年組成游擊隊,保衛(wèi)祖國,駐軍東江。韜從文化游擊隊自港移陣地,承蒙衛(wèi)護,不勝感奮,敬書此奉贈,藉表謝忱?!?/p>


張友漁 題詞

張友漁 題詞

記憶:東江百日

此篇章主要展示丁聰先生的《東江百日雜憶》組畫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丁聰先生被迫下放到北大荒,沒有條件發(fā)表漫畫。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丁聰先生為了彌補被耽誤的時間,以超常的精力一心撲在漫畫創(chuàng)作上。1987年,就是在他創(chuàng)作《東江百日雜憶》組畫時,他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已出版10本作品集。此時,他71歲,憶往昔崢嶸歲月,他回想1942年香港淪陷后中國共產黨護送包括自己在內的一批文化民主人士秘密轉移到大后方的經歷,營救途中的趣事、游擊隊的安排、在白石龍住草寮、輪流值夜班、放哨、洗露天浴、以及為東江游擊隊的《東江民報》畫漫畫等,這些場景仿佛就在昨天。他曾寫下《終生難忘的一幅漫畫》一文,也是講述的這段被營救的經歷,可見營救經歷在他心中的分量。因此他的組畫以第一人稱講述這段經歷,10幅作品中有8幅都有自己的形象在畫面之中。技法上他摒棄了漫畫夸張變形的處理,以平實的手法客觀地進行描述,使觀眾更加體會到畫面的真實感和現場感。當然,他那一絲不茍的人物造型、靈動的線條以及黑白灰的特別經營,仍然讓人一眼就看出是丁聰的作品。而作品也將丁聰先生樂觀的人生信念、革命的浪漫主義精神以及相信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即將到來的信心和憧憬充分傳達出來。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一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一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在孤島香港偷渡到九龍半島的小艇上,組織大規(guī)模秘密營救文化人的地下黨,殷切地詢問尚在香港的愛國者的住處,以便繼續(xù)尋找和幫助盡可能多的人撤離日占區(qū)。(文/丁聰)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二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二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撤走的人都裝扮成回鄉(xiāng)難民模樣,背上簡單的行李,靠兩條腿從九龍走到寶安游擊區(qū)。音樂家盛家倫把他的大衣罩在背上的行囊上,我們笑他像個“駱駝”。(文/丁聰)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三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三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有一次轉移住址,領路的是個“小鬼”,不知他從哪里找到一把二胡,樂得他一路走一路拉,不成曲調的琴聲,不停地“伴奏”著那一次的行程。(文/丁聰)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四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丁聰《東江百日雜憶》之四 1987年 (深圳美術館藏)

我曾為《東江民報》畫過漫畫。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畫在蠟紙上的畫。鐵筆劃在有網點的鋼板上跟用毛筆畫在紙上的勁兒完全不一樣,好不容易才完成了這一幅使我終生難忘的漫畫稿。(文/丁聰)

傳承:緬懷與激勵

文化名人大營救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精彩的篇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一直以來對文化民主人士的關懷和重視,東江游擊隊員們舍生忘死的精神,以及被營救的民主文化人士在各自領域為民族救亡斗爭和國家建設做出貢獻,都不斷激勵著后人。此篇章展示的就是現當代老、中、青三代畫家在先輩革命者的感召和激勵下,以各自擅長的方式創(chuàng)作的文化名人大營救主題美術作品,包含國畫、版畫、油畫、雕塑等不同美術類別。展品得到了廣東美術館、深圳畫院、大芬美術館、中國文化名人紀念館的館藏支持,展出蔡迪支、許欽松創(chuàng)作的黑白木刻版畫《曉風殘月》、張樹國雕塑作品《大營救》、王鐵牛油畫作品《東江縱隊》、張明軍國畫《大營救》組畫、王時的白描國畫《文化名人大營救群像》、許浩宇的黑白木刻《營救文化名人》組畫等,通過豐富的美術作品講述“文化名人大營救”。

蔡迪支 許欽松《曉風殘月》 黑白木刻版畫 1981年 (廣東美術館藏)

蔡迪支 許欽松《曉風殘月》 黑白木刻版畫 1981年 (廣東美術館藏)


張樹國 《大營救》 青銅鑄造 2005年 (深圳畫院藏)

張樹國 《大營救》 青銅鑄造 2005年 (深圳畫院藏)


王鐵牛 《東江縱隊》 油畫 2010年 (大芬美術館藏)

王鐵牛 《東江縱隊》 油畫 2010年 (大芬美術館藏)


張明軍 《大營救》2005年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藏)

張明軍 《大營救》2005年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藏)

(本文圖文資料均據深圳美術館)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