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大有空明之天:第二洞天委羽山考察筆記

《委羽山志》開篇即指出:“(委羽山)其山雖小,而體勢如虎之踞,如鳳之集,故諸仙常棲跡于其中,宜為十大洞天之二(二當作一)”。

引言

圖1? 委羽山位置(引自《明代地圖集》,作者及出處不詳)

圖1  委羽山位置(引自《明代地圖集》,作者及出處不詳)

《委羽山志》開篇即指出:“(委羽山)其山雖小,而體勢如虎之踞,如鳳之集,故諸仙常棲跡于其中,宜為十大洞天之二(二當作一)”。劉世甯回應(yīng):“河納澄江,溉田潤物,莫不帶圍,虹繞仿佛……西與王屋媲美”。古人所言,徑直將道教第二大洞天委羽山與第一大洞天王屋山(今位于河南濟源)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委羽山,區(qū)別于王屋之崔嵬嵯峨,僅是一座“高僅逾丘陵,大稍軼培塿”的小山丘,孤峰兀立于臺州黃巖城區(qū)之外。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fù)雜,洞天福地眾多,其中以會稽天臺、括蒼蓋竹之山水最為神秀。委羽山為北雁蕩山之余脈,游離于天臺、括蒼體系之外。自遠古時期軒轅黃帝慕道,付之丹經(jīng)藏于委羽山之時起,大量神仙高道即修煉于此,是歷史上的道教名山,也是浙江地區(qū)不容忽視的文化景觀(圖1)。

筆者于2020年7月實地考察了位于臺州市黃巖區(qū)的第二大洞天委羽山洞(大有空明之天)、大有宮以及附近的第四福地東仙源。針對委羽山何以“地理之小”成就“文化之大”?又何以與王屋“并稱第一”卻罕有世名?種種神秘不解,結(jié)合文獻古籍資料,進行了初步梳理。

一、委羽之宗教意象

在委羽山的仙話體系中,最著名的當屬“劉奉林控鶴飛升”、“青童君治委羽山”和“司馬季主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宮中修煉”等事跡。黃帝藏經(jīng)于委羽及奉林控鶴飛升,此二說即是“委羽”之名來源。唐·顧況詩:“昔人乘鶴玉京游,翮遺仙洞何悠悠?!萎旘T麟翳鳳登瀛洲,倏忽能消萬古愁?!蹦纤巍ざ欧兜溃骸澳犌嗌叫?,山因洞得名。仙人騎鶴去,留跡在空明?!闭憬_州、寧波、紹興等沿海地帶自古以來就是神仙傳說發(fā)生之地,尤其是臺州地區(qū)。那么,對于委羽山來說,神話色彩濃重的劉奉林、青童君和司馬季主等神仙事跡的傳播,不僅使委羽山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還引出道教重要的“仙鶴”意象。

《淮南子》載:“鶴壽千歲,以極其游”,顯露華夏大地對鶴的喜愛與推崇。唐·李白“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始向蓬萊看舞鶴,還過茝石聽新鶯”等詩句中將鶴與仙人、蓬萊掛鉤,可見“鶴”之仙、道形象在盛唐時期已經(jīng)深入人心。

早在浙江地域性道教形成以前,“鳳鳥”即為吳越民族獨特的圖騰崇拜。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雙鳥朝陽紋牙雕,陰線雕刻昂首相望的雙鳥面向太陽,成對稱形,可視為吳越鳥圖騰的濫觴(林蔚文.周代吳越民族原始宗教略論[J].民族研究,1996(4):105-112)。此后在良渚文化祭壇遺址中,也發(fā)現(xiàn)了帶有“鳳鳥”刻紋的冠狀配飾和陶刀等器具。另有《越絕書》記載會稽地區(qū)“獨以鳥田,小大有差,進退有行,莫將自使”的“鳥田”現(xiàn)象,結(jié)合王充《論衡》所述“禹葬會稽,鳥為之田,蓋言圣德所致,天使鳥獸報祐之”,以“鳳鳥”為萬世祥瑞?!傍P鳥”崇拜與浙江地區(qū)民間信仰相結(jié)合,被賦予高貴和神性。

而經(jīng)由民間信仰的早期積淀,浙江道教在產(chǎn)生之初所顯示的“鶴”崇拜也借此深入道教的思想觀念之中。天臺山王子喬“乘鶴吹笙”和劉奉林“控鶴飛升”的升仙模式,都強化了“仙鶴”這一經(jīng)典的宗教意象,寓意“返璞歸真、得道成仙”(圖2、圖3)。由此,以“控鶴飛升”得名的委羽山自然廣為人知。

(右)圖2 ?明 邊景昭 百鶴圖卷;(左)圖3 ?明 唐寅 飲鶴圖

(右)圖2  明 邊景昭 百鶴圖卷;(左)圖3  明 唐寅 飲鶴圖

唐道士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載“委羽山,大有空明之天,周回萬里,青童君治之”。此“青童君”即為東王公(東華帝君)。傳說東王公與西王母共同主掌天下仙籍,凡男子成仙先要拜謁東王公,女子成仙須拜謁西王母?!墩骒`位業(yè)圖》將東王公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明確了東王公在道教神仙譜系中的地位。在考古發(fā)掘中,東王公的神仙形象多出現(xiàn)于浙江紹興、杭州地區(qū)出土的漢代畫像鏡的主題紋飾和銘文之中(張秀君.淺論紹興出土漢代畫像鏡之主神及其反映之神仙思想——試以東王公和西王母來探討[M]//臺灣成功大學(xué)歷史系道教研究室.道教學(xué)探索·第5號.道教學(xué)探索出版社,1991:1-66),可知早在漢代,東王公在浙地的信仰傳播已與民間生活密不可分。

委羽山作為東王公的道場,歷來受到統(tǒng)治階級及道教內(nèi)部的重視。元代《金蓮正宗記》云:“是教也(即全真教),源于東華,流于重陽,派于長春?!睎|華帝君,被視為“全真第一祖”。事實上,元代以后,浙江全真教的發(fā)展即以委羽山大有宮為主要道場,委羽山全真一脈共十二房,陸續(xù)向浙南、浙東地區(qū)發(fā)展,均以東華帝君為尊。

二、諸仙棲跡 山之現(xiàn)狀

自黃巖城區(qū)向南行約2公里,遙見孤峰兀立的委羽山(圖4),自北至南與其他四座小嶼合成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委羽山為龍頭,屬金峰,山高不過百米,體量不大,因此又稱其為嶼。自山南面山頂可俯瞰五嶼似一條小龍綿延不絕。委羽山左為崇崇峭拔之方山(圖5;古名“永寧山”),綿亙千里,因“石壁峻特,四望皆方”得名,傳說其或為東?!胺街T山”,即東王公所居之地,西江水則湯湯盤旋于山右。古人稱委羽山為“兩晉無雙地,南國第一宮”。

圖4? 委羽山現(xiàn)狀圖

圖4  委羽山現(xiàn)狀圖


圖5? 方山(以委羽山視角)

圖5  方山(以委羽山視角)

拐過幾條小巷,來到“第二洞天”石牌坊(圖6)前,過牌坊即為洞天神道(圖7)。古時神道兩旁盡為香市,碑石林立。過“迎仙橋”后,是數(shù)量可觀的名人題刻(今已不存),正對著大有宮建筑。如今僅?!暗诙刺臁迸品患偶艧o聞,立于待拆民房旁,西江水也早已改道。委羽山北坡目前為農(nóng)用地——那是曾經(jīng)“神丹可合,百碎皆方”的方石堆,如今蹤影全無。沿著山路上山,發(fā)現(xiàn)有一“騎鶴宮”,因疫情防控并未開門,觀其建筑為近年所建。

在委羽山頭環(huán)顧四周,北雁蕩山脈只隱約可見,東邊的方山卻體量巨大。我再次懷疑“方山”與“方諸山”之間的聯(lián)系,遍查史料后卻失落地發(fā)現(xiàn)或許并無關(guān)聯(lián)——《輿地紀勝·卷12》指出:永寧山在黃巖縣東五里;又《舊志》云:因古縣而名(圖8)。偌大的方山極少道教的痕跡,委羽山卻成諸仙棲跡之所,正應(yīng)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古話。

委羽山洞位于大有宮建筑后,從雷祖殿后三清閣洞門轉(zhuǎn)出,即可望見此洞?!段鹕嚼m(xù)志》所展現(xiàn)第二洞天空明洞,呈一不規(guī)則橢圓狀——應(yīng)是其早前自然形態(tài)(圖9)。《委羽山十二景賦》稱“(空明洞)一線中分,虎豹不藏,蛟龍不宿,每朝采之,熹微帶朱霞之紛郁,儼棟閣之連云,似斗拱之映旭。”可見空明洞為修道勝地。另有空明洞通東海的傳說——曾有一道士“負燭一篋,燃人洞中,行數(shù)日,燭盡。燃脂繼之,聞櫓聲而返,疑與東海相通”。此種說法或可結(jié)合“黃巖方山為方諸山”一說一并進行后續(xù)考證。

1960年代間,空明洞遭炸毀,至20世紀末期才得以修復(fù),開挖洞頂,覆土掩蓋。修復(fù)后洞內(nèi)僅深一二十米,洞壁及洞前土地都以混凝土澆筑而成(圖10),盡管洞內(nèi)石碑上書“此洞通東海,有緣到龍宮”之句,也全無了“負燭搖櫓”之幽邃神秘。

圖6? “第二洞天”石牌坊(民國所立)

圖6  “第二洞天”石牌坊(民國所立)


圖7? 第二洞天神道

圖7  第二洞天神道


圖8? 委羽山與方山地理位置(引自《浙江全圖》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清代繪本)

圖8  委羽山與方山地理位置(引自《浙江全圖》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清代繪本)


圖9? 大有空明洞(引自《黃巖縣志》清光緒三年 刊本)

圖9  大有空明洞(引自《黃巖縣志》清光緒三年 刊本)


圖10? 大有空明洞現(xiàn)狀

圖10  大有空明洞現(xiàn)狀

三、大有宮建制沿革

大有宮(圖11),舊時距洞前一百二十步,取大有空明之天而名。陶弘景《真誥·稽神樞第四》載“司馬季主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宮中,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法於西靈子都。其同時在大有室中者,廣甯鮑叔陽、太原王養(yǎng)伯、穎川劉瑋惠、岱郡段季正,俱受師西靈子都之道也。”大有宮因司馬季主而聞名于世,其事跡多見于《太平御覽·列仙傳》《紫陽真人內(nèi)傳》等道教典籍。

圖11? 大有宮

圖11  大有宮

早在三國吳赤烏年間,委羽山麓洞前已建有委羽寺,起初因東仙源得名東源寺,是江浙最早36座佛寺之一。南朝梁代武帝時期(502-547年),始建大有宮,國子祭酒蕭子云題匾,以紀念大有真人劉奉林。

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宋徽宗崇道,下詔全國洞天福地需修建宮觀。政和五年(約1115年)左右,大有宮方丈范鑄奉詔進京,為宋徽宗治疾得愈,得到御賜大內(nèi)之物上玉真像、劍和銅鏞(玉真像和劍不知所終,銅鏞藏于臺州黃巖博物館)。南宋時期,紹興壬戌(約1142年),邑令李端民重修,道士董大方主之,更名為委羽道觀,后圮。咸淳年間(約1267年),道士王中立重建,詔賜舊名大有宮,后毀于寇。祥興年間(約1278年),王中立欲卜遷,后改建于印山側(cè)。此次重修,留夢炎《重建大有宮記》中有詳載,并稱:“(大有宮)前瞻仙洞,背負龜屏。方山據(jù)其左,大江帶其右。若天造地設(shè)者,由是四明雁蕩比鄰,括蒼金華相望。誠王君籌劃之所致也?!泵鞔そ鹆⑾鄤t贊曰“則黃巖之有委羽,實兩浙之冠也。而大有宮之興廢,識者不能忘情?!?/p>

元明兩代,大有宮再經(jīng)坍圮與重建,于嘉靖年間(約1557年)形成以小屋數(shù)十楹,環(huán)布累土為墻,蓮池、石橋、瓦壁之規(guī)模。清嘉慶十九年(約1814年),道士楊來基重建正殿,并以委羽大有宮作為全真道場,中興道教(圖12、13)?!伴喥浞看螐?fù)字行起,曾有一十二房,復(fù)字行俱系十三代楊祖諱來基號國寧子之徒也”,即以大有宮十二房道士為龍門派傳播的手段,將道派發(fā)揚至溫州、麗水等浙南區(qū)域?!独m(xù)纂龍門宗譜》載:“自元皇慶元年(1312年)全真道龍門派第一代祖師趙道堅起,及第二十五代‘信’字輩的委羽山大有宮支派和所分支宮觀的宗師、律師、嗣師、煉師等共計3230人。至《宗譜》修成之日,委羽山大有宮支派在臺州有道觀116所,在溫州148所,占兩地宮觀總數(shù)的99%。而出身于大有宮的道士,亦占兩地道士總數(shù)的97%以上?!闭宫F(xiàn)委羽山大有宮支派在浙南的興盛狀況。

現(xiàn)存大有宮正殿為清嘉慶年間重建,雷祖殿(九天應(yīng)元府)為道光年間重建,廂房為咸豐年間重建,民國時期又重建山門、迎仙橋等,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大有宮造型古樸素雅,僅2進2院落,平面呈“田”字狀,臥于委羽山麓,正好處于類龜兩肢環(huán)抱之中,藏風聚氣,坐擁形勝。大有宮建筑之“卑小”恰與委羽山之體量相得益彰,又與不遠處的方山形成了大小對比。透過遮蔽的蒼勁古柏,大有宮山門顯現(xiàn)(圖14)。匾額上書“大有宮”三字,為民國21年(1932年)所題。雷祖殿(九天應(yīng)元府;圖15)于民國時期修復(fù)。殿前與殿右側(cè)耳門外存宋代瑞井及丹井各一,相傳瑞井(圖16)位置即琪樹所在;丹井(圖17)即為“群仙取水煉丹”之處,井水清冽,四時不枯?!段鹕街尽份d“(丹井)深不及三四尺,旱潦水無增損,味甘”,又有“宋范綺,董大方嘗以此水治病”之說??疾飚斕欤悼崾?,得一道長邀請以丹井水入茶,果真甘甜沁脾。出門遇見附近村民排隊來此取水,道長坦言,不久前確實有人因長期飲丹井水而癌癥得愈。

圖12? 大有宮圖(引自《委羽山續(xù)志》,黃巖博物館收錄)

圖12  大有宮圖(引自《委羽山續(xù)志》,黃巖博物館收錄)


圖13? 大有宮全景圖(引自《龍門宗譜》,大有宮道長提供)

圖13  大有宮全景圖(引自《龍門宗譜》,大有宮道長提供)


圖14? 大有宮山門

圖14  大有宮山門


圖15? 雷祖殿(九天應(yīng)元府)

圖15  雷祖殿(九天應(yīng)元府)


圖16? 瑞井

圖16  瑞井


圖17? 丹井

圖17  丹井

四、東仙源之所在

圖18? 史載東仙源位置(引自《委羽山續(xù)志》)

圖18  史載東仙源位置(引自《委羽山續(xù)志》)


圖19? 2007年重建東仙宮位置(底圖引自天地圖·浙江h(huán)ttp://tianditu.zj.gov.cn/map)

圖19  2007年重建東仙宮位置(底圖引自天地圖·浙江h(huán)ttp://tianditu.zj.gov.cn/map)

東仙源,七十二福地之四。唐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云:“第四東仙源,在臺州黃巖縣,地仙劉奉林治之”;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云:“東仙源在臺州樂安縣(今仙居)”;又有南宋《嘉定赤城志》記:“東源在黃巖縣東北五里,地仙劉奉林主之”等等對其地理位置莫衷一是。盧廷干于《東西二仙源考辨》一文中將東西二仙源一并考證,并以確定的西仙源地理位置,反推東仙源,稱“太平由黃巖而分,山既以西源名,則其為黃巖之西源,已無可疑。西源既定,則東源亦對西源得名,其為黃巖之東偏,又何疑哉?!笨隙藮|仙源在臺州黃巖。

而《委羽山志》開篇又指出:“(東仙源)在(委羽)山洞前百余步,具體位置則不詳?!睜幷摿藥装倌甑臇|仙源,始終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筆者遍查史料后,也未有所收獲。但針對“在山洞前百余步”這一記載,結(jié)合《委羽山續(xù)志·山圖》中所顯示的東仙源位置(圖18),或可大致確定東仙源的方位。幸運的是,此次考察,竟在委羽山洞東北方向約300米處,發(fā)現(xiàn)了東仙宮的存在(圖19)——史籍并未有東仙宮一說,屬村里人重修后題為東仙宮,實則仍為東仙源。而據(jù)大有宮道長講述,當代已有學(xué)者對東仙宮進行考證,并存有《東仙源考》一文,詳細論證了東仙宮的來龍去脈(金渭迪.東仙源考[J/OL].黃巖在線,2009[2009-06-08])。

圖20? 現(xiàn)存東仙宮建筑

圖20  現(xiàn)存東仙宮建筑


圖21? 東仙宮周邊環(huán)境

圖21  東仙宮周邊環(huán)境


圖22? 東仙宮靈霄寶殿

圖22  東仙宮靈霄寶殿

現(xiàn)存東仙宮為當?shù)匾晃话⑵牛ê【辏┘厦耖g力量于2007年籌資重建,共三間房,以院落式布局展開(圖20、21)。東廂房已成危房不再使用。北面為東仙宮靈霄寶殿(圖22),中奉玉皇大帝與劉奉林等神像,上懸“第四福地”和“慈航普渡”匾額。舊時靈霄寶殿共有五間平房,東西廂樓房各二間,盤硐、臺門屋等計十余間,有道地和圍墻,后門還有四米見方的池塘。然而,現(xiàn)在已全無蹤跡。據(jù)大有宮陳理弘道長所言,這位阿婆守望東仙宮幾十年,目前已年逾八十。我們和道長商量,后續(xù)應(yīng)作一次搶救性采訪,將阿婆對東仙源的了解盡數(shù)收集,以便后續(xù)深入研究。

五、結(jié)語

筆者乘碩士論文《浙江洞天福地景觀變遷研究》調(diào)研之機,已初步對浙江臺州、寧波、紹興、溫州等地區(qū)的洞天福地進行了田野考察。在此感謝金荷仙教授的支持和指導(dǎo),感謝大有宮道長們在考察過程中提供的幫助。

相較于天臺山洞天福地之高度聚集,四明山、會稽山、大若巖洞天福地之山水環(huán)境的優(yōu)良,黃巖委羽山獨憑其深厚的歷史基礎(chǔ)及文化內(nèi)涵,以“地理之小”成就了“文化之大”,成為道教第二大洞天,與王屋堪平。對委羽山洞、大有宮及東仙源進行“遺存閱讀”是一次特別的體驗。然受制于時間、學(xué)識等,僅作了初步考察,也未能在文中詳盡其精妙之處,有待后續(xù)更補缺遺。


作者簡介: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風景園林學(xué)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洞天福地景觀),道教文化及神仙文學(xué)愛好者。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